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脉通过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微血管再生作用机制研究

脑脉通过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微血管再生作用机制研究

论文题目: 脑脉通过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微血管再生作用机制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医内科学

作者: 周友龙

导师: 李建生

关键词: 大鼠,老龄,脑缺血,脑脉通,血管再生

文献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背景 脑梗塞是危及老年人生命健康的常见病,是人类致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研究进展迅速,从系统水平及分子水平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脑缺血自身“代偿性血管再生”,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病理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但目前实验研究多根据青年对象的研究结果进行推测,其结论与脑梗塞多发于老龄人群的临床实际相距甚远。老年脑梗塞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原因与其易感性和患病后损伤的严重性密切相关,缺血性中风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有明确疗效,但关于中医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再生方面的研究少见报道,本课题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从细胞、分子、基因水平探讨老龄大鼠缺血再灌注微血管再生机制及中药复方脑脉通对微血管再生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目的 1 从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微血管再生揭示老年脑缺血再灌注血管再生机制。 2 通过老龄大鼠血管再生有关方面的研究,探讨老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特点。 3 探讨中药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促血管再生的作用机制。 4 通过促血管再生作用,评价脑脉通对老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1 运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技术比较青年和老龄大鼠脑缺血3h再灌注1d、3d、6d、12d脑组织含水量、梗死面积、细胞凋亡、脑组织超微结构、微血管数量、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及其VEGF、VEGFR、TGF-β1mRNA表达。 2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中药复方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血管再生作用,从VEGF、VEGFR、TGF-β1、bFGF表达及其VEGF、VEGFR、TGF-β1mRNA变化方面研究脑脉通促进血管再生的作用机制。 结果 1 老龄大鼠缺血再灌后脑微血管再生及脑脉通促脑微血管再生作用 ① 神经功能评分:老龄模型组Ⅰ3h、Ⅰ/R6d高于青年模型组相同时点(P<0.05,P<0.01),老龄大鼠Ⅰ/R1d神经功能评分最高;脑脉通组Ⅰ/R3d、6d、12d低于老龄模型组同时间点(P<0.01);脑脉通组Ⅰ/R6d、12d低于尼莫地平组同时间点(P<0.05)。②脑组织含水量:脑缺血3h老龄大鼠即开始发生明显的水肿,到1d都达到高峰,直到6d以后脑水肿开始明显减轻;脑脉通组Ⅰ/R1d、3d、6d脑组织含水量均低于老龄模型组同时间点(P<0.01,P<0.05)。③梗死面积:老龄模型组Ⅰ3h、Ⅰ/R3d高于青年模型组相同时点(P<0.05,P<0.01),老龄大鼠3d达到高峰,峰值一直持续到6d,老龄大鼠峰值显著高于青年大鼠;脑脉通组各时间点均低于老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同时间点(P<0.05,P<0.01)。④细胞凋亡:老龄模型组与青年模型组相同时间点比较,老龄假手术组、老龄模型组Ⅰ/R3d、6d细胞凋亡数增多(P<0.01)。老龄大鼠细胞凋亡数在3d达到峰值;与老龄模型组相同时间点比较,尼莫地平组和脑脉通组Ⅰ/R1d、3d、6d、12d凋亡细胞数减少(P<0.01);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微血管再生作用机制研究与尼莫地平组相同时间点比较,脑脉通组工/R3d、6d凋亡细胞数减少(P<0.01)。⑤脑细胞的超微结构:模型经脑脉通治疗后3h一3d神经元、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总体变化与老龄模型组无显著变化。但3d以后脑细胞的超微结构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线粒体仅有轻度水肿,峭部分消失,膜部分消失,粗面内质网正常,其余细胞器正常,12d观察细胞质、胞核、细胞器基本正常。⑥脑微血管超微结构变化:脑脉通组大鼠3h一3d血管病理变化不明显,3d以后血管病理改善明显,可见毛细血管周围轻度水肿,吞饮泡减少,微绒毛减少,线粒体轻度水肿,基底膜仅有轻度缺损,局部水肿。到12d血管超微结构基本恢复正常。⑦脑微血管及血管腔面积:与青年模型组同时间点相比,老龄假手术组血管密度增高(P(0.01),老龄模型组I/Rld、3d、6d、12d血管密度及场面积降低(P<0.05,P<o.01),老龄模型组缺血再灌注ld微血管数量达到造模后峰值,3d后又开始下降,持续下降到12d;与老龄模型组比,脑脉通组I3h、I/Rld、3d、12d微血管密度升高(P(0.01),脑脉通组I3h、I/R3d、6d、12d血管场面积增加(P(0.01,P<0.05);与尼莫地平同时间点比较,脑脉通组工/R12d血管数增多(P<0.01),脑脉通组I3h血管场面积增多(P<0.01)。2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有关促血管再生因子表达及脑脉通的作用 ①VEGF表达变化:与青年模型组大鼠相同时间点比较,老龄模型组I/Rld表达增 强(P<0.01),其余各时间点及老龄假手术组表达均减弱(P<0.01,P<0 .05),老龄组峰 值在ld,3d一6d呈逐渐减弱趋势;脑脉通组I3h、工/R3d、6d、12d表达均高于老龄模型 组相同时间点(P<0 .01);与尼莫地平组相同时间点比较,除脑脉通工/R3d,其余各时间 点表达均增强(P(0.01)。②VEGFR表达变化:与青年组比,老龄模型组I/Rld vEGFR 表达增强(P<0 .01),其余各时间点及老龄假手术组表达均减弱(P<0 .01),老龄模型组 缺血3h开始增强,1d达到峰值,3d一12d逐步上升;脑脉通组各时间点表达均高于老龄模 型组相同时间点(P<0.01);与尼莫地平组相同时间点比较,脑脉通组I3h、I/Rld表达 增强(P<0 .01)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脑缺血血管再生相关因子研究进展

第二章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展

第三章 中医药对血管再生影响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第一章 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微血管再生机制

实验一 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及脑微血管再生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实验二 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有关促血管再生因子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实验三 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有关促血管再生因子基因表达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微血管再生作用

实验一 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对微血营再生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实验二 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促血管再生有关因子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实验三 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主要促血管再生因子基因表达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照片

附录二 致谢

附录三 个人简历

发布时间: 2005-07-11

参考文献

  • [1].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微血管基底膜损伤的保护作用[D]. 刘轲.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
  • [2].代谢安对代谢综合征老龄大鼠脑神经元和微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D]. 余海滨.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
  • [3].红景天苷的抗衰老作用:口服红景天苷改善老龄大鼠免疫反应和增强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活性[D]. 芦琳琳.中国海洋大学2013
  • [4].白藜芦醇对大鼠的抗衰老作用研究[D]. 原江水.中国海洋大学2013

相关论文

  • [1].和血生络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魏运湘.河北医科大学2009
  • [2].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和脑脉通对其影响[D]. 任小巧.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
  • [3].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微血管基底膜损伤的保护作用[D]. 刘轲.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
  • [4].益气活血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凋亡Fas/FasL信号转导通路与调控的研究[D]. 胡建鹏.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
  • [5].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细胞因子介导凋亡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D]. 孔立红.湖北中医学院2005
  • [6].脑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 刘振权.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
  • [7].清开灵有效组分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D]. 高永红.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
  • [8].补阳还五汤对全脑缺血模型大鼠再灌不同时点皮层神经元钙信号的影响[D]. 关莉.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
  • [9].NG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血管再生的作用及其机制[D]. 毕方方.中南大学2007
  • [10].脑脉通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再生的影响[D]. 刘敬霞.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

标签:;  ;  ;  ;  ;  

脑脉通过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微血管再生作用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