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被害人:有待唤醒的法律记忆 ——基于恢复性司法理念的法律文化立场

刑事被害人:有待唤醒的法律记忆 ——基于恢复性司法理念的法律文化立场

论文摘要

现实生活中,每天都有许多人遭受犯罪的侵害而成为刑事被害人,刑事被害人问题一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解决刑事被害人问题,成为每个社会面临的严峻任务。刑事被害人作为犯罪危害后果的直接承担者,非常希望能有效的保护自己的权益。然而,在现代社会“以被告人权利保护为中心”的刑事司法下,被告人的主体地位和权利保护得到极大的提升,而被害人则基本为现代刑事司法所遗忘。强化被害人诉讼权利保障,对被害人与被告人之间的权利加以合理适当的平衡,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刑事诉讼的普遍趋势。被害人保护运动的重要后果之一就是促进了人们对于传统的刑事司法体制开始全面的理论反思。为了应对传统刑事司法体制与社会正义观念之间的背离,人们开始为正统的国家本位刑罚正义观寻找替代性的理论与实践,一种根植于古老文化传统的解决纠纷方式——恢复性司法进入了视野。恢复性司法制度凸显了被害人的主体地位,使被害人成为程序的推进者和控制者。本文试图从被害人保护角度入手,力求吸收法律文化学、被害人学、哲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关注中西方历史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差异,挖掘基于我国文化传统、民族习惯的可行性和正当性,通过较为丰富的资料回溯被害人保护的历史轨迹,总结出在被害人保护的兴衰变迁背后的规律,从而研究分析恢复性司法在加强被害人保护方面的作用及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揭示构建我国恢复性司法制度的一些有益的历史资源,并提出在目前阶段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司法实践,如何更为有效的加强被害人保护措施。按照这一思路,本文的整个逻辑框架由五部分组成。本文第一部分主要回顾了刑事诉讼中被害人地位的变迁,并通过介绍目前国内外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现状来分析传统刑事司法制度对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缺失。文章第二部分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加强我国被害人权益保护的必要性。加强被害人权益保护,是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的需要;是平衡被害人和犯罪人权利的需要;是维护刑事司法公正和刑事司法实践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文章第三部分论述了从传统刑事司法向恢复性司法转变的必然趋势。恢复性司法有利于被害人权益保护,与传统刑事司法相比,恢复性司法有利于提高被害人在刑事司法程序中的地位,尊重被害人、维护被害人的尊严,消除被害人对犯罪人的恐惧,保障对被害人物质和精神的补偿,并且恢复性司法也并不妨碍国家起诉罪犯的权利。另外,这一部分还详细地论述了恢复性司法的相关内容。恢复性司法的兴起,与被害人权利运动、被害人学理论的诞生以及传统刑事司法负面影响的显现是密不可分的。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恢复性司法有其独特运作模式,并且从对恢复性司法和其相关的运作模式的阐述中可以看出,恢复性司法具有一系列鲜明的特征。本文第四部分结合我国传统“和合”、“无讼”、“人本”思想等文化基础和我国的社会、实践基础,以及我国现行司法制度,从法律文化的视角来分析在加强被害人权利保护理念指导下建立恢复性司法的基础。文章最后一部分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宜借鉴恢复性司法模式来完善我国的被害人权益保护。该部分提出了关于借鉴恢复性司法模式的一系列建议,以期更好地完善我国的被害人权益保护。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目前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一、刑事诉讼中被害人地位的变迁
  • 二、我国被害人权利保障的现状
  • 三、我国传统刑事司法制度对被害人权利保障的缺失
  • 第二章 加强我国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必要性
  • 一、被害人保护是刑事诉讼法立法宗旨和任务的必然要求
  • 二、被害人保护是控制预防犯罪、节约司法资源的需要
  • 三、被害人保护是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 四、被害人保护是制约权力垄断的需要
  • 五、被害人保护是顺应国际刑事司法发展潮流的需要
  • 第三章 加强被害人保护的途径——传统刑事司法向恢复性司法的转变
  • 一、恢复性司法概念的来源、含义和特征
  • 二、从复仇到和解:被害人参与恢复性司法的理论基础
  • 三、传统刑事司法向恢复性司法转变的必然趋势
  • 四、恢复性司法对被害人权利保护的价值
  • (一) 被害人报复诉求的合理满足:安全感与公正感的恢复
  • (二) 被害人物质损失的恢复
  • (三) 被害人精神损害的恢复
  • (四) 被害人人际关系的恢复
  • 六、两对关系之辨析
  • (一) 恢复性司法与传统刑事司法的关系
  • (二) 犯罪人中心主义司法与被害人中心主义司法
  • 第四章 恢复性司法在我国践行的法律文化根基
  • 一、恢复性司法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契合
  • (一) “和谐”、“无讼”的思想
  • (二) “忠恕”之道
  • (三) 综合治理、教育感化、预防犯罪的思想
  • (四) 调解制度
  • (五) 保辜制度
  • 二、恢复性司法理念与当代和谐社会理念的契合
  • (一) 恢复性司法的社会理念基础
  • (二) 恢复性司法的社会发展基础
  • 三、恢复性司法与我国法律制度和实践的关系
  • (一) 刑事观念基础
  • (二) 刑事制度基础
  • (三) 刑事司法实践基础
  • 第五章 以恢复性司法理念为指导加强我国被害人保护制度之构建
  • 一、恢复性司法的适用范围
  • 二、恢复性司法的适用条件
  • 三、恢复性司法的适用阶段
  • 四、恢复性司法的适用程序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救济制度的完善[J]. 三江学院学报 2011(02)
    • [2].刑事被害人的地位分析[J]. 花炮科技与市场 2020(02)
    • [3].刑事被害人救助:问题与前景[J]. 犯罪研究 2020(04)
    • [4].法治社会进程中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立法审思[J]. 社会科学家 2018(11)
    • [5].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回顾与展望[J].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9(01)
    • [6].论刑事被害人救济现状——以西宁市为调研对象[J]. 法制与经济 2019(03)
    • [7].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实施困境与对策[J]. 法制博览 2019(13)
    • [8].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规范现状与剖析[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04)
    • [9].以茶企为例探究刑事被害人权利救济制度的重要性[J]. 福建茶叶 2018(04)
    • [10].浅析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程序之构建[J]. 中国司法 2018(06)
    • [11].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探讨[J]. 法制博览 2018(33)
    • [12].健全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思考[J]. 法制与社会 2016(34)
    • [13].论我国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的问题及完善[J]. 法制博览 2016(34)
    • [14].论我国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的问题及完善[J]. 传播与版权 2016(11)
    • [15].浅议刑事被害人及其代理人的权益保障[J]. 法制与社会 2017(03)
    • [16].刑事被害人救助和社会救助关系之省思[J]. 法治社会 2016(06)
    • [17].未成年刑事被害人关爱机制的构建[J]. 中国检察官 2017(15)
    • [18].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的实践考察与对策研究[J]. 法制博览 2017(31)
    • [19].西宁市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适用之调研分析[J]. 法制博览 2015(36)
    • [20].浅析我国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J]. 法制与社会 2015(36)
    • [21].刍议我国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的构建[J]. 法制博览 2016(06)
    • [22].美国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保障立法考察与借鉴[J]. 法制博览 2016(24)
    • [23].浅析中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法理基础——从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出发[J]. 法制博览 2016(25)
    • [24].刑事被害人法律救助相关问题研究[J]. 人力资源管理 2016(09)
    • [25].试论刑事被害人前置条件下的上诉权[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06)
    • [26].等待被治愈的伤痛——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探究[J]. 绥化学院学报 2016(11)
    • [27].对刑事被害人赔偿或补偿的研究[J]. 决策探索(下半月) 2014(11)
    • [28].刑事被害人救济制度[J]. 法制与社会 2015(02)
    • [29].女性刑事被害人涉案情况分析及权益保障[J]. 法制博览 2015(25)
    • [30].试论刑事被害人谅解行为的理解与适用——对一起交通肇事案件的几点思考[J]. 法制与社会 2015(33)

    标签:;  ;  ;  ;  ;  

    刑事被害人:有待唤醒的法律记忆 ——基于恢复性司法理念的法律文化立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