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杰高瑜
摘要:学校德育需要遵循德育工作规律,开展“校园绿色德育”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人类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核转化为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本文旨在探讨通过实施校园绿色德育,进一步塑造学生的高尚品质和完美人生,树立正确的行为价值取向。
关键词:校园氛围;文化活动;师生关系
作者简介:呼杰,任教于陕西神木第五中学,高瑜,任教于西安交大经发高中。
学校德育必须遵偱德育工作规律,从学生思想、学习、身体、心理等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再像传统德育那样填鸭式强制灌输,要牢固确立“生本意识”,设计情境,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德动人,因势利导,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德育途径,创新活动载体,创新德育内容。按照杜威、皮亚杰等人的观点来看,一个学生的高尚的道德品质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参与实际生活及各种有计划、有目的的公益活动以及与他人的合作与交往中逐渐积淀出来的。
开展“校园绿色德育”旨在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人类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核转化为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和修养,从而成为维系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随着人文素质的提高和符合社会的人文精神的大力弘扬,在校园里学习的文化知识和特殊的伦理道德教育要求,便会成为人们的行为价值取向,激励着人们去追求真理和发展文化。
“绿色德育”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互相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发展,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和生态系统的意识,形成相应的道德文明习惯,进而感悟到人与人之间的文明交往、和谐协作、相互关爱的道德境界,使受教育者在思想上树立一种崭新的自然观、人生观和生存发展观。
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中和体现,是事业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人格作为一个人内在特质的总和,包括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其中,知,是指一个人的科学文化知识;情,是指一个人的情感、情操、情趣;意,是指一个人的意志品格;行,是指一个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健全人格是指健康而完善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格。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最健全的人格应该具备十五个特征:⑴对现实世界的敏锐洞察力;⑵能接受自己、他人和现实;⑶言行坦率、自然纯真;⑷不过分关注自己,而以问题为中心;⑸具有超然于世的品格和独处的能力;⑹独立自主;⑺对事物有新鲜感;⑻能获得“高峰体验”;⑼对人类充满爱;⑽对亲密的友人感情深厚;⑾具有民主作风;⑿具有强烈的道德感;⒀富有幽默感;⒁有创造性;⒂不盲从③。著名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把这些特点高度概括为:自尊、自立、自信、不断的幸福的进取。而学校是学生接受知识和成长的主要场所,也是塑造学生人格力度最大的场所。分析学校的教育功能和健全人格的主要特征,笔者认为,通过以下途径,实施学校绿色德育教育,能够更好更有效地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一、营造和谐的校园教育氛围
校园的主体是受教育的学生,而教师又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体。因此,实施校园“绿色德育”,首先需要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可以使“教”与“学”产生共振效应,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孩子犯错误上帝都会有颗原谅的心。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以一种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积极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卡尔?罗杰斯在《给学习自由》一书中说:“学习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相互关系,靠这种关系中的态度”。
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前提。教师要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是创建宽松校园教育氛围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保障,师生感情好,老师表扬,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批评,学生认为是爱护,老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要求,学生会乐于接受,并按着教师指引的方向努力;反之,则会造成学生置若罔闻,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学生,要求得到尊重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求。我们常常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却往往忽视对学生的尊重,总以小孩子看待他们,不尊重他们的意见和举动,无视他们自我肯定的需要,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师生间的矛盾。
因此,彼此尊重是架起宽松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激励、相互学习、平等互助的新型的同学关系。让学生充分认识同学之间建立良好关系对集体和个人的重要价值。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使他们长期处于友好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借助于丰富生动的群体活动,使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协调发展,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教育依赖于现实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是一种是无形的精神,但又使人时时处处都能感觉到它的存在,感受到它的力量。通过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来营造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氛和健康的群体氛围。这种无形的存在对于学生心灵的塑造、品德的培育、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艺术鲜明的导向性、内在的凝聚性和广泛的参与性等特征,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文化艺术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成为组织者和参与者,使其主体意识得到强化,进一步促进其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主体目标的实现,在使学生在审美和艺术勾绘的空间中,建立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和谐沟通,让学生在展示中体会,在学习中感悟,在参与中享受,在交流中收获。把才艺展示和自我提高相结合,把个人修养和文化艺术审美相结合。同时,通过寓教于乐的健康、文明、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削弱诸多负面因素的影响,达到“不教而教”的理想目标。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能给学生以积极的情绪影响和精神启迪,能使学生感受到温馨柔美的文化气息,有利于缓解因学习、生活、工作紧张而带来的心理压力,能有效地调整心理状态,使其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形成心灵的感应和精神升华,从而实现对自我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塑造。
三、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德育往往重视对国家、社会、集体的公德教育,而缺乏对个人、自身、内在的道德等方面的辅导教育,而心理教育则侧重于这一方面。现行的中学德育大纲中指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构建德育目标内容之一。
中学生正处在青年初期,是人生道路上最宝贵,充满生机具有向上发展趋势的时期。他们已具有较强烈的独立意识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追求。所以在教育方式上要由“批评教育”向“激励教育”方向转变,由“压制惩罚式教育”向“疏导启发式教育”转变,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另一方面学校还应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将心理学的基本常识直接引进课堂,通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学校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它为所有学生都能够受到基本的心理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保证。同时也要注重各学科的有机和谐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自觉地遵循有机、有意、有序地渗透心理素质教育,有效地避免和防止了学科教学中心理问题的发生。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排忧解难,疏通心理障碍,做学生的“知心姐姐”,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
中小学德育教育是为每一个孩子一生发展与幸福奠基的生命教育,是使学校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素质教育。学校的绿色德育是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生命教育,给学生营造一种自然、和谐、人性的成长环境,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成长需要,引导学生充满信心的走向成功人生。
参考文献:
[1]陈桂兰.发挥教师在德育过程中的导向作用[M].贵州教育学员学报,2006(3).
[2]林崇德.品德发展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3]李挺硕.绿色德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文教资料,2006(17).
作者单位:①陕西神木第五中学②西安交大经发高中
邮政编码:①719300②710201
ImplementingCampusGreenMoralEducationandModelingStudents’SoundPersonality
HUJieGAOYu
Abstract:Schoolmoraleducationshouldbedonebylawsofmoraleducationandtheobjectiveofimplementing“campusgreenmoraleducation”istodevelophuman'soutstandingculturespiritsinstudentsbyvariouseducationalactivities.Thispaperaimstomodelstudents’noblequalityandperfectlifeandestablishacorrectlifevaluebyimplementingcampusgreenmoraleducation.
Keywords:campusatmosphere;culturalactivities;relationship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