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型多样性论文-杨洋,郭成,孙素丽,陈国康,朱振东

基因型多样性论文-杨洋,郭成,孙素丽,陈国康,朱振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因型多样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玉米,腐霉茎腐病,分子标记,抗病标记基因型

基因型多样性论文文献综述

杨洋,郭成,孙素丽,陈国康,朱振东[1](2019)在《玉米抗腐霉茎腐病种质标记基因型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腐霉茎腐病(Pythium stalk rot)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本研究利用14个与8个抗玉米茎腐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对196份抗腐霉茎腐病玉米种质进行抗病标记基因型鉴定,并采用42对多态性SSR标记对54份抗病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阐明玉米抗腐霉茎腐病种质的标记基因型和遗传背景,并为资源的有效利用、新基因的挖掘和杂种优势模式确定提供参考信息。14个与抗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将196份抗性种质鉴定为128种标记基因型,表明存在多样的抗性基因组合方式。191份种质获得与齐319、X178或1145中一个或多个的相同的扩增,表明97.45%种质可能含有与3个抗玉米茎腐病材料相同的抗病基因;粤61、郑653、赤L136、白53和18--14共5份种质均未扩增出与齐319、X178和1145相同的标记基因型,可能携带其他抗茎腐病基因;遗传背景相近的抗性种质分属不同的标记基因型,表明抗病种质携带的抗病基因可能在育种选择中发生了分离。42对多态性SSR引物在54份抗病材料中共检测出119个等位基因(Na),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9.1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7070,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H)为0.3999,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584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527,变幅为0.2061~0.7844;通过UPGMA聚类分析,54份抗病材料被划分为2个类群,共6个亚群中,分别是旅大红骨亚群、BSSS亚群、塘四平头亚群、PA亚群、PB亚群、Lan亚群,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我国6个杂种优势群中均含有较为丰富的抗腐霉茎腐病种质资源,其中PA亚群包含的抗病种质最多。(本文来源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宇坤,丁新峰,王小平,吴曼,高韶勃[2](2019)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建群种羊草基因型多样性抑制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生态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建群种的基因型多样性对群落生态功能是否存在交互影响已成为群落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内容。以内蒙古典型草原群落内常见物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建群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基因型多样性及其交互作用对群落生物量生态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羊草基因型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其交互作用对群落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无显着影响(P>0.05);(2)羊草基因型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其交互作用对多样性效应(净多样性效应、互补效应和选择效应)有显着影响(P<0.05)。羊草基因型多样性抑制多样性净效应的发挥,且主要抑制互补效应;而物种多样性则促进多样性净效应的发挥,主要表现为选择效应对地上生物量的正效应;(3)互补效应对群落生物量多样性净效应起主要贡献。实验所得结果不仅为探讨多样性效应在物种水平以及群落水平上对群落生物量的影响因素提供了重要启示,而且为内蒙古草原种质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利用,乃至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田歌,李慧君,范威,王贵,朱静芳[3](2018)在《75名不同GSTM1基因型健康大学生鼻腔细菌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GSTM1基因型健康大学生鼻腔菌群的细菌多样性。方法采集75个健康大学生志愿者鼻腔样品,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鼻腔中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结果调查人群中GSTM1缺失型(GSTM1 null genotype,GN)发生率为53.3%,且GN组个体中的种群丰富度较GSTM1表达型(GSTM1 positive,GP组)个体高。对鼻腔样品细菌群落组成分析发现,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44.87%)、变形菌门(30.85%)、放线菌门(22.87%),其中女性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47.63%)高于男性(41.60%),且在GN组中,女性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42.37%)远高于男性(28.78%)(P<0.05);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20.73%)却低于男性(26.18%)(P<0.05),GP组中,男性梭杆菌门的相对丰度(0.040%)高于女性(0.028%)(P<0.05)。结论不同GSTM1基因型人群鼻腔细菌种群构成相似,但种群丰富度有较大差异。性别对不同GSTM1基因型健康成人的微生物分布有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大气污染物暴露对不同GSTM1基因型个体的呼吸道健康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8年14期)

孙丹晔[4](2018)在《基于核糖体DNA序列的珊瑚共生虫黄藻基因型多样性与可塑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珊瑚与其专性藻类伙伴(隶属虫黄藻属Symbiodinium的甲藻,统称虫黄藻zooxanthellae)的共生关系对珊瑚健康和珊瑚礁生态系统功能具有深远意义。近几十年来,人为引起的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对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了多重压力,导致珊瑚白化现象(珊瑚-藻共生关系的破坏)更频繁更严重地发生。共生藻适应性转变被普遍认为是珊瑚应对环境胁迫的一种防御机制。因此,了解虫黄藻的遗传多样性和共生灵活性是预测珊瑚能否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关键。目前对虫黄藻的全球多样性和功能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但对中国南海珊瑚共生虫黄藻的分子调查仍很有限,尤其是在大范围的具地理差异海区的广泛采样方面。本论文利用二代高通量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和荧光定量 PCR(qPCR)技术,以虫黄藻rDNA的内部转录间隔区2(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2)和/或核糖体大亚基基因(28S)为遗传标记,对中国东南沿海主要石珊瑚种的共生藻基因型进行了以下叁方面研究:1.通过关键词搜索与数据挖掘,整合了 GenBank和若干个专业参考数据库中的虫黄藻ITS2相关序列。根据近ITS2端颈环结构(ITS2-proximalstem)的高度保守基序(motif),剔除了 ITS2侧翼的5.8S与28S末端残基。利用获得的干净ITS2构建了隐马科夫模型(HMM),并用来提取新的ITS2序列。本研究中结合HMM与rRNA二级结构的元数据处理流程有助于从大量注释不当的开放序列中获取干净齐整的虫黄藻ITS2序列,降低原有参考数据库的复杂度与冗余度。本研究基于新的数据集构建的虫黄藻ITS2数据库,为未来明确一致的虫黄藻基因型分类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依据和标准。2.通过对细胞核内核糖体DNA(nuclearribosomalDNA)中ITS2扩增子序列的高通量测序,研究了中国东南沿海五个珊瑚礁区、13个珊瑚物种的共生藻基因型多样性。结果显示,大部分珊瑚共生藻种群以占绝对优势的支系(clade)C为主,并伴有背景丰度的支系A、D、E、F或G。尽管支系C在跨越较大地理距离的绝大多数珊瑚物种中保持稳定,但亚支系水平的基因型可以更加精细地揭示虫黄藻种群结构,使区域或宿主特异性的区分成为可能。此外,虫黄藻种群的多样性指数以及支系D所占的比例在调查海域的纬度两极(即叁亚和东山)较高,在中间海区(大亚湾、涠洲岛)较低,说明支系D可能兼具耐受低温和高温极端环境的能力。3.以含不同主导共生藻支系(C或D)的鹿角杯形珊瑚Pocoillopora damicornis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高温胁迫对其共生藻基因型多样性的影响。发现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推移,含共生藻支系C的珊瑚比含支系D的更容易发生白化与光化学应激现象,证明D支系虫黄藻具有热耐受性。同时,原来支系C占主导的共生藻种群会向支系D转变,而支系D占主导的虫黄藻种群结构变化不大,仅有某些背景丰度的亚支系发生变化,实时验证了珊瑚存在通过转换内共生虫黄藻适应高温胁迫的机制。本论文整理编译的虫黄藻ITS2序列数据库,将为虫黄藻分子系统学和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必要的注释指南和数据支持。对虫黄藻在天然珊瑚礁区、以及室内受控培养条件下进行的分子水平种群结构分析,将为探索珊瑚对环境胁迫与生态系统响应的内共生调控机制,以及全球变化背景下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5-01)

程亚婷[5](2018)在《不同基因型羊草生态特性的比较及基因型多样性对群落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对全球环境的破环,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由此带来的严重生态影响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然而这些研究大部分是在物种水平上进行。基因型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层次。一些研究发现基因型多样性也可以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比如基因型多样性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增强生态系统对干扰的抵抗能力、加快生态系统干扰之后的恢复能力等等。然而关于生态系统与基因型多样性的研究机制尚不明确,值得我们更深层次的研究。羊草是我国东北地区,内蒙古草原上的重要的优势种或建群种之一。由于羊草分布广、生态适应性强等特点,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基因型的种群。本实验的试验材料为12种不同基因型的羊草,通过测定和分析不同基因型羊草的生态指标,从而比较不同基因型羊草之间的生态特性。于此同时羊草种群设计5个基因型多样性水平,即单基因型多样性水平、2、4、8和12基因型多样性水平。通过研究不同基因型多样性水平下羊草生物量、群落养分、生殖分配、杂草多样性、土壤养分含量和物候期,进一步研究基因型多样性对群落生态功能的影响。得到以下结果:(1)对不同基因型羊草生态特性的研究发现,不同基因型羊草苗数量、芽数量、根总长、苗生物量、根生物量和芽生物量存在显着差异,其中,6基因型羊草的苗数量和芽数量最多,分别为21.600株和26.600个,3基因型羊草的苗数量最少,为3.000株,10基因型羊草芽数量最少,为2.000个。5基因型的根生物量和株高最大,分别为5.694g和265.200cm。2基因型羊草的根总长最短,营养株数最少。不同基因型羊草无性生长规律研究发现,在空间充分的情况下,5基因型和6基因型的羊草无性繁殖速度相对较快。2基因型和3基因型羊草无性繁殖速度相对较慢。对不同基因型羊草的物候期进行观测,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基因型羊草各物候期不同。综合以上结果说明不同基因型的羊草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特性,其中5基因型和6基因型羊草无性繁殖能力相对较强,2基因型和3基因型羊草无性繁殖能力相对较弱。(2)随着基因型多样性水平的增加,羊草的地上生物量、0-10cm地下生物量、地下总生物量、总生物量和根冠比均呈先增加又降低的趋势,但多基因型水平下的均高于单基因型多样性水平下的。但是10-20cm和20-30cm地下生物量没有显着差异。此结果表明基因型多样性影响羊草群落的初级生产力,基因型多样性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初级生产力。(3)基因型多样性水平显着影响单株羊草生殖株的株高、小花数、籽粒数、籽粒重、生殖分配Ⅱ、生殖分配Ⅲ和结实率,但是对单株羊草生殖株的穗长、穗重、株重、小穗数、生殖生长比例、生殖分配Ⅰ没有显着影响。在群落水平羊草生殖分配中,随着基因型多样性水平的增加羊草的结实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单基因型多样性水平下的结实率显着高于12基因型多样性水平下的结实率,但是不同基因型多样性水平之间的生殖株比例、生殖分配和穗长没有显着差异。此研究结果说明基因型多样性可以显着影响羊草生殖分配。(4)杂草的生物量和杂草多样性指标随基因型多样性水平的增加,均呈现降低的趋势,但是杂草生物量、Shannon-weinner信息指数、Simpsom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不同基因型多样性水平之间没有显着差异。但是基因型多样性影响杂草Patrick丰富度指数和Gleason丰富度指数。(5)基因型多样性水平对群落的硝态氮、铵态氮和全氮含量没有显着影响,说明基因多样性水平对群落养分没有显着影响。对土壤养分含量测定中发现,不同基因型多样性水平的0-10cm、10-20cm、20-30cm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并没有显着差异。0-10cm和10-20cm的土壤全磷含量在不同基因型多样性水平下没有显着差异,但随着基因型多样性水平的增加20-30cm的土壤全磷含量呈下降的趋势,其中单基因型多样性水平下的20-30cm土壤全磷含量显着高于4基因型多样性水平和8基因型多样性水平下的土壤全磷含量。(6)不同基因型多样性水平的羊草各个物候期不同,基因型多样性水平与羊草的果熟期、黄枯期和总生长期呈显着的相关关系,但是营养期、开花期和果后营养期与基因型多样性水平之间没有显着相关性。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羊草的生态特性之间存在显着差异。基因型多样性可以提高初级生产力,影响单株羊草生殖分配和群落水平千粒重,降低杂草多样性,影响物候期。但是基因型多样性对群落养分、土壤养分没有显着影响。此研究结果将为羊草草原的保护、合理利用和规范化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8-05-01)

袁贵丽,吴建勇,王国玲,原丽红,陆家海[6](2018)在《亚洲地区登革1型病毒基因型及蛋白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我国及周边亚洲地区登革1型病毒株(DENV-1)的基因型及蛋白多样性特征,为今后登革1型病毒的流行监测和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NCBI Virus Variation登革病毒数据库筛选出亚洲登革病毒1型全基因组序列共85条,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MEGA 7构建系统发生树,应用重组检测软件RDP 4.0检测可能存在的重组事件,计算同源计分比值(BSR)进行蛋白多样性分析。结果进化树显示亚洲地区登革1型病毒分为6种基因型(Ⅰ-Ⅵ),其中Ⅰ型为优势流行基因型,Ⅵ型为新出现的基因型。同时,共发现26个重组事件,主要以基因型间的重组为主。各蛋白BSR均为0.95以上,NS2B蛋白同源计分比值最高(0.99)。结论亚洲地区登革1型病毒存在多种基因型共同流行,进化较为保守;NS2B蛋白的高度保守性,可成为抗登革病毒药物研发的理想靶点。(本文来源于《热带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任卫[7](2018)在《普通油茶优良基因型的遗传多样性及杂交可配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茶作为我国南方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与油棕、油橄榄、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研究油茶优良基因型的遗传多样性及杂交可配性,对于基因资源保存管理、杂交育种、高效栽培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研究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检测135个全国普通油茶优良基因型的遗传多样性,对福建省主栽的10个普通油茶优良无性系进行表型性状和分子标记的变异分析,以其中的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为亲本进行双列杂交探讨其杂交可配性,可以为普通油茶的亲本选配和授粉树配置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由10对SSR引物对135个优良基因型进行PCR扩增,10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了 92个条带,多态性条带有92个,多态性条带占比100%,单个引物组合的PIC值变幅为0.153-0.344,平均值为0.272;引物组合的条带信息指数变幅为0.197-0.545,平均值为0.403;引物组合的标记分辨力的变幅为1.970-5.452,平均值为3.677;标记指数的变幅为1.527-3.441,平均值为2.491,135份油茶材料的相似系数为0.21-0.87,平均值为0.66,说明这些油茶优良基因型之间的遗传变异较大,0.424时可将油茶优良基因型划分为5个类群,其中,长林系类11个基因型被准确的划分为一组,验证了本实验SSR分子标记的准确性。2.根据对10个油茶优良无性系表型性状的变异分析,发现不同性状均有一定程度的变异,不同无性系的各性状变异系数在8.68%-37.74%之间,平均变异系数为21.57%。果形指数变异系数最小,干果重变异系数最大,不同无性系之间变异丰富,杂交后代的潜力比较大。通过对这些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将这10个优良无性系区分为4个聚类。采用10对引物对10个油茶亲本进行SSR分子标记分析,共扩增出53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3个,多态性条带占比100%,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的条带数为5.3个,单个引物的PIC值变幅为0.313-0.450,平均值为0.371;引物组合的条带信息指数变幅为0.400-0.700,平均值为0.532;引物组合的条带分辨率变幅为1.400-4.800,平均值为2.720;引物组合的标记指数为0.900-3.40,平均值为1.912。10个优良无性系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1212-0.7917,变幅为0.6705,平均值为0.524,表明10个油茶优良无性系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3.利用福建省主栽的5优良无性系(闽43、闽46、闽50、闽54、闽60)进行5×5双列杂交,授粉后统计坐果率,其中坐果率最高的组合为闽60×闽46,坐果率为0.790,闽43X46坐果率最低,为0.200,平均坐果率57%,可以将闽43、闽60作为主栽品种,闽50、闽54可当做授粉树进行配置。(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8-04-01)

姚强,王洁荣,孟岩,詹刚明,黄丽丽[8](2018)在《中国小麦条锈病菌CYR32和CYR33的毒性及基因型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我国小麦条锈病菌当前主要流行生理小种CYR32和CYR33的毒性及基因型特征,从全国11个省(区)随机选取29个CYR32菌株和39个CYR33菌株,利用近等基因系及辅助鉴别寄主对其进行毒性鉴定,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基因型分析,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CYR32和CYR33菌系各有17种毒性表型,而且在抗病基因Yr2、Yr17、Yr27、Yr32、Yr43、Yr Sp、Yr Exp2、Yr28、Yr V23上都发生了毒性分化,CYR32和CYR33菌系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89、0.097;CYR32和CYR33菌系的香农信息指数均值分别为0.44和0.45;当相似性系数为0.93时,CYR32和CYR33菌系分别被聚为5个和8个毒性类群;当相似性系数为0.84时,CYR32和CYR33菌系分别被聚为10个和16个基因型类群。表明在中国鉴别寄主上具有相同毒性谱特征的CYR32和CYR33菌系在近等基因和SSR分子标记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毒性和基因型分化。(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杨浣漪,刘同杰,张国华,何国庆[9](2017)在《传统酸面团中旧金山乳杆菌基因型多样性及代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旧金山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nfranciscensis)是传统酸面团中的优势乳酸菌,它能很好地利用面粉中的主要糖类麦芽糖,对馒头的风味和质构有重要的影响。为研究我国传统酸面团中旧金山乳杆菌的基因型及代谢性能的多样性,从全国各地收集了13份酸面团样品,分离鉴定得到98株旧金山乳杆菌菌株。采用多重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multiplex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ultiplex RAPD-PCR)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对旧金山乳杆菌菌株的基因型多样性进行研究。多重RAPD技术通过OPL-05和RD1引物结合将分离得到的98株旧金山乳杆菌菌株分成6种类型,其中类型2的菌株数量最多。MLST将98株旧金山乳杆菌和1株参考菌株分为10种不同的类型(ST),其中ST2,ST3,ST5,ST6,ST7和ST9组成一个克隆复合体(CC),亲缘关系较近。多重RAPD和MLST的结果表明,旧金山乳杆菌菌株的基因型差异性似乎与酸面团来源关系不大。根据基因分型的结果,筛选了28株菌株,进一步对其发酵酸度,产乳酸、醋酸等有机酸,蛋白水解系统以及产胞外多糖等代谢性能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菌株发酵酸面团的pH值范围为(3.77±0.02)~(5.55±0.05),总滴定酸度(TTA)为(2.23±0.02)~(12.82±0.07)mL;不同菌株产乳酸和醋酸的能力差异较大,含量分别为(1.46±0.07)~(14.04±0.09)mg/g和(0.03±0.0005)~(2.31±0.009)mg/g;仅菌株Sx11,Xj9,Ah1,Zj9和Ts14对面粉中的可溶性蛋白有明显的降解作用,氨肽酶、二肽酶和叁肽酶的酶活测定结果分别为(9.90±0.13)~(70.36±0.16)U,(15.41±1.60)~(127.71±5.10)U和(34.31±3.97)~(252.17±2.19)U,菌株间差异大;不同菌株产胞外多糖的能力也存在差异,测定的含量范围为(0.09±0.0006)~(0.134±0.0007)mg/mL。(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九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1-08)

周瑚[10](2017)在《湖南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水稻品种抗瘟基因型推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一种严重制约水稻生产安全的灾害性病害。利用抗瘟水稻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有效、最经济和最安全的措施,但多数单基因抗瘟品种连续种植3-5年则表现抗性“丧失”,呈现“感病化”趋势。因此,本研究利用2015年在湖南省桃江县稻瘟病病圃采集并分离的菌株,对其生长速率和产孢量、群体遗传多样性、致病性等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所含无毒基因类型及湖南部分栽培水稻品种抗瘟基因型,依据“基因对基因”理论进行推定,为合理搭配种植湖南水稻抗瘟品种及抗病育种提供依据。1.对稻瘟病菌菌株生长速率和产孢量研究表明,92个菌株均能在番茄燕麦培养基上生长,不同菌株的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存在差异,92个菌株中,25号菌株生长速度最快,达9.36 mm/d,53号最慢,仅为4.81 mm/d;在番茄燕麦平板上产孢测定,25号菌株产孢能力最强,达20.52×10~5个/mL,27号最弱,为0.10×10~5个/mL;生长速率与产孢量在统计上无相关性。2.用14对SSR引物对92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0.19相似水平,92个供试菌株可被划分在同一遗传宗谱内;在0.70相似水平上,供试的92个菌株可被划分为26个宗谱,优势宗谱XIX内含有17个菌株,占总菌株数的18.48%;有23个宗谱内的菌株包含量在1-5株之间。从聚类分析图谱看来湖南桃江病圃分离的92个稻瘟病菌遗传差异较大,遗传结构比较复杂,个别菌株亲缘关系较远。3.利用针刺离体法将92个稻瘟菌单孢菌株接种到24个含单抗瘟基因的水稻5叶期第5叶片上,对供试菌株进行无毒基因鉴定,应用联合致病性系数和联合抗病性系数分析抗瘟基因组合间的互作。结果表明供试92个稻瘟病单孢菌株含有全部的24个无毒基因,对24个已知含单抗瘟基因的水稻材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毒力水平,含水稻抗瘟基因Pi-20对供试菌株抗菌频率最高,达54.35%;通过联合致病性系数和联合抗病性系数分析抗瘟基因组合间的互作,结果表明最佳搭配组合为Pi-20×Pi-k~s(RAC=0.28,PAC=0.23)。4.选用16个含已知稻瘟病菌无毒基因单孢菌株对湖南栽培的50个水稻品种进行苗期离体接种鉴定,基于其抗感表型,分析了16个菌株对品种毒力频率,并依据“基因对基因”理论,对水稻品种进行了抗瘟基因型推定。结果表明,50个供试水稻品种的毒力频率(VF)介于31.25%-93.75%,其中健优8号抗性相对较强,抗谱稍广,推荐在湖南省水稻生产中合理使用。通过最长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在0.75相似系数水平,50个供试的水稻品种被划成24类,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抗性基因为Pi-20。(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基因型多样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建群种的基因型多样性对群落生态功能是否存在交互影响已成为群落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内容。以内蒙古典型草原群落内常见物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建群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基因型多样性及其交互作用对群落生物量生态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羊草基因型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其交互作用对群落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无显着影响(P>0.05);(2)羊草基因型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其交互作用对多样性效应(净多样性效应、互补效应和选择效应)有显着影响(P<0.05)。羊草基因型多样性抑制多样性净效应的发挥,且主要抑制互补效应;而物种多样性则促进多样性净效应的发挥,主要表现为选择效应对地上生物量的正效应;(3)互补效应对群落生物量多样性净效应起主要贡献。实验所得结果不仅为探讨多样性效应在物种水平以及群落水平上对群落生物量的影响因素提供了重要启示,而且为内蒙古草原种质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利用,乃至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供理论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因型多样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杨洋,郭成,孙素丽,陈国康,朱振东.玉米抗腐霉茎腐病种质标记基因型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9

[2].王宇坤,丁新峰,王小平,吴曼,高韶勃.内蒙古典型草原建群种羊草基因型多样性抑制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生态功能[J].生态学报.2019

[3].田歌,李慧君,范威,王贵,朱静芳.75名不同GSTM1基因型健康大学生鼻腔细菌多样性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8

[4].孙丹晔.基于核糖体DNA序列的珊瑚共生虫黄藻基因型多样性与可塑性分析[D].厦门大学.2018

[5].程亚婷.不同基因型羊草生态特性的比较及基因型多样性对群落功能的影响[D].辽宁大学.2018

[6].袁贵丽,吴建勇,王国玲,原丽红,陆家海.亚洲地区登革1型病毒基因型及蛋白多样性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8

[7].任卫.普通油茶优良基因型的遗传多样性及杂交可配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8

[8].姚强,王洁荣,孟岩,詹刚明,黄丽丽.中国小麦条锈病菌CYR32和CYR33的毒性及基因型多样性[J].植物保护学报.2018

[9].杨浣漪,刘同杰,张国华,何国庆.传统酸面团中旧金山乳杆菌基因型多样性及代谢性能研究[C].2017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九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7

[10].周瑚.湖南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水稻品种抗瘟基因型推定[D].湖南农业大学.2017

标签:;  ;  ;  ;  

基因型多样性论文-杨洋,郭成,孙素丽,陈国康,朱振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