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肝脏纤维化源于肝脏纤维组织过度沉积,是肝脏纤维组织增生和降解失衡的结果。肝脏纤维化的机制非常复杂。肝脏的炎症、坏死、免疫反应、肝星状细胞的活化、脂质过氧化物的大量外溢以及多种细胞因子均参与了这一过程。肝星状细胞(HSC)的增殖活化是肝脏纤维化的中心环节,无论哪种病因引起的肝脏纤维化都最终会激活HSC,使细胞外基质(ECM)大量形成并沉积从而导致了肝脏的最终纤维化。因此,抑制它的活化以及降解活化后减轻对机体的损伤也是肝纤维化治疗的重点。H2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气体信号分子,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在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探讨H2S对大鼠肝星状细胞胶原Ⅰ和胶原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传代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分成7组:空白对照组(B组,HSC-T6组);硫氢化钠(NaHS)组(N1组:B组+20μmol/LNaHS ;N2组:B组+100μmol/LNaHS; N3组:B组+200μmol/LNaHS ),炔丙基甘氨酸(PPG)组(P1组:B组﹢7×10﹣5mol/LPPG;P2组:B组﹢2×10﹣4mol/LPPG;P3组:B组﹢7×10﹣4mol/LPPG)。以不同浓度外源性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和不同浓度内源性H2S生成酶胱硫醚-γ-裂解酶(CSE)的抑制剂炔丙基甘氨酸(PPG)干预HSC-T6,在6h、12h和24h三个时间点采用ELISA法测定上清培养液中胶原Ⅰ和胶原Ⅲ的含量,探讨H2S对大鼠肝星状细胞胶原Ⅰ和胶原Ⅲ表达的影响。结果:1.对照组(正常细胞组)胶原Ⅰ6h和12h之间无明显差异,但与24h存在显著差异(P<0.05)。胶原Ⅲ6h与12h、24h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12h与24h无明显差异,肝星状细胞正常培养下明显大量表达胶原Ⅰ和胶原Ⅲ,加入硫氢化钠后肝星状细胞表达并分泌的胶原Ⅰ和胶原Ⅲ明显下降,给予PPG后,胶原Ⅰ和胶原Ⅲ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正常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大量表达胶原Ⅰ和胶原Ⅲ,给予外源性H2S供体NaHS处理后,使上清液胶原Ⅰ和胶原Ⅲ的含量降低,给予内源性H2S生成酶胱硫醚-γ-裂解酶的抑制剂PPG后,上清液胶原Ⅰ和胶原Ⅲ的含量上升,提示硫化氢具有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胶原Ⅰ和胶原Ⅲ表达和分泌的作用,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壮药排钱草总生物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胶原和细胞因子生成的影响[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7(03)
- [2].CTGF-siRNA对TGF-β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胶原分泌的影响[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4(08)
- [3].神经生长因子对肝星状细胞胶原分泌及形态学的影响[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1(12)
- [4].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对肝星状细胞胶原表达的影响[J]. 陕西医学杂志 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