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内蒙古地区地处我国最北端,处于几大特色文化类型的交汇地带,包括汉族中原文化,甘青地区的藏传佛教文化,加上自身独特的草原游牧文化,因此,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形态不可避免地反映着多元文化交流的过程。同时由于其所处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复杂的政治经济背景对其的影响,其建筑形态更加多样化,总体特色是多元共生,兼容并蓄,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在当代中国地域建筑的创作中,因建筑师对地域建筑理解和认识的不同其相应创作手法呈现出多元化,作品品质亦是良莠不齐。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形态形成的政治,文化,自然背景,审视其建筑形态的演变过程,从而对当代中国地域建筑的创作手法进行评析。同时,以其建筑形态特征带给我们的启示作为今后地域建筑创作的出发点,即创作手法要应时而宜,应事而宜,应地而宜,真实的反映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宗教信仰、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技术手段……全文可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现状,方法和内容。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第三、第四章,主要阐述了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形态形成的诸多背景和其形态特征,是论文的重点。第三部分包括第五,第六章,主要分析当代中国地域建筑的创作手法,进而从历史的角度,对当代中国地域建筑的创作手法进行评析,是论文的目的。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课题的提出1.2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1.2.1 课题的目的1.2.2 课题的意义1.3 课题研究的现状1.4 课题研究的方案措施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组织结构1.5.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5.2 课题研究的组织结构第二章 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2.1 藏传佛教发展的历史过程2.1.1 藏传佛教的概述2.1.2 藏传佛教的前弘期2.1.3 藏传佛教的后弘期2.2 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史2.2.1 元朝时期藏传佛教与蒙古王朝的关系2.2.2 明朝时期藏传佛教向蒙古地区的传播2.2.3 清朝时期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发展2.3 藏传佛教寺院是蒙古地区藏传佛教文化的主要载体第三章 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形态产生的背景分析3.1 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形态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分析3.1.1 元朝时期藏传佛教寺院形态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分析3.1.2 明朝时期藏传佛教寺院形态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分析3.1.3 清朝时期藏传佛教寺院形态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分析3.1.4 小结3.2 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形态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分析3.2.1 喇嘛教传入的社会历史背景3.2.2 萨满教的衰落和喇嘛教的兴起3.2.3 萨满教和喇嘛教双重影响下的蒙古族建筑文化3.2.4 汉族建筑文化对蒙古民族建筑的影响3.2.5 萨满教文化,喇嘛教文化和汉族文化三重影响下的寺院形态3.2.6 小结3.3 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形态产生的地理气候背景分析3.3.1 内蒙古地区的地理和气候特征3.3.2 当地地形地貌对寺院形态的影响3.3.3 当地气候条件对寺院形态的影响3.3.4 当地建筑材料对寺院形态的影响3.3.5 当地建造手段对寺院形态的影响3.3.6 小结3.4 小结第四章 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的形态特征4.1 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的整体布局4.1.1 寺院建筑的藏式空间布局形态4.1.2 寺院建筑的汉式空间布局形态4.1.3 寺院建筑的汉藏合壁式空间布局形态4.1.4 寺院建筑空间布局的其它特征4.2 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单体形态特征4.2.1 寺院建筑的结构特征4.2.2 寺院建筑的平面分析4.2.3 寺院建筑的立面分析4.2.4 寺院建筑的细部分析4.3 小结第五章 当代中国地域建筑的创作与实践5.1 地域建筑的概念和现状5.1.1 地域建筑的概念5.1.2 地域建筑的特征5.1.3 影响地域建筑的因素5.2 当代中国地域建筑的创作手法5.2.1 地域复古手法5.2.2 地域折衷手法5.2.3 新地域手法5.3 当代中国地域建筑的探索5.3.1 呼和浩特市“伊斯兰”街5.3.2 鄂尔多斯影剧院改造5.3.3 内蒙古博物馆和大剧院5.4 小结第六章 从历史的角度看当代中国地域建筑的创作手法6.1 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带给我们的启示6.1.1 对当时政治经济的适时性6.1.2 对当时社会文化的适情性6.1.3 对当地地理气候的适地性6.2 从历史的角度看当代的地域建筑创作手法6.3 小结结语参考文献图表目录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藏传佛教论文; 寺院形态论文; 地域建筑论文;
鉴古以观今 ——从内蒙古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的形态特征看当代中国地域建筑的创作手法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