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楚辞》评点研究

明代《楚辞》评点研究

论文摘要

评点是极具民族特色的一种批评形式与文化现象,而明代则是评点发展中的勃兴与繁盛时期。《楚辞》评点作为明代文学评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与重视。本文以明代《楚辞》评点为研究对象,力图在对相关评点本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对这一时期《楚辞》评点的发展脉络、评点形态、评点本文本价值、重要评点家及评点本个案等问题,进行详细的考察与评述,并以期进而能够为《楚辞》批评史、学术史以及中国文学评点史提供有力的文献依据与理论支撑。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明代《楚辞》评点概览。明代《楚辞》评点与评点之兴,尤其是明代文学评点的兴盛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尽管早期的《楚辞》评点呈现出“注”、“音”、“校”、“评”合一的分布格局,但随着评点家的涌入,特别是名家评点的陆续出现,《楚辞》评点中文学品评的因素则逐渐增强,大致在万历、天启之际,《楚辞》文学评点的序幕即正式拉开,在这之后,越来越多的评家参与到《楚辞》评点中来,质量较高的评点本也刊行于世,《楚辞》评点的兴盛局面也随之逐渐形成。第二章,明代《楚辞》评点本的形态及其版本价值。《楚辞》评点本的形态主要包括《楚辞》评点自身的具体外在形态,与《楚辞》评点所依托的《楚辞》底本形态两个方面。明代《楚辞》评点外在形态的表现较为复杂,而评点所依托的《楚辞》底本形态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明代《楚辞》评点本内部构成的这种复杂性,使其具有了多方面的文本价值。第三章,明代《楚辞》评点家陈深、孙鑛考论。陈深、孙鑛二人代表了《楚辞》评点发展的两个不同时期:作为较早出现的陈深评点,尽管其中存在着较多的训释性内容,但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陈深对于《楚辞》所包蕴的艺术因素已经进行了努力的探索;孙鑛评点产生于万历后期,在这方面孙鑛丰富的评点经验与敏锐的艺术鉴赏能力,使其品评话语代表了《楚辞》文学评点的较高成就。此外,本章对于二人的家世、生平、著述等方面也进行了必要的考察与评述。第四章,冯绍祖校刊本《楚辞章句》考论。作为明代第一个《楚辞》评点本,冯绍祖校刊本《楚辞章句》在评点形式、评点内容以及品评诸家的择取与确立等方面,对于明代《楚辞》评点均有着重要的开拓之功,本章对于以上内容及该本所涉及到的一些其他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讨论。明代《楚辞》评点异彩纷呈,名家竞出,作为明代文学评点的重要一脉,有待于进一步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明代《楚辞》评点研究述评
  • 一、明代《楚辞》评点本的著录
  • 二、明代《楚辞》评点本的研究
  • 正文
  • 第一章 明代《楚辞》评点概览
  • 第一节 评点之兴与明代文学评点之兴盛
  • 第二节 明代万历以前的《楚辞》评点概况
  • 第三节 明代万历年间的《楚辞》评点概况
  • 第四节 明代天启以后的《楚辞》评点概况
  • 余论
  • 第二章 明代《楚辞》评点本的形态及其版本价值
  • 第一节 明代《楚辞》评点诸本的底本
  • 第二节 明代《楚辞》评点的形态
  • 一、明代《楚辞》评点形态与早期诗文评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 二、明代《楚辞》评点的具体形态
  • 序跋、凡例、评点《楚辞》姓氏及《楚辞》总评
  • 眉批、旁批、卷(篇)末总评
  • 圈点
  • 第三节 明代《楚辞》评点诸本的版本价值
  • 一、校雠价值
  • 二、文献价值
  • 第三章 明代《楚辞》评点家考论——以陈深、孙鑛为例
  • 第一节 明代《楚辞》评点家陈深考论
  • 一、陈深的生平及著述情况
  • 二、陈深《楚辞》评点及其在明代《楚辞》评点本中的收录情况
  • 三、陈深《楚辞》评点的具体内容
  • 第二节 明代《楚辞》评点家孙鑛考论
  • 一、孙鑛的生平及著述情况
  • 二、孙鑛《楚辞》评点及其在明代《楚辞》评点本中的收录情况
  • 三、孙鑛《楚辞》评点的具体内容
  • 第四章 明代第一个《楚辞》评点本——冯绍祖校刊本《楚辞章句》考论
  • 第一节 关于冯绍祖其人及其评《骚》思想的考察
  • 一、关于冯绍祖家世的考察
  • 二、关于冯绍祖与黄汝亨交游情况的考察
  • 三、关于冯绍祖评《骚》思想的考察
  • 第二节 关于冯绍祖校刊本《楚辞章句》的评点形式
  • 第三节 关于冯绍祖校刊本《楚辞章句》所引评家及评点内容的考察
  • 第四节 关于冯绍祖校刊本《楚辞章句》对《楚辞补注》的择取与接受
  • 第五节 关于冯绍祖校刊本《楚辞章句》对后世《楚辞》评点本的影响
  • 附录一:明代《楚辞》评点本提要
  • 明代《楚辞》评点本目录
  • 附录二:明代《楚辞》评点汇辑选录
  • 凡例
  • 《离骚》
  • 《九歌》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王逸《楚辞章句》研究综述[J]. 淄博师专论丛 2019(04)
    • [2].冯绍祖校刊《楚辞章句》及其评点学价值[J]. 文史哲 2015(05)
    • [3].论王逸注次异于《楚辞章句》篇次——兼论《楚辞章句》注释的五个阶段[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5)
    • [4].浅论体验传统在通识性古代文学鉴赏课的应用[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7(08)
    • [5].《楚辞章句》中“既……又……”格式分析[J]. 北方文学 2016(26)
    • [6].《楚辞》中的植物——莽草[J]. 故事家 2017(10)
    • [7].王逸《楚辞章句》韵语注新探[J]. 浙江学刊 2019(03)
    • [8].王逸《楚辞章句》篇次新探[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2)
    • [9].王逸《楚辞章句》所见“忠”字考[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 [10].《楚辞章句》韵体注考论[J]. 文学评论 2010(05)
    • [11].《楚辞章句》评注类型研究(节录)[J]. 职大学报 2009(01)
    • [12].王逸《楚辞章句》训诂理念刍议[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9(06)
    • [13].文学的阐释与阐释的文学——关于王逸《楚辞章句》韵体注文的考论[J]. 文学评论 2008(02)
    • [14].论王逸《楚辞章句》经学阐释方式及其超越[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11)
    • [15].《楚辞章句》“或日”至《毛诗笺》——汉代以比兴讽谏寄志释诗的轨迹[J]. 诗经研究丛刊 2013(02)
    • [16].《楚辞》十七卷成书考辩[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 [17].王逸《楚辞章句》引《诗》考[J]. 诗经研究丛刊 2011(01)
    • [18].王逸《楚辞章句》语言表情形式发微[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 [19].《楚辞章句》与《孟子章句》人称代词比较[J]. 语文学刊 2010(13)
    • [20].论先唐所传王逸《楚辞》著作之名实为《楚辞注》——兼谈其传播时间[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 [21].在王逸《楚辞章句》注文中挖掘屈原形象的原型[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6)
    • [22].主持人的话[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 [23].《离骚》“党人”考[J]. 语文知识 2011(03)
    • [24].浅析《楚辞章句》对一般词语的注释[J]. 语文学刊 2008(04)
    • [25].“同姓无相去之义”商榷[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6(06)
    • [26].《楚辞章句》中的联合式复音词[J]. 青年文学家 2018(23)
    • [27].试论王逸与洪兴祖对楚辞学的贡献[J]. 青年文学家 2015(08)
    • [28].古本《楚辞》篇次研究述略[J].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15(02)
    • [29].王逸之联绵词观考察[J]. 社会科学论坛 2010(11)
    • [30].“以谶解经”的学术风潮与王逸的《楚辞》阐释[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标签:;  ;  ;  

    明代《楚辞》评点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