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20世纪80年代,中国相继进行了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小政府、大社会”目标模式的确立使中国的非营利组织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非营利组织作为“第三部门”在政府和营利组织的真空地带发挥着日益巨大作用的同时,也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在中国非营利组织中普遍存在着人员流动性过大,人员素质较低的现象,严重影响组织工作和组织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多数非营利组织过多倚赖志愿者,缺乏对职员的重视。在中国,非营利组织仍然还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社会的大力支持和推动。虽然大多数的非营利组织主要依靠志愿者进行组织活动,但是当组织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必然面临着职业化的问题,组织中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固定职员来维持组织的连续性发展。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非营利组织并且保持非营利组织人员队伍的稳定性,建立强有力的激励机制成为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以定性分析为主,通过查阅的文献资料和进行社会调查,对非营利组织职员进行定性分析,了解了非营利组织行为人的特点并进行深入的刻画。在此基础上结合工作动机理论等理论工具,针对现实非营利组织激励机制的问题,提出了从社会、组织和个人三个方面构建有效激励机制的建议。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问题的提出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外研究现状1.2.2 国内研究现状1.3 研究目标1.4 研究方法1.5 本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2.1 非营利组织概述2.1.1 非营利组织的概念2.1.2 非营利组织的特征2.1.3 非营利组织的活动领域2.1.4 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发展2.2 激励理论综述2.2.1 内容型激励理论2.2.2 过程型激励理论第3章 中国非营利组织职员构成及特点分析3.1 非营利组织结构及人力资源构成3.2 非营利组织职员的界定3.2.1 非营利组织职员的工作属性3.2.2 非营利组织职员的素质特点3.2.3 中国非营利组织职员的现状第4章 中国非营利组织激励机制现状分析4.1 中国非营利组织现行的激励机制分析4.2 中国非营利组织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4.2.1 激励理念落后4.2.2 激励制度缺失4.2.3 激励手段单一第5章 优化中国非营利组织激励机制的对策5.1 非营利组织行为人激励理论框架5.1.1 社会激励5.1.2 组织激励5.1.3 个人激励5.2 优化非营利组织激励机制的对策5.2.1 社会激励5.2.2 组织激励5.2.3 个人激励结论致谢参考文献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非营利组织论文; 职员论文; 激励机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