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法律制度创新研究

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法律制度创新研究

论文摘要

1990年初开始,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一些大城市郊区,农民利用政策和法律空间,自己创建标准厂房、仓库和店铺等用于出租;或者干脆不顾法律限制,直接进行土地的非法出租,遂以形成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隐形”市场,且流转的数量和规模呈不断扩大之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自发、私下的隐形流转市场的存在,不仅严重干扰了国有土地市场的正常运行,而且造成集体土地收益大量流失,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护;流转过程中擅自更改土地用途使大批耕地非农化,给我国粮食的持续供给造成压力。无偿、无流动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扭曲了土地的资产属性,无法发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不利于农村土地的优化配置和保值增值,不利于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我国现行限制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入市的相关法律制度已被实践证明陷入制度危机中。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已呈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难点、热点问题。论文从法律经济学角度,综合运用土地产权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和法经济学理论等有关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为切入点,以流转为核心范畴,研究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制度创新问题。论文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制度变迁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法律制度的绩效和缺陷,并重点运用法律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范式探讨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接着,总结归纳了全国各地在乡(镇)村企业建设用地、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实践中的模式、经验和教训,以期为上文的理论分析做支撑。最后在“问题——原因——反馈”的逻辑思路下,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制度变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第一,集体建设用地制度的变迁路径表现为典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集体建设用地由私人所有到集体所有的历史变革,满足了我国工业化初期加快资本积累、加强资源的配置能力等客观要求,政治上的考虑是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从农民个人向集体变迁的决定因素。第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集体建设用地的财产属性日益彰显,集体建设用地制度变革的潜在收益日益增加,原有的制度均衡状态被打破,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呈现出诱致性变迁的趋势。第三,制度变迁具有路径依赖性,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创新过程中需要兼顾历史和现实因素,比如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农民的土地认知和土地情节。第四,根据诺斯理论,集体建设用地制度能否发生制度变革和创新并取得良好绩效,取决于制度创新的净收益大小以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和集体建设用地的使用者等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度,即要求尽可能达到所有者绩效偏好与使用者绩效偏好的趋同。通过法律的供需分析、成本收益分析,表明: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地方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的收益增加,地方政府和农民具有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央政府的收益相对减少,减少部分转移给了农民及集体经济组织,但社会总福利是增加的,即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变革的净收益是增加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流转是合理的也是必然的,但是需要构建完善的农村土地市场,规范交易行为,积极供给法律制度。各地在乡(镇)村企业建设用地流转过程形成了“芜湖模式”、“南海模式”;在宅基地流转过程中,天津的“以宅基地换房”模式得到中央的肯定,并迅速在全国各地推广,江都“集中居住”过程中也采用了此模式。通过农民合作参与市场过程,是中国农民参与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一种制度保证。其具体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做法各有千秋,有效率的组织和制度最具生命力,自然会发展壮大,同时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保护。我国国情复杂,而且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政府行为偏好的差异,各地探索的流转模式自有其针对性、合理性,这也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表现。这些模式虽各具特色,但形成了一个共同的命题:即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应当以市场化流转为改革的方向。这一改革的关键仍然是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这一改革的核心是保障农民的权益,使农民参与到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之中,分享土地用途转变带来的土地级差收益。允许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市场接轨,是进一步深化土地市场化改革、规范土地市场秩序的必然选择,这一选择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首先,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土地资产价值的凸显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根源,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是克服土地利用外部性、保护农民权益的必然要求;其次,从法学角度而言,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符合物权平等保护的要求、符合《宪法》、《民法通则》的立法宗旨,是农民利益的法制化、制约权利滥用的必然要求。如何创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制度是本文研究的关键。论文提出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指导思想和完善法律制度体系的要求,并指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制度创新需要考虑制度创新与现行法律规定妥善衔接的问题,即这一改革仍需在经济社会发展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力求制度的创新成本最小。最后分别从流转的条件、途径、程序、收益分配以及配套改革措施等问题做了相应的探讨,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1.2 概念界定
  • 1.2.1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概念
  • 1.2.2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概念
  • 1.2.3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法律制度的界定
  • 1.2.4 研究对象的范围界定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文献回顾
  • 2.1 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机制
  • 2.2 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绩效
  • 2.3 集体建设用地的法律制度缺陷
  • 2.4 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制度的创新
  • 2.5 对农村宅基地流转的研究
  • 2.6 简要评述
  • 第3章 基础理论
  • 3.1 土地产权理论
  • 3.1.1 产权的定义
  • 3.1.2 农村土地产权的内涵
  • 3.1.3 产权的功能
  • 3.1.4 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的基本要求
  • 3.2 制度变迁理论
  • 3.2.1 制度
  • 3.2.2 制度变迁
  • 3.2.3 制度变迁与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
  • 3.3 法经济学理论
  • 3.3.1 法律经济学的研究范式
  • 3.3.2 法律经济学的基本方法
  • 3.3.3 法律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 3.3.4 集体建设用地与法律经济学
  • 第4章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制度的考察与评价
  • 4.1 新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制度的演进
  • 4.1.1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制度变迁路径
  • 4.1.2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制度变迁原因
  • 4.1.3 政策启示
  • 4.2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制度的现状分析
  • 4.2.1 所有权的主体
  • 4.2.2 使用权的主体
  • 4.2.3 使用权的取得和配置
  • 4.3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制度缺陷
  • 4.3.1 所有权主体存在的问题
  • 4.3.2 使用权主体及类型存在的问题
  • 4.3.3 无偿配置存在的问题
  • 4.3.4 限制流转存在的问题
  • 4.4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改革研究
  • 4.4.1 流转制度创新的需求分析
  • 4.4.2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成本收益分析
  • 4.4.3 小结
  • 第5章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改革的地方实践
  • 5.1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改革的地方实践
  • 5.1.1 安徽芜湖
  • 5.1.2 广东南海
  • 5.2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改革的地方实践
  • 5.2.1 天津东丽区
  • 5.2.2 江苏江都
  • 5.3 小结
  • 5.3.1 流转是改革的必然趋势
  • 5.3.2 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是改革的核心
  • 5.3.3 土地产权改革仍然是改革的关键
  • 5.3.4 因地制宜,推广总结各地经验
  • 5.3.5 积极供给法律制度,适应实践需要
  • 第6章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理论依据
  • 6.1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经济学依据
  • 6.1.1 土地资产价值的凸显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根源
  • 6.1.2 资源优化配置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内在要求
  • 6.1.3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是克服土地利用外部性的必然选择
  • 6.1.4 城乡一体化战略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重要机遇
  • 6.1.5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是农民权益保护的重要内容
  • 6.2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学依据
  • 6.2.1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符合物权平等保护的要求
  • 6.2.2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符合《宪法》、《民法通则》的立法宗旨
  • 6.2.3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是农民利益的法制化的重要途径
  • 6.2.4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是制约权力滥用的必然要求
  • 第7章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创新
  • 7.1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指导思想
  • 7.1.1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
  • 7.1.2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
  • 7.2 制度设计
  • 7.3 立法建议
  • 7.4 相关配套制度的改革
  • 7.4.1 明晰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主体,完善权能
  • 7.4.2 土地征收制度改革
  • 7.4.3 加强土地规划、乡镇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 7.4.4 完善土地登记制度
  • 7.4.5 建立中介机构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参加的科研项目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产权规则建构:一个珠三角集体建设用地再开发的产权分析框架[J]. 城市发展研究 2020(01)
    • [2].看新法之下的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问题[J]. 今日国土 2020(06)
    • [3].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基本问题探析[J]. 思想战线 2019(03)
    • [4].集体建设用地利用方式的演变与分析——以成都市为例[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17(06)
    • [5].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应实物与指标交易双轮驱动[J]. 农村工作通讯 2018(12)
    • [6].中国改革发展进程中集体建设用地利用及政策选择[J].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18(04)
    • [7].“三旧改造”政策背景下集体建设用地的再开发困境——基于“制度供给-制度失效”的视角[J]. 城市规划 2018(09)
    • [8].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中的公私权配置研究[J]. 农业经济 2018(11)
    • [9].乡村振兴视角下集体建设用地利用策略思考[J].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8(05)
    • [10].经济快速发展地区集体建设用地的二次开发策略研究[J]. 上海经济研究 2016(10)
    • [11].集体建设用地再开发中产权政策焦点、困境与对策[J]. 经济体制改革 2017(01)
    • [12].集体建设用地平等入市及土地使用权价格测算[J]. 中国房地产 2016(13)
    • [13].自主治理视角下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路径选择——基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第三条道路”的设想[J]. 现代管理科学 2016(11)
    • [14].城乡一体化、城市化对集体建设用地的不同诉求及对策[J]. 社会科学论坛 2015(05)
    • [15].浅析城镇化建设下集体建设用地管理的问题及其措施[J]. 赤子(下旬) 2016(06)
    • [16].郴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J]. 郴州政报 2017(04)
    • [17].供给侧改革下集体建设用地供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山西青年 2017(14)
    • [18].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集体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研究[J]. 城市地理 2016(20)
    • [19].基于法制建设的集体建设用地二级市场制度创新[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4(43)
    • [20].深化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先锋 2014(06)
    • [21].以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手法盘活农村土地的利弊分析[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18)
    • [22].公共投入、地块特征与集体建设用地价值增值——基于珠三角典型城市特征价格分层线性模型分析[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20(06)
    • [23].房地产下半场 利润从哪里来[J]. 商讯 2018(01)
    • [24].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优化利用[J]. 山西农经 2018(23)
    • [25].集体建设用地整备制度下的土地资产权益实现——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为例[J]. 中国土地 2019(03)
    • [26].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政策改革,助力乡村旅游发展[J]. 旅游研究 2019(03)
    • [27].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构建研究——基于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不同模式视角[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19(03)
    • [28].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推进[J]. 小城镇建设 2019(10)
    • [29].北京市集体建设用地创新利用研究[J]. 小城镇建设 2018(01)
    • [30].从垄断到寡头:集体建设用地交易中政府和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分配关系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03)

    标签:;  ;  ;  ;  

    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法律制度创新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