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研究对从辐射诱变粳稻品种日本晴的后代中获得的水稻黄化致死突变体yll(t)(yellow leaf and lethal)和包穗突变体esp1-2(enclosed sheathed panicle1-2)的表型特征和遗传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对两个突变基因进行了定位,主要结果如下:1、水稻黄化致死突变体yll(t)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突变体yll(t)在三叶期前叶色黄化,三叶期后死亡。对光合色素测定的结果表明,yll(t)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大幅降低,分别为野生型的2.5%、2.7%和12.8%。遗传分析表明, yll(t)能稳定遗传,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一个F2定位群体,将YLL(t)基因定位于水稻8号染色体上InDel标记IDY41与IDY19之间0.12cM的区间,物理距离约为1000kb;进一步分析表明,yll(t)在IDY33与IDY35之间发生了约171kb的片段缺失。根据水稻基因组数据库的预测,该缺失区域内共有31个基因,其中LOCOs08g15500编码的表达蛋白与叶绿体蛋白PGR7及叶绿素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结合蛋白GluTRBP同源,因此将该基因作为候选基因。2、水稻包穗突变体esp1-2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包穗突变体esp1-2与esp1-1表型相似,表现为植株矮化,最上节间缩短,稻穗短小并且部分包裹在剑叶鞘中,一次枝梗、二次枝梗及穗粒数减少,颖花退化增多。遗传分析表明,esp1-2与esp1-1的包穗基因等位,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一个F2定位群体,参考esp1-1的定位结果,进一步将ESP1基因定位于11号染色体上Indel19与Indel14两个InDel标记之间0.3cM的区间,物理距离约为256kb;对esp1-2的定位区间进行检测,发现在GRM88与Indel21之间缺失约140kb的区域,且该区域包含在esp1-1缺失区域内。根据水稻基因组数据库的预测,esp1-2缺失区域内共有15个基因,初步将其中分别编码假定的受体蛋白激酶CLAVATA1前体、假定的含PHD-finger结构域的蛋白、假定的肽运输蛋白PTR2和假定的甲基转移酶的4个基因作为候选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