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

杨佳欣何仕兰(四川省冕宁县城厢镇中心小学校四川冕宁615600)

摘要: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通过亲身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搞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关键。结合教学实践来探讨提高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科学;兴趣;探究;实验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5-074-01

一.在科学实验中创设情景引发质疑,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疑”是思维的开始,是创造的基础,是创新的起点。“疑”可促思又必须会思考,正如华罗庚所说的:“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问题是推动创造的原动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科学教学中,激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精心设置疑惑,并激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识冲突,进而拨动思维之弦,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进取状态,使他们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

科学的发现始于疑问,而发现问题,正是创新的开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巧妙构建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扶持创新意识。

二.在科学实验中呵护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好奇是创新意识生成的前提,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好奇心是推动学习重要的动力,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好奇心,就能主动的去钻研、去探究,而爱护、保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则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这种好奇心如不培养和保护,就会逐渐衰退和枯萎。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现在的教育方法竟然还没有把儿童研究问题的神圣的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种奇迹。因为这样脆弱的幼苗除需要鼓励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的空间,他会不可避免的夭折。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能增强观察和探究的乐趣,那是一种错误。巴甫洛夫也认为:一个人的认识活动及其认识兴趣的生理基础就是“定向探究反射”,这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儿童的“好学求知”是先天性的本能的“好奇心”的进一步发展。如果我们的教学能够为这种发展提供可能,就能引导儿童逐步建立起科学志向。如果这种“定向探究反射”长期得不到发展,它将会衰退以至消失,这样,儿童将对他所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成为既无理想,又无进取精神的庸人。伟人们给我们指出了好奇心的重要性,这种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新才能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欲望,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研究,进而寻找到答案。

三.在科学实验中营造良好氛围,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

良好的教学氛围,不仅能促进求知欲的滋长,激发解决办法的兴趣,而且还会刺激新思维的开拓。因此,在教学中应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重视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如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一个“热喷泉”实验,学生对实验现象感到非常惊奇,并产生极大的研究兴趣,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闪现了出来,有个学生说:“如果我把做的‘铝皮风车’装在上面,不就是成为一个新型的自动风车吗?”这不正是表明:小学生也有创新潜力,完全可以培养起一定的创新精神。

四.在科学实验中引导发散思维,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有直接联系,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发散思维是从问题的要求出发,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又称求异思维。当问题存在着多种答案时,才能发生发散思维。它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传统的做法,有更多的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求异发散思维,在科学课程中尤为重要。

如教学《热胀冷缩》时,通过对固体、液体、气体分别进行实验,从而进行归纳总结:绝大多数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一个学生忽然提出有没有热缩冷胀的物体。我当时对他的这种行为进行了高度评价,并且鼓励同学们课后查找资料。尤其让我感动的是,这位同学还在自己家中进行了实验,将水放入杯中,放在冰箱里,发现结成冰后冰面超出杯子很多。他将他的实验成果带到了课堂,起到了现身说法的效应。这个学生表现的就是一种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反过来思考,打破常规,他取得了成功。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发展思维训练,通过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独特性,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大胆“假设”,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而过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特别是鼓励那些敢于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

五.在科学实验中立足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活动的实践中,学生能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书本上的知识丰富多彩,但是缺乏了实践支持就会导致学生创造能力的下降。人才内在素质的形成与提高有赖于外部环境的影响,没有必要的外部条件起作用,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无法形成的。所以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尽可能的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动手的机会,要交给学生一些富有探索性的实践任务,使学生具有开展探索性活动的广阔时空,并不断激励和加深学生的成为发现者的愿望,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在科学实验中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掌握创新的技能。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它不仅仅是表现在思维层面,有时还需要表现在设计的一些外部的成品上,因此创新也是一种综合技能的展示过程。创新能力应该建立在掌握一定的技能的基础上,而小学科学让学生掌握这些技能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真刀真枪地搞科学”。科学探究是建立在一个个的活动的基础上,当然这里的探究不仅发生在学生的手头上更要发生在学生的脑海里。科学探究的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科学创造的基础,这种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却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习得的。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只要我们按照创新发明的客观规律,发掘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求知欲望和创新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充分利用各种外部和内部条件,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科学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创造发明,就会使他们成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后备人才。

标签:;  ;  ;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