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卓小说研究

梅卓小说研究

论文摘要

本题以长期勤奋创作、近年来日益引起评论界关注的藏族女作家梅卓的小说为研究对象,将探讨的范围覆盖梅卓的小说创作。全文分三章。第一章是“梅卓小说的女性人物”论述梅卓给予长久关注和重点表现的女性人物。本章具体分析了梅卓笔下三种类型的女性形象——高蹈爱情理想的当代藏族青年女性形象、身处各种复杂关系的中年藏族女性形象、忠贞宽容的老年传统藏族女性形象,归纳了这些女性人物的共性:外在形态的美丽;内在性情上的温婉而坚忍,备受艰辛却依然舒展自然,宿命却达观。带着为何与其他文化背景下的女性形象面貌迥异的问题意识,从藏族文化心理基础进行了解释:梅卓对笔下女性人物不幸命运的原因部分地指向了不可把握的命运,而不像其他区域文化背景下的女性作家很大程度上将矛头指向男性权威;藏传佛教中的女神——度母作为至真至善至美的绝对价值而存在,藏族人在心灵深处充满了对度母的喜爱、依赖和盼望,宗教中具有人格神的超验存在往往会引导普通人努力活出神的样式,不会因此世遭遇的不幸而否定绝对价值。第二章为“新古典主义的创作实践”,将梅卓的小说纳入新古典主义这一创作流派中。评论界对梅卓小说的论述大多零散,本章重在对其创作风貌作总体的界定。梅卓小说的“古典”主要表现在思想层面的追寻优秀民族文化精神、注重健全人格的塑造以及独特的雪域文化背景赋予的鲜明特征:悲悯和澄悟。表现在艺术层面上,梅卓小说追求典丽、细腻、纯净的风格,极具审美价值;作家对当代藏族青年精神世界的深度关怀通过艺术形式上的“魔幻现实主义”本土化使得语言成为“存在的家园”。而新古典主义之“新”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作家关注的是藏族人复杂深刻的人性时代维度;二是作家立足于“背靠历史,融合中西”的现代理性精神进行创作。梅卓进行“新古典主义”创作实践的意义是适应了后发性的东方民族对生存根基的追寻和对自我身份的确认。第三章为“雪域文化背景与梅卓小说的关系”,探讨自然生态、部落文化、藏传佛教与梅卓小说作品的深层关联。本章的重点是第二节和第三节。第二节“部落文化的影响”以《月亮营地》中的甲桑为代表,论述一方面重群体轻个人的部落文化为个我心魂上升至民魂奠定了社会学意义的依据,另一方面作家深入具体地刻画了个体心魂如何冲破自我狭隘的情感旋涡,最终超越了自我和死亡。第三节“藏传佛教的浸润”,评论界对此论述较少。两种精神资源——知识分子的思维方式和以藏传佛教为核心的观念文化交互影响着主人公、主题和作家的创作动机。二者的关系,可以作为了解当代藏族青年心灵图景的重要线索。本节还从信仰的角度论述了藏传佛教对于当代藏族青年的特殊意义:信仰源于精神性的追求,这种精神性的苦痛却是美丽的,因为它承载着心灵的重量,体现着人之为人的神圣根基;信仰产生于绝望之时,人可以将软弱忧伤的灵魂作为最好的祭物,祈求赎罪、庇护和指引;具有超越性的至真至善至美的绝对价值的存在,使得佛教徒不会过于执著个人在世俗世界价值的完全实现,不会因现象界的种种不完善而绝望,进而否定绝对价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梅卓小说的女性人物
  • 1.1 梅卓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1.1.1 高蹈爱情理想的当代藏族青年女性
  • 1.1.2 身处各种复杂关系的中年藏族女性
  • 1.1.3 忠贞宽容的老年传统藏族女性
  • 1.2 梅卓小说中藏族女性形象的共性
  • 1.2.1 外在形态的美丽
  • 1.2.2 内在性情的坚忍
  • 1.3 藏族文化心理基础
  • 1.3.1 不幸部分归于宿命
  • 1.3.2 绝对价值的存在
  • 第2章 新古典主义的创作实践
  • 2.1 新古典主义概述
  • 2.2 梅卓的新古典主义创作实践
  • 2.2.1 思想层面
  • 2.2.2 艺术层面
  • 2.3 梅卓新古典主义创作的意义
  • 第3章 雪域文化背景与梅卓小说的关系
  • 3.1 自然生态的桎梏和丰润
  • 3.1.1 奇峻自然
  • 3.1.2 平等生灵
  • 3.1.3 自然崇拜
  • 3.2 部落文化的影响
  • 3.2.1 重群体轻个人的部落文化
  • 3.2.2 个我心魂上升为民魂
  • 3.2.3 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
  • 3.3 藏传佛教的浸润
  • 3.3.1 两种精神资源的交互影响
  • 3.3.2 信仰对当代藏族青年的特殊意义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梅卓小说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