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生成的基本二元组合原理

话语生成的基本二元组合原理

论文摘要

本学位论文试图从人的心理认知基础、语言事实及语言理论分析角度证实话语生成基本二元组合原理,揭示普通智力水平语言使用者(包括幼儿)能学会并熟练使用语言的奥秘,以期能在语言学前辈们众多的句法理论之外找到更简单更符合自然语言生成事实的句法解释,并用之更有效地指导语言教学,属于语言共性研究。论文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语言学句法理论研究现状、本论文的研究出发点和实践价值。第二部分阐述话语的来源,包含两个要点:,1,从语言哲学的语义解释,通过对儿童及成人语言中单个词话语的完整语义解析入手提出了话语生成来源,即生成的起点和基本运作模式——二元组合及叠加原理;2,阐述了话语的内容来源——经验,从而排除了不合语法和逻辑的任意词项组合操作,并提出了不同于韩礼德的语言潜势概念,简单映射了句法以上的篇章来源。第三部分为本论文的核心部分,该章首先从系列数计算过程分析、语言词汇和句式等事实中确认了话语生成二元组合及叠加原理的心理基础——整一性认知和二元操作心理模式;然后运用二元组合话语生成模式和原理,分析推演了各种句式和结构话语的实际生成过程,从语言事实角度证实了二元组合话语生成模式的客观性;最后通过直接成分分析法和句子结构树状图分析法进一步从语言学理论上证实了二元组合话语生成模式的客观性。第四部分归纳本论文的研究和发现,分析了二元组合话语生成原理在语言教学中会具有的实践价值和应用空间。句法研究作为语言学的重要研究领域,跟语义研究一样,是语言学研究领域最不确定、争议最多的研究领域之一。经典结构语法提出了横向聚合关系和纵向替换关系;转换生成语法提出了短语结构语法和系列参数原则:系统功能语法提出了比较复杂的多层次语义功能逐级选择系统;还有诸如格语法、关系语法、蒙塔古语法,层次语法,对弧语法,广义短语结构语法,词汇功能语法都试图揭示出话语生成的基本原理和真相。这些理论句法对多样的语言结构和现象解释描述得极为细致,也较为复杂,试图对话语生成和语言运用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一般解释力。自索绪尔以来,语言学界前辈们的不懈探索和研究,揭示了人类语言多方面的特征,创立了丰富的语言学理论,使我们对语言的认知越来越深刻和全面,为笔者的二元组合话语生成原理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立论基础。维特根斯坦指出,世界不是由单个的事物组成,而是由事实组成。事实即事物的存在方式和与其它事物的联系。经验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复杂联系首先是两个对象或概念之间的联系,并由此形成一个联系有机体(而非联系链)——所有事实总和。话语是人们对经验世界的反映,话语生成并不是按照人为确定的句法模式进行词符组合式的造句游戏,而是先有经验,然后用对应概念的语符将经验表述出来,传达给受话人——语言实现(realization)过程。语言符号的在话语中的关系实际上是由客观世界的事实关系确定的,句法模式实际上是自然逻辑在人们心理认知上的反映。人们用话语表述对经验世界中事物关系的认知,其起点也是从反映两个事物或概念的关系开始的,在句法操作上体现为二元组合模式。尽管传统语法的句法分析和现代语言学句法理论中(直接成分分析和生成语法)均显露出话语生成二元组合模式的事实,但本论文话语生成二元组合原理的提出是一个全新的探索,此前语言学研究领域尚没有人提出这一句法理论和语言事实分析方法。本文从多数据计算,语言的词汇和句式结构中更广泛地发现和证实了话语生成二元组合模式的心理基础——整一性认知和二元操作心理模式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语言哲学、心理学、数学例证、语言事实分析及语言学理论角度立论,论证了话语生成二元组合原理的客观性,操作有效性及其句法解释力。从儿童学习语言由简至繁的渐进式规律和普通智商的人都能学会并熟练使用语言这样一个事实来看,话语生成的基本原理应该是比较简单的。语言学大师乔姆斯基发现了最简的普遍句法模型s→NP+VP,同时也为解释纷繁复杂的语言事实附加了较为复杂的参数、转换和位移原则。本论文提出了更为简单的二元组合话语生成原理,通过确立语块与整一性,宏观与微观二元组合等分析方法,成功实现了对各类句式话语生成的事实解释。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Existent theories and studies of syntax
  • 1.2. The research attempt of this thesis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 Chapter 2 The Source of Speech
  • 2.1 "Only in the nexus of a proposition has a name meaning"-an isolate lexemedoes not make sense
  • 2.1.1 Evidences in baby language
  • 2.1.2 Evidences from adult language
  • 2.2. Language use is basically combining words together to generate intended meaning
  • 2.3 The source of speech and the reason why illogical combination in language is eliminated
  • 2.4. Language potential
  • Chapter 3 Binary Combination in Speech Production
  • 3.1. Introduction
  • 3.2. Word meaning and the mental lexicon
  • 3.3. The cognitive base of the "1+1" binary combination mode in speech generation
  • 3.3.1 The binary combination cognitive base explicit in mathematic calculation
  • 3.3.2. Habitual binary combination in lexes and sentence patterns of languages
  • 3.4 Binary semantic satisfaction of words
  • 3.5 Binary combination in speech generation
  • 3.5.1 The binary combination of verbs
  • 3.5.2 Content and functional words, semantic and grammatic combinations
  • 3.5.3 Lexical and inflectional combination
  • 3.5.4 Prefabricated chunks
  • 3.5.5 Macro and micro binary combination
  • 3.5.6 Singularization and recursion
  • 3.5.7 The explicit adding trace
  • 3.5.8 Proof in general S→NP+VP structures
  • 3.5.9 Binary combination analysis of compound sentences
  • 3.5.10 Binary combination analysis of complex sentence
  • 3.5.11 Binary combination analysis of the parenthetical structures
  • 3.5.12. Binary combination analysis of interrogative sentences
  • 3.5.13 Infinitive
  • 3.6. Theoretical proofs
  • Chapter 4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
  • 4.1 The major achievements of the thesis
  • 4.2 Practical value of the research
  • 4.3 Discussion
  • Bibliography
  • 相关论文文献

    • [1].直逼新时代内心的话语生成——以山东中青年诗人的写作为考察中心[J].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19(06)
    • [2].政治话语生成的内在机理[J]. 青年与社会 2019(06)
    • [3].认知语境在话语生成及理解过程中的作用[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3(04)
    • [4].隐喻话语生成的自主依存模式分析[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2)
    • [5].相邻/相似视角下的移就话语生成机制研究[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5)
    • [6].政治话语生成的内在机理[J]. 区域治理 2019(32)
    • [7].“丧文化”视域下“我太南了”的话语生成与情感表达[J].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1)
    • [8].新闻格局、主题与言语反应——媒介危机话语生成要略[J]. 当代传播 2013(01)
    • [9].拟人话语生成的“外延内涵传承”模式分析[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 [10].英语反语的语用特征对话语生成机制的影响[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08)
    • [11].孔老相会的话语生成基础[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7(01)
    • [12].“借题发挥”:一种中国特色的网络舆论话语生成模式[J].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9(12)
    • [1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生成的特性[J]. 高教论坛 2019(04)
    • [14].自主依存模式下的双关话语生成分析[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5)
    • [15].电视类型的话语生成与运作——以婆媳剧为例[J]. 新闻传播 2015(03)
    • [16].话语生成动态性的认知语用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 2009(08)
    • [17].实验水墨中的“书写”与新型话语生成[J]. 艺术评论 2011(05)
    • [18].井冈山红色文化资源话语生成[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01)
    • [19].认知理论视阈下网络新词仿拟话语生成的认知理据分析[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5(09)
    • [20].“关联—顺应模式”新诠释[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 [21].相邻和相似关系研究综述[J]. 语文学刊 2009(14)
    • [22].论转喻生成的自主依存认知运作机制[J].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 [23].认知语用观照下的汉语话语标记语及英译——以话语标记语“可是”为个案[J]. 惠州学院学报 2015(05)
    • [24].仿拟话语生成的认知理据[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 [25].填充词的生成原因和语用功能[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3)
    • [26].语篇分析视角下的游记散文文本解读[J]. 语文建设 2019(17)
    • [27].“李某某案”与微博公民记者的“权威”想象[J]. 新闻大学 2014(04)
    • [28].论新闻学术话语的形成[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29].话语生成与社交媒体舆论塑造——对知乎社区“中国锐实力”讨论的话语分析[J]. 新闻爱好者 2019(09)
    • [30].身体视域下近代音乐实践中体育话语的生成逻辑[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6(02)

    标签:;  ;  ;  ;  

    话语生成的基本二元组合原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