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女性民歌与民前乞巧歌的比较研究

清代女性民歌与民前乞巧歌的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清代民歌在历代民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文献记载所涉及的地域更加广泛,各种刻本、抄本的民歌集更是不计其数。今流传下来的清代民歌集不下三十种。在这三十多种民歌集中,反映女性爱情婚姻、生活等内容的女性民歌占很大比重。由于至今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清代女性民歌集问世,因而对清代女性民歌的研究很少有人涉及。即使涉及,也只是把它作为清代民歌中的一部分,仅作简单的介绍与评价。故笔者认为,对清代女性民歌的内容、抒情主人公、艺术价值等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传统节日——七夕节举行乞巧活动时所演唱的乞巧歌,因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前参加乞巧的主要成员都是未婚女性,反映女性爱情婚姻、生活等方面的内容代表了当时女性的心声。男性参与乞巧歌词的编写,也使得反映当时重大事件的内容成为乞巧歌的一部分。作为节令歌,反映乞巧节仪式的内容也成为乞巧歌必不可少的内容。由于清代女性民歌与民国以前乞巧歌在产生的背景、内容、抒情主人公、艺术价值等方面存在着异同,本文立足于文献学,以文本分析法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本论文由五章组成。第一章介绍清代女性民歌与民前乞巧歌的相关文献及其产生的背景。第二章从内容、形式因素和曲调特征三方面论述清代女性民歌与民前乞巧歌的作品异同。内容方面,主要从爱情婚姻、生活情趣、物产职业和历史传说四方面来论述;形式因素,主要从句式程式化和用词个性化两方面来论述;曲调特征,主要从曲调种类及特征两方面来论述。第三章从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与言说方式两方面来论述二者在抒情主人公方面的异同。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比较,主要表现为男、女抒情主人公的异同;言说方式的比较,主要体现在独白与对话的异同。第四章从审美特征和表现手法两方面来比较二者的艺术价值。审美特征的比较,主要表现为构思、情感、意象和语言方面的异同;表现手法的比较,主要表现为赋、比兴手法的异同。第五章从社会功能与社会价值两方面来论述民前乞巧歌对清代女性民歌的继承;从思想和表现手法方面论述民前乞巧歌对清代女性民歌的创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清代女性民歌与民前乞巧歌的相关文献及其产生的背景
  • 第一节 清代女性民歌与民前乞巧歌的相关文献
  • 一、清代女性民歌文献
  • 二、民前乞巧歌文献
  • 第二节 清代女性民歌与民前乞巧歌产生的背景比较
  • 一、政治背景
  • 二、社会文化背景
  • 三、艺术背景
  • 四、文人的态度
  • 第二章 清代女性民歌与民前乞巧歌的作品比较
  • 第一节 内容比较
  • 一、爱情婚姻方面
  • 二、社会生活方面
  • 三、物产职业方面
  • 四、历史传说方面
  • 第二节 形式因素比较
  • 一、句式程式化的异同
  • 二、用词个性化的异同
  • 第三节 曲调特征比较
  • 一、曲调种类不同
  • 二、曲调特征不同
  • 第三章 清代女性民歌与民前乞巧歌的抒情主人公比较
  • 第一节抒情主人公形象分析
  • 一、女性抒情主人公
  • 二、男性抒情主人公
  • 第二节 抒情主人公的言说方式
  • 一、独白的异同
  • 二、对话的异同
  • 第四章 清代女性民歌与民前乞巧歌的艺术价值比较
  • 第一节 审美特征比较
  • 一、构思
  • 二、情感
  • 三、意象
  • 四、语言
  • 第二节 表现手法比较
  • 一、赋之比较
  • 二、比兴之比较
  • 第五章 民前乞巧歌对清代女性民歌的继承与创新
  • 第一节 民前乞巧歌对清代女性民歌的继承
  • 一、对女性民歌社会功能的继承
  • 二、对女性民歌社会价值的继承
  • 第二节 民前乞巧歌对清代女性民歌的创新
  • 一、思想创新
  • 二、表现手法创新
  • 结语
  • 附录一:各地乞巧歌辑录
  • 附录二:各地乞巧歌曲谱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试论西汉水上游“巧娘娘”崇拜的地域特色[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 [2].西和礼县乞巧民俗特征及传承价值[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5(04)
    • [3].东方智慧女神:西和乞巧歌巧娘娘崇拜的基本主题[J]. 文艺争鸣 2014(09)
    • [4].中国乞巧[J]. 飞天 2016(06)
    • [5].西和乡村未婚女子巧娘娘崇拜的日常生活意蕴及民间信仰特质[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8(04)
    • [6].西和乞巧:绚丽多姿的女儿节[J]. 中华文化画报 2013(11)
    • [7].甘肃西和:家家户户乞巧忙[J]. 文化月刊 2014(22)
    • [8].从一个村庄解读中国乞巧民俗——关于西汉村完整乞巧活动的考察研究(下)[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 [9].迎巧(外二首)[J]. 飞天 2015(09)
    • [10].西和乞巧节的地域表征及乞巧歌的文化精神[J]. 兰州学刊 2011(04)
    • [11].乞巧文化传承的图像形式[J]. 民俗研究 2015(04)
    • [12].互荣共生:西和七夕习俗与乞巧歌关系探微[J]. 西北民族研究 2014(01)
    • [13].陇南西和乞巧歌的语言特色[J]. 民族艺林 2019(04)
    • [14].《西和乞巧歌》及西、礼乞巧习俗散论[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01)
    • [15].从一个村庄解读中国乞巧民俗——关于西汉村完整乞巧活动的考察研究(上)[J]. 甘肃高师学报 2016(02)
    • [16].西和乞巧习俗地域文化表征初探[J]. 丝绸之路 2010(22)
    • [17].陇南乞巧风俗歌辞浅析[J]. 唐山文学 2018(12)
    • [18].西和乞巧歌辞探析[J]. 社科纵横 2011(09)
    • [19].陇南七夕风俗的异域渊源[J]. 民间文化论坛 2014(05)
    • [20].西和、礼县乞巧仪式的歌舞特征研究[J]. 歌海 2011(02)
    • [21].浅析西和县乞巧文化节的音乐形态[J]. 黄河之声 2015(12)
    • [22].陇南乞巧歌的语言特色[J]. 民族艺林 2018(02)
    • [23].漫谈乞巧女儿节[J]. 甘肃农业 2017(21)
    • [24].西和乞巧 机杼上的狂欢[J]. 中国国家旅游 2013(08)
    • [25].秦风余响:西和七夕风俗的复兴[J]. 民俗研究 2013(06)
    • [26].西和乞巧习俗的地域表征与文化精神[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 [27].浅析甘肃陇南乞巧文化艺术特征[J]. 戏剧之家 2015(06)
    • [28].绚丽女儿节 千年乞巧情[J]. 中国摄影家 2013(12)
    • [29].西和乞巧古俗唱词中的女性意识探析[J]. 阴山学刊 2014(05)
    • [30].文化视野下,品味西和乞巧歌的永恒魅力[J]. 甘肃农业 2019(05)

    标签:;  ;  ;  ;  ;  

    清代女性民歌与民前乞巧歌的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