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名词复合短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基本复合名词短语,语义关系体系,知识库
名词复合短语论文文献综述
刘鹏远,刘玉洁[1](2019)在《中文基本复合名词短语语义关系体系及知识库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名词短语一直是中外语言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近年来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也受到了研究者的持续关注。英文方面,已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名词短语语义关系知识库。但迄今为止,尚未建立相应或更大规模的描述名词短语语义关系的中文资源。该文借鉴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名词短语语义分类的研究成果,对大规模真实语料中的基本复合名词短语实例进行试标注与分析,建立了中文基本复合名词短语语义关系体系及相应句法语义知识库,该库能够为中文基本复合名词短语句法语义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资源。目前该库共含有18 281条高频基本复合名词短语,每条短语均标注了语义关系、短语结构及是否指称实体等信息,每条短语包含的两个名词还分别标注了语义类信息。语义类信息基于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义词典》。基于该知识库,该文还做了基本复合名词短语句法语义的初步统计与分析。(本文来源于《中文信息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萌,朱虹,徐戈[2](2014)在《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复合名词短语自动获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复合名词短语广泛存在于各种文体中,且绝大部分是低频的,这给复合名词短语的自动获取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性。文章针对统计指标不能有效获取低频复合名词短语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法,将其视作一个分类问题,利用统计指标获取典型的、高频的复合名词短语作为训练数据,抽取多种特征,来帮助发现低频的复合名词短语,实验结果说明该思路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12期)
冯文贺[3](2013)在《复合名词短语N_1AN_2中形容词语义指向的判定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名词短语N1AN2由"名1+形+名2"直接构成。其语义指向是句子或短语内概念成分间可以优先实现的直接关联。提问与最佳答案是确定语义指向的基本原则,加"的"和组合测试是验证形容词语义指向的辅助手段。调查显示,N1AN2中形容词语义后指约占74.3%,前指约占25.7%。根据不同的语义指向能力,N1AN2中形容词可分为惟前指形容词、惟后指形容词和双向形容词,叁者分别占形容词总量的22.7%、71.8%和5.5%。这与一般句法条件下的形容词功能分布有较大差异。(本文来源于《汉语学习》期刊2013年03期)
万菁,姬东鸿,任函,冯文贺[4](2011)在《汉语复合名词短语特征结构的标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名词短语的特征结构标注是基于特征结构表示的汉语大规模语义资源建设的一个子任务。本文探讨了在标注的过程中建立的最小关联原则、直接关联原则、语言关联原则等主要原则,同时也涉及复杂名词短语内部成分之间的语义关联种类的确定,这将有助于探讨适合汉语实际的语义表示机制及有效的汉语语义分析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期刊2011-08-20)
王萌,黄居仁,俞士汶,李斌[5](2010)在《基于动词的汉语复合名词短语释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名词短语的语义解释的主要目的是恢复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隐含的语义关系。该文针对汉语复合名词短语的语义解释,首次采用动态的策略,提出了"基于动词的短语释义"的方法,利用语料库及Web数据,自动获取复合名词短语的释义短语,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为复合名词短语提供多种可能的语义解释,而且能够反应相似的复合名词短语之间细微的语义差别。此外,该文的研究结果可以服务于问答系统、信息检索、词典编纂等多个应用领域。(本文来源于《中文信息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祝慧佳[6](2007)在《汉语名词复合短语识别与分类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名词复合短语(Noun Compounds, NC)作为语言中一种普遍的语法现象,近年来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人们所关注。目前,对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边界识别、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及其分类。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汉语名词复合短语的问题域的确定、名词复合短语的边界识别、名词复合短语的类别识别、名词复合短语和命名实体的一体化分析,以及名词复合短语的应用。本文首先对名词复合短语边界识别进行了研究。使用叁种方法对边界进行识别,并对开发集上的识别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获得了边界识别的最优模型——基于候选集的最大熵模型。此外,根据名词复合短语的内外部知识(内部知识指短语内部词串属性,外部知识指短语所在上下文环境)提取了由26个特征值构成的特征模板进行模型训练,测试集上F值为89.2%。对于名词复合短语分类的研究,本文结合汉语中名词复合短语的语义特点及其在语言分析中的应用,构建了一个汉语名词复合短语分类体系。值得一提的是短语级命名实体符合名词复合短语定义,完全可以视为名词复合短语,从而为后文提出的一体化分析系统提供理论依据。短语分类依赖于短语本身的识别,为此本文从两个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一是两者共同识别;二是分类基于边界识别。结果表明,共同识别使得短语本身识别准确率下降,而基于短语识别保留了边界识别的准确率的同时使得类别识别效果得到提升。最后,本文对名词复合短语和命名实体的一体化分析进行了研究。由于命名实体与名词复合短语在组成结构、语法语义特点和应用领域上十分相似,短语级命名实体更是名词复合短语的一部分。为此,对短语级命名实体的识别可依赖于名词复合短语类别的识别。此外,本文还引入了多种扩展命名实体类别,将其应用到实际信息抽取系统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研究工作中的每一种课题类别,本文都尝试从多角度、以多模型解决问题,以期从研究结果的对比中加深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从而优选最适合的模型来搭建名词复合短语分析系统平台。(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7-07-01)
名词复合短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汉语复合名词短语广泛存在于各种文体中,且绝大部分是低频的,这给复合名词短语的自动获取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性。文章针对统计指标不能有效获取低频复合名词短语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法,将其视作一个分类问题,利用统计指标获取典型的、高频的复合名词短语作为训练数据,抽取多种特征,来帮助发现低频的复合名词短语,实验结果说明该思路是有效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名词复合短语论文参考文献
[1].刘鹏远,刘玉洁.中文基本复合名词短语语义关系体系及知识库构建[J].中文信息学报.2019
[2].王萌,朱虹,徐戈.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复合名词短语自动获取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
[3].冯文贺.复合名词短语N_1AN_2中形容词语义指向的判定与分析[J].汉语学习.2013
[4].万菁,姬东鸿,任函,冯文贺.汉语复合名词短语特征结构的标注研究[C].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2011
[5].王萌,黄居仁,俞士汶,李斌.基于动词的汉语复合名词短语释义研究[J].中文信息学报.2010
[6].祝慧佳.汉语名词复合短语识别与分类的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