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公共消费发展研究

我国当前公共消费发展研究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消费体系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仍存在公共消费供给不足、公共消费不公正等诸多问题。公共消费的研究非常重要。一是研究公共消费可以为当前公共消费改革提供理论参考。我国正处于公共消费改革的重要时期,加强公共消费研究,就可以为公共消费领域改革提供理论探讨和对策建议,减少甚至避免在公共消费改革中出现失误,使广大人民群众受益。二是研究公共消费也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只有公共消费发展了,才能真正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促进社会和谐。三是公共消费的发展涉及社会、经济的诸多方面,不仅仅在于其经济意义,其社会意义同样重大,结合经济学、社会学与伦理学对公共消费进行研究非常必要。四是对于消费经济学科本身来说,研究公共消费也有积极的意义。公共消费与私人消费是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行为,消费经济也是一个牵涉面很广的学科,从多学科角度研究公共消费对于深入认识公共消费是有益的,也是符合消费经济学发展规律的。本文的分析遵循什么是公共消费,为什么需要公共消费,需要什么的公共消费(公共消费的改革目标与方向)的基本思路进行。在分析了西方公共物品理论与马克思关于公共消费的理论后,笔者系统分析了公共消费的内涵,回答了什么是公共消费的问题。另外,从社会与个人两个角度分析了公共消费存在的必要性、公共消费的发展趋势和公共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问题。在对我国公共消费演变历程进行回顾之后,分析了我国公共消费当前的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认为要重建我国公共消费体系首先必须明确我国公共消费的发展目标与方向,为此,本文提出了公共消费权利的概念,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公正的公共消费发展的价值目标,和由此决定的发展原则。本文在研究公共消费过程中建立在消费经济学基础上,大量借用了社会学、伦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于公共消费的内涵、发展原则与问题等还涉及到了许多公共经济、制度经济学等的内容。与对于公共消费这样一个复杂现象,通过更多地从伦理、社会与哲学等学科来进行讨论,无疑将增强其理论的解释与说服能力。此外,本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辩证地、历史地分析研究公共消费理论与中国公共消费实践活动。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方法,通过认真梳理前人把握公共消费理论的内在逻辑,揭示今天研究公共消费的现实价值。本文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公共消费进行认识与定义,提出其发展目标与原则,以此来分析我国公共消费的问题,从而对我国公共消费改革提出政策建议。文章分六部分。第一部分导言。提出了本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分析了本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主要内容与创新点等。第二部分公共消费的内涵探析。本部分回顾了公共物品理论文献。对各派学说进行了简要评价。指出目前以新古典经济学为代表的主流经济学派对公共物品的关于非排他与非竞争的界定仅仅关注了物品的经济技术特性,没有把伦理的因素考虑在内,忽视了人这个核心因素,不能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公共物品的本质特征,马克思的论述揭示了公共物品的本质,本文认为公共物品源于公共需要,用来满足公共需要的物品才是公共物品,同时,它又必然具备消费上非竞争与非排他的特性,而非排他实际上又包含经济、技术与伦理的因素在内,而公共消费品是在居民个人与家庭消费过程中,用来满足居民的公共消费需要的公共物品。文章还分析了公共消费品与有益品之间的关系,对公共消费品的分类作出了说明。第三部分公共消费发展规律探析。要对公共消费改革提出理论指导,必须对公共消费的发展变化规律进行把握。本章首先回答了为什么需要公共消费的问题。从社会的效率与公正伦理目标、个人消费与公共消费的关系、个人消费层次、劳动力生产等方面探讨了公共消费存在的必要性。从长远看,公共消费必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扩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伦理道德因素的影响。但各国事实上存在的公共消费水平差异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本部分还分析了生产力水平、文化传统和居民收入、消费需要与结构等对公共消费的影响。第四部分我国公共消费的问题分析。文章首先讨论了我国建国后到改革前近三十年中公共消费的演变情况,认为我国建国后到改革前的公共消费是服从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服从于国家赶超战略大背景的。计划体制下公共消费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建立在单位体制上的公共福利体制。改革以后,我国开始对原来单位负担的许多公共福利功能进行剥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总的来说,当前我国公共消费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投入不足,特别是有益品投入不足,难以保证公民公共消费需要和公共消费基本权利;公共消费不平等;公共消费供需结构失衡;公共消费的福利性减弱;公共消费权益经常受到侵害等。造成这些问题的直接原因一是原来单位体制下的公共福利剥离后,政府与社会没有能够成功承接原来单位所担负的功能,加上财政上财权与事权分配不合理等因素直接导致了我国公共消费的诸多问题,本文还从传统意识上、制度上与发展战略上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意识上权利意识谈谟;发展战略上一直存在着“重生产、轻消费”的思想;在制度上公共偏好显示机制缺乏;政策上公共消费过分市场化以及客观上公共消费需要发生变化而供给方面没有能够及时调整等等原因导致了我国公共消费的诸多问题。第五部分公共消费的发展改革目标与方向。要对公共消费进行改革,就必须首先明确公共消费的改革目标与方向。为此,本章提出了公共消费权利的概念。任何权利都是具体地针对某物的权利。可能成为权利对象的事物必须具备两大特征:第一点是,别人不可以正当地否认你有资格享有某物;第二点是,当你享有某物时别人不可以正当地使你陷于不利或遭受困扰。这两点加上公共消费品本身特性就决定了公共消费品必然是权利的基本对象。公共消费权利是享受一定公共消费品的权利。文章从社会保障权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提出公共消费权利的合理性。并分析了公共消费权的特点,认为公共消费权是人权的重要内容,法律是保障和实现公共消费权利的主要途径,公共消费权也有可选择的权利与不可选择的权利区别,既有公共消费权利也有公共消费义务,保障公共消费权是消除不平等感的重要方式。此外,本章提出,公共消费价值目标是公正,明确其价值目标有利于公共消费发展方向。以此为基础,同时由公共消费本身特性与公共消费权利特性决定,认为公共消费的发展核心原则在于普惠性。也就是要求组织内每一个人要受到平等对待的性质。公共消费发展的其他性质还有满足其基本需要原则、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原则、公共消费品生产与供给原则。第六部分发展我国公共消费的对策。发展我国公共消费首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强调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另外,发展公共消费还必须:坚持普惠性原则,努力促进社会和谐与公正;以满足公民的基本需要作为公共消费发展的基本政策;增加政府与社会投入是发展公共消费的物质基础;解决公共卫生、教育与住房等领域公共消费问题是当前的重点;建立合理的公共消费利益与偏好表达机制;切实维护公共消费权益。本文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在研究视角上,本文从经济伦理学、哲学和消费经济学的角度对公共消费的内涵、目标与发展原则进行系统论述。阐明经济、技术与伦理因素在理解公共消费内涵上的意义,和公共消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对我国当前公共消费进行现实反思。二、核心概念的创新。一是对公共消费概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目前主流的观点都是借用西方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公共物品理论的分析。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仅仅关注公共消费品本身的经济技术特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忽视了人的需要因素。公共消费品最终是源于人的公共需要,忽视与脱离了人的需要这个因素,不能揭示公共消费品的本质,必然导致公共消费品发展的误区。二是忽视了公共消费品的非经济因素分析,公共消费品的非排他不仅仅是由于经济与技术方面的因素导致,还可能由于伦理因素导致。主流经济学只关注经济技术方面的因素分析导致了公共消费品界定本身的混乱,对现实中许多公共消费品不能进行合理的解释。因此,本文既借鉴马克思的关于公共物品理论的分析,又借鉴与补充了西方经济学关于公共物品理论的分析,建立在消费经济学的基础上,将公共消费品定义为:在居民与家庭消费过程中,作为消费的对象与资料的,用于满足居民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为公共消费品,在消费上具备非竞争与非排他的特征,而这种非排他的原因既可能由于经济技术的因素,也可能由于伦理的因素。二是提出了公共消费权利的概念。公共消费权利是对公共消费享受有权利。三、在研究内容上的创新。文章从经济、社会等角度系统分析了公共消费存在的意义,提出了公共消费的价值目标与发展原则。公共消费的价值目标是公正。发展公共消费应该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公正。此外,以此为基础,笔者认为在公共消费发展过程中,应该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公共消费发展的核心原则就是普惠性原则。普惠性原则要求享受公共消费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对待。另外,公共消费发展的原则还包括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原则、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原则,在公共消费提供与生产中应该遵循的原则还包括效率原则、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以及与人们的需求相一致的原则。另外,对我国公共消费的变迁进行了回顾,深刻分析了我国当前公共消费问题与原因。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 研究主要内容与创新
  • 2. 公共消费品内涵探析
  • 2.1 公共物品理论的文献回顾
  • 2.1.1 古典经济学家对公共物品的论述
  • 2.1.2 建立在边际效用理论基础上的公共物品理论
  • 2.1.3 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公共物品的理论
  • 2.1.4 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公共物品的理论分析
  • 2.1.5 宪政意义上的公共物品的理论
  • 2.1.6 马克思关于公共物品的论述
  • 2.1.7 公共物品文献的评述
  • 2.2 公共消费品内涵分析
  • 2.2.1 公共物品的定义
  • 2.2.2 公共物品的特性
  • 2.2.3 公共消费品的内涵
  • 2.2.4 公共消费品与有益品的关系
  • 2.2.5 公共消费品的种类划分
  • 3. 公共消费发展规律探析
  • 3.1 公共消费存在的必要性
  • 3.1.1 社会需要与公共消费
  • 3.1.2 个人需要与公共消费
  • 3.2 影响公共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
  • 3.2.1 生产力发展水平
  • 3.2.2 居民个人消费因素的影响
  • 3.2.3 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
  • 3.3 公共消费的发展趋势
  • 3.3.1 公共消费发展趋势的理论分析
  • 3.3.2 公共消费发展趋势的实践证明
  • 4. 我国公共消费演变与问题分析
  • 4.1 我国建国以来公共消费的历史演变
  • 4.1.1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传统公共消费状况
  • 4.1.2 改革以来我国公共消费领域的改革
  • 4.2 当前我国公共消费存在问题分析
  • 4.2.1 公共消费品(服务)特别是公共有益品供给不足
  • 4.2.2 公共消费不平等
  • 4.2.3 公共消费供需结构失衡
  • 4.2.4 公共消费的福利性减弱
  • 4.2.5 公共消费领域的其他问题
  • 4.3 我国公共消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1 公共消费存在问题的直接原因
  • 4.3.2 公共消费问题的深层分析
  • 5. 公共消费的改革目标与方向
  • 5.1 公共消费权利
  • 5.1.1 权利的本质及权利对象
  • 5.1.2 公共消费权利内涵分析
  • 5.2 公共消费的价值目标
  • 5.2.1 明确公共消费价值目标的意义
  • 5.2.2 关于公正的一般分析
  • 5.2.3 社会主义公正的基本内涵
  • 5.2.4 公共消费公正的基本内涵
  • 5.2.5 我国公共消费领域问题的公正与权利角度解读
  • 5.3 公共消费的发展原则
  • 5.3.1 社会主义公正的一般原则
  • 5.3.2 公共消费的发展具体原则
  • 6. 发展公共消费的对策
  • 6.1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 6.2 坚持与落实普惠性原则
  • 6.3 满足公民的基本需要
  • 6.4 增加政府与社会投入
  • 6.5 大力发展公共卫生、公共教育、公共住房与公共文化消费,健全社会保障体制
  • 6.6 建立完善公共消费偏好表达机制
  • 6.7 加强公共消费法律制度建设
  • 7.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城市公共物品韧性功能供给的推展路径[J]. 长白学刊 2020(02)
    • [2].城市公共物品多维安全风险识别及其结构层次关系[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 [3].公私合作供给公共物品的风险及其治理[J]. 学术交流 2018(04)
    • [4].什么是公共物品[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9(11)
    • [5].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社区公共物品建设研究——以湖南衡阳市为例[J]. 南方农机 2018(18)
    • [6].公共物品、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7(03)
    • [7].法律对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的机制构建——从政府和市场互相作用出发[J]. 商 2016(06)
    • [8].第三部门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5(04)
    • [9].关于对公共物品供求情况的原理分析[J]. 山西青年 2017(17)
    • [10].公共物品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公共物品理论文献综述[J].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09(07)
    • [11].浅议拥挤性公共物品的供给与治理——以公共道路为例[J]. 现代企业 2019(06)
    • [12].公共物品风险:类别、归因与治理策略[J]. 求实 2018(01)
    • [13].乡村振兴视角下地震灾区农村的社会资本与公共物品集体供给——基于汶川灾区都江堰D镇的调查[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 [14].产业政策视角下混合半公共物品产业化研究[J]. 商业经济研究 2017(18)
    • [15].城乡差距的内生机制:基于公共物品资本化的视角[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 [16].基于和谐社会视域的区域性公共物品提供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12(01)
    • [17].中国提供国际公共物品的理论思考[J]. 国际政治研究 2012(04)
    • [18].乡镇公共物品供需机制的构建[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 [19].城乡地方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比较分析[J].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1(02)
    • [20].蒂布特模型与村级公共物品有效供给[J]. 经济研究参考 2011(52)
    • [21].论公共物品非正式制度供给的法律规制[J]. 经济法论坛 2010(00)
    • [22].基本医疗服务如何成为公共物品?[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09(02)
    • [23].中国城市公共物品研究与建议[J]. 当代经济 2009(17)
    • [24].城市规划在城市公共物品开发中的引导作用[J].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2009(05)
    • [25].城市公共物品市场化供给的路径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08(02)
    • [26].浅议公共物品使用权的界定[J].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2)
    • [27].构建多渠道村级公共物品融资模式[J]. 农村经济 2008(06)
    • [28].村庄公共物品项目化供给:困难及对策[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21)
    • [29].公共物品与社会至善[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 [30].村民自愿与财政补助:中国村庄公共物品配置的新模式[J]. 经济学动态 2017(11)

    标签:;  ;  ;  ;  ;  

    我国当前公共消费发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