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的蔓延在几十个国家和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何有效治理水葫芦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其中,利用水葫芦致病真菌进行治理,是一种备受重视的途径。本文从福建省福州市郊区采集到被致病真菌强烈感染的水葫芦植株,从叶片上分离得到了具有强致病性的真菌菌株FJ24。在对其致病性能进行试验的基础上,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形态学鉴定,初步认为FJ24属于尾孢属。进一步地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对其ITS区、EF-1区、β-Tub区、His-H3区序列进行PCR扩增,通过测序,对比Genebank中已经登录的尾孢属相应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其分类地位。结果如下:证实其在7天内能够使试验水葫芦植株达到100%的发病率,3天、7天、14天、21天、28天病情指数分别达到了23.33%、44.17%、78.33%、92.50%、100%。FJ24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呈灰白色、边缘呈淡红色,簇状分布。菌丝大部分侵入培养基,边缘清晰。分生孢子梗单生或212根簇生,不分枝,浅褐色,宽度较规则、直立或略有弯曲,63.4247.6×2.55.5μm。分生孢子单生,无色至浅褐色,有多个横隔,略有弯曲或无弯曲,线形、鞭型或蠕虫型,56.0312.2×2.07.8μm。初步鉴定其为尾孢属。在PDA培养基上,FJ24菌株在全黑暗和光暗交替条件下生长速度较快,该菌在30°C下表现出最快生长速度,而且能长期保持,最适宜的PH条件为中性偏碱性,在不同培养基上菌落形态存在一定差别,最适宜的培养基为MMA、MSDA、PDAY,该菌最适合利用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淀粉和乙酸铵。根据ITS区、EF-1区、β-Tub区、His-H3区序列的测序结果,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Cercospora sp.FJ24菌株与Cercospora piaropi的多个水葫芦致病菌株存在着极高的同源性,序列相似度均达到了99%以上。生物学特性实验和分子生物学分析均表明,基本可以认为Cercospora sp.FJ24是属于Cercospora piaropi的。综上所述,本文分离得到的Cercospora sp.FJ24具有开发成为水葫芦生防制剂的潜力,同时由于该菌分离自我国本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此对于水葫芦的生物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西南地区玉米灰斑病病原种类分子鉴定[J]. 西南农业学报 2014(03)
- [2].一种新的玉米灰斑病在我国局部地区发生[J]. 辽宁农业科学 2013(03)
- [3].Inhibitory Effects of Commonly Used Fungicides against Cercospora arachidicola Hori[J].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2016(02)
- [4].梨树霉斑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治[J]. 江西林业科技 2008(05)
- [5].云南省玉米灰斑病菌的分子鉴定[J]. 植物保护 2014(02)
- [6].Synthesis and Fungicidal Activity of 5-Aryl-1-(aryloxyacetyl)-3-(tert-butyl or phenyl)-4-(1H-1,2,4-triazol-1-yl)-4,5-Dihydropyrazole[J].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 2014(04)
- [7].树莓灰斑病病原生物学研究[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9(05)
- [8].引起玉米灰斑病的2种尾孢菌生物学特性比较[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6(03)
- [9].大叶黄杨叶斑病的发生与防治试验[J]. 植物医生 2011(06)
- [10].Discrimination of Five Citrus Diseased Leaves by FTIR Spectroscopy[J].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4(01)
- [11].水葫芦生防真菌Cercospora sp. FJ24的分离、鉴定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1(03)
- [12].几种杀菌剂防治甜菜褐斑病效果分析[J]. 新疆农业科学 2011(02)
- [13].中国玉米灰斑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基本特征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13(19)
- [14].国外农药信息集锦[J]. 今日农药 2018(05)
- [15].树莓灰斑病发生初报及病原鉴定[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9(05)
- [16].云南咖啡主要病虫害及防治调查研究[J]. 热带农业科学 2014(05)
- [17].蛇足石杉内生真菌Cercospora lagenariae MT-45的代谢产物研究[J]. 中草药 2019(03)
- [18].甘肃省甘草病害种类调查及病原鉴定[J]. 中国现代中药 2014(12)
- [19].中国三种尾孢类真菌(英文)[J]. 菌物学报 2016(01)
- [20].灰毡毛忍冬褐斑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2(23)
- [21].科技文摘[J]. 中国园艺文摘 2010(06)
- [22].菊花的病害防治技术[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11)
- [23].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n the Main Fungal Diseases of Sugarcane in Guangxi Province of China[J].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2013(01)
- [24].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12)
- [25].尾孢菌属和假尾孢属新记录种[J]. 菌物学报 2017(08)
- [26].警惕四川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危害[J]. 四川农业科技 2011(12)
- [27].临夏地区紫花苜蓿病虫害发生现状调查及其防治对策[J]. 草业科学 2008(07)
- [28].南涧县玉米灰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J]. 云南农业科技 2008(05)
- [29].绿豆叶斑病病菌生长特性研究[J]. 中国植保导刊 2014(10)
- [30].辣椒褐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J]. 植物保护 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