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潞西上芒岗金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研究

云南潞西上芒岗金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研究

论文摘要

云南潞西上芒岗金矿位于西南“三江”地区怒江以西高黎贡山构造-岩浆-变质-成矿带上,是近年在“滇(中国云南)缅(缅甸联邦)”相邻地区首次发现的一个卡林型金矿床。矿区所处的经向展布的高黎贡山成矿带,被认为是一条重要的铁、铜、铅、锌、钨、锡、金、银多金属成矿带,同时又处在西南“三江”成矿带上,理应成为我国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的重要区域之一。但由于区内已有的基础地质和矿产地质研究程度薄弱,目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量与其巨大的资源潜力极不相符,近年来对矿区及外围地区乃至整个成矿带的找矿方向不明确,后备资源地和资源潜力眉目不清。前人少量的工作认为,区内矿床是严格受不整合面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或认为浅表部红色粘土型金矿是矿区的找矿主体,对该区进一步找矿均具有明显的束缚作用。因此,针对滇西“三江”地区最困难地段,应用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系统地对上芒岗金矿区“卡林型”和“红色粘土型”金矿床进行解剖研究,查清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化富集规律,分析总结各种控矿因素和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重新观察分析和审视该区金矿床(体)的时空定位机制和成因机理,完善和建立成矿模式,进而指导矿区及外围地区找矿,不仅可以丰富和完善该类矿床的地质认识,在“三江”地区全面研究“卡林型”金矿床提供一个典型范例,拓展找矿途径和工作思路,而且有利于扩大矿区及外围资源潜力和提高高黎贡山成矿带的矿产地质研究水平。本文在重新审定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研究了上芒岗金矿区内不同类型金矿床(体)的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矿物学、岩(矿)石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流体包裹体等,在总结控矿规律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其成矿作用,建立了成矿模式,结合X荧光测量、γ能谱测量、氡气测量、地电化学和地球化学勘查等应用地球化学勘查方法的技术成果,对矿区及外围地区进行了成矿预测,提出了找矿远景区和优选靶区。本研究获得如下结论和认识:(1)矿区处于冈瓦纳古陆和欧亚大陆碰撞汇聚结合带东部边缘的构造转换活动区的次级伸展构造单元内,是掸邦地块北西边缘的高黎贡山金银多金属成矿带南东部龙陵—瑞丽断裂带中段之次级的潞西金矿成矿带的组成部分,中一新生代以来长期受到印度大陆不断向欧亚大陆的强烈推挤、碰撞、俯冲和造山作用过程的影响,使本区成为一个中—新生代褶皱带或推覆带或陆缘活动带,局部具有被卷入陆内再次造山的变质地体性质。(2)区内陆内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既取决于新生代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快的碰撞及其持续挤入,又与晚古生代以来特提斯洋盆构造演化的主要控制作用密切相关。因而,晚古生代和新生代时期表现出的独特动力学过程,使高黎贡山金银多金属成矿带具有发生大规模成矿作用的重要构造背景,具有卡林型、红色粘土型、韧性剪切带型和现代热泉型等金矿床的成矿条件。(3)矿区存在原生卡林型和红色粘土型两类矿体。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看,红色粘土型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原生卡林型金矿或金矿化蚀变体,是原生金矿在氧化带中的表现,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系统全面的深入研究表明,红色粘土型金矿仍属“红土型”金矿床,与国内外“红土型”金矿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较大差异,定名为“红色粘土型”金矿,更能反映其特点。(4)系统总结了美国西部和中国两个“金三角”卡林型金矿床的普遍特点,并将其与上芒岗金矿进行比较研究。上芒岗金矿在矿床地质特征、控矿构造、矿化蚀变和围岩蚀变等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上与它们具有基本相似的特征,从而肯定了上芒岗原生金矿属卡林型金矿床的认识。原来认为卡林型金矿床主要赋存于中侏罗统勐嘎组碎屑岩与下二叠统沙子坡组碳酸盐岩的不整合面上。通过系统的矿床地质、矿石矿物学、岩(矿)石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流体包裹体等研究,提出下伏沿上芒岗断裂破碎带向北西倾斜的深部勐嘎组和沙子坡组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内均可赋存卡林型原生金矿床,突破了上芒岗金矿区“不整合面控矿”的思路。(5)除近地表产出的红色粘土型金矿床外,根据金矿体赋矿建造的空间结构,卡林型金矿体空间上从上到下依次展布侏罗系中上部及侏罗系与二叠系之间不整合面的似层状马脖子式矿体、北东向断裂带中的脉状上芒岗式矿体、公养河群顶板之上二叠系中下部的细网脉状营盘式矿体,以及赋存在深部隐伏斑岩接触带附近的曲面状弄丘坝式矿体等四种主要矿床式,并共同构成集束状、楔柱状、叠层状、曲透镜状或不规则状和树枝状或花状等五种组合型式。(6)建立了上芒岗金成矿带“红色粘土型”、“卡林型”两种类型金矿床的成矿模式,即:在晚侏罗世—晚白垩世早期,板块对挤、碰撞及俯冲激发深部地幔物质熔融上涌侵位,结晶分异后与地壳物质发生强烈的同化混染联合作用(AFC过程),形成的深部幔源成矿流体沿龙陵—瑞丽韧—脆性剪切断裂带运移,并在与其平行的上芒岗、马脖子等次级断裂破碎带中运移富集沉淀,燕山晚期形成了卡林型金矿,构造变形转折部位和走滑断裂的拉分区域是金矿化的富集位置。喜马拉雅期印-亚大陆碰撞造山过程在本区应有明显的体现,与之有关的成矿作用应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卡林型金矿作为矿源,在沙子坡组碳酸盐岩的岩溶地貌基础上,晚第三纪至第四纪由于岩溶崩塌作用,成矿物质短距离搬运和堆积,再经风化淋滤作用,形成了“红色粘土型”金矿床,其形成与“矿胚”、气候、构造抬升的速度和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但红土化作用不完全,去硅作用不彻底,氧化作用较弱,红土化作用只达到粘土化阶段,即红土化的初级—中级阶段,是本区红色粘土型金矿床成矿作用的典型特征。(7)提出了龙陵—瑞丽深大断裂带是深部幔源成矿流体运移的通道,与其平行的次级断裂破碎带既是成矿流体运移的通道,又是有利的卡林型金矿赋矿空间,沿上芒岗断裂破碎带及与之平行的断裂带深部均是寻找矿卡林型原生金矿的重点,而在卡林型原生矿附近的微型盆地则是寻找红色粘土型金矿靶区。(8)在上述成矿模式、矿床结构模型及控矿规律认识的指导下,结合地球化学勘查成果,综合区内生产实际,进行了成矿预测,提出了上芒岗金矿区深部、勐莫—崃巴山、回龙村—项球、河边寨、马脖子等五个成矿预测远景区,并进一步圈出广令坡矿段、麦窝坝矿段、勐莫和红球河等四个优选靶区。其中,广令坡、麦窝坝两个预测靶区以找寻深部的卡林型金矿为主,近地表部位仍有扩大红色粘土型金矿资源量的前景;勐莫预测靶区以寻找红色粘土型金矿为重点;红球河预测靶区除存在一定规模的卡林型和红色粘土型金矿外,还有寻找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潜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现状
  • 1.1.1 选题依据
  • 1.1.2 上芒岗金矿床研究现状
  • 1.2 研究任务与技术路线
  • 1.2.1 目的和任务
  • 1.2.2 主要研究内容
  • 1.2.3 研究总体技术路线
  • 1.3 研究工作概况
  • 1.4 主要成果与认识
  • 第二章 卡林型金矿研究进展
  • 2.1 卡林型金矿床的由来
  • 2.2 国内外卡林型金矿床主要地质特征
  • 2.2.1 大地构造背景
  • 2.2.2 区域控矿构造
  • 2.2.3 矿床控矿构造
  • 2.2.4 赋矿地层与岩性
  • 2.2.5 岩浆岩
  • 2.2.6 矿床围岩蚀变
  • 2.2.7 矿石类型及矿物成分
  • 2.3 卡林型金矿床成矿作用分析
  • 2.3.1 成矿热动力源
  • 2.3.2 成矿流体来源
  • 2.3.3 卡林型金矿床的区域成矿模式
  • 第三章 区域地质与矿区地质
  • 3.1 区域大地构造位置
  • 3.2 区域地质
  • 3.2.1 地层
  • 3.2.2 构造
  • 3.2.3 岩浆岩
  • 3.3 区域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
  • 3.3.1 区域地球物理
  • 3.3.2 区域地球化学
  • 3.4 区域地质演化与矿产
  • 3.4.1 区域地质演化
  • 3.4.2 区域矿产
  • 3.5 上芒岗金矿区地质
  • 3.5.1 地层
  • 3.5.2 构造
  • 3.5.3 岩浆岩
  • 第四章 上芒岗金矿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
  • 4.1 矿床成矿系列的划分
  • 4.2 红色粘土型金矿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
  • 4.2.1 红色粘土剖面特征
  • 4.2.2 矿床规模
  • 4.2.3 矿体特征
  • 4.2.4 矿石特征
  • 4.2.5 矿物学特征
  • 4.2.6 金的赋存状态
  • 4.2.7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 4.2.8 红色粘土型金矿的成矿机理
  • 4.3 原生卡林型金矿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
  • 4.3.1 矿体产出特征
  • 4.3.2 矿化类型
  • 4.3.3 矿石特征
  • 4.3.4 围岩蚀变特征
  • 4.3.5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 第五章 上芒岗金矿床成矿模式分析
  • 5.1 矿床结构模型
  • 5.1.1 矿床式
  • 5.1.2 矿床式组合特征
  • 5.1.3 矿床空间结构模型
  • 5.2 成矿作用分析
  • 5.2.1 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 5.2.2 成矿机制探讨
  • 5.3 成矿时代
  • 5.4 成矿模式
  • 5.4.1 沉积─初始富集期(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
  • 5.4.2 原生卡林型金矿床的构造─岩浆─热液成矿期
  • 5.4.3 红色粘土型金矿床的表生成矿期
  • 第六章 上芒岗金矿矿区及外围地区成矿预测
  • 6.1 控矿条件分析
  • 6.1.1 红色粘土型金矿床
  • 6.1.2 卡林型金矿床
  • 6.2 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应用
  • 6.2.1 X荧光测量
  • 6.2.2 Y能谱测量
  • 6.2.3 氛气测量
  • 6.2.4 地电化学勘查
  • 6.2.5 多方法地球化学勘查综合评价
  • 6.2.6 其它地球化学测量成果
  • 6.3 找矿标志
  • 6.4 成矿远景区
  • 6.4.1 战略远景区
  • 6.4.2 预测远景区
  • 6.5 找矿优选靶区及预期成果
  • 6.5.1 找矿优选靶区
  • 6.5.2 预期找矿成果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图版
  • 附录 B: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河北峪耳崖金矿控矿因素研究及成矿分析[J]. 世界有色金属 2019(21)
    • [2].一种新型无尘搅拌技术在新城金矿的研究与应用[J]. 世界有色金属 2019(22)
    • [3].中国十大金矿排名[J]. 矿产勘查 2020(02)
    • [4].一种稳定均匀高浓度放砂技术在新城金矿的研发与应用[J]. 中国金属通报 2020(01)
    • [5].地质构造对金矿成矿的影响[J]. 世界有色金属 2020(05)
    • [6].辽宁白云金矿的赋矿层位及控矿因素分析[J]. 世界有色金属 2020(03)
    • [7].河南萑香洼金矿床围岩蚀变与金矿化的关系研究[J]. 世界有色金属 2020(03)
    • [8].金矿矿山采矿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改善策略[J]. 世界有色金属 2020(04)
    • [9].胶东金矿床中关键金属超常富集特征与机理初探[J]. 岩石学报 2020(05)
    • [10].金矿矿山采矿安全管理问题探析及防护措施[J]. 中国金属通报 2020(02)
    • [11].金矿通风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 世界有色金属 2020(06)
    • [12].金矿地质勘查现状及找矿方向分析[J]. 世界有色金属 2020(14)
    • [13].我国金矿地质现状、区域成矿及找矿[J]. 世界有色金属 2020(12)
    • [14].胶东宋家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浅析[J]. 中国金属通报 2020(07)
    • [15].安全文化建设让哈图金矿脱胎换骨[J]. 中国有色金属 2019(02)
    • [16].桂北龙胜岩湾金矿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及其地质意义[J]. 地质找矿论丛 2019(04)
    • [17].不同类型金矿成因及地质特征探究[J]. 世界有色金属 2019(17)
    • [18].灵宝市某金矿作业人群慢性病调查分析[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6(12)
    • [19].山东胶东型金矿的概念及其特征[J]. 黄金科学技术 2017(01)
    • [20].我国金矿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现代国企研究 2016(24)
    • [21].山东黄金探获世界级金矿床潜在价值1500多亿元[J]. 黄金 2017(04)
    • [2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托里县鸽子硐金矿矿区地质特征[J]. 世界有色金属 2017(03)
    • [23].山东黄金探获国内最大金矿[J]. 黄金科学技术 2017(02)
    • [24].山东发现世界级金矿 潜在价值1500多亿元[J]. 化工设计通讯 2017(03)
    • [25].山东发现世界级巨型单体金矿床潜在价值1500多亿元[J]. 铁路采购与物流 2017(04)
    • [26].花岗斑岩对庞家河金矿的成矿意义探讨[J]. 世界有色金属 2017(06)
    • [27].山东发现国内有史以来最大金矿 潜在价值1500多亿[J]. 新疆有色金属 2017(03)
    • [28].我国微细浸染型金矿研究现状[J]. 世界有色金属 2017(10)
    • [29].广西贺州龙水金矿的形成因素及地质特征[J]. 建材与装饰 2017(30)
    • [30].关于造山带金矿研究现状[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7(16)

    标签:;  ;  ;  ;  ;  ;  ;  ;  ;  

    云南潞西上芒岗金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