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粳稻高产施氮量及栽插密度试验研究

豫南粳稻高产施氮量及栽插密度试验研究

论文摘要

2007年在信阳市农科所试验园区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多穗型高产优质常规粳稻品种郑稻18和大穗型杂交粳稻品种两优培粳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栽插密度条件下两种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的产量、以及对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探讨在豫南稻区特别是在信阳籼稻区,实现粳稻高产的适宜施氮量及合理栽插密度配套栽培技术。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不同施氮水平对两品种产量的调控效应明显。两品种3种施氮处理的产量均较不施氮处理极显著增产。在三种施氮处理间,在N3(300kg.hm-2)高施氮水平与N2(225kg.hm-2)中施氮水平处理条件下,两品种均表现产量水平相当:郑稻18高施氮产量略高于中施氮产量,即产量N3﹥N2,而两优培粳高氮产量略低于中施氮产量,即产量N2﹥N3,但两品种两种施氮水平产量间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郑稻18 N3处理产量较N1(150kg.hm-2)低施氮水平产量增产显著,未达到极显著水平;两优培粳N3处理产量较N1处理增产达到极显著水平。2.不同施氮水平对两品种群体发展及产量构成因素有明显的调节作用。随着施氮量的提高,两品种群体数量、LAI、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均逐渐增多,有效穗、穗粒数N3﹥N2﹥N1﹥N0(0kg.hm-2),且3种施氮处理单位面积穗数均较不施氮处理N0增加达极显著。因施氮量不同引起的穗粒数变化,郑稻18较两优培粳更为明显。两品种的千粒重、结实率均表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不施氮处理千粒重和结实率较施氮处理增加达极显著水平,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两品种相应的LAI间增加亦达极显著水平。3.不同栽插密度对两品种产量的调控效应显著。两品种在不同密度处理条件下,产量差异表现出相似性:低密度产量B1(18.0×104.hm-2)﹤中密度产量B2(24×104.hm-2)﹤高密度产量B3(30×104.hm-2),产量差异非常明显,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当时试验田表现,杂交粳稻两优培粳植株高大,郑稻18分蘖力较强,均是中密度B2处理组合表现落黄活顺、病虫害轻、无倒伏,群体产量优势明显;高密度B3高肥处理组合由于施氮量较多、密度大表现高峰苗群体过大,后期无效分蘖多、小穗,而且倒伏早,病虫害较重。实际最高产量密度单峰拐点应在处理B2、B3之间,其试验实收高产与选取健康稻株的取样方式有关。4.不同栽插密度对两品种群体发展及产量构成因素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在不同栽插密度处理下两品种群体及LAI均表现为B3﹥B2﹥B1;单位面积穗数均表现出,随着密度不同处理量的加大,单位面积穗数增加,差异达显著水平。郑稻18处理B2与B1、B3差异均未达极显著水平,B3﹥B1达极显著水平。两优培粳单位面积穗数B3﹥B2﹥B1 ,增加间均达极显著水平。两品种穗粒数随着处理密度的增加而减少,不同栽插密度对郑稻18的穗头大小、以及穗粒数多少影响较大;两优培粳大穗多粒,因施氮量、密度两处理因素变化影响较小。两品种千粒重、结实率均表现随着栽插密度增加而降低。稀植处理千粒重和结实率较密植增加达极显著水平。随着栽培密度增加,两品种相应LAI间增加亦达极显著水平。5.施氮量及栽培密度互作两品种产量差异显著。在施氮量及栽培密度12个处理组合中,郑稻18高施氮量高密度N3B3处理组合产量最高,中肥高密度处理组合N2B3、高肥中密度处理组合N3B2亦可获得同等水平的较高产量,即N3B3、N2B3、N3B2三处理组合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合,同属产量第一梯队;其次为中肥中密度(N2B2)、低肥高密度(N1B3),在接着的产量中,低密度随着施肥量增加产量依次升高,即N3B1﹥N2B1﹥N1B1。施肥空白区产量最低,3种密度处理间产量随密度降低依次显著降低,即N0B3﹥N0B2﹥N0B1。因而,保证合理密植,控制并保证适量较高的施氮量,是实现郑稻18高产高效环保生产的前提。在两优培粳12个处理组合中,以处理组合N2B3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合。接下来的高肥高密度、中肥中密度、低肥高密度、高肥中密度4处理组合间产量依次减少,即产量N3B3﹥N2B2﹥N1B3﹥N3B2,同属产量第二梯队,较其它处理组合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再接着是低肥中密度、高肥低密度、中肥低密度处理组合,产量依次降低,即产量N1B2﹥N3B1﹥N2B1。产量N1B2较N3B1、N2B1增加达极显著水平,N3B1与N2B1间差异显著,未达极显著水平。无肥高密度(N0B3)、低肥低密度(N1B1)、无肥中密度(N0B2)三处理组合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都较产量最低的无肥低密度处理组合(N0B1)增产达极显著水平。试验表明,中等适宜的施氮水平、合理密植,两优培粳即可获得理想高产。6.杂交粳稻—水稻发展新趋势。对郑稻18、两优培粳两品种不同施氮量及不同栽插密度处理组合产量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两优培粳N2B3处理组合产量最高,不仅较郑稻18 n2b3处理组合增产达及显著水平,而且较两品种其它所有处理组合增产均达及显著水平,说明杂交粳稻两优培粳产量潜力较郑稻18高。在产量第二梯队,两品种n3b3、N3B3、n2b3、N2 B2、N1B3、N3B2 6处理组合产量依次降低,但差异不显著。在这一高产处理组合集中区,两优培粳占有4位,郑稻18占2位。说明杂交粳稻两优培粳不仅产量潜力高,而且较常规粳稻郑稻18容易实现高产。综合本试验结果,两品种在施氮量与栽插密度12处理组合中,郑稻18在N3B3、N2B3处理组合下产量最高;两优培粳在N2B3处理组合下产量最高,N3B3次之。试验表明,虽然其它处理组合更有利于试验品种不等产量因素的充分发展,但N2B3及N3B3应是该试验两品种构成产量各因素得以综合协调发展、实现理想产量的最佳处理组合。试验也说明了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高产栽培的区别所在,说明了实现粳稻高产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措施的必要性。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氮素对水稻群体产量的调控
  • 1.2 密度对水稻群体产量的调控
  • 1.3 氮素密度互作对水稻群体产量的调控
  • 2 引言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设计
  • 3.2 测定项目和方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施氮量与种植密度对两品种产量的影响
  • 4.1.1 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郑稻18 产量的影响
  • 4.1.2 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两优培粳产量的影响
  • 4.1.3 各施氮量在不同栽插密度条件下郑稻18 的产量表现
  • 4.1.4 各施氮量在不同栽插密度条件下两优培粳的产量表现
  • 4.1.5 不同施氮量—栽插密度组合下郑稻18产量的差异显著性
  • 4.1.6 不同施氮量—栽插密度组合下两优培粳产量的差异显著性
  • 4.2 施氮量与种植密度对两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4.2.1 不同施氮量对两粳稻品种群体动态变化的影响
  • 4.2.2 不同栽插密度对两粳稻品种群体动态变化的影响
  • 4.2.3 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两品种分蘖成穗率的影响
  • 4.2.4 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两品种单位面积穗数的影响
  • 4.2.5 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两品种穗粒数的影响
  • 4.2.6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两品种千粒重的影响
  • 4.2.7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两品种结实率的影响
  • 4.2.8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两品种始穗期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 4.2.9 两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及其对实收产量的效应
  • 4.3 不同施氮量—栽插密度组合下两品种产量的差异显著性
  • 5 结语与讨论
  • 5.1 施氮量栽插密度对两品种群体动态发展的影响
  • 5.2 施氮量对两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调控明显
  • 5.3 栽插密度对两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调控明显
  • 5.4 不同施氮量—栽插密度处理组合两品种产量差异显著性
  • 5.5 豫南稻区发展粳稻展望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豫南粳稻高产施氮量及栽插密度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