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叶枯病病原生物学及病菌毒素培养条件研究

大蒜叶枯病病原生物学及病菌毒素培养条件研究

论文摘要

叶枯病(Garlic tip blight)是大蒜生产中常发的一种主要病害,近年来在大蒜生产中呈上升趋势。本文对大蒜叶枯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病菌毒素的活性与培养条件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旨在筛选出菌丝、孢子最佳培养条件及病菌产毒最佳条件,为以后利用大蒜叶枯病病原菌粗毒素,筛选具稳定遗传性的大蒜抗叶枯病细胞变异系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病原菌采集、分离及鉴定在陕西周至县和杨凌区生产田间大蒜叶片上采集典型病症的病原菌,室内分离,并经致病性鉴定,对回接引起的病症病状和病原菌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确定该病为匐柄霉属Stemphylium vesicarium (Wallr) Simmons引起的大蒜叶枯病。2大蒜叶枯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对大蒜叶枯病病菌菌丝和产孢的培养条件(培养基,培养温度,光照,培养基pH值)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研究。分别在培养2、4、6、8 d后观察菌丝生长,于10 d测定产孢量,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结果表明:在pH为7的PDA、PSA、PCA和CSA 4种病菌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有一定差异。以PSA培养基为最适宜培养基,其次为PDA培养基。病菌在pH 7的PSA培养基上分别置于15、18、20、22、24、26、28、30、35和40℃的温度下培养表明,病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8~30℃,生长适宜温度为20~28℃,以28℃为最适。产孢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以26℃产孢量最多。病菌在pH 7的PSA培养基中分别进行24 h光照(简称24 L)、12 h光照/12 h黑暗(简称12 L/12 D)和24 h黑暗(简称24 D) 3个处理,结果表明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但光照较利于产孢。在培养基pH分别为4~12的PSA培养基处理中,病原菌在pH 5~12间均可生长,以pH 8下菌丝平均生长速率最快。病菌的产孢适宜pH值为7~9,以pH 8下孢子最多。3.大蒜叶枯病病菌产生毒素的培养条件及其毒性对大蒜叶枯病病菌菌株的培养条件(培养基,培养温度,光照,振荡,培养基pH值,培养时间)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研究。分别于培养4,6,8,10,12,14,16,18,20和22 d取样,得到大蒜叶枯病病菌粗毒素,并利用大葱种子发芽法生物检测病菌培养毒素的毒性。结果表明:在pH为7的PS、I-Fries、Czapek-Dox和I-Richard 4种病菌培养基中,从Czapek-Dox培养基中得到的病菌粗毒素对大葱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最强,在培养20 d时,大葱种子发芽率仅为10.5%;将接菌的pH 7的Czapek-Dox培养液分别置于18,20,22,24,26,28和30℃温度条件下培养,在24℃病菌产生粗毒素的能力最强,在培养20 d时,大葱种子发芽率降至最小值10.0%;将接菌的pH 7的Czapek-Dox培养液分别置于连续黑暗静置、连续光照静置、连续黑暗振荡、连续光照振荡、每天12 h光照12 h黑暗振荡、每天12 h光照12 h黑暗静置6个处理中,以连续黑暗振荡培养条件下病菌产生的毒素对大葱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最大,在培养20 d时,大葱种子发芽率降至最小值10.5%;将接菌的pH分别为4,5,6,7,8,9和10的Czapek-Dox培养液经过24 h黑暗振荡培养20 d后测定病菌毒素,以pH值为6和7的培养液中产生的毒素对大葱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最大,发芽率分别为13.0%和10.5%。综合以上试验认为,大蒜叶枯病菌的最佳产毒培养基为Czapek-Dox液体培养基,培养温度为24℃,培养基pH值为6~7,在黑暗条件下连续振荡培养20 d时产生的粗毒素的毒性最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大蒜叶枯病的研究概况
  • 1.1.1 大蒜叶枯病的分布与危害
  • 1.1.2 大蒜叶枯病的病原
  • 1.1.3 大蒜叶枯病的症状
  • 1.1.4 大蒜叶枯病的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 1.1.5 大蒜叶枯病的防治技术
  • 1.2 匐柄霉属Stemphylium vesicarium (Wallr) Simmons 的研究
  • 1.3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研究
  • 1.3.1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概念和分类
  • 1.3.2 真菌毒素的化学类别
  • 1.3.3 植物病原菌毒素的致病机理
  • 1.3.3.1 毒素对细胞质膜的影响
  • 1.3.3.2 毒素对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影响
  • 1.3.4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生物活性测定方法
  • 1.3.4.1 生物检测
  • 1.3.4.2 物理及化学检测法
  • 1.3.4.3 生化检测法
  • 1.3.5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应用
  • 1.3.5.1 在植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
  • 1.3.5.2 在分类上的应用
  • 1.3.5.3 在抗病育种上的应用
  • 1.3.5.4 毒素物质的利用及开发
  • 1.3.6 影响植物病原真菌毒素产生的因素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植物材料及菌株
  • 2.1.2 试剂
  • 2.1.3 仪器与设备
  • 2.1.4 供试培养基及其配制
  • 2.2 方法
  • 2.2.1 大蒜叶枯病病菌菌种的制备
  • 2.2.1.1 病原菌采集、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 2.2.1.2 菌种的制备、保存
  • 2.2.1.3 平皿接种体的制备
  • 2.2.2 大蒜叶枯病病菌生长及产孢培养条件的研究
  • 2.2.2.1 病菌生长及产孢培养
  • 2.2.2.2 培养基对菌株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 2.2.2.3 温度对菌株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 2.2.2.4 光照对病菌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 2.2.2.5 pH 值对病菌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 2.2.3 大蒜叶枯病病菌粗毒素的制备及其毒性的生物检测
  • 2.2.3.1 病菌粗毒素的制备
  • 2.2.3.2 病菌毒素毒性的生物测定
  • 2.2.4 大蒜叶枯病病菌产毒培养条件研究
  • 2.2.4.1 培养基和产毒培养时间对菌株产生毒素毒性的影响
  • 2.2.4.2 温度和产毒培养时间对菌株产生毒素毒性的影响
  • 2.2.4.3 光照及振荡培养方式和产毒培养时间对菌株产生毒素毒性的影响
  • 2.2.4.4 pH 值对菌株产生毒素毒性的影响
  • 2.2.5 试验统计分析方法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大蒜叶枯病病菌菌种的分离与纯化
  • 3.2 大蒜叶枯病病菌生长及产孢培养条件的研究
  • 3.2.1 培养基对病菌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 3.2.2 温度对病菌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 3.2.3 光照对病菌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 3.2.4 培养基pH 值对病菌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 3.3 大蒜叶枯病病菌粗毒素毒性的生物检测
  • 3.4 大蒜叶枯病病菌产毒培养条件研究
  • 3.4.1 培养基对菌株产毒的影响
  • 3.4.2 培养温度对菌株产毒的影响
  • 3.4.3 光照条件及振荡培养方式对菌株产毒的影响
  • 3.4.4 产毒培养时间对大蒜叶枯病病菌菌株产生毒素毒性的影响
  • 3.4.5 培养基pH 值对菌株产毒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4.1 大蒜叶枯病病菌菌种的制备
  • 4.1.1 病原菌采集、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 4.1.2 菌种的制备、保存
  • 4.2 大蒜叶枯病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 4.3 大蒜叶枯病病菌粗毒素毒性的生物检测
  • 4.4 大蒜叶枯病病菌产毒培养条件研究
  • 第五章 结论
  • 5.1 大蒜叶枯病病菌菌种的制备
  • 5.2 大蒜叶枯病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 5.3 大蒜叶枯病病菌粗毒素毒性的生物检测及大蒜叶枯病病菌产毒培养条件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大蒜叶枯病病原生物学及病菌毒素培养条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