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希祖史学研究

朱希祖史学研究

论文摘要

朱希祖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史学家。其史学研究范围很广,成果也非常丰富,在许多领域居有开创之功。然而,由于朱希祖的著述大多未刊,相关研究极为少见,所以,其史学成就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存在着被淡化的趋向,一直未能占据本应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本文以朱希祖史学作为研究对象。在广泛搜罗史料的基础上,考察朱希祖史学研究的社会背景、学术氛围、主要成果及特点等问题,揭示朱希祖史学对中国史学独立化、科学化所作的贡献,客观评价其地位和影响。朱希祖既拥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又接受了西方先进的史学理论。作为章门弟子,他继承、发扬了章太炎的治学风格,注重考据训诂,以严谨见称。在蔡元培的举荐下,他主持北京大学史学系,倡导“新史学”、实施课程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历史学学科的独立和中国史学的转型。在史学史研究方面,朱希祖最早开设了“史学史”课程。其讲稿即后来出版的《中国史学通论》,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史学史讲义。他运用西方“新史学”理论,对中国古代史学进行了系统的反思,在实际上开创了中国“史学史”学科。朱希祖两次参与史馆修史,在清史馆和国史馆都为史书的编纂拟定了体例,并提出了积极可行的建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发凡起例的作用。在历史文献研究方面,朱希祖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南明史料,力图撰写一部南明史,但未成功。对明清档案的发掘与利用,也探索出不少行之有效的办法,为保存和整理明清档案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还考证和辑补了《伪齐录》和《伪楚录》,揭露日寇侵华、汉奸卖国的罪行,使史学研究服务于国家和社会。他的方志研究起步较早,见解精辟。尤其在参与编纂《广东通志》期间,提出了新的方志体例及撰写细则,阐发了其方志学思想。对边疆史地的研究视野开阔,涉及内容广泛,既反映了其史学研究考证求实的功力,又凸显了经世致用的精神。在全面探讨朱希祖史学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又从宏观的角度,理清了其历史观发展、演变的脉络。由于清末民国时期,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巨大变化,中西史学交融,许多史家受到西学冲击而接受进化史观。朱希祖也曾一再追问历史是什没么,但最终没有对历史与史学做出严格的区分。1919年,他从退化史观转变为进化史观,接着,又接受综合史观,强调“群众心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抗战时期,受时局影响,他的历史观又与文化形态史观接近。朱希祖的史学思想内涵丰富。他倡导建立“科学的史学”,认为客观的治史态度、严格的治史规范、求真的治史宗旨是必须具备的条件。同时,又强调史学研究之目的在于“指挥人事”,要关注现实,面向未来,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中外学术交流的日益频繁,他还萌生了加强学术合作、保持学术独立的思想。朱希祖的史学方法也颇具特色。他继承了乾嘉学派的考据传统,也接受了西方实证主义的史学理论。考察他对各种治史方法的认识和运用,吸取其精华,以促进我们今后的史学研究。朱希祖对中国近代史学发展的贡献不可磨灭,其史学研究对于我们全面认识民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史学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朱希祖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的宗旨及意义
  • 二 研究状况回顾
  • 三 论文的创新点和难点
  • 四 论文结构及其说明
  • 第一章 生平与交游
  • 第一节 朱希祖生平
  • 一 家世童年
  • 二 求学求职
  • 三 进入北大
  • 四 南下广州
  • 五 北上南京
  • 六 西迁重庆
  • 第二节 朱希祖生平事略考
  • 一 生年与留学时间
  • 二 任职北大的时间
  • 三 两次离开北大的时间
  • 第三节 朱希祖与章太炎
  • 一 受业章门
  • 二 承继史学
  • 三 不拘师说
  • 第四节 朱希祖与蔡元培
  • 一 主张"兼容并包"
  • 二 提倡"新文化"
  • 三 引进"新史学"
  • 四 整理"大内档案"
  • 五 其他交往
  • 第二章 中国史学史研究
  • 第一节 最早的中国史学史讲义
  • 第二节 基本内容与编写出版过程
  • 第三节 影响较大的创见
  • 一 关于"史"字之释义
  • 二 "有文字而后有记载之史"
  • 三 "书记官"与"历史官"
  • 四 "名"与"实"
  • 五 关于史籍分类
  • 第四节 小结
  • 第三章 史馆修史
  • 第一节 参与编修《清史稿》
  • 一 担任清史馆协修
  • 二 提议"先修志表而后纪传"
  • 第二节 主持审查《清史稿》
  • 一 审查事件的前因后果
  • 二 审查过程
  • 第三节 负责筹备国史馆
  • 一 担任总干事始末
  • 二 规划史馆制度
  • 三 举荐人才
  • 四 议定国史体例
  • 第四节 评价
  • 第四章 历史文献研究
  • 第一节 "平生心事南明史"
  • 一 对南明史籍的考订
  • 二 对南明历史的重建
  • 三 评价
  • 第二节 发掘和整理档案史料
  • 一 抢救保护明清档案
  • 二 指导整理明清档案
  • 三 利用明清档案进行史学研究
  • 四 阐发档案学思想
  • 五 小结
  • 第三节 《伪齐录校补》和《伪楚录辑补》
  • 一 《伪齐录校补》的内容简介
  • 二 《伪齐录校补》的编纂特点
  • 三 《伪楚录辑补》的内容与编纂特点
  • 四 编纂的缘起和经过
  • 五 评价
  • 第五章 方志与边疆史地研究
  • 第一节 纂修方志的理论与实践
  • 一 搜集和保存方志书籍
  • 二 纂修《广东通志》的实践
  • 三 阐发方志学思想
  • 四 评价
  • 第二节 发起和参与边疆史地研究
  • 一 东南海疆的边防
  • 二 满族崛起和东北地理考
  • 三 西北的文化遗存
  • 四 西南少数民族
  • 五 研究特点及意义
  • 第六章 历史观
  • 第一节 对"史"、"历史"、"史学"含义的探讨
  • 一 "历史"是什么?
  • 二 模糊的"历史"与"史学"
  • 第二节 "进化史观"
  • 一 《中国文学史》中的退化论
  • 二 "世界是时时进化的"
  • 第三节 "综合史观"
  • 一 "群众心理"推动历史前进
  • 二 "把全世界的史做综合研究"
  • 第四节 "文化形态史观"
  • 一 "今日之世界亦一大战国也"
  • 二 "超人"哲学
  • 三 "文化形态史观"的来源
  • 第七章 史学思想
  • 第一节 "现代之史学,已为科学的史学"
  • 一 客观的治史态度
  • 二 严格的治史规范
  • 三 求真的治史宗旨
  • 第二节 治史以"指挥人事为归宿"
  • 一 "上抒家国忧,下谋人伦洽"
  • 二 "认识现代社会以创造将来"
  • 第三节 倡导学术合作
  • 一 "要打破孤独讲学的旧习"
  • 二 "今之史学,已成为独立之科学"
  • 第八章 治史方法
  • 第一节 实证方法
  • 一 对实证方法的认识
  • 二 对实证方法的倡导
  • 三 对实证方法的应用
  • 第二节 比较研究方法
  • 一 "物物而辩,事事而较"
  • 二 重视中外比较
  • 三 强调纵向比较
  • 第三节 实地考察方法
  • 一 征访南明史料
  • 二 调查六朝陵墓
  • 第四节 其他方法
  • 一 以诗文证史方法
  • 二 统计学方法
  • 结语
  • 一 研究领域十分宽广
  • 二 课程改革影响深远
  • 三 爱国主义贯穿始终
  • 四 创新精神启发后学
  • 参考文献
  • 一 论著
  • 二 论文
  • 三 史料汇编与未刊硕士、博士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庄希祖作品[J]. 中国老年 2019(19)
    • [2].索隐发覆 知人论世——读王爱卫著《朱希祖史学研究》[J]. 德州学院学报 2019(01)
    • [3].抗战时期朱希祖的爱国主义情怀探究——以《朱希祖日记》为中心的考察[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4].朱希祖的学术经历与史学思想[J]. 法制与社会 2017(05)
    • [5].朱希祖与蔡元培[J]. 德州学院学报 2016(03)
    • [6].曾问吾与朱希祖——以《朱希祖日记》为中心的几点考征[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 [7].一代史学家朱希祖的痛和梦[J]. 名人传记(上半月) 2014(07)
    • [8].朱希祖文史观念的变革——以人际交往为视角[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13(04)
    • [9].抗战中朱希祖的日常生活[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03)
    • [10].朱希祖在国语运动中的贡献[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07)
    • [11].朱希祖与中央研究院史语所[J]. 史学史研究 2013(04)
    • [12].朱希祖与章太炎[J]. 德州学院学报 2008(05)
    • [13].朱希祖与“史学二陈”[J]. 鲁迅研究月刊 2008(06)
    • [14].朦胧的新旧易位:民国初年太炎弟子入职北大与“旧派”之动向——以朱希祖为中心[J]. 安徽史学 2016(04)
    • [15].朱希祖的历史学科建设思想[J]. 历史教学问题 2018(02)
    • [16].从朱希祖调查六朝陵墓到卞孝萱主编《六朝丛书》——六朝学的发轫与拓展[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7(03)
    • [17].朱希祖日记中的章太炎[J]. 书屋 2016(03)
    • [18].清·陈希祖楷书扇面[J]. 中国书法 2009(11)
    • [19].顾颉刚与朱希祖、李大钊的学术关系——以《顾颉刚日记》为中心的探讨[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5)
    • [20].中国早期现代“文学”名义试探:由朱希祖回溯周氏兄弟[J]. 文艺理论研究 2016(04)
    • [21].林门之后又一人——谈著名书画家庄希祖的人品与艺品[J]. 青春期健康 2009(07)
    • [22].书坊谁不颂朱胡——朱希祖致张元济[J]. 档案春秋 2017(09)
    • [23].朱希祖与马氏兄弟[J]. 读书文摘 2008(12)
    • [24].淡淡而又遥远的书香——记朱希祖的北京藏书[J]. 鲁迅研究月刊 2009(11)
    • [25].朱希祖论中国传统史学[J]. 北京史学 2020(01)
    • [26].被遗忘的中国早期传播研究——评朱希祖的《道家与法家对于交通机关相反之意见》[J]. 国际新闻界 2011(01)
    • [27].朱希祖与故宫博物院[J]. 紫禁城 2011(02)
    • [28].《章太炎答朱希祖问古文疑事书》考释[J]. 文献 2013(04)
    • [29].朱希祖跋语评议[J]. 文艺评论 2015(12)
    • [30].《南京图书馆藏朱希祖文稿》[J].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10(02)

    标签:;  ;  ;  ;  ;  

    朱希祖史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