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研究

相和歌辞研究

论文摘要

相和歌辞初为乐府相和歌艺术的表演文本,兴盛于汉、魏,后为历代文人拟作不绝。本文运用歌诗艺术生产的理论与方法,把相和歌辞作独立的研究对象,对汉、唐千年间的相和歌辞艺术进行了较为全面和详细的研究。绪论部分首先说明了本课题的由来和学术意义,在对相和歌辞研究历史回顾与反思的基础上,主要论述了研究对象的性质和本文的理论与方法。正文部分共分六章。第一章主要从汉代音乐艺术生产的价值取向和器乐文化的发展两方面,考察了滋生乐府相和歌艺术的汉代新音乐文化环境,目的在于探究相和歌艺术在汉代得以生成、生产并繁荣流行的各种主、客观条件。第二章是对“相和歌”艺术在汉代歌诗生产实践中生成及其发展过程的具体考察。在对相和歌发展过程动态理解的基础上,对一直以来争议难定的相和歌概念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揭示了其动态发展的特征。第三章是对《乐府诗集》著录相和歌辞的文献考察。在梳理郭茂倩之前相和歌辞主要著录情况的基础上,着重对《乐府诗集》著录相和歌辞的得失进行了总结与辨析。第四章主要探讨以表演为中心的相和歌生产对相和歌辞艺术的影响。从这一角度,对相和歌辞的艺术特质、艺术构成及其成因进行了新的总结与分析。第五章主要讨论相和歌辞在魏晋时期的转型问题。在考察、总结魏和西晋时期相和歌艺术生产新特点的基础上,揭示了曹魏相和歌辞的功能转向,并着力论证了“三祖”和曹植等人相和歌辞艺术的新变;对西晋时期荀勖订乐与汉魏相和歌辞的经典化问题也有所论述。最后一章是对文人相和歌辞发展与演变特点的研究。详细考察了相和歌传唱与文人的歌诗消费、歌辞制作情况,并进而揭示与论证了文人相和歌辞发展中拟与变的特点及其辩证关系的歌诗史、诗歌史意义。结语部分主要论述了本文所作相和歌辞研究的歌诗艺术史和方法论意义。附录部分是对《乐府诗集·相和歌辞》漏收的存世歌辞补录,共辑补了汉至唐相和歌辞二百余首。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滋生相和歌艺术的汉代新音乐文化
  • 第一节 汉代音乐艺术生产的雅、俗取向之变
  • 第二节 汉代主流器乐文化的金石、丝竹之变
  • 第二章 乐府相和歌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 第一节 从唱奏方式的相和到汉乐府相和歌
  • 一、作为唱奏方式的“相和”
  • 二、并非相和唱奏的歌乐都是相和歌
  • 三、作为汉乐府歌诗类别的相和
  • 四、艺术生产视野下的汉乐府相和歌
  • 第二节 从汉乐府相和歌到魏晋清商三调曲
  • 一、“三调”不等于“清商三调歌诗”
  • 二、清商三调歌诗艺术兴起于曹魏
  • 三、清商三调歌诗对汉乐府相和歌的因与变
  • 四、大曲是诸调曲的大型表演形式
  • 五、相和引、吟叹曲、四弦曲小考
  • 第三节 乐府相和歌发展过程的动态理解
  • 一、相和歌概念动态特征的历史考察
  • 二、“相和歌”与“清商曲”离合辨
  • 第三章 《乐府诗集》著录相和歌辞的得失
  • 第一节 《乐府诗集》之前的相和歌辞著录
  • 第二节 《乐府诗集》著录相和歌辞的得失
  • 一、《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的体例、标准与范围
  • 二、《乐府诗集》中著录的相和歌辞
  • 三、《乐府诗集·相和歌辞》订误
  • 第四章 深受歌诗生产影响的相和歌辞艺术
  • 第一节 歌诗生产与相和歌文本的生成及演变
  • 一、本事与相和歌演唱文本的生成及流播演变
  • 二、采撰旧词、增损古辞与歌诗文本的再生成
  • 第二节 音乐、表演标志与相和歌辞艺术特质
  • 一、相和曲题与相和歌辞音乐、情感特征
  • 二、解、艳、趋、乱与相和歌辞艺术构成
  • 三、歌场套语与相和歌辞艺术的价值取向
  • 第三节 相和唱奏方式与歌辞语言的复叠现象
  • 第四节 服务于歌场演唱的相和歌辞叙事特点
  • 一、两种叙事角度、语言模式及其转化
  • 二、强化歌场娱乐效果的铺叙、夸张技巧
  • 第五节 歌诗表演与相和歌辞理解的潜在视阈
  • 第五章 魏、晋(西晋)相和歌辞的转型
  • 第一节 魏、晋时期相和歌艺术生产的新变化
  • 一、专业艺术生产机构设立及人才队伍的完备
  • 二、曹魏最高统治者参与相和歌艺术生产
  • 三、“依前曲作新歌”与“采撰旧词以施用”
  • 第二节 曹魏相和歌辞对汉代相和古辞的继承
  • 一、音乐属性的继承
  • 二、歌诗精神的继承
  • 三、题材类型的继承
  • 四、艺术形式的继承
  • 第三节 曹魏相和歌辞的功能转向与歌辞新变
  • 一、曹魏相和歌辞的功能转向
  • 二、曹魏相和歌辞新变之一:从群体生活到个体经验
  • 三、曹魏相和歌辞新变之二:从群体情感到个体情志
  • 四、曹魏相和歌辞新变之三:语言艺术雅化与个性化
  • 第四节 荀勖订乐与汉、魏相和歌辞的经典化
  • 第六章 文人相和歌辞的发展与演变
  • 第一节 文人相和歌辞的歌诗传唱背景
  • 第二节 历代文人相和歌辞的数量考察
  • 一、历代文人相和歌辞统计与分析
  • 二、文人相和歌辞曲题选择的特点
  • 第三节 文人相和歌辞发展中的拟与变
  • 一、拟:相和歌辞源远流长的艺术传统
  • 二、变:相和歌辞应时生新的艺术活力
  • 结语
  • 附录
  • 存世相和歌辞补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谈秦汉时期民间相和歌的形式与结构[J]. 黄河之声 2020(12)
    • [2].文化探索下汉代舞蹈的传递——以汉唐舞蹈《相和歌》为例[J]. 流行色 2020(03)
    • [3].艺术消费视角下的相和古辞与三曹相和歌的对比研究[J]. 北方文学 2017(12)
    • [4].汉代相和歌探究[J]. 戏剧之家 2019(22)
    • [5].歌者的现场与诗意的呈现——评王传飞《相和歌辞研究》[J].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11(02)
    • [6].汉魏两晋及南朝时期相和歌的传播与流变[J]. 艺术传播研究 2020(01)
    • [7].相和歌的文化变迁[J]. 音乐时空 2013(06)
    • [8].汉代相和歌的演化[J]. 黄河之声 2020(06)
    • [9].曹操相和歌与“但歌”四曲辨伪[J].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19(01)
    • [10].“精列”与《精列》、《气出唱》及汉魏相和歌形态新论[J]. 乐府学 2012(00)
    • [11].论曹魏相和歌辞的新变[J]. 许昌学院学报 2008(06)
    • [12].论谢灵运相和歌辞的音乐文学特征[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 [13].相和歌伴奏乐器组合形式浅探[J]. 民族音乐 2016(06)
    • [14].舞蹈赏析教学中的汉唐舞蹈——以舞蹈《相和歌》为例[J]. 大众文艺 2017(02)
    • [15].论《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的编次——从“相和歌辞”总类解题的标点谈起[J]. 中国诗歌研究 2010(00)
    • [16].汉唐间文人相和歌辞的拟与变[J]. 乐府学 2009(00)
    • [17].歌诗演唱与相和歌辞艺术的原生态考察[J]. 中国文化研究 2011(02)
    • [18].金词玉律耀华堂——《乐府》2从相和歌到清商乐[J]. 音乐创作 2012(09)
    • [19].简梳汉魏六朝相和歌到清商乐的发展[J]. 大众文艺(理论) 2009(13)
    • [20].论古典舞《相和歌》中音乐对舞蹈的引导[J]. 大众文艺 2018(12)
    • [21].古典舞《相和歌》中音乐对舞蹈的引导[J]. 山西青年 2020(03)
    • [22].相和歌中的筝[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04)
    • [23].吴兢误读乎?[J].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06)
    • [24].“清商”“相和”百年论辩[J]. 文艺争鸣 2014(06)
    • [25].相和歌的发展与各朝代政治生活的联系[J]. 通俗歌曲 2015(06)
    • [26].汉画图解“相和歌”艺术的个性化标志——丝竹乐[J]. 音乐创作 2013(11)
    • [27].秦时名“乐”汉时“歌”——浅谈秦汉古乐的文化思考[J]. 艺术研究 2011(01)
    • [28].相和歌“丝竹更相和”考[J]. 兰台世界 2015(27)
    • [29].明快清纯 宛如童谣——乐府诗《江南》赏析[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11)
    • [30].浅谈《相和歌》中长袖的运用及其意义[J]. 戏剧之家 2019(16)

    标签:;  ;  ;  ;  ;  ;  

    相和歌辞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