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proapoptotic protein, map-1, that associates with bax through its multiple bcl-2 homology domains(论文文献综述)
贾艳艳[1](2020)在《PDLIM4在卵巢癌中的临床意义及其调控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卵巢癌是一个由不同临床病理和分子特征的异质性卵巢肿瘤组成的集合。在全球范围内,卵巢癌都是最致命的妇科恶性肿瘤。尽管有不少研究者对新型化学疗法、靶向疗法和其他疗法进行了研究,但卵巢癌的临床结果和治愈率仍未得到明显改善。目前,卵巢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仅为45%,而晚期卵巢癌患者的预后更差,5年生存率约为10~30%。手术联合化疗是卵巢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因卵巢在解剖学上位于盆腔深部,早期无临床症状,晚期多出现腹胀、胃肠道消化不良等腹部疾病通有的症状,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和早期诊断生物标记物,70%患者发现即是晚期。治疗后的普遍复发及耐药也给卵巢癌的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了解确切的侵袭转移机制对于晚期卵巢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据报道有数种信号通路,特别是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3)通路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STAT3作为STAT转录因子家族的一员,具有增强卵巢癌侵袭和转移能力的作用。在受到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刺激后,STAT3可以被受体相关的Janus激酶磷酸化,从而导致STAT3核易位并激活诸如CCND1和MMP9等靶基因。因此,STAT3信号通路被认为是卵巢癌的有希望的治疗靶标。PDZ和LIM域蛋白4(PDZ and LIM domain protein 4,PDLIM4)是PDLIM家族的成员,该家族由保守的PDZ和LIM域组成,已被证明参与肌动蛋白的细胞骨架重塑和细胞运动。不少研究结果表明PDLIM4参与肿瘤的进展。例如,PDLIM4过表达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和克隆形成。PDLIM4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对于邻近的良性组织下调,并表现出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细胞周期进程作用。尽管已有这些研究报道,但目前的研究尚未明确PDLIM4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和作用。本研究拟测定PDLIM4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表征PDLIM4在卵巢癌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并探讨所涉及的信号传导途径。本研究为了阐述PDLIM4在卵巢癌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先检测了 PDLIM4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DLIM4表达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再通过细胞模型探究了 PDLIM4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侵袭和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最后通过体外实验裸鼠移植瘤模型探究了 PDLIM4过表达对裸鼠移植瘤生长以及组织中Ki-67和p-STAT3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PDLIM4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研究;第二部分:PDLIM4对卵巢癌生长和侵袭的影响研究;第三部分:PDLIM4通过STAT3抑制卵巢癌进展的机制研究。第一部分PDLIM4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研究目的检测PDLIM4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PDLIM4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原发性卵巢癌患者92例卵巢癌组织和35例邻近正常卵巢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PDLIM4在卵巢癌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χ2检验分析PDLIM4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分期、组织学类型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PDLIM4高、低表达组卵巢癌患者的总生存期的差异。结果1 PDLIM4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0.37%,明显低于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6.12%;卵巢癌组织的PDLIM4免疫组化评分也明显低于正常卵巢组织,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PDLIM4表达水平与患者的肿瘤分期显着相关(P=0.003),与患者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也显着相关(P<0.001),但PDLIM4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和组织学类型无显着相关性(P>0.05)。3 PDLIM4低表达与卵巢癌患者较短的总生存时间显着相关(P=0.014)。结论1 PDLIM4在卵巢癌组织中呈低表达状态。2 PDLIM4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3 PDL1M4表达下调与卵巢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第二部分PDLIM4对卵巢癌生长和侵袭的影响研究目的检测PDLIM4在卵巢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PDLIM4对卵巢癌细胞生长、凋亡、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1采用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法测定PDLIM4在CAOV3、OVCAR、SKOV3卵巢癌细胞和IOSE80正常卵巢上皮细胞中的表达。2构建过表达PDLIM4的真核表达质粒PDLIM4 cDNA,并转染CAOV3和SKOV3细胞。3采用Western Blot鉴定PDLIM4在转染质粒的CAOV3和SKOV3细胞中的表达。4采用细胞计数、EdU染色法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PDLIM4过表达对CAOV3和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5采用PI染色,通过流式技术分析过表达PDLIM4对卵巢癌细胞周期的影响。6采用Annexin-V/PI染色,通过流式技术分析过表达PDLIM4对卵巢癌细胞凋亡的影响。7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PDLIM4对CAOV3和SKOV3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8通过体外异种移植瘤模型观察PDLIM4对卵巢癌组织生长的影响。结果1 CAOV3、OVCAR3和SKOV3卵巢癌细胞中PDLIM4的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卵巢上皮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CAOV3和SKOV3卵巢癌细胞转染PDLIM4后,细胞中PDLIM4的表达明显增加,分别是空载体转染细胞的3.48和6.12倍(P<0.05)。3与空载体转染的细胞相比较,PDLIM4过表达显着抑制CAOV3和SKOV3细胞数量和增殖率增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空载体转染的细胞相比较,PDLIM4过表达显着诱导CAOV3和SKOV3细胞G0/G1期阻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与空载体转染的细胞相比较,PDLIM4过表达显着促进CAOV3和SKOV3细胞凋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与空载体转染的细胞相比较,PDLIM4过表达显着抑制CAOV3和SKOV3细胞集落形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与空载体转染的细胞相比较,PDLIM4过表达显着抑制CAOV3和SKOV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与空载体转染的细胞相比较,PDLIM4过表达卵巢癌细胞诱导的移植瘤体积和重量显着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卵巢癌细胞中,PDLIM4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2 PDLIM4过表达在卵巢癌中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细胞凋亡,发挥抑癌作用。3 PDLIM4过表达抑制裸鼠卵巢癌移植瘤的生长。第三部分PDLIM4通过STAT3抑制卵巢癌进展的机制研究目的探讨PDLIM4抑制卵巢癌细胞和移植瘤生长和侵袭的可能机制。方法1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DLIM4过表达对CAOV3和SKOV3细胞中p-STAT3和STAT3表达的影响;采用RT-PCR法检测PDLIM4过表达对CAOV3和SKOV3细胞中CCND1和MMP9的影响;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对CAOV3和SKOV3细胞中STAT3萤光素酶活性的影响。2采用挽救实验检测活化型STAT3(CA-STAT3)过表达对PDLIM4抑制的STAT3萤光素酶活性的影响;RT-PCR检测PDLIM4过表达对卵巢癌细胞中CCND1和MMP9表达的影响;通过细胞计数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评价CA-STAT3过表达对PDLIM4抑制的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CA-STAT3过表达对PDLIM4抑制的卵巢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3通过体外异种移植瘤模型观察CA-STAT3对PDLIM4抑制的卵巢癌组织生长及PDLIM4对组织中Ki-67和p-STAT3表达的影响。结果1与空载体转染的细胞相比较,PDLIM4过表达显着抑制CAOV3和SKOV3细胞中p-STAT3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IM4过表达对STAT3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但明显减弱CAOV3和SKOV3细胞中STAT3萤光素酶活性。2与空载体转染的细胞相比较,PDLIM4过表达显着抑制CAOV3和SKOV3细胞中CCND1和MMP9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PDLIM4过表达细胞相比较,CA-STAT3过表达明显恢复卵巢癌细胞中STAT3萤光素酶活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PDLIM4过表达细胞相比较,CA-STAT3过表达明显恢复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侵袭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与空载体转染的细胞相比较,CA-STAT3恢复PDLIM4过表达抑制的移植瘤体积,肿瘤组织中Ki-67和p-STAT3表达也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PDLIM4阻断STAT3的磷酸化激活并抑制靶基因CCND1和MMP9的表达,从而在卵巢癌中发挥抗肿瘤作用。2 PDLIM4下调卵巢癌移植瘤中Ki-67和p-STAT3表达,可能是卵巢癌的潜在治疗靶标。
张亦凯[2](2020)在《猪圆环病毒2型诱导细胞线粒体凋亡和线粒体自噬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PCV2感染会引起淋巴细胞减少和组织细胞浸润,从而导致猪的免疫抑制。PCV2基因组是闭合、共价的环状单链DNA,大小为1.7 kb。目前已知PCV2约有11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两种主要的编码蛋白是:orf1基因编码的复制酶相关蛋白Rep和orf2基因编码的衣壳蛋白Cap。另外,orf3基因反向嵌套在orf1基因中,PCV2可能利用ORF3蛋白促进细胞发生凋亡。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已发现PCV2能通过PERK/eIF2α通路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继而引起细胞凋亡;PCV2通过Cap蛋白经由IP3R-Ca2+途径激活CaMKKp/CaMKI/WIPI1通路诱导细胞自噬。凋亡和自噬与PCV2致病机理有相关性,但仍有一些重要机制有待阐明。本研究的科学问题:(1)PCV2是否诱导线粒体自噬?其诱导机制及其与线粒体凋亡间是否存在联系?(2)PCV2引起线粒体凋亡是否与UPR有关?Ca2+和ROS是否在其中起作用?1.PCV2感染诱导细胞线粒体自噬的机制1)PCV2感染PK-15细胞诱导线粒体自噬为了证明PCV2是否诱导线粒体自噬,利用亚细胞器特异性染料,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我们发现PCV2感染细胞的GFP-LC3点状聚集与线粒体的共定位显着增加(p<0.01),线粒体自噬染料Mtphagy Dye荧光和溶酶体染料Lyso Dye荧光强度显着增加(p<0.01)。透射电镜观测到PCV2感染细胞中出现肿胀、空洞和缺乏嵴的线粒体,并且观察到自噬溶酶体包裹线粒体的现象。表明PCV2感染引发线粒体自噬。2)PCV2感染引起氧化应激并激活Drp1和PINK1/Parkin通路共聚焦观测显示PCV2通过促进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 Ser616磷酸化,使p-Drp1募集到线粒体。免疫印迹显示PCV2感染细胞的线粒体蛋白组份中p-Drp1量显着高于未感染的对照细胞(p<0.05)。表明PCV2通过Drp1磷酸化及其线粒体易位促进线粒体分裂。已知PCV2感染诱导氧化应激,为了探究PCV2促进Drp1磷酸化是否与其诱导的氧化应激有关,我们收集PCV2感染不同时间点的细胞样品进行免疫印迹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表明,p-Drp1和ROS水平随着PCV2感染时间延长的而增加(p<0.05)。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处理可有效抑制PCV2感染细胞中的ROS生成,并降低Drp1磷酸化水平,表明ROS参与了Drp1磷酸化(p<0.01)。PCV2感染细胞总蛋白中PINK1和Parkin的表达增加,在线粒体中Parkin的积累也显着增加,说明病毒感染激活PINK1/Parkin通路来诱导线粒体自噬。NAC处理可以抑制PINK1和Parkin表达,并降低Parkin在线粒体组份中的积累,Drp1的磷酸化水平也受到抑制(p<0.05)。NAC处理也显着降低LC3Ⅱ的表达水平以及由PCV2诱导的线粒体与EGFP-LC3点状聚集共定位。表明ROS可能作为Drp1和PINK1/Parkin途径的上游信号,影响线粒体分裂,调节线粒体自噬的发生。3)Drp1调控PCV2诱导的线粒体自噬和线粒体凋亡用慢病毒介导的shRNA(shDrpl)或特异性Drp1磷酸化抑制剂(Mdivi-1)探究抑制Drp1磷酸化是否影响细胞的ROS水平、线粒体稳态和凋亡。我们观察到Mdivi-1或shDrp1处理的PCV2感染细胞中Drp1、p-Drp1和ROS水平显着低于未处理对照组(p<0.05),并可缓解PCV2感染引起的线粒体膜电位和线粒体质量下降(p<0.05)。Mdivi-1或shDrp1处理可减轻PCV2诱导的凋亡,降低caspase-3和-9活性(p<0.05)。免疫印迹显示,抑制Drpl可降低PINK1表达、减少caspase-3的剪切(p<0.05)、下调线粒体组份中的Parkin积累和LC3Ⅱ/Ⅰ比率。上述结果表明:PCV2诱导线粒体自噬可能与其诱导的氧化应激有关,氧化应激促进Drp1磷酸化,p-Drp1激活PINK1/-Parkin通路,由此引发线粒体自噬。2.PCV2感染线粒体凋亡的机制1)不同基因型PCV2感染细胞的内质网应激和未折叠蛋白反应通过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和TUNEL法,我们发现PCV2b型和PCV2d型毒株感染PK-15和PAM细胞的凋亡比例显着高与未感染的对照细胞(p<0.05),并引起GRP78、p-PERK、p-eIF2α和 cleaved-caspase 3(C-cas 3)蛋白水平的显着增加(p<0.05),提示ERS和UPR通路以及caspase-3的激活。2)PCV2通过Ca2+失衡和氧化应激诱导不依赖于ORF3的线粒体凋亡已有报道显示PCV2的ORF3蛋白可以诱导凋亡。我们推测PCV2可能存在不依赖于ORF3引发凋亡,通过定点突变方式将PCV2b-YW(WT)中的ORF3起始密码子失活,构建了PCV2△ORF3(△ORF3)。通过流式细胞术和TUNEL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比例,发现Δ ORF3感染细胞凋亡率显着高于未感染细胞(p<0.05),说明PCV2可以通过不依赖于ORF3的方式诱导凋亡。通过免疫印迹检测PERK和eIF2α,我们发现△ORF3依然能激活UPR通路和ERS。通过FCM检测发现,WT和Δ ORF3均能上调胞浆内及线粒体内Ca2+,并且引起ROS上升和MMP下降,这些结果暗示△ORF3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引起凋亡。为了验证Δ ORF3引起的线粒体凋亡是否通过ERS和UPR的激活,PERK磷酸化抑制剂GSK2606414(GSK)及内质网应激缓解剂4-苯基丁酸(4-Phenylbutyric acid,4-PBA)用于抑制PCV2诱导的UPR和ERS激活。这些化学物在显着降低PERK和eIF2α的磷酸化的同时,能显着降低Δ ORF3感染细胞中的caspase-3剪切和细胞凋亡水平(p<0.01)。FCM和共聚焦观测发现,GSK和4-PBA处理可显着降低胞浆内和线粒体内Ca2+以及细胞ROS水平,并缓解MMP的下降(p<0.01)。说明△ORF3所引起的凋亡可能与ERS/UPR激活以及Ca2+和ROS失衡有关。3)PCV2通过Cap蛋白诱导未折叠蛋白反应和线粒体凋亡本研究利用真核表达质粒pCMV-Cap研究Cap蛋白在诱导线粒体凋亡中所起的作用。通过FCM检测发现,Cap蛋白能够显着上调胞浆内和线粒体内Ca2+和 ROS,降低 MMP(p<0.01),提高 caspase-3 和 caspase-9 的活性。沉默 PERK能抑制Cap蛋白所引起的凋亡,并降低胞浆和线粒体内Ca2+,缓解氧化应激。表明Cap蛋白通过激活UPR导致Ca2+溢出和线粒体稳态失衡,最终诱导线粒体凋亡。综上所述,本研究阐明了:1)PCV2感染引起氧化应激,激活Drp1和PINK1/Parkin通路,诱导线粒体自噬。2)PCV2可以诱导不依赖ORF3的细胞凋亡,PCV2感染或Cap蛋白表达均可通过诱导内质网应激、Ca2+稳态失衡和ROS积累导致线粒体凋亡。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PCV2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提示抗氧化药物可作为抗PCV2感染的辅助治疗。
郝洁[3](2020)在《靶向内质网应激增加肝癌细胞对硼替佐米敏感性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肝癌(liver cancer)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居于前位,严重危害我国公民的健康,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仍然处于上升的趋势。我国目前的治疗手段仍然为手术和放化疗,但是随着化疗药物广泛性的使用,多数患者出现了明显的耐受现象,因此寻找新的肝癌治疗靶点成为研究的热点。内质网是分泌和跨膜蛋白生物合成、折叠、组装和转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真核细胞拥有专门的机制来保证蛋白质,使其能够获得足够的折叠和成熟,以维持蛋白质的平衡。然而,大量的生理和病理异常会导致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在ER(内质网)中积累,这被称为ER应激。内质网应激与肿瘤的发展、侵袭性和对癌症治疗的反应密切相关。硼替佐米是一种细胞渗透性、可逆性和选择性的蛋白酶体抑制剂的抗癌药物,破坏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但是内质网应激在其诱导细胞凋亡及耐药中的作用还不是很清楚。目的明确硼替佐米对肝癌细胞存活、增殖、凋亡的影响,探讨抑制内质网应激对经硼替佐米处理的HepG2细胞耐受Bortezomib细胞系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肝癌提供新的分子作用靶点以及联合用药策略。方法体外培养不同肝癌细胞(HepG2、HuH7),给予硼替佐米进行作用,利用CCK8实验检测硼替佐米对肝癌细胞存活率、增殖率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和激酶活性检测试剂盒分析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水平及活性改变。建立HepG2细胞耐受Bortezomib细胞系(HepG2/Bort)。Western blotting检测HepG2和HepG2/Bort细胞系中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差异。硼替佐米联合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PBA和TUDCA对HepG2/Bort细胞存活率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硼替佐米联合使用内质网抑制剂对HepG2/Bort细胞Cleaved caspase-3表达影响。结果1.不同浓度的硼替佐米使肝癌细胞HepG2、HuH7细胞存活率降低,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硼替佐米抑制肝癌细胞HepG2、HuH7细胞增殖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浓度的硼替佐米可以明显增加肝癌细胞HepG2、HuH7细胞内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HepG2细胞IC50相比,HepG2/Bortezomib细胞IC50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经不同浓度的硼替佐米处理,HepG2/Bort细胞生存率提高,HepG2/Bort细胞的Caspase-3活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HepG2/Bortezomib细胞系中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均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硼替佐米联合内质网抑制剂4-PBA(或TUDCA)使HepG2/Bort细胞存活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硼替佐米联合内质网抑制剂4-PBA(或TUDCA)使HepG2/Bort细胞的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硼替佐米可以引起肝癌细胞存活率、增殖率的下降和凋亡的增加;联合内质网应激抑制剂可以提高HepG2/Bort对硼替佐米药物敏感性。
李欣然[4](2018)在《氯胺酮对胎鼠神经细胞自噬和凋亡及子鼠学习记忆能力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麻醉是动物临床诊疗中必要措施之一,临床常规研究主要集中在麻醉及麻醉效果的研究,其中麻醉效果确认方面就有麻醉安全性的评估,但大家在安全性评估中多注重药物过量对安全性的影响,忽略了麻醉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多数麻醉药物能够通过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这是麻醉药物起效的关键,麻醉药物在对大脑神经麻醉的同时必然也会对神经细胞本身产生毒性作用及导致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目前成为麻醉研究的热点。氯胺酮由于其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同时具有稳定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的作用,在兽医临床上应用广泛,但氯胺酮典型的副作用就是术后动物记忆能力的下降及可能神经受损,基于此,开展氯胺酮对中枢神经细胞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指导临床合理应用该药提供依据,具有现实需求和实际意义。试验对怀孕第19天大鼠注射氯胺酮(200mg/Kg体重),检测胎鼠大脑海马神经细胞自噬和凋亡相关蛋白LC3、C-Caspase-3、Beclin-1、Atg5、Bax、Bcl-2、Atg4和p62的蛋白变化情况,同时氯胺酮作用于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检测自噬和凋亡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mRFP-EGFP-LC3双荧光自噬指示体系观察自噬流的变化。然后在子代幼鼠出生后25-30天进行行为学测试,再次检测海马神经细胞与学习记忆相关指标CaMKII、p-CaMKII、CaMKIV、p-CaMKIV、ERK、p-ERK、PKA、CREB、p-CREB、p-PKA和BDNF的表达量,揭示氯胺酮对发育中大脑神经细胞的毒性机制。试验结果发现:(1)氯胺酮能够显着上调胎鼠海马组织中C-Caspase-3、Beclin-1、Bax、Atg5和LC3-II的表达,而下调Bcl-2、Atg4、p62和LC3-I的表达。提示氯胺酮能引起胎鼠海马发生自噬和凋亡。(2)氯胺酮能够显着下调麻醉后胎鼠海马组织中T-AOC能力,而上调ROS和MDA的含量,提示氯胺酮能引起胎鼠海马发生氧化应激。(3)体外PC12细胞实验与在体实验结果一致,且氯胺酮能引起PC12发生自噬具有剂量依赖性。(4)自噬抑制剂Nac能够缓解氯胺酮导致神经细胞自噬的发生,提示今后可以利用该药拮抗氯胺酮的副作用。(5)氯胺酮能导致子代幼鼠海马CA1区和CA3区中的神经细胞数量减少,且能够导致神经细胞突触棘数量的下降。(6)氯胺酮能够影响子代幼鼠的空间和条件学习记忆能力。(7)氯胺酮可使子代幼鼠海马区ERK、p-ERK、PKA、p-PKA、p-CREB和BDNF蛋白水平显着下降,CREB的蛋白水平显着增加。(8)在PC12细胞中使用PKA的抑制剂H89和ERK的抑制剂SCH772984。结果表明,氯胺酮能够显着下降PC12中ERK、p-ERK、PKA、p-PKA、CREB、p-CREB和BDNF的蛋白水平。单独抑制ERK或PKA不会造成CREB或p-CREB的蛋白含量发生变化,而同时抑制ERK和PKA时,造成p-CREB的含量显着性降低。试验结果表明:在大鼠怀孕19天时注射氯胺酮,能够诱导胎鼠海马神经细胞和PC12细胞发生自噬和凋亡,并且凋亡受到自噬的调节。氯胺酮能够导致胎鼠海马和PC12细胞中ROS的堆积,这可能是造成自噬和凋亡的直接原因。怀孕时氯胺酮麻醉造成的神经毒性会影响到子代幼鼠对空间和条件学习记忆能力,这种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可能是由于氯胺酮使神经细胞和突触棘密度降低造成的。在分子水平上,氯胺酮可能通过抑制CREB通路来影响子代幼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在氯胺酮暴露的PC12细胞中,ERK和PKA对CREB的调节有相互补偿的作用。
潘耀振[5](2018)在《POU5F1B通过激活AKT,miR-660通过抑制PPP2R2A促进肝细胞癌的增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POU5F1B通过激活AKT促进肝细胞癌的增殖目的:检测POU5F1B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并探究其在促进肝细胞癌增殖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方法:使用TCGA数据库来分析POU5F1B与肝细胞癌的发展的相关性。通过MTT实验、软琼脂生长实验、Brd U掺入法实验和细胞周期实验,检测POU5F1B的过表达对肝癌细胞的增殖影响及其对AKT的的调控。收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肝细胞癌患者及正常的肝组织,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及实时荧光PCR实验检测组织中POU5F1B的表达水平与Cyclin D1、p21和p27的表达水平,及AKT磷酸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POU5F1B在肝癌细胞和组织中表达明显的上调,高表达POU5F1B的肝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明显低于低表达POU5F1B的肝癌患者。MTT实验、软琼脂生长实验、Brd U掺入法实验和细胞周期实验的结果显示POU5F1B的过表达可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而敲低POU5F1B会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且POU5F1B可以激活AKT,在肝癌细胞中过表达POU5F1B的情况下抑制AKT,相比于单纯过表达POU5F1B的细胞,可以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说明POU5F1B是通过激活AKT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在获取的肝癌组织样本中检测发现,POU5F1B的表达水平与Cyclin D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而与p21和p27的表达水平及AKT磷酸化水平呈负相关。结论POU5F1B通过激活AKT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可以为肝细胞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第二部分:miR-660通过抑制PPP2R2A促进肝细胞癌的增殖目的:检测miR-660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并探究其在促进肝细胞癌增殖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方法:使用TCGA数据库来分析miR-660与肝细胞癌的发展的相关性。通过实时荧光PCR实验检测了miR-660在多种肝癌细胞及组织中的表达。通过MTT实验、软琼脂生长实验、Brd U掺入法实验和细胞周期实验,检测miR-660的过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对PPP2A2R的调控。通过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实时荧光PCR实验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iR-660对PPP2A2R的调控。通过实时荧光PCR实验检测miR-660与CCND1和p21表达的关系。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miR-660在肝癌细胞和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实时荧光PCR实验发现miR-660在多株肝癌细胞中表达上调。MTT实验、软琼脂生长实验、Brd U掺入法实验和细胞周期实验的结果显示miR-660的过表达可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而敲低miR-660敲低会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且miR-660可以抑制PPP2R2A的水平,荧光素酶实验检测到miR-660与PPP2R2A的3’-UTR直接结合。实时荧光PCR实验的结果显示miR-660抑制p21表达并促进CCND1表达。通过软琼脂生长实验和Brd U掺入法实验证明敲低miR-660后同时敲低PPP2R2A可以促进Hep G2增殖。结论:miR-660可通过靶向PPP2R2A促进肝癌的增殖,可能成为肝癌治疗的新靶点。
孙丹丹[6](2017)在《异甘草素及其类似物的抗癌及抗炎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呈现出提高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来维持其不断增值、侵袭和转移的恶性表型。因此癌细胞作为一种应激细胞,更加敏感于ROS的刺激。这衍生出一种基于促氧化作用设计抗癌试剂的策略,即设计促氧化剂,促进ROS产生,实现选择性杀死癌细胞。另一方面,慢性炎症与癌症的发病机理密切相关,发展抗炎试剂在癌症的预防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天然产物的结构多样性为抗癌药物的设计提供了灵感源泉。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ISL)是从药用植物甘草的根中分离得到的一种查尔酮型的Michael受体分子。其结构极其简单但具有多种药理学活性,已被证实能通过促进ROS的产生实施抗癌活性。然而对其实施抗癌活性的结构基础和机制并不清晰。例如它是否凭借其Michael受体单元实施抗癌活性?其芳香A和B环上羟基如何影响其上述活性?ROS如何介导癌细胞的死亡?因此,我们合成了ISL及其类似物(图1)。其中还原类似物ISL-1和ISL-5的合成是为探究Michael受体单元的重要性;而ISL-2、ISL-3和ISL-4的合成是为探究A和B环上羟基如何影响活性。在此基础上,我们试图发现更加有效的活性分子并探究其抗癌和抗炎活性机制。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图1异甘草素及其类似物的化学结构(1)以人肝癌细胞HepG2为模型,发现:ISL的细胞毒活性是Michael受体依赖的;芳香B环上4’-位羟基削弱其毒活性,而A环上2-、4-位羟基贡献着Michael受体依赖的毒活性。ISL-2呈现出比母体分子更高的毒活性。机制的研究表明该分子并不介导细胞凋亡,而是通过诱导ROS独立的但Michael受体依赖的P21上调、Cdc25C和Cdk1下调,阻滞细胞周期在G2/M期(图2)。图2 ISL-2诱导癌细胞周期阻滞机制(2)以人成纤维肉瘤细胞HT1080为模型,发现:ISL及其类似物呈现出与HepG2细胞中同样的细胞毒性构效关系。ISL-2呈现出最强的细胞毒活性,其IC50值为14.5μM。机制研究表明:ISL-2能够通过ROS和Michael受体依赖的方式诱导细胞G2/M期阻滞和线粒体途径凋亡(图3)。图3 ISL-2诱导癌细胞凋亡机制(3)以脂多糖(LPS)刺激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为炎症模型,发现:ISL及其类似物呈现出与抗癌活性同样的构效关系。其中,ISL-2呈现出最强的抗炎活性。机理研究表明(图4):该分子能够以Michael受体依赖的方式抑制IKK/IκB-NFκB信号途径实施抗炎活性。它遏制MAPKs活化和抑制IKK磷酸化,从而稳定NF-κB的抑制蛋白IκB并阻断NF-κB的核转位,最终抑制LPS诱导的iNOS和COX-2蛋白表达。图4 ISL和ISL-2的抗炎机制
二、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proapoptotic protein, map-1, that associates with bax through its multiple bcl-2 homology domain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proapoptotic protein, map-1, that associates with bax through its multiple bcl-2 homology domains(论文提纲范文)
(1)PDLIM4在卵巢癌中的临床意义及其调控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PDLIM4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材料 |
1.2.1 组织标本采集及处理 |
1.2.2 主要试剂 |
1.2.3 主要仪器 |
1.3 免疫组化染色法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PDLIM4在卵巢癌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和IHC评分 |
2.2 PDLIM4水平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 |
2.3 PDLIM4水平与卵巢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相关性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PDLIM4对卵巢癌生长和侵袭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1.1 实验动物 |
1.1.2 细胞株 |
1.1.3 主要试剂 |
1.1.4 主要仪器 |
1.2 方法 |
1.2.1 细胞复苏 |
1.2.2 细胞换液 |
1.2.3 细胞传代 |
1.2.4 细胞冻存 |
1.2.5 细胞计数 |
1.2.6 细胞转染 |
1.2.7 细胞克隆实验 |
1.2.8 EDU法细胞增殖实验 |
1.2.9 细胞周期实验 |
1.2.10 细胞凋亡实验 |
1.2.11 细胞划痕实验 |
1.2.12 TRANSWELL侵袭实验 |
1.2.13 RT-PCR |
1.2.14 Western Blot |
1.2.15 动物实验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PDLIM4在卵巢癌细胞中的表达 |
2.2 卵巢癌细胞转染PDLIM4效果 |
2.3 PDLIM4过表达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
2.4 PDLIM4过表达对卵巢癌细胞周期的影响 |
2.5 PDLIM4过表达对卵巢癌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 |
2.6 PDLIM4过表达对卵巢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
2.7 PDLIM4过表达对卵巢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
2.8 PDLIM4过表达对卵巢癌移植瘤体积的影响 |
2.9 PDLIM4过表达对卵巢癌移植瘤重量的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PDLIM4通过STAT3抑制卵巢癌生长和侵袭的机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1.1 实验动物 |
1.1.2 细胞株 |
1.1.3 主要试剂 |
1.1.4 主要仪器 |
1.2 方法 |
1.2.1 细胞复苏 |
1.2.2 细胞换液 |
1.2.3 细胞传代 |
1.2.4 细胞冻存 |
1.2.5 细胞计数 |
1.2.6 细胞转染 |
1.2.7 STAT3报告分析 |
1.2.8 细胞克隆实验 |
1.2.9 TRANSWELL侵袭实验 |
1.2.10 RT-PCR |
1.2.11 WESTERN BLOT |
1.2.12 动物实验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PDLIM4过表达对卵巢癌细胞中P-STAT3和STAT3表达的影响 |
2.2 PDLIM4过表达对卵巢癌细胞中CCND1和MMP9表达的影响 |
2.3 PDLIM4过表达对卵巢癌细胞中STAT3萤光素酶活性的影响 |
2.4 CA-STAT3过表达对PDLIM4抑制的STAT3萤光素酶活性的影响 |
2.5 CA-STAT3过表达对PDLIM4抑制的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
2.6 CA-STAT3过表达对PDLIM4抑制的卵巢癌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 |
2.7 CA-STAT3过表达对PDLIM4抑制的卵巢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
2.8 CS-STAT3过表达对PDLIM4抑制的卵巢癌移植瘤体积的影响 |
2.9 PDLIM4过表达对卵巢癌移植瘤中Ki-67表达的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PDZ/LIM结构域蛋白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2)猪圆环病毒2型诱导细胞线粒体凋亡和线粒体自噬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一、猪圆环病毒2型研究进展 |
1 病原学 |
1.1 猪圆环病毒的分型 |
1.2 基因组结构及其编码的蛋白 |
3 致病机理 |
3.1 淋巴组织消失和免疫抑制 |
3.2 细胞凋亡 |
3.3 共感染及其他应激刺激 |
二、未折叠蛋白反应及内质网应激的研究进展 |
1 未折叠蛋白反应的信号通路 |
1.1 IRE1通路 |
1.2 PERK通路 |
1.3 ATF6通路 |
2 ERS与病毒感染 |
2.1 RNA病毒感染与UPR |
2.2 DNA病毒感染与UPR |
三、凋亡的研究进展 |
3.1 凋亡途径与调控 |
3.2 ERS介导的凋亡 |
3.3 氧化应激介导的凋亡 |
四、自噬的研究进展 |
4.1 线粒体自噬及其通路 |
4.2 线粒体动力学与自噬 |
4.3 氧化应激与线粒体自噬 |
五、拟探索的科学问题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第一章 PCV2感染诱导细胞线粒体自噬的机制 |
第一节 PCV2感染PK-15细胞诱导线粒体自噬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病毒感染 |
1.3 LC3点状聚集与MitoTracker Red共定位 |
1.4 Mtphagy Dye检测线粒体自噬 |
1.5 透射电镜的样品制备和观测 |
1.6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PCV2感染引起LC3点状聚集与线粒体的定位 |
2.2 PCV2感染引起溶酶体与线粒体的共定位 |
2.3 透射电镜观测PCV2引起的线粒体自噬现象 |
3 讨论 |
第二节 PCV2诱导细胞线粒体自噬的机制 |
一、PCV2引起氧化应激并激活Drp1、PINK1/Parkin通路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病毒感染与药物处理 |
1.3 间接免疫荧光 |
1.4 FCM检测MMP和胞浆内ROS |
1.5 线粒体组份与胞浆的分离 |
1.6 免疫印迹 |
1.7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PCV2感染引起PK-15细胞的线粒体分裂 |
2.2 PCV2诱导的ROS参与了Drp1的磷酸化 |
2.3 PCV2通过ROS激活PNK1/Parkin通路和线粒体自噬 |
3 讨论 |
二、Drp1调控PCV2诱导的线粒体自噬和凋亡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病毒感染与药物处理 |
1.3 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 |
1.4 FCM检测MMP、MM和胞浆内ROS |
1.5 线粒体组份与胞浆的分离 |
1.6 免疫印迹 |
1.7 荧光酶标仪检测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 |
1.8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沉默Drp1抑制病毒诱导PINK1/Parkin通路激活及线粒体自噬 |
2.2 沉默Drp1抑制PCV2诱导的线粒体凋亡 |
3 讨论 |
第二章 PCV2感染诱导线粒体凋亡的机制 |
第一节 不同基因型PCV2感染细胞的内质网应激和未折叠蛋白反应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病毒感染 |
1.3 免疫印迹 |
1.4 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 |
1.5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 |
1.6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不同毒株PCV2均能诱导UPR和ERS的激活 |
2.2 不同毒株PCV2感染PK-15细胞均能引起凋亡和DNA损伤 |
3 讨论 |
第二节 PCV2诱导线粒体凋亡的机制 |
一、PCV2通过Ca~(2+)失衡、氧化应激诱导不依赖于ORF3的线粒体凋亡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病毒感染 |
1.3 体外重组病毒的构建 |
1.4 免疫印迹 |
1.5 间接免疫荧光 |
1.6 FCM检测胞浆内和线粒体内Ca~(2+)和ROS水平及MMP |
1.7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突变株PCV2ΔORF3的构建 |
2.2 突变株ΔORF3能引起细胞发生ERS和UPR |
2.3 突变株ΔORF3能引起细胞发生凋亡 |
2.4 △ORF3干扰Ca~(2+)稳态,引起胞浆内ROS上升并降低MMP |
3 讨论 |
二、PCV2通过Cap蛋白诱导未折叠蛋白反应和线粒体凋亡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病毒感染与药物处理 |
1.3 Cap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1.4 质粒转染 |
1.5 免疫印迹 |
1.6 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 |
1.7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 |
1.8 FCM检测胞浆内和线粒体内Ca~(2+)和ROS水平及MMP |
1.9 荧光酶标仪检测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 |
1.10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抑制UPR和ERS缓解了病毒所引起的凋亡 |
2.2 药物作用缓解PCV2引起的Ca~(2+)、ROS失衡和MMP下降 |
2.3 抑制PERK减轻了ΔORF3或Cap诱导的线粒体凋亡 |
3 讨论 |
结论 |
创新性 |
展望 |
缩略词表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3)靶向内质网应激增加肝癌细胞对硼替佐米敏感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氯胺酮对胎鼠神经细胞自噬和凋亡及子鼠学习记忆能力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氯胺酮临床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 氯胺酮的研究进展 |
1.2.1 氯胺酮的中枢作用 |
1.2.2 氯胺酮对发育期神经元的影响 |
1.2.3 氯胺酮诱导的神经传导、突触发育和神经元细胞死亡 |
1.2.4 氯胺酮对孕期动物的影响 |
1.2.5 氯胺酮对记忆的影响 |
1.3 自噬和凋亡 |
1.3.1 自噬的研究进展 |
1.3.2 氯胺酮对自噬的影响 |
1.3.3 凋亡的研究进展 |
1.3.4 氯胺酮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
1.3.5 自噬和凋亡的关系 |
1.3.6 氧化应激与自噬和凋亡 |
1.4 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主要试验仪器及试剂 |
2.2 试验方法 |
2.2.1 交配及妊娠期的确定 |
2.2.2 用药及取样 |
2.2.3 Morris水迷宫测试 |
2.2.4 条件恐惧测试 |
2.2.5 嗅觉记忆测试 |
2.2.6 尼氏染色 |
2.2.7 高尔基染色 |
2.2.8 免疫组化 |
2.2.9 细胞培养和处理 |
2.2.10 细胞存活率的检测 |
2.2.11 细胞转染 |
2.2.12 Annexin V-FITC/PI试剂盒检测 |
2.2.13 ROS的测定 |
2.2.14 T-AOC和MDA的测定 |
2.2.15 Western-blot对蛋白含量的测定 |
2.3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氯胺酮对胎鼠海马中自噬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3.2 氯胺酮对胎鼠海马区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
3.3 不同剂量氯胺酮对PC12细胞的影响 |
3.4 氯胺酮对PC12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 |
3.5 氯胺酮和氧化损伤对PC12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 |
3.6 氯胺酮对子代幼鼠海马区的神经细胞数量的影响 |
3.7 氯胺酮对子代幼鼠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突触棘数量的影响 |
3.8 氯胺酮对子代幼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
3.9 氯胺酮对子代幼鼠对条件的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
3.10 氯胺酮对子代幼鼠的嗅觉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
3.11 氯胺酮对子代幼鼠海马中CREB通路表达的影响 |
3.12 氯胺酮对PC12细胞中CREB通路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4.1 氯胺酮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
4.2 氯胺酮对自噬的影响 |
4.3 氧化应激与自噬和凋亡的关系 |
4.4 氯胺酮对CREB通路的影响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POU5F1B通过激活AKT,miR-660通过抑制PPP2R2A促进肝细胞癌的增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POU5F1B通过激活AKT促进肝细胞癌 的增殖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1.1.1 主要仪器 |
1.1.2 细胞培养与临床样本 |
1.1.3 过表达和敲低载体的构建 |
1.1.4 蛋白质印记(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 |
1.1.5 细胞增殖检测 |
1.1.6 AKT活性检测 |
1.1.7 统计分析 |
第二章 实验结果 |
1.2.1 POU5F1B的高表达意味着肝癌患者的不良预后 |
1.2.2 POU5F1B的过表达会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 |
1.2.3 敲低POU5F1B会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 |
1.2.4 POU5F1B通过激活AKT来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 |
第三章 讨论与结论 |
第二部分:miR-660通过抑制PPP2R2A促进肝细胞癌的增殖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2.1.1 主要仪器 |
2.1.2 细胞培养与临床样本 |
2.1.3 过表达和敲低载体的构建 |
2.1.4 蛋白质印记(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 |
2.1.5 细胞增殖检测 |
2.1.6 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 |
2.1.7 统计分析 |
第二章 实验结果 |
2.2.1 miR-660在肝细胞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上调 |
2.2.2 miR-660促进肝细胞癌细胞增殖 |
2.2.3 PPP2R2A是miR-660的靶标 |
2.2.4 miR-660通过抑制PPP2R2A促进HCC细胞增殖 |
2.2.5 POU5F1B和miR-660的关系 |
第三章 讨论与结论 |
第三部分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6)异甘草素及其类似物的抗癌及抗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氧化应激 |
1.2 活性氧概述 |
1.2.1 细胞内ROS的生成 |
1.2.2 细胞内ROS的消除 |
1.2.2.1 抗氧化酶系统以及抗氧化小分子 |
1.2.2.2 巯基还原缓冲体系 |
1.3 ROS与癌症 |
1.3.1 ROS调控细胞信号 |
1.3.2 癌细胞中的ROS应激与适应 |
1.3.2.1 癌细胞中的ROS应激 |
1.3.2.2 癌细胞的ROS适应 |
1.3.3 ROS促进促肿瘤发生的细胞信号转导 |
1.3.3.1 ROS促进肿瘤细胞增殖 |
1.3.3.2 ROS促进肿瘤细胞存活 |
1.3.3.3 ROS促进血管生成和转移 |
1.3.4 ROS促进抗肿瘤的细胞信号转导 |
1.3.4.1 ROS通过ASK1∕JNK/P38 MAPK信号转导通路促进细胞死亡 |
1.3.4.2 ROS调节细胞周期阻滞 |
1.4 调节ROS水平治疗癌症 |
1.4.1 降低ROS水平 |
1.4.2 提高ROS水平 |
1.4.3 靶向抗氧化剂降低ROS清除能力 |
1.4.4 代谢与氧化还原控:联合治疗 |
1.5 细胞周期 |
1.6 细胞凋亡 |
1.6.1 内源性途径 |
1.6.2 外源性途径 |
1.7 炎症与核因子 κB(NF-κB) |
1.8 Michael加成受体 |
1.9 异甘草素概述 |
1.10 论文选题依据和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异甘草素及其类似物作为周期阻滞试剂的机制研究 |
2.2 引言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细胞毒活性研究 |
2.3.2 ISL-2 通过诱导G2/M期阻滞抑制HepG2细胞增殖 |
2.3.3 ISL-2 诱导HepG2细胞内ROS的生成 |
2.3.4 ROS不参与调控ISL-2 的细胞周期阻滞活性 |
2.3.5 ISL-2 通过Michael加成受体介导其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和细胞周期阻滞活性 |
2.4 小结 |
2.5 材料与方法 |
2.5.1 仪器与试剂 |
2.5.2 异甘草素类似物类似物的合成 |
2.5.2.1 ISL-3 的合成路线及步骤 |
2.5.2.2 ISL、ISL-2、ISL-4 的合成路线及步骤 |
2.5.2.3 ISL-1、ISL-5 的合成路线及步骤 |
2.5.3 细胞培养 |
2.5.4 MTT法测定异甘草素及其类似物对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
2.5.5 细胞周期评价 |
2.5.6 Annexin-V FITC/PI双染凋亡测定细胞凋亡 |
2.5.7 细胞内ROS水平的测定 |
2.5.8 western blotting测定蛋白含量的表达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异甘草素及其类似物作为凋亡诱导试剂的机制研究 |
3.2 前言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异甘草素及其类似物抑制HT1080细胞增殖活性评价 |
3.3.2 ISL-2 通过ROS和Michael加成受体依赖的方式诱导细胞G2/M期阻滞 |
3.3.3 ISL-2 通过ROS和Michael加成受体依赖的方式诱导细胞凋亡 |
3.3.4 ISL-2 诱导细胞内ROS的生成 |
3.3.5 ISL-2 诱导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崩溃 |
3.3.6 ISL-2 对Bcl-2 家族蛋白表达的影响 |
3.3.7 ISL-2 激活caspase-9 和caspase-3 |
3.3.8 ISL-2 诱导MAPK和PI3K/Akt通路的激活 |
3.4 小结 |
3.5 材料与方法 |
3.5.1 材料与试剂 |
3.5.2 化合物合成 |
3.5.3 细胞培养 |
3.5.4 细胞毒活性、细胞周期阻滞活性、凋亡诱导活性、ROS水平的测定以及western blotting测定蛋白含量的表达 |
3.5.5 线粒体膜电位(MMP)的测定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异甘草素及其类似物的抗炎机制研究 |
4.2 前言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异甘草素及其类似物抑制RAW264.7 细胞增殖活性评价 |
4.3.2 异甘草素及其类似物抑制RAW264.7 细胞生成NO的活性评价 |
4.3.3 ISL和ISL-2 抑制RAW264.7 细胞中iNOS和COX-2 的表达 |
4.3.4 ISL和ISL-2 抑制了RAW264.7 细胞中NF-κB的活化 |
4.3.5 ISL和ISL-2 通过抑制IκB的磷酸化和降解来影响NF-κB的活化 |
4.3.6 ISL和ISL-2 通过抑制IKKα/β 的磷酸化来影响NF-κB的活化 |
4.3.7 ISL和ISL-2 对MAPK磷酸化的影响 |
4.4 小结 |
4.5 材料与方法 |
4.5.1 材料与试剂 |
4.5.2 化合物合成 |
4.5.3 细胞培养 |
4.5.4 细胞毒活性的测定、western blotting测定蛋白含量的表达 |
4.5.5 Griess法评价异甘草素及其类似物抑制NO生成的活性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今后进一步的工作设想 |
5.2.1 发展含Michael加成受体的辣椒素抗炎试剂 |
5.2.1.1 辣椒素的来源,结构和类似物 |
5.2.1.2 辣椒素和细胞凋亡 |
5.2.1.3 辣椒素,细胞周期和P53 |
5.2.1.4 辣椒素和血管生成 |
5.2.1.5 辣椒素和转移 |
5.2.1.6 辣椒素的抗炎性质 |
5.2.1.7 辣椒素与其他化合物的协同抗癌活性 |
5.2.2 基于前药策略的姜黄素结构修饰 |
5.3 材料与方法 |
5.3.1 材料与试剂 |
5.3.2 化合物的合成 |
5.3.2.1 天然产物辣椒素(Capsaicin)的结构修饰物的合成路线及步骤 |
5.3.2.2 姜黄素类似物的合成 |
5.3.3 细胞培养 |
5.3.4 细胞毒活性的测定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化合物表征一览表 |
四、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proapoptotic protein, map-1, that associates with bax through its multiple bcl-2 homology domains(论文参考文献)
- [1]PDLIM4在卵巢癌中的临床意义及其调控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机制研究[D]. 贾艳艳. 郑州大学, 2020(02)
- [2]猪圆环病毒2型诱导细胞线粒体凋亡和线粒体自噬机制研究[D]. 张亦凯. 浙江大学, 2020(01)
- [3]靶向内质网应激增加肝癌细胞对硼替佐米敏感性的研究[D]. 郝洁.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4]氯胺酮对胎鼠神经细胞自噬和凋亡及子鼠学习记忆能力影响的研究[D]. 李欣然. 东北农业大学, 2018(02)
- [5]POU5F1B通过激活AKT,miR-660通过抑制PPP2R2A促进肝细胞癌的增殖[D]. 潘耀振. 苏州大学, 2018(01)
- [6]异甘草素及其类似物的抗癌及抗炎机制研究[D]. 孙丹丹. 兰州大学,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