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纵观文学的落落长河,人性是一个长盛不衰的主题,人性回归成为每个时代或显或隐的召唤。从人性善恶论的争辩、从神人地位的不断变化,文学作品中表现的人性回归也以不同的形式呈现。鉴于之前对这一主题的研究多限于一种民族文化、或者仅对某些作家的个别作品比较,本文以一个宏观的角度,采用影响研究、平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其中涉及哲学、宗教等学科的介入,力求将人性回归这一主题在中西文学间做一个完整的梳理和分析,从而更好的理解文化跨地域、跨时间的精神功用,更好的反观人自身。正文共文四章:第一章,以文学的角度,对人性回归的概念做一个相对准确的界定;介绍人性回归主题在东西方文学中的发展概况、研究现状以及与诸多学科之间的关系;阐述本文对这一主题的研究方向和目的。第二章,通过横向的对产生人性回归主题的原因进行内容、类别的研究比较,得出中西文学中关于人性回归主题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其加以归纳、分析。第三章,以纵向的时间脉络为线索,把不同时代背景和环境下的文学流派、文学现象作为比较的平台,将中西文学中人性回归的途径分为相似和差异两大类,再按照内容的不同细化为若干典型的小类,并加以阐释。第四章,对中西文学中人性回归主题的意义和影响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分别从人对自身与自然、社会关系的定位、对其他学科诸如法律、宗教的影响等四个方面阐释人性回归这一主题。通过纵横两个维度的比较研究,对人性回归有更具体和完整的认识,从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分析研究中,体会中西文化的各具特色,以及这一文化主题的深远意义和魅力,以期帮助人们在文学的启示下正视自己,重新观照自己的生活,并在现世的漂泊感中找到坚实的依托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未来生活的信念。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林纾对中西文学及文化态度之探究[J]. 文学教育(上) 2018(05)
- [2].主编前言[J]. 文贝: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 2016(01)
- [3].《圣经》的文学性及其对中西文学的影响评述[J]. 商业故事 2016(33)
- [4].试论中西文学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 长江丛刊 2017(31)
- [5].唐君毅的中西文学比较思想探析[J]. 芒种 2014(17)
- [6].中西文学观念差异论[J]. 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 2017(09)
- [7].林译《伊索寓言》中的中西文学比较[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01)
- [8].闲谈文学的功用与知识分子的现代化——读《中西文学的徊想》有感[J]. 深交所 2010(03)
- [9].中西文学上两位女性形象比较[J]. 文学教育(下) 2010(04)
- [10].《中西文学关系的里程碑(1898-1979)》简介[J]. 云梦学刊 2008(05)
- [11].中西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2(01)
- [12].对中西文学关系的思考[J]. 中国比较文学 2011(02)
- [13].从历年诺贝尔文学奖文献管窥中西文学差距[J]. 文教资料 2015(07)
- [14].中西文学思想哲学场域的契合与分野[J]. 湖南社会科学 2013(05)
- [15].论改写理论在中西文学史与翻译研究中的作用[J]. 文艺理论研究 2008(05)
- [16].基于中西文学差异的赛珍珠农村题材小说评价[J]. 大众文艺 2016(08)
- [17].通感修辞格在中西文学作品中的呈现及其对比研究[J]. 作家 2009(02)
- [18].论中西文学审美理论的差异[J]. 商洛学院学报 2008(06)
- [19].中西文学人物性格批评论比较[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1(01)
- [20].本科阶段比较文学教学内容设置的原则与构想——兼论中西文学跨文化比较[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0(08)
- [21].对抗与交融中的中西文学关系——论高利克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J]. 兰州学刊 2009(03)
- [22].中西文学发展及典型作品之比较研究[J]. 芒种 2013(04)
- [23].钱穆与梁实秋关于中西文学比较的笔战[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0(04)
- [24].中西文学观念差异论[J]. 文艺理论研究 2012(01)
- [25].从影子形象的典型文本看中西文学的对比[J]. 名作欣赏 2017(23)
- [26].中西文学中的“崇父”与“弑父”主题之比较[J]. 河套学院论坛 2018(04)
- [27].论中西文学的文化与审美比较[J]. 语文建设 2013(09)
- [28].神性与人性的交融——从原型角度分析中西文学中三个少女形象[J]. 社会科学论坛 2010(09)
- [29].中西文学中的人鱼形象考论[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9(02)
- [30].名以造境:中西文学里的人名修辞术[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