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债转股的财务正效应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马静[1](2021)在《市场化债转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 ——以传化物流为例》文中认为
杭思敏[2](2021)在《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的动因及经济后果研究 ——以锡业股份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王甜甜[3](2021)在《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的运作模式及效果研究 ——以中国中铁为例》文中提出新一轮市场化债转股于2016年推出,此次债转股的推行意在利用市场化的主体和市场化定价的原则,在相关政策鼓励下,帮助企业成功实施“债转股”项目,实现降低财务杠杆、获得市场竞争力以及长期盈利发展的目的,也是此次结构性去杠杆的重要手段。中国中铁作为建筑业龙头,基于本身高负债率的压力下,积极响应国家结构性去杠杆的号召,于2018年正式着手实施债转股,并于2020年相关参与方可实现股权退出,标志着债转股项目的顺利完成,为其他企业在该种模式的运用上提供参考价值。本文选择中国中铁作为本文的案例研究主体,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和总结,结合案例研究法对企业债转股的运作模式及效果进行着重分析。通过对中国中铁债转股项目的整个运作过程进行拆分研究,发现影响企业发展的驱动力,实施机构的增资给予中国中铁资金补充,实质性的降低企业负债规模,改变债务结构,并降低利息支出,转为股权后改变股权结构,实现股权多元化,同时相当于引入战略投资者促进产业升级,激发企业发展动力。以此为基础对中国中铁债转股的运作效果进行研究,首先从资本结构的股权结构和债权结构出发,研究资本结构的优化;再运用基本财务指标、综合财务指标和经济增加值EVA的变化分析债转股对财务绩效的利好;最后给出总体评价。最后,本文得出债转股的实施在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发挥财务杠杆正效应的同时,促进了中国中铁发展股权融资,利于调整公司融资结构合理化,同时股权多元化下给企业注入新动力,刺激企业改革,丰富管理思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并且提高了长期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了企业经济增加值。同样,本文建议在政策方面适当简化项目审核流程,转股企业做好风险防范,实施机构发挥专业优势更能关注企业长期发展。
赵杭[4](2021)在《可转换债券赎回公告股价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可转换债券兼具债券、股票和期权的特性,通常内嵌了一些包括转换条款、赎回条款、回售条款和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款等期权条款,发行方以及投资者可以通过在相关条款条件满足的情况下使用这些条款达到对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可转换债券利率一般低于不可转换债券的利率,但是当期收益率比普通股票红利要高。对于发行方来说,可以用较低的资金成本来筹集资金。对于债券持有人来说既有固定利息收入,又可以在股票价格大于转换价格的时候选择将可转换债券转换为普通公司股票。因此可转换债券受到了投融资两方的特别关注。作为可转换债券重要组成部分的提前赎回条款,分析其行使赎回权对标的股票效应,可以指导融资者更好地实现融资目的,同时可帮助投资者制定较为合理的投资策略,进行债转股等都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以中国2006年至2020年间发生提前赎回的可转换债券为研究对象,通过条件筛选,挑选出127支行使提前赎回权的可转换债券样本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这些样本的发行主体、转债发行条款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发行主体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的企业行使赎回权的样本数较多。这也反应出制造业较易实现赎回条件的触发。在条款设计上,可转换债券的赎回条款较为趋同,触发条件多为在任意连续三十个交易日中至少二十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不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130%或者当发行的可转换债券未转股余额不足3,000万元时均可触发赎回条款。在对国内外关于可转换债券赎回公告效应的文献梳理及相关理论分析之后,利用事件研究法,同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可转换债券赎回的公告效应及影响因素展开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可转债提前赎回公告的发布对其标的股票价格存在负效应。公告发布当天开始的30天内存在显着的负效应,且在事件窗[0,30]的时间范围内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为-0.0452,在显着性水平1%的水平下通过了显着性检验。上市公司从第一次发布赎回提示性公告开始平均持续时间在25天左右,在本文的事件窗包含的赎回后30天内,这期间每日的异常收益率呈现上升下降起伏的态势,多数时间呈现负效应且个别天数呈显着负效应,少数天数呈现正效应。在区间平均累计异常收益率统计上我们观察到赎回前[-30,0]呈现显着的正效应,这可能与发行方为了实现尽快触发赎回条款,营造赎回条件触发的有力条件导致。[-10,0]这个时间段的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为0.0041,且不显着。往前推5天,赎回前[-5,0]这个时间段的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为-0.0036,且不显着,但是已经转变为负效应,然后在[-1,0]和[0,1]均呈现出显着的负效应。可见赎回公告在在公告日发布这天前5天已经开始产生负效应。(2)在影响因素方面,信号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赎回负效应,但难以用财务杠杆和价格压力假说对其做出解释。在可转债提前赎回公告的发布对其标的股票价格存在负效应,可从6个方面进行分析。包括:可转债赎回提示期、赎回条件满足日距赎回公告发布日的天数、公司规模、股本稀释度、公司的盈利能力、财务杠杆展。经过回归分析,在拟合度约12%的情况下得出了可转债赎回提示期、赎回条件满足日距赎回公告发布日的天数、公司规模、公司的盈利能力对可转债赎回公告发布后股价产生了显着性的正向影响。而股本稀释度和财务杠杆的相关系数为0.08和0,均未形成显着影响。可见,可转债发行方适当延长可转债赎回提示期,延长赎回条件满足日距赎回公告发布日的天数,以及提升公司规模,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赎回公告带来的负股价效应。可转债投资者也应及时关注可转债信息发布,及时完成转股,避免多数情况下赎回价格远低于转换价值而带来的资金损失。
吴瀚[5](2021)在《我国可转债发行的公告效应研究 ——基于公告日前正股波动性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可转债全称可转换公司债券(Convertible Bond,CB),其本质是公司发行的赋有股票转换权的债券。由于债权人可按照公司转债发行时的相关规定,择机将其转换为公司等值股票而得名。本文主要研究方向是可转债的公告效应。关于可转债的公告效应海内外的学者目前主要集中于公告效应正负的探讨,因为海外可转债市场在政策、投资者结构、定价市场化程度等方面与国内可转债市场存在差异,加之国内学者在研究样本选取上未将2017年再融资新规颁布后的样本纳入研究范围重新进行研究,目前关于可转债公告效应的研究结论存在分歧,所以本文基于当前我国可转债市场的实际情况,选取了2017年再融资新规颁布之后至今的可转债数据,并尝试从可转债发行公告日前正股波动性作为切入点来研究可转债的公告效应。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再融资新规颁布以后我国可转债市场是否还存在公告效应,如果存在,其表现形式如何?第二,如果我国可转债发行存在公告效应,那么公告日前正股波动性强弱是否会影响公告效应的表现?第三,在考虑了公告日前正股波动性后,结合其他可能影响公告效应的因素构建分析可转债发行公告效应的综合模型。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当前我国可转债市场存在转债发行的公告效应且表现为公告日当天,上市公司股票存在正的股价效应,即股价表现出正的超额收益,但在之后的两个交易日内超额收益会快速由正转负,并在转债公告发出后第二个交易日达到最低,表现为负的股价效应,但基于整个窗口期,正的股价效应要强于负的股价效应,因此转债公告效应整体表现为正,基于市场模型和牛熊市的稳健性检验也证明了该结论。(2)基于转债发行公告日前120个交易日正股实际收益率的标准差,将样本分为高波动性组和低波动性组,对两组样本公告效应进行分析后发现,高波动性组在公告日当天股价的正效应要略大于低波动性组,但在公告日后的第二个交易日,低波动性组股价的负效应表现更明显。(3)通过引入多个变量构建回归模型,从正股在公告日前的波动情况来看,可转债发行的公告效应与公告日前正股波动性这一因素存在负相关关系,虽然转债公告效应整体表现为正,但对于公告日前正股波动性较大的样本,在抵消了负股价效应的影响后,整体的正股价效应表现就会偏弱,这也是本文基于我国可转债公告效应进一步研究得到的结论。关于导致负相关的具体原因本文从正股所包含的优先配售权价值进行了解释,因为原股东优先配售机制的存在,公司股票在转债认购时是具有优先配售权价值的,且波动性低的股票存在配售权价值被高估的现象,而配售权价值的高估意味着在转债结束认购后,正股因除权带来的价值缩水会更严重,这种价值缩水在转债公告发布后的第二个交易日表现最强,其所带来的股价负效应对转债公告日当天正股价效应的冲抵也会更强,最后表现为整体公告效应的减弱。
何红霞,孙祯[6](2020)在《企业债转股对股东财富的影响研究——基于非银金融企业视角》文中指出本文基于2015-2019年沪深板块14家非银金融企业的面板数据,利用DID方法检验了由于企业债务融资过多而侵蚀股东财富的情况下,企业实施债转股对企业股东财富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债务融资过高的非银金融企业而言,债转股的实施对于企业股东财富的影响显着,债转股的实施使企业产生财务杠杆正效应,增加了企业的股东财富。
郭瑜[7](2020)在《可转债向下修正转股价格公告对股价的影响 ——以江银转债为例》文中指出可转债是一种既具备股性又具备债性的复合型证券。因为其发行成本低,同时可以促进转股,避免还本付息而受到融资者喜爱;对于投资者而言其“进可攻,退可守”的特质也广受欢迎。向下修正条款是我国可转债所特有的条款。目前我国学者对于下修条款的研究非常少,本文针对下修公告效应展开研究,探索下修公告对公司股价的影响。本文主要采用案例分析进行研究,但为了加强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同时进行了大样本研究加以辅之。因为我国可转债转股期为自可转债发行结束之日满六个月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至可转债到期之日止,所以下修公告有可能发生在转股期前,本文为此将下修公告进行时间上的划分,划分为转股期前发生下修和转股期内发生下修,分别研究可转债在不同时期下修对公司股价的影响。本文选取的案例是江银转债,该转债在转股期前和转股期内各下修过一次。本文以下修公告为0时点,分别计算了两次下修在估计期[-110,-11]和事件期[-10,10]江阴银行收益率和深圳成指收益率之差,运用符号检定法初步判断在不同时期下修对公司股价的影响。初步判断结论后本文用实证方法进一步强化研究。本文实证研究部分运用事件研究法进行研究。以下修公告日为0时点,[-110,-11]为估计期,[-10,10]为事件期,选取了市场模型进行估计,以估计期收益率数据为样本估算事件期正常收益,同时计算异常收益率(AR)和累计异常收益率(CAR)并检验其显着性。虽然只有江阴银行单个样本,回归结果没有特别平稳,但是也可以得到较为显着的结果。最终研究显示,江银转债在转股期前下修对公司股价没有显着影响;在转股期内下修对公司股价具有显着正效应。为了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并且将结果由个案推广到一般,本文还进行了大样本下的研究。通过Wind数据库筛选了2006年-2019年7月31日期间发生过过下修的可转债标的,剔除在窗口期发生过重大影响股价事件的标的,最终筛选出65个样本。将这65个样本根据发生下修的时间点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转股期前下修,包含9个样本;一类是转股期内下修,包含56个样本。同样采用研究江阴银行的事件研究法进行研究,分别计算不同时期下修事件期的平均异常收益率(AAR)和平均累计异常收益率(CAAR)并进行显着性检验。结果显示大样本下研究结论与江银转债个案研究结论一致,且结果更加稳定和显着。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本文研究结论:可转债在转股期前下修对公司股价没有显着性影响;在转股期内下修对公司股价具有显着正效应。最后根据本文研究结果给实际投资者提供一定建议。对于短期投机者可以考虑在董事会修正议案公布后买入相关股票,下修公告公布后1-2个交易日卖出,主要考虑个股风险;对于长期投资者看到董事会修正议案后可以增加持股信心,同时主要考虑系统性风险。
朱大伟[8](2020)在《三一转债发行的财务效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融资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选择一种合适良好的融资方式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市场的稳定,一家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都需要足够且稳定的资金支撑,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融资需求,所以出现了很多不同的融资工具,传统的融资工具存在着发行门槛高,稀释股权,公司内部财务风险高的不足,在2017年的时候,证监会发布一则再融资细则,对传统融资方式的时间等方面提高了门槛,其中可转债这种融资方式没有提高发行门槛,因此,在当年,选择发行可转债进行融资的企业出现剧增,发行可转债融资不仅弥补了上述传统融资方式的缺点,这个融资方式可以保障同时满足企业和投资者的各方所需,它属于债股混合型的一种新式的融资工具,有着股票,债券和期权的性质,投资者可以根据其发行条款,在转股期间,选择合适时机转股,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发行企业可以以较低融资成本,不大量稀释股权的前提下获得稳定充足的资金,改善调节企业的内部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方面等风险,使企业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随着国内发行可转债公司的数量日渐增多,与之带来的问题也在增多,本文通过对三一重工2016年发行可转债这一案例事件进行研究分析,首先描述关于可转债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然后介绍可转债的相关具体概念,并整理总结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可转债方面的研究成果,接着通过运用案例研究法对三一重工发行三一转债这一事件进行分析,介绍三一重工的公司案例状况和三一转债的发行流程和动因,再根据三一转债在不同情况测算出的不同的融资成本,并与三一重工本次的实际融资成本进行比较分析该融资行为的融资成本是否合理。其次运用事件研究法分析窗口期内的市场绩效,利用各项财务指标分析财务状况和股权结构以及财务绩效的变化,最后对本文的分析进行总结,得出研究结论,并且对企业选择可转债进行融资提出建议,还有对可转债市场未来的发展的一些启示建议。本文希望能为未来选择发行可转债融资的公司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可以使可转债这一融资方式在国内更加普及成熟,应用更加灵活,并且也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
李泽坤[9](2020)在《基于杠杆效应的华菱钢铁企业财务风险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由于钢铁、煤炭等传统重化工业产能过剩情况尤为突出,国家实施供给侧改革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五大经济工作任务,其中,政府提出了推进市场化债转股、拓宽社会资本参与债转股渠道等一系列积极稳妥去杠杆的举措。以上改革措施对高负债、高杠杆的钢铁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未来几年,作为钢铁企业转型提质的关键时期,企业对于财务杠杆的控制与合理利用至关重要。而当前的普遍情况是,许多企业一味追求高杠杆带来的额外收益,却忽略了财务杠杆负效应的严重影响。因此,加强财务杠杆效应下的企业财务风险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选取典型的高杠杆企业华菱钢铁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财务杠杆效应视角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研究。文章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文章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等内容,并梳理国内外针对财务杠杆效应与财务风险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二部分简要介绍财务杠杆效应理论与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等理论基础并进一步阐述了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的关系。第三部分主要针对财务杠杆负效应下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简要介绍企业概况、企业的债务融资情况以及现金流量等基本财务情况,并对企业财务杠杆效应进行了测算与对比分析,发现企业的财务杠杆负效应较为明显,并且存在负债偏短期化、现金流量情况较差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华菱钢铁企业在财务杠杆负效应下具体面临的财务风险。运用F分数模型定量分析其财务风险的高低程度,并结合F分数模型自变量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第四部分针对企业财务风险提出应对措施,对企业负债结构、风险管控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其弥补漏洞,帮助企业进一步降杠杆、控风险。第五部分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通过对华菱钢铁案例的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企业财务杠杆利用情况不佳,财务杠杆负效应明显导致企业短期偿债风险与资金回收风险偏高。企业财务杠杆水平与获利能力不匹配是导致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为自2014年起,企业财务杠杆水平连续四年高达80%以上,同期企业盈利能力指标呈波动下降趋势,利润总额最低突破-40亿元,无法弥补高杠杆带来的固定费用,企业一度处于亏损状态,财务杠杆正效应得不到发挥。二是企业仍需持续推进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虽然2018年企业通过市场化债转股方案有效降低了杠杆水平,但是财务风险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应该深入开展政策解读与市场环境分析,提高对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感程度,培养预先感知、积极应对的风险防范意识。同时,企业还应该积极拓展融资渠道、谋求多元化业务转型,并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企业营运资金的内部控制,为持续推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打下坚实基础。本文的创新点及特色在于基于财务杠杆效应视角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识别与分析,并总结其风险成因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风险控制措施,同时为高负债高杠杆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提供手段借鉴。
李思源[10](2020)在《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案例分析》文中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稳步增长阶段,市场化债转股作为金融供给侧改革中降低企业杠杆率、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受到了政府的大力鼓励与支持。自2016年10月国家大力推进新一轮市场化债转股以来,大批企业希望借此东风降低资产负债率,从而得以更加持续、健康地发展。本文选取首家完成市场化债转股的建筑类央企——中国中铁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文章首先从定义、特点和运行机理上对市场化债转股进行了深入介绍,同时对比了其与上一轮债转股的异同,分析了当前我国实施债转股的企业类型和原因、实施主体和实施方式、资金来源、退出机制以及潜在风险,对我国市场化债转股的现状形成了一个准确、全面的认识。其次,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债转股相关文献的归类梳理,从中国中铁的综合实力、中国中铁实施市场化债转股的条件、本次债转股运作模式和实施经过三个方面对此案例进行事实考究,判断中国中铁是否适合进行市场化债转股。中国中铁是在上海和香港两地上市的大型央企,经营状况显示中国中铁有极强的资本和技术实力,主营业务集中但利润率低。财务状况显示中国中铁的资产负债率明显高于土木工程建筑行业的平均水平,较多的负债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使得中国中铁很适合采用债转股方式进行资产优化。同时,中国中铁具备实施市场化债转股的内外部条件,使得其债转股实施过程较为顺利,阻力很小。文章在对中国中铁债转股的案例进行分析时做到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重点从动因、案例模式以及后续实施效果三个方面对中国中铁的债转股行为进行了综合而详细的分析评估。动因分析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维度。案例模式分析包括案例的交易模式、实施方式、定价机制以及退出机制四方面。对比上一轮政策性债转股,中国中铁模式在各方面都体现了市场化,具有可推行性。后续实施效果分析主要从财务数据、股价表现以及管理费用的变化三方面评估。中国中铁的债转股模式可以归纳为“三步走”:第一步,实施机构对子公司进行现金或债权增资并获得子公司相应的股份;第二步,中国中铁向实施机构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子公司的股权;第三步,实施机构的股份退出。交易过程中的每一步骤均公开、透明、市场化。这需要多方的参与配合,尽量使每一方利益都得到最大保障。后续实施效果中,财务数据显示,债转股后中国中铁子母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显着下降,财务费用减少导致净利润增加。对中国中铁的A股及H股进行事件研究显示债转股对公司的短期股价无显着影响,这可能与投资者对债转股的评价有关。从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的变化方面分析债转股对于改善企业长期经营情况的影响,发现目前债转股还未能使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得到明显优化,这就为后续的改良提供了切入点。文章最后结合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案例的特点得出了几点研究结论,包括市场化债转股应实现的两个层面的要求、中国中铁模式的优缺点等,并结合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案例中的经验与不足,向拟实施债转股的其他企业、投资机构和政府三类对象分别提出了具体实施建议。文章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事件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研究案例具有时效性和典型性,研究视角具有创新性且文章不局限于案例的表面,通过深入剖析案例背后的原因及优劣,试图探讨中国中铁债转股模式的可改进之处和推广的可能性。在对股价的研究中,对中国中铁实施债转股公告日A股和H股的股票收益分别进行了研究,力图得到最全面完整的市场反馈。全文分析全面且深入,为央企实施市场化债转股提供了一个值得参考的模式。
二、债转股的财务正效应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债转股的财务正效应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3)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的运作模式及效果研究 ——以中国中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债转股的动因研究 |
第二节 债转股的运作模式研究 |
第三节 债转股的运作效果研究 |
第四节 文献述评 |
第三章 案例介绍 |
第一节 案例选择 |
第二节 市场化债转股的现状 |
第三节 中国中铁债转股的背景 |
第四节 参与机构的背景 |
第四章 中国中铁债转股的运作模式分析 |
第一节 市场上主流的债转股运作模式分析 |
第二节 中国中铁债转股运作模式分析 |
第三节 债转股影响企业的路径分析 |
第五章 中国中铁债转股的运作效果分析 |
第一节 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
第二节 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
第三节 效果评价与潜在风险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相关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可转换债券赎回公告股价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选题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1.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2.文献评述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二、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
(一)相关概念 |
1.转股价格 |
2.转换价值 |
3.转股溢价率 |
4.赎回条款 |
5.公告效应 |
6.赎回公告日 |
7.股价效应 |
(二)公告效应研究的理论基础 |
1.信号传递理论 |
2.杠杆作用的假说 |
3.价格压力假说 |
三、可转换债券赎回公告短期股价效应的实证分析 |
(一)实证研究设计 |
1.研究方法——事件研究法 |
2.样本选择 |
3.事件研究日和事件窗口的确定 |
4.正常收益率估算模型选择 |
5.正确收益率的估算与异常收益率的计算 |
6.显着性检验 |
(二)可转换债券赎回公告短期股价效应实证分析 |
1.短期标的股票累计异常收益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2.短期股价效应的显着性检验 |
四、可转换债券赎回公告股价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一)理论分析与假设的提出 |
1.可转换债券赎回提示期 |
2.赎回条件满足日距赎回公告发布日的天数 |
3.公司的规模 |
4.股本稀释度 |
5.公司的盈利能力 |
6.财务杠杆 |
(二)短期股价效应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与变量说明 |
(三)短期股价效应影响因素实证结果分析 |
(四)可转换债券赎回公告股价效应影响因素回归结果分析 |
1.相关性分析 |
2.回归分析 |
3.模型的残差分析 |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
(一)研究结论 |
(二)启示 |
(三)创新之处与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我国可转债发行的公告效应研究 ——基于公告日前正股波动性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
1.3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1 国外研究 |
2.1.2 国内研究 |
2.2 文献评述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可转换债券及公告效应相关理论 |
3.1 可转债结构及其发行 |
3.2 可转债的基本条款 |
3.3 可转换债券融资分析 |
3.3.1 可转债估值 |
3.3.2 可转债融资的优劣势 |
3.4 可转换债券相关理论 |
3.4.1 公告效应理论 |
3.4.2 价格压力假说 |
3.4.3 圈钱动机假说 |
3.4.4 最优资本结构理论 |
3.4.5 信息不对称理论 |
3.4.6 优序融资理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可转债发行公告效应检验 |
4.1 研究样本与研究设计 |
4.1.1 研究数据及来源 |
4.1.2 样本描述性统计 |
4.1.3 研究方案设计 |
4.2 可转债发行公告效应的实证分析 |
4.2.1 研究假设 |
4.2.2 可转债发行公告效应检验 |
4.3 稳健性检验 |
4.3.1 市场模型法 |
4.3.2 牛熊市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可转债发行公告效应与正股波动性研究 |
5.1 正股波动性的度量 |
5.2 发行的公告效应与公告日前正股波动性分析 |
5.3 回归分析 |
5.3.1 变量设置与模型构建 |
5.3.2 模型回归结果 |
5.3.3 回归结果分析 |
5.3.4 稳健性检验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1.1 我国可转债市场存在公告效应 |
6.1.2 公告日前正股波动性与发行的公告效应 |
6.2 政策建议 |
6.2.1 对转债发行人的建议 |
6.2.2 对可转债投资者的建议 |
6.2.3 对监管部门的建议 |
6.3 本文的局限以及对转债市场未来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6)企业债转股对股东财富的影响研究——基于非银金融企业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理论分析 |
三、研究设计 |
(一)模型构建 |
(二)变量设计 |
1. 被解释变量。 |
2. 控制变量。 |
四、实证分析 |
(一)平稳性检验 |
(二)模型估计结果 |
五、结论 |
(7)可转债向下修正转股价格公告对股价的影响 ——以江银转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问题及方法 |
1.2.1 主要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
1.5 本文结构安排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框架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 |
2.1 文献综述 |
2.1.1 国外可转债研究综述 |
2.1.2 国内可转债研究综述 |
2.1.3 向下修正条款的研究综述 |
2.1.4 文献评述 |
2.2 可转债下修公告对股价影响的理论分析 |
2.2.1 可转债下修公告对股价具有正效应 |
2.2.2 可转债下修对股价有负效应 |
第3章 案例介绍与分析—江银转债 |
3.1 江银转债发行人信息 |
3.2 江银转债基本条款 |
3.3 江银转债特殊条款 |
3.4 案例分析 |
第4章 向下修正条款公告效应的实证研究 |
4.1 事件研究法简介 |
4.2 本文事件研究法应用思路 |
4.3 本文事件研究法的主要步骤 |
4.4 样本选取与处理 |
4.5 江银转债下修公告对股价影响的实证结果 |
4.5.1 下修发生在转股期前的实证结果 |
4.5.2 下修发生在转股期内的实证结果 |
4.6 基于大样本下下修公告对股价影响的实证结果 |
4.6.1 下修发生在转股期前的实证结果 |
4.6.2 下修发生在转股期内的实证结果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建议 |
5.2.1 针对短期投机者 |
5.2.2 针对长期投资者 |
5.3 不足与展望 |
5.3.1 不足 |
5.3.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三一转债发行的财务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2.1 研究思路框架 |
1.2.2 研究方法 |
1.3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章 可转债的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2.1 可转债的基本概念 |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2.1 可转债公告前后公司经营状况的市场反应分析 |
2.2.2 可转债发行动因分析 |
2.2.3 可转债对公司经营绩效分析 |
2.2.4 文献评述 |
2.3 理论基础 |
2.3.1 啄食顺序理论 |
2.3.2 最佳资本结构理论 |
2.3.3 信号传递理论 |
2.3.4 代理成本理论 |
第3章 三一重工发行可转债案例分析 |
3.1 公司简介 |
3.1.1 公司基本情况 |
3.1.2 公司组织框架 |
3.2 三一转债发行过程 |
3.2.1 三一转债发行条款 |
3.2.2 三一转债发行事件过程 |
3.3 三一转债发行动因 |
3.3.1 优化公司的资本结构 |
3.3.2 获取更多的股权收益 |
3.3.3 降低投资者逆向选择成本与信息不对称 |
3.3.4 项目投资的需要 |
3.4 .三一转债融资成本测算 |
3.4.1 三一转债的不同情况下融资成本测算 |
3.4.2 三一转债实际转股的融资成本 |
3.4.3 融资成本的比较分析 |
第4章 三一转债发行的财务效应分析 |
4.1 发行三一转债对财务状况的影响分析 |
4.1.1 资本结构分析 |
4.1.2 偿债能力分析 |
4.1.3 财务风险分析 |
4.2 三一转债前后的股权结构分析 |
4.2.1 三一转债转股情况分析 |
4.2.2 股本变动状况分析 |
4.3 三一转债的一般经营绩效影响分析 |
4.3.1 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分析 |
4.3.2 资产收益能力分析 |
4.3.3 股东获利能力分析 |
4.4 基于EVA长期综合财务绩效分析 |
4.4.1 调整后的税后净营业利润的计算(NOPAT) |
4.4.2 调整后的资本总额的计算(TC) |
4.4.3 确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WACC) |
4.4.4 经济增加值的计算(EVA) |
4.5 基于事件研究法短期市场反应分析 |
4.5.1 三一转债公告日前后股价变动分析 |
4.5.2 三一转债短期市场反应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主要结论 |
5.1.1 融资成本较高,但控制合理 |
5.1.2 短期绩效出现变化,财务风险降低 |
5.1.3 长期绩效得到改善 |
5.1.4 优化了股权、资本结构 |
5.1.5 短期市场反应呈正效应 |
5.2 参考建议 |
5.2.1 合理选择可转债发行转股时机 |
5.2.2 合理设计发行条款 |
5.2.3 规范使用可转债后续资金 |
5.2.4 合理控制股价波动和融资成本 |
5.3 未来可转债发展启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基于杠杆效应的华菱钢铁企业财务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3.文献述评 |
(四)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五)创新点 |
二、相关理论基础 |
(一)财务杠杆原理 |
1.财务杠杆的概念 |
2.财务杠杆相关指标与计算 |
(二)财务杠杆效应相关理论 |
1.财务杠杆的正负效应 |
2.杠杆效应的相关指标与计算 |
(三)财务风险管理理论 |
1.财务风险识别 |
2.财务风险评估 |
3.财务风险控制 |
(四)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
三、杠杆效应下华菱钢铁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
(一)企业概况 |
(二)基于杠杆效应的华菱钢铁财务状况分析 |
1.华菱钢铁债务资金筹集情况分析 |
2.华菱钢铁现金流量分析 |
3.华菱钢铁经营利润情况分析 |
4.华菱钢铁财务杠杆效应分析 |
(三)杠杆负效应下华菱钢铁财务风险分析 |
1.华菱钢铁负债规模风险分析 |
2.华菱钢铁短期偿债风险分析 |
3.华菱钢铁债务资金投资风险分析 |
4.华菱钢铁资金回收风险分析 |
(四)基于F分数模型的财务风险综合分析 |
1.F分数模型简介 |
2.F分数模型实证结果分析 |
(五)华菱钢铁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
1.宏观经济环境不景气 |
2.政策制度应对不及时 |
3.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不足 |
4.企业负债结构不合理 |
5.企业营运资金利用效率低 |
6.企业财务杠杆水平与获利能力不匹配 |
(六)本章小结 |
四、基于杠杆负效应的强化华菱钢铁财务风险防控的对策建议 |
(一)积极拓展融资渠道,降低银行贷款 |
(二)深入开展政策解读,提高市场化债转股工作水平 |
(三)控制负债规模,优化负债结构 |
(四)构建企业营运资金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
(五)谋求多元化业务转型,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
(六)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
五、研究启示与展望 |
(一)研究启示 |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10)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债转股理论依据 |
1.2.2 债转股动机和模式 |
1.2.3 债转股实施效果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创新点及不足 |
第2章 市场化债转股的现状分析 |
2.1 市场化债转股概述 |
2.1.1 市场化债转股的定义及特点 |
2.1.2 市场化债转股的运行机理 |
2.1.3 两轮债转股的比较 |
2.2 市场化债转股实施现状分析 |
2.2.1 企业类型及实施主体 |
2.2.2 实施方式 |
2.2.3 资金来源及退出机制 |
2.2.4 潜在风险 |
第3章 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案例介绍 |
3.1 中国中铁基本情况介绍 |
3.1.1 企业概况 |
3.1.2 企业经营状况 |
3.1.3 企业财务状况 |
3.2 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的条件 |
3.2.1 内部条件 |
3.2.2 外部条件 |
3.3 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运作模式及过程 |
3.3.1 参与双方概况 |
3.3.2 市场化债转股方案及运作过程 |
第4章 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动机、模式及实施效果分析 |
4.1 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动因 |
4.1.1 内部原因 |
4.1.2 外部原因 |
4.2 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的模式分析 |
4.2.1 交易模式 |
4.2.2 实施方式 |
4.2.3 定价机制 |
4.2.4 退出机制 |
4.3 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效果分析 |
4.3.1 财务绩效分析 |
4.3.2 股价的市场表现分析 |
4.3.3 研发投入和管理费用变化分析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建议 |
5.2.1 对其他拟实施债转股的企业的建议 |
5.2.2 对投资机构的建议 |
5.2.3 对政府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债转股的财务正效应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市场化债转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 ——以传化物流为例[D]. 马静. 江西师范大学, 2021
- [2]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的动因及经济后果研究 ——以锡业股份为例[D]. 杭思敏. 华东政法大学, 2021
- [3]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的运作模式及效果研究 ——以中国中铁为例[D]. 王甜甜. 浙江工商大学, 2021
- [4]可转换债券赎回公告股价效应研究[D]. 赵杭.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5]我国可转债发行的公告效应研究 ——基于公告日前正股波动性视角[D]. 吴瀚.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1)
- [6]企业债转股对股东财富的影响研究——基于非银金融企业视角[J]. 何红霞,孙祯. 时代金融, 2020(33)
- [7]可转债向下修正转股价格公告对股价的影响 ——以江银转债为例[D]. 郭瑜.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3)
- [8]三一转债发行的财务效应分析[D]. 朱大伟. 阜阳师范大学, 2020(06)
- [9]基于杠杆效应的华菱钢铁企业财务风险研究[D]. 李泽坤.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10]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案例分析[D]. 李思源.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