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绘画被称为是视觉艺术,音乐被称为是听觉艺术,然而我们常常听到音符的色彩,看到线条的旋律,了解艺术语言间发生的感官的交换、通感,对于加强艺术感染力,重拾艺术全息性和启发新的艺术门类的产生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广泛借鉴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采取以文献考证和事理论述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论文的章节以散文式的现代寓言开篇,以看似闲散的语言来启发“感觉”介入阅读,使论文真正达到“通通感应”。笔者将艺术欣赏课程的感受扩展为对艺术语言间关系的探讨。论文首先从论述感觉的意义、分类及五感官的各自特征开始,提出艺术感觉对于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作用,感觉是艺术感觉的根本,艺术创作离不开艺术家敏锐的艺术感觉。其次论文进入到具体的联觉现象的研究,主要提供了心理学的联觉定义和研究现状、物理学原理、通感和联觉的关系、通感的哲学原理、文学艺术上的定义及通感的现代延伸应用,得出通感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和艺术创作中的事实结论。论文从历史的角度深入,将通感与艺术起源相关联,由“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猜测引出交感巫术与艺术品的关系、巫术的演变及中国美学起源同巫术和祭祀的内在联系,运用古代文献资料深入揭示中国古代审美中感官地位。论文进一步从物与情感的关联、物对情感的阐述出发,提出物与情感相互交流的前提是因为两者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力结构。本文从语言的定义、艺术语言的定义及其特征中寻找艺术语言私通的可能性,论文提出艺术中存在的特征不变量及艺术中的“节奏”成为艺术感官间“情感”交流的基础。并例举了音乐艺术中存在的音乐语言的通感现象来证明“艺术语言的私通潜藏在艺术创作之中”这一论点。最后,笔者预见:物质也好、精神也好、感觉也好,它们之间进行“私通”的前提是因为它们产生了相同或相似的场域——“一种感觉各自构成一个自足的场域,感觉的通应是其场域的交汇,各个场域在情感层面上交互、流淌,成为通感滋长的温床,诞生了艺术私通的天才私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