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学作品中封建家族制度对恋爱和婚姻的影响研究——比较巴金和岛崎藤村的同名小说《家》

中日文学作品中封建家族制度对恋爱和婚姻的影响研究——比较巴金和岛崎藤村的同名小说《家》

(西安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陕西省西安市710128)

摘要: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国度,因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交流。日本文化也深深地受着中国文化的影响。两国无论是在语言、风俗还是文化方面都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在中日社会中,家族是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因素,因此家族的成长过程也给与了社会发展进程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在社会变革时期,例如中国的“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在家族文化方面,中日两国有着相通之处,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出现了很多以家族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大多数都以封建宗法制度的批判与独立以及追求自由为主题。例如中国作家张恨水的《金粉世家》(1927-1932),巴金的《家》《春》《秋》(1931-1940),林语堂的《京华烟云》(1939)等。在日本则有岛崎藤村的《家》(1910),夏目叔叔的《道草》(1915),志贺直哉的《暗夜行路》((1921-1937)等。其中中国作家巴金的《家》和岛崎藤村的《家》作为同名小说,且是以中日家族为主题的经典小说,自然引起人们的重视与比较,研究价值颇高。本文希望通过这两篇小说的多方位对比,深入剖析中日两国家族文化的异同。通过封建家族制度对书中人物恋爱与婚姻的影响,探讨封建教化与家族制度是如何迫害人们对自由、幸福的追求,如何压抑毒害人性的,从而加深对两国家族文化的理解。

关键词:封建家族制度;宗法制;爱情;婚姻

一、日本的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的进步,使其拜托了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强国。

但同时,明治维新也是不彻底的,大量封建参与被保存下来。1898年颁布实施的《明治民法》,以维护封建家族制度为基本原则,使家长权、家督继承制、男尊女卑构成近代日本家族制度的三大支柱。一些文学家对这些制度做出了批判,控诉其扼杀人性和自由的家族制度,探讨解决个人与家族矛盾的方法,这一风潮被称作自然主义文学。岛崎藤村的《家》就是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

岛崎藤村(1872-1943年),原名岛崎春树,生长于长野县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1887年考入明治学院,毕业后开始在《女学杂志》上发表翻译作品。1893年,与北村透谷等浪漫主义文学家共同创办文学刊物《文学界》。1898年发表诗集《嫩菜集》,从此开始文学创作生涯。后又转向小说创作。1903年,他的长篇小说名著《破戒》问世,奠定了岛崎藤村在日本文坛中显赫的地位。其后又创作了《春》、《家》等一系列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其中《家》于1910-1911年在《读卖新闻》和《中央公论》上连载,1911年出版。岛崎藤村亲身经历了旧家庭的没落,以及封建家族制下苦难的家族生活。

在岛崎藤村的《家》出版20年后,中国也有了一部同名小说的出版,那就是巴金的《家》。巴金出生于1904年,原名李尧棠,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巴金的青少年时代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对封建礼教深恶痛绝。1931年,《家》作为“激流三部曲”之一在《时报》上连载。虽然两个人创作于不同的国度,且时间跨度长达四十年,但是由于相似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共同的家族或是家庭生活遭遇,两部《家》中都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巴金的《家》主要描写了宦官家庭三对年轻人的爱情与婚姻,他们的悲剧是近代社会大家族制中婚姻生活的真实写照。岛崎藤村主要描写了桥本家与阿仓家的婚姻生活,通过对两位女性“阿种”与“阿仓”的婚姻生活描写,描绘出家长制和夫权束缚下近代日本妇女的形象。

二、艺术来源于生活,巴金的《家》描写了一个正在崩落中大家族的悲欢离合,巴金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其实都是以自己的家庭生活和自己身边的人物为原型。

通过描写封建大家族的种种矛盾,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的黑暗与对人性的迫害。而岛崎藤村的《家》也是以作者以自身的经历为背景,例如小泉家的三吉就是岛崎藤村本人的写照,还有很多书中的人物都可以在作者生活中找到对应的原型,展现出两个宗法制大家族的衰败。

三、中国古代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求门当户对。

想要自由恋爱并且冲破家族、门第等重重束缚是非常困难的,通常也很难成功。并且女性通常处于臣服于男性的弱势地位,巴金笔下的女性形象,如鸣凤、梅芬、瑞玉等都有着不幸的遭遇。父母之命扼杀了梅芬与高觉民的真挚爱情;长辈用抓阄的方法便选定了与觉新没有爱情的瑞钰作为妻子;鸣凤由于丫头的身份,和三少爷觉慧被家长们无情拆散,最终使得她投湖殉情身亡。在封建家族制度的压制下,她们不得不放弃自己所爱,无法得到自己理想中的婚姻与爱情,最终落得悲惨的命运。作者怀着悲悯的心情,展示了这些女性的弱小与无助的一面,也抨击了封建制度对女性爱情与婚姻的压迫;岛崎藤村的《家》也不例外,无论是三吉的姐姐,还是正太的妻子丰世,都享受不到正常婚姻生活中丈夫的关爱与照顾,她们很无奈,却也只能恪守妇节,守着婚姻这个空壳,孤寂度日。无论老一辈还是年轻一辈,这些女性都背负着沉重的封建礼教的“十字架”,死守着那个只有形式却没有感情和意义“家”,她们在这个空空如也的家里依然要替男人操劳,却得不到丈夫的关爱与体谅,哪怕是丈夫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她们不仅不能过问,反而还要自责,这是多么的可悲。

四、中国的家族文化根深蒂固几千年,血缘是人们逃不开的羁绊。

尽管中国也经历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等的洗礼,但人们依然在封建家族制度下苦苦挣扎。

对于“家”这个概念,其实中日两个国家都有很多相通之处。家族文化是中日社会文化中的一大特点,在两位作者所处的时代,“家”意味着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家长为中心,以姓氏为标志的家族组织。家族的利益与兴荣是远远高于个人的,这也就以为着家族中的“个人”有时需要为了家族所作出牺牲。在大家族中,家长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要绝对服从家长的命令,稍有违背就会被惩罚。自然,晚辈的爱情与婚姻也是由家长支配的,他们自己没有选择的权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出现了无法选择自己爱情与婚姻的年轻人们,他们美好的未来与生活被葬送,生命受到摧残。

结语:

中日通过这两部同名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封建家族的“家”,并不是可以给人以温馨与依靠的家。反而像个牢笼,禁锢人们的欲望,束缚着年轻一代,让他们无法自由追寻爱情婚姻与事业,是一个永远无法摆脱的沉重的枷锁。

参考文献

[1]鄭麗娜、封建宗法制度大家族の崩壊――巴金の『家』と島崎藤村の『家』、遼寧師範大学学報社会化学版、1998年

[2]于栄勝、島崎藤村の「旧家」と「新家」、日本研究第4期、2000年、77-88

[3]樊浩、中国倫理の概念系統及び文化原理、復旦学刊(社会科学版)、1993年

[4]江秀平、中国と日本伝統家族制度の比較、理論学習月刊、1996年

[5]小栗朝子、島崎藤村の『家』の研究、日本文学、1962(3):24-39

[6]于栄勝.「内向的」な文学と「外向的」な文学——中日近、現代文学者の文学観念の比較について[A].勉誠出版、新世紀の日中文学関係——そのかいこと展望[C]、東京:勉誠出版、平成15年8月:97-106.

作者简介:蒋丹(1994.04-)女,陕西安康人,现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2017级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翻译。

标签:;  ;  ;  

中日文学作品中封建家族制度对恋爱和婚姻的影响研究——比较巴金和岛崎藤村的同名小说《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