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双极板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重要组件之一,它占电池组总重量的80%和成本的45%。减轻重量、大幅度降低成本是目前PEMFC实现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做为一种传统的结构材料,铝比重小、价格低廉、易加工,但耐蚀性能较差,特别是在酸性介质中。因此,本文从材料表面改性入手,通过铝板表面镀铬、离子氮化等工艺手段,并结合相应的电化学性能测试,以研究、探索适用的表面处理技术,为铝或铝合金在PEMFC领域中的应用寻找可能的途径。 本文首先对镀铬、稀土添加镀铬,以及前期预处理工艺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通过工艺参数的优化,最终在纯铝表面获得了结合良好、组织致密的镀铬层。在前述工作基础上,对镀铬层进行了离子氮化处理。经过反复试验,确定了合适的工艺参数,首次实现了铝基体上镀铬层的氮化处理,并对氮化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对获得的不同镀(渗)层进行了表面电阻和极化曲线等电化学测量,研究比较了不同工艺下镀(渗)层的接触电阻和耐蚀性能的变化。 通过上述试验工作,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1.稀土添加可有效地降低镀铬层中微裂纹的宽度,使镀层组织更致密、晶粒更细小,改善镀层质量; 2.铝基体上的镀铬层可在520℃~560℃温度范围内形成氮化物,为CrN和Cr2N。氮化温度过高或氮化时间过长,将导致镀铬层开裂、甚至剥落,这与铝基体和镀层之间热膨胀系数相差较大有关; 3.经过氮化处理后的试样,接触电阻RC/SS低于未处理的镀铬试样。当压力为150 Ncm-2时,二者接触电阻均处于50 mΩcm2左右; 4.由于铝的热膨胀系数比铬的大,在经历了高温氮化后,试样表面原有的裂缝进一步扩大,在0.05 mol/L H2SO4+2 mg/L F溶液中,试样表面未形成稳定的钝化膜,耐蚀性能降低。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燃料电池的背景1.2 各种燃料电池的发展状况1.2.1 碱性燃料电池1.2.2 磷酸型燃料电池1.2.3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1.2.4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1.2.5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1.3 研究燃料电池的意义1.4 燃料电池的优点1.5 燃料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结构1.6 燃料电池的分类及各自特点1.6.1 碱性燃料电池1.6.2 磷酸型燃料电池1.6.3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1.6.4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1.6.5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1.7 双极板1.7.1 双极板的结构1.7.2 双极板的作用及性能要求1.7.3 PEMFC常用双极板的种类及发展现状1.8 课题的提出及本文的研究方案第2章 实验设备及实验方法2.1 试样的制备2.2 电镀设备2.3 渗氮设备2.4 分析检测设备2.4.1 X-射线衍射分析(XRD)2.4.2 镀层表面形貌分析(SEM)2.4.3 接触电阻测试方法及设备2.4.5 极化曲线测试方法及设备第3章 纯铝表面镀铬工艺研究3.1 样品准备及表面处理3.1.1 样品准备3.1.2 有机溶剂除油3.1.3 碱液腐蚀3.1.4 出光3.1.5 冲洗3.2 锌酸盐处理3.3 化学镀镍3.3.1 碱性化学镀镍-磷3.3.2 酸性化学镀镍-磷3.4 镀铬3.4.1 镀铬的工艺特征3.4.2 镀铬电解液的特性3.4.3 各种因素的影响3.4.4 基础电解液成分及工艺条件3.4.5 添加稀土元素镀铬3.5 镀层的形貌观察3.6 镀铬后试样的组织结构、镀层厚度及结合力3.6.1 基础镀液镀铬后试样的组织结构分析3.6.2 镀层的层厚分析3.6.3 镀层结合力的检验3.6.4 本章小结第4章 铝表面镀铬层离子渗氮工艺研究4.1 离子渗氮工艺参数的选择4.1.1 气体成分4.1.2 渗氮温度4.1.3 气体压力4.1.4 渗氮时间4.1.5 氮化层厚度4.1.6 放电功率4.2 渗氮的实验过程及方法4.2.1 清洗试样4.2.2 装炉4.2.3 抽真空和加热4.2.4 升温4.2.5 保温4.2.6 冷却4.2.7 外观检查4.3 氮化层的形貌分析4.4 氮化层的组织结构分析4.5 本章小结第5章 镀铬层和渗氮层的耐蚀性和表面导电性研究5.1 接触电阻5.2 试样在模拟 PEMFC环境中的极化曲线5.3 本章小结结论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致谢研究生履历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论文; 铝基双极板论文; 表面改性论文; 极化曲线论文; 接触电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