论文摘要
目的葡萄球菌是临床感染常见的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和表皮葡萄球菌(SEP)是葡萄球菌属的主要致病菌,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引起的感染日趋增加,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尤其是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的逐渐增多,给临床治疗造成了诸多困难.为控制葡萄球菌的感染,本研究对临床分离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并探讨耐甲氧西林的危险因素,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并采取措施减少这种耐药病菌在医院中的流行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2年10月-2006年10月微生物实验室分离住院患者表皮葡萄球菌189株,菌株来源于住院患者的痰液,尿液,血液,伤口分泌物,前列腺液,胸腹水,脑脊液及导管内等标本,其中MRSE菌124株,MSSE(甲氧西林敏感表皮葡萄球菌)65株,MRSE率为65.6%。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将葡萄球菌鉴定到种,再用K-B法测定苯唑西林抑菌环≥25mm,根据NCCLS标准为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K-B法对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青霉素,亚氨培南,替考霉素,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克林霉素,四环素,利福平,红霉素进行药敏试验.并根据NCCLS标准解释结果。质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收集两组病人的病例资料,对两组病人进行回顾性1:1病例对照研究。选出MRSE可能的危险因素: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X1),泌尿道插管(X2),3代头孢菌素应用3天以上(X3),基础慢性疾病(X4),外科手术(X5),动静脉插管(X6),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化疗药物(X7),吸氧(X8),机械通气(X9),静脉留置针(X10),年龄大于60岁(X11),入住ICU(X12),住院时间大于20天(X13),预防性应用抗生素(X14)14项.应用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做多因素分析。结果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外,对其他抗生素耐药性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单因素分析筛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用3代头孢菌素大于3天、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化疗药物、动静脉插管、基础慢性疾病、年龄大于60岁6个因素与MRSE显著相关。将次6项因素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做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应用3代头孢菌素大于3天,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化疗药物,动静脉插管为MRS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讨论MRSE菌株由于存在mecA基因,导致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同时又通过灭活酶产生等机制,对其它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产生耐药。本文药敏试验结果显示,MRSE对青霉素类(包括酶抑制剂复方)、头孢菌素类(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高度耐药,耐药率达100%;对氟喹诺酮类、庆大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林可霉素以及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在50%左右或以上,表现为多重耐药性;4年来的耐药率居高不下,除了庆大霉素、林可霉素、复方新诺明以外,耐药率均无大的变化:MRSE菌株对万古霉素极其敏感,耐药率为0%;对替考拉宁高度敏感;对利福平也较为敏感,耐药率在25%以下。MRSE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多重耐药严重,临床治疗困难。表皮葡萄球菌以MRSE菌居多,住院时间长、病死率高、MRSE的产生为多因素所致,主要与抗生素的使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化疗药物,动静脉插管有关。应加强MRSE检测,对医院高危险区进行针对性细菌监测,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减少动静脉插管留置时间,合理应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化疗药物,防止MRSE感染流行。结论1.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外,对其他抗生素耐药性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2.表皮葡萄球菌医院感染以MRSE菌居多、病死率高、住院时间长。3.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的产生为多因素所致,应用3代头孢菌素大于3天、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化疗药物,动静脉插管为MRS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