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果生长发育论文-周昌敏,何兆桓,杨苞梅,李国良,姚丽贤

幼果生长发育论文-周昌敏,何兆桓,杨苞梅,李国良,姚丽贤

导读:本文包含了幼果生长发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荔枝,环剥,叶片营养,内源激素

幼果生长发育论文文献综述

周昌敏,何兆桓,杨苞梅,李国良,姚丽贤[1](2018)在《环剥对荔枝叶片营养及花果生长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不环剥为对照,跟踪研究冬季环剥荔枝叶片和花穗中矿质营养、内源激素含量动态变化,探讨环剥对果实产量及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剥不同程度降低荔枝叶片在开花前不同时间内的N、P、Ca、Mg、B含量,对K含量没有影响,明显提高叶片Mo含量。环剥荔枝花穗硝态氮、铵态氮和K含量显着提高,但Ca、Mg、Mo含量显着降低,N、P、B含量变化不大。叶片和花穗中多种养分含量的下降,是环剥导致荔枝开花期花量明显减少的重要原因。同时,环剥明显提高叶片脱落酸(ABA)、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明显降低花穗ABA、IAA含量,但提高花穗GA3和ZR含量,有利于减少落果,从而使果实增产57.9%,产值提高260.3%。环剥对果实品质和风味影响不大,但对香气有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黎明,金方伦,岳宣,韩成敏,张发维[2](2016)在《柑橘不同幼果大小与其生长发育动态及品质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影响柑橘(Citrus reticulate Blanco.)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和果实品质变化的因子及机理,为提高栽培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连续3a(2013~2015年)对柑橘不同幼果大小与其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及品质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调查比较。结果表明,(1)幼果大小与果实纵径、横径年生长量及日生长量的生长高峰期在年生长过程中出现的次数和时间有关;在果实年生长量方面,纵径有8~10次生长高峰期,横径有8~9次生长高峰期。在果实日生长量方面,纵径有5~7次生长高峰期,横径有7~9次生长高峰期。(2)柑橘幼果大小与果实纵径日生长量、横径年生长量和横径日生长量的生长高峰期次数呈正相关,与果实纵径年生长量生长高峰期次数呈负相关。(3)柑橘幼果大小与成熟果实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和果皮厚度呈极显着相关,与果形指数和果汁含糖量呈显着相关。生产上以选留大的幼果效果最好,其次是选留较大幼果。建议把幼果大小作为柑橘疏花疏果的重要依据之一和影响果实生长发育、果实品质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24期)

黄蕴[3](2015)在《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费约果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实生选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兼顾观赏、食用、药用为一体的新西兰常绿果树,费约果(Feijoa sellowiana Berg)被引种到我国四川地区。本研究主要针对费约果引种后在四川乐山地区种植所面临的果树树体生长缓慢,开花结果数少,果实单果重、单株产量低以及果实品质差同时在国内研究尚属空白等一系列问题,利用田间试验、调查统计、实验室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N、P、K大量元素肥料、N、P、K配方肥料、Fe、B、Zn微量元素肥料以及GA3、6-BA、SA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费约果生长发育,果实品质方面的影响,完成了费约果高产优质的施肥技术、施加植物激素的研究。同时开展了对费约果实生群体的初选研究,得到了优良变异单株。获得了以下主要结果:(1)NH4HCO3、Ca(H2PO4)2、K2SO4在株高增量上的适宜浓度分别为:0.23、0.07、0.07 kg/株,相比对照分别高出197%、145%、115%;在冠幅增量上的适宜浓度分别为:0.23、0.13、0.07 kg/株,相比对照提高156%、121%、164%;在单株产量上的适宜浓度分别为:0.17、0.13、0.13 kg/株,比对照分别高出549%、922%、673%;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的适宜浓度分别为:0.23、0.20、0.20 kg/株,比对照分别高出68%、129%、137%。横向比较方面,促进费约果营养生长施肥效果上:氮肥高于磷肥、磷肥高于钾肥;促进费约果生殖生长施肥效果上,氮肥高于磷肥、磷肥高于钾肥;而在提高果实品质施肥效果方面:钾肥高于磷肥、磷肥高于氮肥。(2)在N、P、K配方施肥中,当同时施加NH4HCO3、Ca(H2PO4)2、K2SO4各0.33、0.17、0.17 kg/株时,在株高增量上相比对照高出91%,在冠幅增量上高出121%;在单株产量上高出1198%;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高出176%。以单株产量为主要因子,综合考虑其他指标,确定其为适宜配方。(3)FeSO4、ZnSO?在株高增量上适宜浓度分别为:80、15 g/株,相比对照高出112%、157%,上述肥料在冠幅增量上适宜浓度分别为:50、15 g/株,相比对照高出135%、137%;而B肥在费约果株高生长上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在冠幅上虽有略微提高,但与对照相比却不显着。FeSO4、H3BO3、ZnSO?在株单株产量上的适宜浓度分别为:110、20、30 g/株,相比对照提高580%、480%、408%;在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的适宜浓度分别为:50、25、25 g/株,相比对照提高75%、86%、90%。横向比较方面,在促进费约果营养生长上,锌肥高于铁肥、铁肥高于硼肥;在促进费约果生殖生长上,铁肥高于硼肥、硼肥高于锌肥;在提高果实品质上,锌肥高于硼肥、硼肥高于铁肥。具体生产用量上:推荐在费约果营养生长阶段同时施加FeSO4、H3BO3、ZnSO?肥分别为110、15、20 g/株;在生殖生长阶段考虑同时施加80、30、30 g/株。(4)适量施加GA3、6-BA、SA植物激素能促进费约果生长发育,提高果实品质。GA3、SA对枝数增量的影响均不规律;6-BA处理的枝数增量则随激素施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其在枝数增量上适宜浓度为:200 ppm/株,比对照高出257%。SA对单株产量的影响不显着,GA3、6-BA在单株产量上适宜浓度分别为:200、100ppm/株,比对照分别高出931%、852%;而在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方面:GA3为负相关,SA激素其影响不显着,而过高浓度的SA对费约果TSS有抑制效果。费约果TSS随6-BA激素施加量的增加而增加,适宜6-BA激素浓度(200 ppm/株)在TSS上比对照高出32%。生产上可分别同时施加GA3 100 ppm/株、6-BA 100 ppm/株,SA 400 ppm/株,促进费约果生长发育提高费约果果实品质。(5)对482株5年生费约果实生苗、345株3年生费约果实生苗,共计827株费约果实生苗进行田间初选,根据整株树果较大、结果较多、长势较好的选择原则得到20株费约果,随后在实验室根据果实品味、风味、香气、TSS等指标在20株中选出5株费约果,编号分别为:A19-2、A23-1、C18-11、D7-1、D7-2。所选费约果均有果实品质高,风味甜,香气浓郁,TSS高,整齐度中高的优良性状。(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5-04-01)

李栋梁[4](2014)在《关于高粱、水稻、玉米颖果生长和胚乳细胞发育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谷物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碳水化合物之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胚乳是谷物颖果主要利用部分,其发育状况直接决定了谷物的产量与品质。而母体组织包裹着胚乳,能为双受精发生后胚乳的形成与顺利的发育与成熟提供适合的微环境,是谷物充实成熟的保障。因而,研究谷物胚乳各部位及相关母体组织花后发育进程中组织分化,细胞显微及超微结构的相应变化显得十分有意义。基于此,本文选择水稻、高粱与玉米叁种谷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体视显微镜、普通光镜、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对其颖果花后发育直至成熟各阶段中胚乳(内胚乳、糊粉层、亚糊粉层)与母体组织(珠心、内外珠被、子房壁等)的形态、活性、细胞显微、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如下:1.高粱颖果中胚乳与母体组织的发育过程白高粱KS-304的颖果在花后35d成熟。颖果发育早期,珠心组织存留时间较长,珠心表皮细胞约在花后15d消失。花后7d,表层胚乳细胞开始积累脂质体,11d时转为糊粉层细胞,成熟时糊粉层为1层,其细胞内除常规糊粉粒圆球体外,还含有少量单粒淀粉体,粒径约3μm。亚糊粉层细胞兼糊粉层与内胚乳细胞特点,细胞内淀粉体构成复杂。内胚乳发育存在区域差异,中央近胚处物质积累滞后于周边细胞,成熟时,前者发育为粉质胚乳,后者发育为角质胚乳。高粱胚乳细胞有淀粉体的“发生中心”结构,淀粉粒在管状质体内长大后与“发生中心”分离形成淀粉体。果皮发育前期增厚,中后期呈减薄的趋势,中果皮发育后期淀粉体存在特殊的二次增长,构成从前期复粒淀粉体为主转为单粒;“种皮”来源于珠心、珠被细胞的依次降解后的胞壁残留堆迭而成,中间含有透明角质层。2.水稻颖果中胚乳与母体组织的发育过程(1)水稻颖果胚乳表层细胞拥有组织原细胞的特性,胚乳表层细胞通过平周分裂,向心充实整个胚乳腔;(2)珠心组织随着胚乳细胞初期的扩增,约花后4d消失;(3)花后3d,背部分裂中的表层胚乳细胞即被发现积累微量脂质体,花后6—9d糊粉层形成,成熟时背部糊粉层通常为3-5层,腹部为1-2层。其细胞内除常规糊粉粒圆球体外,后期还含有少量小型淀粉体;(4)亚糊粉层细胞兼糊粉层与内胚乳细胞特点;(5)胚乳细胞内花后9d开始积累蛋白体。蛋白体分为pb Ⅰ与pbⅡ两类;(6)内胚乳发育存在区域差异,颖果背侧至中心部分胚乳细胞淀粉体、蛋白体充实好过腹部区域;(7)胚乳细胞发育后期,其细胞核消失,但其淀粉体的增长并不受影响,证明胚乳细胞发育具有自主性;(8)胚乳淀粉体增殖存在多种方式,出芽、缢缩、中间隔板等。一个淀粉体能分为2至数个子淀粉体,(9)果皮细胞主要贮藏复粒淀粉体,随着颖果成熟,后期逐渐消耗殆尽;(10)外珠被内珠被分别花后约12d、18d降解完全,其胞壁残留、堆迭,形成“种皮”;(11)珠心表皮1层,能够一直保留到花后18d以上,参与养分输送,形成有色层;(12)果皮细胞厚度初期增长,随后维持,随着中果皮细胞花后12d出现崩解,果皮厚度迅速减小,至花后18d缩减至25μm。3.玉米颖果中胚乳与母体组织的发育过程(1)玉米胚乳初生组织体积较小,发育早期其反足一极向上插入珠心组织;(2)珠心组织存留时间较长,直至约授粉后12d完全消失;(3)授粉后4d,表层胚乳细胞即被发现积累脂质体,约12d时转为糊粉层细胞,成熟时糊粉层为1-2层,其细胞内除常规糊粉粒圆球体外,后期还含有少量单粒淀粉体,粒径约2μm;(4)亚糊粉层细胞兼糊粉层与内胚乳细胞特点,细胞内积累大量蛋白体,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至少存在两种蛋白体,且发育后期能够观察到彼此融合;(5)内胚乳发育存在区域差异化,颖果中上部周缘胚乳细胞充实好过处于中央部分,成熟时,前者发育为角质胚乳,后者则发育为粉质胚乳;(6)果皮细胞主要贮藏复粒淀粉体,随着颖果成熟逐渐消耗;(7)中果皮细胞授粉后12d即开始消亡,消亡自内而外,从靠近内果皮细胞处开始逐层崩解;(8)珠被授粉后约12d开始降解,珠心表皮1-2层,二者授粉后12-21d逐渐消失。这些依次降解后的胞壁残留、堆迭,成为“种皮”。4.谷物不同亚种间颖果及相关胚乳与淀粉体发育的比较(粳、籼、粳糯与籼糯四种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为例)四种水稻颖果的发育分为形成期、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四个时期。胚乳游离核期和细胞化期对应于颖果发育的形成期,可合称为胚乳形成期;胚乳分化期对应于颖果发育的乳熟期;胚乳成熟期对应于颖果发育的蜡熟期和完熟期。粳稻与籼稻颖果长宽高的变化明显存在区别,二者粒型存在显着差异,是否为糯性并不影响颖果的外形发育。供试的四种水稻颖果中,两个籼稻品种,扬稻6号与扬辐糯4号发育要快于粳稻品种,两个糯稻品种,武育糯16号与扬辐糯4号有着近乎一致的干重增长曲线;随着细胞内淀粉体和蛋白体的充实,内胚乳细胞在发育的中后期会发生核变形而衰亡:细胞核衰亡以后,胞内淀粉体仍可膨大生长。四种水稻内胚乳细胞所含淀粉体均为复粒;直链淀粉含量高的非糯品种,其胚乳淀粉充实程度高;两个籼稻品种的糊粉层细胞体积要大于两个粳稻品种;粳糯品种武育糯16号P、K、Mg、S等矿质元素含量低于其它叁个供试品种;籼糯品种扬辐糯4号糊粉层含有少量单粒淀粉体,O元素含量高于其它品种。(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4-04-10)

陈继富,崔丽红,田启建,刘世彪[5](2013)在《两种整枝方式对罗汉果生长发育及内在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优选能减轻罗汉果生长期修剪的工作量及提高果实产量与品质的整枝方式,在罗汉果主蔓上棚后,对主蔓和各级侧蔓采取不整枝(CK)、二级侧蔓整枝和叁级侧蔓整枝处理,并对其产量、产量因素及果实水分、甜苷Ⅴ、总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二级侧蔓整枝、叁级侧蔓整枝处理在提高结果数、大果率及果实甜苷Ⅴ和总糖含量方面上,效果十分明显,但不利于维生素C的合成与累积。其中二级侧蔓整枝处理提高果实甜苷Ⅴ、总糖含量的效果优于叁级侧蔓整枝处理,且整枝修剪工作量较轻;叁级侧蔓整枝处理提高大果率的效果优于二级侧蔓整枝处理,但整枝修剪工作量相对较大。综合来看,二级侧蔓整枝处理对于减轻罗汉果生长期修剪的工作量及提高产量与品质来说,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3年08期)

谭秀山[6](2013)在《冬小麦强、弱势颖果生长发育特性及对微生物源ABA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冬小麦品种山农20号、济麦20号、山农紫麦1号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利用Richards方程对不同粒位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比较、离析法测定不同粒位颖果成熟过程中胚乳细胞数量变化、半薄切片观察颖果发育过程、ELISA测定籽粒内源激素变化等,研究小麦不同粒位的强、弱势籽粒灌浆特性差异及微生物源ABA调控机理,丰富小麦籽粒灌浆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小麦穗部灌浆特性因粒位及小穗位不同,而在穗部具有显着空间分布。相同粒位籽粒粒重、粒长、粒宽、单位鲜重激素含量、灌浆速率等随穗位升高变化趋势,均符合二次曲线,表现明显的近中优势。上部、顶部小穗具有较大增重潜力。(2)小麦子房壁细胞在胚乳发育之前积累大量淀粉粒,淀粉粒数目、形态因细胞在子房壁中的位置而有所差异。子房壁由外向内,细胞中淀粉粒先是逐渐变大、增多;靠近珠被,细胞中淀粉粒数目剧增,体积迅速变小,小淀粉粒沿细胞壁密集分布。花后11d开始,子房壁淀粉粒基本消耗殆尽。子房壁中的这部分“临时”淀粉,分解后从各个方向进入珠被以内。在子房腹部大维管束发育成熟之前,这部分淀粉很可能在胚乳核分裂、胚乳细胞化等过程提供营养物质,起到重要作用。弱势粒子房壁“临时”淀粉积累少、动员慢,使胚乳游离核期和细胞化初期发育所需物质供应减少。(3)弱势籽粒胚乳发育晚、细胞增殖速率低、细胞分裂期短,导致最终胚乳细胞数少。胚乳细胞数目与粒重呈极显着线性正相关,弱势粒胚乳细胞数目增加与粒重积累的相关系数和胚乳细胞数与粒重的相关系数均大于强势粒,胚乳细胞增殖慢、细胞数目少成为其灌浆差的限制因素之一。微生物源ABA可改变籽粒内源激素含量和比例,使弱势粒在进入细胞分裂期时,具有较高含量的CTK和较低浓度的IAA,促进细胞分裂,增加胚乳细胞数,提高粒重。微生物源ABA还使强势粒的胚乳细胞数有所减少。(4)弱势粒维管束发育较迟缓,比强势粒晚2-3d。发育完全的腹部大维管束,强势粒具有约35-40条筛管分子,弱势粒则为32-36条,同化物经腹部大维管束向弱势粒转运受限制;弱势籽粒糊粉层传递细胞、珠心突起传递细胞、内胚乳传递细胞形成晚、功能期短,也成为同化物自韧皮部卸出、进入胚乳组织的限制因素之一。腹部位维管束和各类传递细胞的发育程度,成为弱势粒灌浆物质由小穗轴向胚乳转运的“流”限制因素。(5)淀粉体数量在中部小穗籽粒最多,随着灌浆进程,下部小穗逐渐赶上并超过上部小穗。成熟籽粒淀粉粒数目分布总趋势为BL型>BS型>A型;BS型淀粉粒表现强势粒>弱势粒,且随小穗位的升高而呈增加趋势;BL型则相反。淀粉粒的数目分布导致其体积与表面积分布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粒重与大、小淀粉体数目相关系数随灌浆进程逐渐增大,且前者大于后者;成熟期分别达到0.88**和0.78**。粒重增加与大、小淀粉粒数目增长的相关系数分别高于0.96**和0.93**,前者在穗位间差异不显着,后者表现为下部小穗>上部小穗>中部小穗。小麦胚乳淀粉粒形成及粒度分布既具有强弱势籽粒间的粒位效应,也具有显着的小穗位效应;弱势籽粒仍有通过增加淀粉粒数量以减小其与强势籽粒间粒重差异的调控空间。(6)开花后5-7d喷施微生物源ABA,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旗叶衰老、延长旗叶功能期,从而“增源”;促进了弱势籽粒胚乳细胞增殖,扩大“库容”;最终增加籽粒粒重。粒重增加以第3、4粒位最为显着;不同小穗间,以上部、顶部小穗增重显着,这部分籽粒具有较高的增重潜力,提高其粒重以提高单产,切实可行。(7)开花到种子成熟时期一半时间的“半熟期”,是灌浆进程的转折点,源、库、流特性多在此期发生改变。强势粒到达“半熟期”后,弱势粒灌浆特性随之改变:灌浆速率、颖果长度、强势粒胚乳细胞数达到最大值;胚乳细胞(包括糊粉层细胞)基本停止分裂,细胞体积剧增,迅速积累淀粉;糊粉层细胞中淀粉粒消失,大量积累蛋白质、脂质及矿质;小淀粉体开始大量形成;腹部大维管束发育完全;子房壁细胞内淀粉粒消耗殆尽;内胚乳传递细胞形成;籽粒激素含量达到最高值;旗叶叶肉细胞开始衰老,部分细胞开始解体,光合速率降低转向非气孔限制等。受内外因素影响,弱势粒实际“半熟期”比理论“半熟期”提前,不能正常完成灌浆进程,弱势粒“半熟期”之前的灌浆强化对粒重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3-05-10)

胡青素,吴发荣,龚榜初,马海泉,周仙根[7](2012)在《不同材质果袋对‘富有’柿果生长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材质果袋对"富有"柿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8种果袋于6月28日对柿果进行套袋处理,以不套袋为对照,通过定期采摘,观测不同套袋处理柿果内外指标的生长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1月12日采收的果实硬度大、残次果率和褐斑率低,商品性好,提倡在该时期采收;在果实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外黄内黑双层袋和蓝色玻璃纸处理使果实单果质量、VC含量下降,残次果和褐斑发生率增加,黄色和红色玻璃纸处理使果实硬度明显下降、残次果率上升,无色玻璃纸处理使残次果和褐斑发生率均有较明显增加,外白内红和外黄内白双层纸处理虽然降低了残次果率,11月22日采收时分别比对照果低15.66%、14.14%,但其他品质下降较为明显,仍不宜提倡;白色单层纸袋内果实除SCC含量略高于对照外,其它内在品质均有所降低,但其果面光洁度好、着色均匀,11月12日采摘时其商品性优于对照,值得生产上采用。(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邵玉娇,王学奎,胡立勇,吴江生[8](2009)在《光强对油菜角果生长发育及几项品质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华双3号、中油821和北堡6号为试验材料,在角果生长发育期进行田间人工遮光处理并定期采样分析。结果表明:遮光条件下,角果干物质生产能力明显下降,籽粒含油量在后期迅速下降,在籽粒发育前期粗蛋白含量明显提高,可溶性糖含量无明显变化。遮光条件下,华双3号和中油821籽粒硫甙含量均明显降低,北堡6号则显着增加;中油821的芥酸含量明显提高,"双低"品种华双3号以及黄籽油菜北堡6号则存在明显降低趋势。(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09年07期)

钟思强,刘任业,黄树长[9](2009)在《雨雪低温天气对番石榴、火龙果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灾后恢复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1月中旬至2月中旬,南宁受到建国以来最强的一次阴冷型灾害天气影响,连续1个月以上日均温≤7.2℃,给番石榴、火龙果等热带水果造成严重寒害,番石榴全部落叶,正造花花期比常年推迟40 d,采收期推迟30 d;绝大部分1~2年生火龙果的茎蔓黄化腐烂,虽经精心培育,盛花期仍比常年晚40 d。作为灾后恢复技术,一是在寒潮过后及时剪除受害枝叶,二是加强水肥管理,促进新叶新梢萌发,尽快恢复树形树势和开花结果能力。(本文来源于《广西热带农业》期刊2009年04期)

金争平,温秀凤,李蓉,顾玉凯,姜同海[10](2009)在《灌溉对中国沙棘雌株叶、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中国沙棘雌株进行灌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灌溉对中国沙棘雌株无性系的叶、果生长发育及果实产量影响显着,非充分灌溉可提高果实产量约20%。(本文来源于《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期刊2009年02期)

幼果生长发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讨影响柑橘(Citrus reticulate Blanco.)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和果实品质变化的因子及机理,为提高栽培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连续3a(2013~2015年)对柑橘不同幼果大小与其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及品质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调查比较。结果表明,(1)幼果大小与果实纵径、横径年生长量及日生长量的生长高峰期在年生长过程中出现的次数和时间有关;在果实年生长量方面,纵径有8~10次生长高峰期,横径有8~9次生长高峰期。在果实日生长量方面,纵径有5~7次生长高峰期,横径有7~9次生长高峰期。(2)柑橘幼果大小与果实纵径日生长量、横径年生长量和横径日生长量的生长高峰期次数呈正相关,与果实纵径年生长量生长高峰期次数呈负相关。(3)柑橘幼果大小与成熟果实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和果皮厚度呈极显着相关,与果形指数和果汁含糖量呈显着相关。生产上以选留大的幼果效果最好,其次是选留较大幼果。建议把幼果大小作为柑橘疏花疏果的重要依据之一和影响果实生长发育、果实品质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幼果生长发育论文参考文献

[1].周昌敏,何兆桓,杨苞梅,李国良,姚丽贤.环剥对荔枝叶片营养及花果生长发育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8

[2].黎明,金方伦,岳宣,韩成敏,张发维.柑橘不同幼果大小与其生长发育动态及品质的相关性[J].湖北农业科学.2016

[3].黄蕴.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费约果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实生选种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

[4].李栋梁.关于高粱、水稻、玉米颖果生长和胚乳细胞发育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4

[5].陈继富,崔丽红,田启建,刘世彪.两种整枝方式对罗汉果生长发育及内在品质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13

[6].谭秀山.冬小麦强、弱势颖果生长发育特性及对微生物源ABA的响应[D].山东农业大学.2013

[7].胡青素,吴发荣,龚榜初,马海泉,周仙根.不同材质果袋对‘富有’柿果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

[8].邵玉娇,王学奎,胡立勇,吴江生.光强对油菜角果生长发育及几项品质指标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09

[9].钟思强,刘任业,黄树长.雨雪低温天气对番石榴、火龙果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灾后恢复技术[J].广西热带农业.2009

[10].金争平,温秀凤,李蓉,顾玉凯,姜同海.灌溉对中国沙棘雌株叶、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分析[J].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2009

标签:;  ;  ;  ;  

幼果生长发育论文-周昌敏,何兆桓,杨苞梅,李国良,姚丽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