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鸿雁/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途径。尽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上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从整体上讲还没有建立起正常的运行体系和长效机制,长期以来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还未得到解决。学校、企业、政府三个层面都存在不少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途径。学校通过企业反馈与需要,有针对性培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更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同时,学校利用企业提供设备,企业也不必为培养人才担心场地问题,实现了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节约了教育与企业成本,是一种“双赢”模式。

尽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上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从整体上讲还没有建立起正常的运行体系和长效机制,长期以来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还未得到解决。学校、企业、政府三个层面都存在不少问题。

一、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无法制保障。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还处于教育主管部门倡导、高职院校自发的民间状态。尽管国家已制定了相关政策来支持校企合作,但没有真正的法律保障措施,一些地方把校企合作停留在口头上。学校主动寻求企业合作的多,企业被动甚至不动的多,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

(二)企业需求与院校教学安排存在差距。教学计划的制定权还在学校,教学实际与岗位需求仍有距离,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存在这很大差距,按照我们的教学计划培养的人才只能是大众化的需求,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滞后在企业发展,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三)校企双方的投入产出比不对等。企业为学校师生提供学习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管理的机会,学校的受益较为明显;由于高职院校办学时间较短,在科研和技术开发研究方面积累不多,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能力有限,企业受益周期较长也影响企业的积极性。

(四)传统观念导向不力。上普通高等大学仍是整个社会公认的理想目标,社会仍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的现象,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子女能出人头地,认为高职学生虽然是大学生,但是却只能到生产一线工作,家长的观念和社会传统对大学生的期望,导致高职学生在企业生产一线工作不安心,有的学生实习结束不肯与企业签协议,企业也认为高职学生高不成低不就。

二、推进校企合作的对策

(一)建立共享型实(培)训基地

校企双方通过双向选择,根据“优势互补、产权明晰、利益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以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运行机制市场化的思路,依据职业技术领域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整工作过程流程和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建设实(培)训基地。在实(培)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引入企业具有生产功能的仪器设备,并通过建立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融通、教学实训和生产过程结合、设备与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实现运行机制市场化,使实训基地形成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优势,形成集生产、实训、技术开发与服务、技能培训与鉴定等四位于一体的基地,通过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与服务,以及与行业企业共同建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等,校企共同开展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与技术服务,使其成为区域推行新技术、研发新产品的中心,做到以科技服务密切校企合作关系。

(二)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向企业提供智力和人力的支持,在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方面建立共享机制;专业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科研、营销、服务等活动,及时掌握企业最新技术,增强了生产实践和科研能力,同时又能把生产实践紧密嵌入教学过程中;企业负责学生顶岗工作安排及指导教师选派,也培养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高素质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可选聘为专业兼职教师。通过校企合作教育的实施,企业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成为专业兼职教师的聘任源地。

(三)建立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

政府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和社会发展规划,努力增加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拨款,有计划地支持职业院校更新设备、改善条件,关键是引导、鼓励与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提高企业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同时要建立与完善有利于推动校企合作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制订相应管理办法,使校企合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鼓励和保护企业参与职业教育。

(四)建立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

在市场体制环境中,要建立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关键在于形成一种基于互惠多赢的利益驱动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机制是推动校企合作发展的动力和维系校企合作良性运转的纽带。政府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和社会发展规划,要建立与完善有利于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制定相应管理办法,使校企合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引导、鼓励与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提高企业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参考文献】

[1]周济,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结合道路[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7(7)

[2]姜大源,职业教育的社会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1)

[3]戴勇,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职高专教育信息网,2008.9.v

标签:;  ;  ;  

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