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中国的改革肇始于农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带有全局性的根本问题。而今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面临全面转型,与此同时,世界经济一体化日趋强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巨大变化,“三农”问题何去何从,党和国家高瞻远瞩,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略先后出台五个“中央一号文件”。村官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衔接、组织和模范作用,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工作的优劣,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好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崭新的事业,不仅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其建设的内容更是全面而新颖的。这样的时代这样的事业需要相应素质的村官。村官必须具备驾驭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村民主建设、改善农村社会面貌等能力,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于“发展生产,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但是,由于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村级工作难度的增大和村级管理体制的不当(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等原因,当前村官在执政能力、政治素养、致富能力等方面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新农村建设迫切要求提高村官素质。新农村视角下村官素质的提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认为应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从内外两个方面提出解决的对策:前提条件——政府通过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完善规范监督机制、改进选人用人方法、增强教育培训实效等,为村官素质的提高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内在基础——村官形成强烈的自觉行为,主动夯实知识素养、提高品德修养、增强工作能力。通过政府的外在驱动和村官的内在自觉的共同作用,能够使村官素质得到有效提升,能够使村官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生力军和先锋模范者,有力推进这一伟大事业的早日实现。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1.2 研究意义1.3 研究综述1.3.1 国外研究现状1.3.2 国内研究现状1.4 研究思路及方法1.4.1 研究思路1.4.2 研究方法1.5 研究内容1.6 研究重点、难点以及创新点1.6.1 研究重点1.6.2 研究难点1.6.3 研究创新点第二章 村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基本作用2.1 村官及其素质的含义2.1.1 村的概念2.1.2 村官的概念2.1.3 村官素质的含义2.2 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2.2.1 衔接作用2.2.2 组织作用2.2.3 模范作用第三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村官素质的新要求3.1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要求村官具有驾驭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3.1.1 驾驭市场的能力3.1.2 发展大农业的能力3.1.3 科技致富的能力3.2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要求村官具有改善农村社会面貌的能力3.2.1 统筹协调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能力3.2.2 有效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3.2.3 有效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3.3 “管理民主”要求村官具有推进农村民主建设的能力3.3.1 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能力3.3.2 引导村民自治的能力3.3.3 实行民主管理的能力第四章 新农村视角下村官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4.1 执政能力不适应4.1.1 缺乏团结协作精神4.1.2 缺乏组织农民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能力4.1.3 对村民自治机制下的民主管理的不适应4.2 政治素质不适应4.2.1 理论修养较低4.2.2 服务宗旨不强4.2.3 趋利避害观念较强4.2.4 法律意识淡薄4.3 致富能力不适应4.3.1 创新创业能力不强4.3.2 科技致富能力欠缺4.3.3 共同致富意识较弱第五章 新农村视角下村官素质问题的成因分析5.1 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5.1.1 小农经济思想的有力束缚5.1.2 计划经济思想的惯性作用5.1.3 市场经济思想的负面冲击5.2 村级管理体制的不当5.2.1 二元体制的存在5.2.2 选拔制度欠合理5.2.3 培训制度欠科学5.2.4 激励机制不健全5.2.5 监督机制欠完善5.3 村级工作难度的增大5.3.1 公共事业难建设5.3.2 集体经济难发展5.3.3 村民纠纷难调节5.3.4 工作家庭难兼顾5.3.5 上下关系难处理第六章 新农村视角下村官素质提高的基本对策6.1 前提条件—政府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6.1.1 核心—建立健全保障机制6.1.2 基础—改进选人用人方法6.1.3 关键—增强教育培训实效6.1.4 保障—完善规范监督机制6.2 内在基础—村官形成强烈的自觉行为6.2.1 夯实知识基础6.2.2 提高品德修养6.2.3 增强工作能力结束语参考文献附录后记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 村官素质论文; 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