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强化语文文字训练(论文文献综述)
田琴[1](2021)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情境创设研究》文中指出
邓鑫悦[2](2021)在《部编版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小学语文教科书一般包括选文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系统和助读系统。其中,助读系统以辅助性材料的形式呈现,最为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符合新时代背景下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本研究以部编版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助读系统为研究对象,比较反思各类助读系统的编写特点,提出完善建议;结合教学案例和访谈发现教师使用助读系统存在的问题,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使用建议。本研究采用比较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具体来说,采用文献研究法从选题缘由、研究意义、概念界定、文献综述和论文研究设计入手,探讨两版教科书助读系统比较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以期丰富比较研究内容,并从先行组织者和支架教学模式两方面对助读系统进行学理分析。采用内容分析法从内容上阐述各类助读要素的特点及作用,从低、中、高三个学段分析助读系统在结构上的编排特点,明确其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学改革发挥的作用。采用比较研究法从随文泡泡语、单元导语、课前提示语、旁批四方面对提示类助读系统进行分析得出:相比于人教版,部编版的思考型随文泡泡语减少,但更加注重学生体验;部编版单元导语分条列出学习目标,整体序列性有所提升,多采用陈述式和引用修辞,而人教版主题明确,增加了感叹式和思考式,多用排比修辞,但二者都需协调听说读写所占的比例;人教版课前提示语注重与前文的联系,而部编版更重视学习目标的明确性,其新增的旁批也发挥着重要的指引作用。从封面和随文插图两方面对图像类助读系统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相比于人教版,部编版纸张变大,留白以供学生做笔记;封面色调以橙色为主,生动活泼,主题内容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随文插图更加注重情境图和水墨画,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且排版方式更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但两版教科书都有待提升图文契合度。从注释的形式与内容两方面对注释类助读系统进行比较研究得出:注释都以脚注形式呈现,点明文章作者和出处,但对于一些远离学生生活时代的词语缺少相应的解释;相比于人教版,部编版文言文注释位置由文字下方变为文字右方,更注重人文性;人教版的注释内容更加详细,而部编版更注重准确性。以包含“我知道”“宽带网”“资料袋”“阅读链接”模块在内的课文后附加资料和教科书后附加资料为研究对象,对资料类助读系统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相比于人教版,部编版低学段附录新增“偏旁名称表”“词语表”,多音字标蓝;课文后附加资料更重视学生的对比阅读,但在内容和形式上仍有提升的空间。结合案例分析法和访谈法进一步反思部编版各类型助读系统的编排特点,研究发现教师使用助读系统存在一些问题:使用频次不高,认识上有待加深,忽视方法指导,效率上有待提升。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背后的原因可能是教师过于重视选文内容,忽略助读系统功用,受教师个人素质影响,难以自觉高效的利用助读系统。基于此提出完善各类助读系统的编写建议:巧设提示内容,训练学生思维;图文内容契合,丰富插图类型;适度增加注释,注重启发学生;充实附加资料,提升语文素养。此外,教师也应高效使用助读系统,不仅要增强对助读系统的把握与认识,树立整体意识分析和二次开发教科书,而且要引导学生在课前、课上和课后有针对性的使用各类助读系统,以求发挥其助学促教的作用。
耿齐苑[3](2021)在《小学高年级写字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难点,同样是小学高年级的重要教学任务。加强学生书写技能的训练,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不仅能提高他们的书写能力、陶冶其性情,而且有利于学生后续阅读与写作的学习,为初、高中的学习奠定基础。但从实际情况看,受教师、学校等外在因素影响,且学生自身重视程度不够,不少学生到了小学高年级书写质量仍然不高,存在错别字、书写潦草等问题。为此,国家教育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写字教学加以规范。论文主要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为依据,融合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理论,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写字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摆明现存问题,并探究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改进写字教学的有效策略。除绪论、结语外,论文主体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章主要是对写字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首先对论文中出现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其次从两方面论述小学高年级加强写字教学的实施依据:其一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入手,准确把握其中对小学高年级写字教学提出的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其二从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着手,对教材中有关写字教学的内容进行梳理,领悟教材中关于写字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与教学理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在小学高年级加强写字教学的重要意义及论文的理论基础。第二章综合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产品分析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山东省四所小学高年级写字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收集、处理相关数据资料。通过调查研究归纳出小学高年级写字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书写习惯未养成,书写态度不端正;学生整体书写水平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书写不准确与书写不美观;写字教学内容片面,教学重难点不突出;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示范不足;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相对滞后;写字教学时间与写字训练量不足;毛笔字教学实施情况不理想。鉴于此,论文从学生、教师、学校管理三个维度对小学高年级写字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第三章是结合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提出了提高小学高年级写字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一是转变教学观念,明确写字教学价值;二是洞悉课标要求,把握写字教学目标;三是整合教学资源,合理优化教学内容;四是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写字教学效率;五是实施多元评价,健全写字评价体系;六是学校加强管理,强化写字教学规范。论文试图通过细致的研究,为小学高年级写字教学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借鉴。
朱佩佩[4](2021)在《指向学段的部编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的建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体语文水平的高低,因此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改善阅读教学质量,是诸多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然而当前部编本语文教材正式使用时间尚短,教材熟悉度不足,且阅读教学内容繁杂,一线教师仅凭个人能力难以系统地开展教学,增强阅读教学系统性,建构阅读教学体系的必要性逐渐凸显。另一方面,我在实习期间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小学阅读教学真实情况进行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较明显的忽视学段差异及学段衔接的现象:低中高三个学段之间阅读教学方法缺少针对性、衔接性。事实上,不同学段学生在其生理、心理双重影响下,认知能力也会有所不同,相应地,为了更好地遵循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各个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及重点也应该有所区分。本文以以上两大问题为导向,多方查阅文献资料,以阅读能力结构论、建构主义理论、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作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大量研究和实践,在分析小学低中高各个学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基础之上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部编本教材既有的编排特点,最终建构出一个完整的指向学段的部编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该体系的建构涉及到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工作量庞杂,需要研究者长期艰辛的付出,本人天资平庸,能力有限,论述不够深入全面,也仍需要接受实践进一步地检验,仅希望这篇论文能为阅读教学体系建构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林静[5](2021)在《部编小学中段语文教材“习作系统”的教学使用现状研究 ——以昆明市W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具有高度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的习作,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后文中将简称《课标》)将小学低段定位为“写话”阶段,小学中段定位为“习作”阶段。小学中段作为学生习作学习的起始阶段,对学生习作水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过渡及奠基意义。部编小学中段语文教材的习作系统,选编形式上,体现了“读写结合”的设计理念和单元整体的设计思路;选编内容上,大量增加了习作小练习次数,特别设置了习作单元,总体呈现出编排立体化、能力序列化、题材生活化、指导具体化的特点。已有研究中,针对各大小学语文教材版本中习作选编和习作教学情况的研究成果较多,但由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使用时间不长,关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及教学的研究成果并不多。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面对全新的部编教材缺乏深度研究意识。此外,部编教材的教学实施方法尚处于探索阶段,导致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教学的难度增加。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归纳法,以部编小学中段语文教材的习作系统和云南省昆明市W小学师生为研究对象,以教材习作系统为理论基础,围绕W小学师生对部编版小学中段的习作教与学情况展开了深入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云南省昆明市W小学教师,对教材的整体认知上虽比较到位,但同时存在以下三点问题:1.缺乏对习作系统的深入研究;2.习作系统要素未得到有效利用;3.忽视习作系统的训练指导要求。教学实施上,云南省昆明市W小学的习作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注重教学目标的整体设计;2.关注以生为本的教学过程;3.采取“指导、批改、讲评”的教学方法;4.习作评价后的教学工作落实得当。但是,教学实施也还存在一定不足之处:1.习作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2.习作教学过程开展不透彻;3.习作教学方法钻研不到位;4.习作评价标准和主体单一。而教师教材研究意识相对淡薄、文化素养和教学经验相对不足、教学资源和方法的限制、评价指导体系缺失,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调查显示的部编版习作教学实际情况中出现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四方面的教学促进建议:一、提升文化素养,积累教学经验;二、树立研究意识,深入研读教材;三、探索资源方法,促进教学实施;四,完善指导评价,增设体系标准。本研究希望通过上述研究找到促进部编版习作教学的突破点,以提升部编版小学中段语文教材习作教与学的质量。
林艳萍[6](2021)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析出与利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审美教育(即美育)是陶冶情操的教育,也是温润心灵的教育,能够提升人的审美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对涵养学生美好心灵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是对小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而现行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选文则是小学语文课程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师实施审美教育,首先应挖掘析出语文学科中本身的美。对语文教材里的审美内容资源进行静态考察与分析,充分挖掘析出教材中本身的审美素材是实施语文阅读、口语交际、写作教学等审美动态教学实践过程的前提准备和重要基础。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进行研究。首先,笔者从文献梳理入手,分别从国内外两方面对前辈们关于审美教育、语文审美教育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明确语文审美教育的相关概念、特点、功能等基本问题。其次,以统编小学语文1-6年级共12册教材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梳理、统计了教材选文中蕴藏着的丰富审美教育内容。笔者从文体的视角深入挖掘、分析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选文中的审美教育内容,通过文本分析法将不同文体的选文分类从审美内容的存在形态、呈现形式等方面详细梳理,主要析出描述了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等不同类型的审美教育内容。并总结分析出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特点:一是审美内容承载于文体类别多样的选文中各显审美特质——诗歌文体主要呈现出富有韵律节奏美的语言美、各种意象组成的意境美等,散文文体则凸显出优美生动的语言美、强烈的抒情美,小说文体以刻画各种人物形象美为主,童话、神话文体则以梦幻唯美、神奇幻化的想象手法刻画主人公的形象,记叙文则是通过描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凸显出社会生活的美感内容,说明文内蕴着求真求实的科学真知美、精确简明的语言美等;二是教材中的审美内容编排顺序符合小学生审美心理特点;三是教材审美教育的内容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显,凸显出立德树人的特点等。再次,通过对析出内容的系统分析找出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审美教育内容本身存在的欠缺、不足之处,厘清析出与利用审美教育内容的问题所在。如教材选文中的审美教育内容较为隐晦,不易被感知;重点突出强调语文要素的达成,对审美教育的目标相对模糊;教材中蕴藏的审美教育因素分布零散又交融并存,缺乏一定的系统性等。其主要原因在于教材内容呈现形式的局限、语文本体性教学潮流的回归导致审美等非本体性教学的淡化、审美教育内容类别本身的复杂、多元等。最后,通过对统编小学1-6年级12册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析出描述,结合其特点、存在的缺欠与原因等,从四个方面对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组织与运用提出相应的实施建议。一是要关注审美主体,提升师生自身的审美素养,包括提升教师的审美素质和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二是语文审美教育应立足语文的学科特性,深深根植于语文的土壤之上实施审美教育,明确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审美素养与《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审美教育的要求,加强语文审美教育的目标管理。三是要遵循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特点,根据不同文体的审美特质提取教材审美教育因素,同时把握小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促进教学过程的审美化,在此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以美化人。四是依托校本教学研究,构建系统化的语文审美教育实施保障机制。具体从教材中的审美教育内容如何组织、计划、评价等方面开展校本教学研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来保障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资源得到充分析出与利用,实现语文审美教育的目的,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柴拉干[7](2021)在《蒙古族小学低段诗歌教学研究》文中指出诗歌是小学低年级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文学载体之一,诗歌的教育价值不言而喻。蒙古族小学生通过学习诗歌能体会诗歌意境与内涵,同时还能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语文素养得到提高。近年来,对统编版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诗歌教学部分的研究层出不穷,但对蒙古族小学低年级诗歌教学的研究不多见。根据《全区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推行使用三科统编教材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方案》统一要求,从2021年秋季开始,民族语言授课学校一、二年级开始使用国家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新情况下,探索低年级诗歌教学有效策略,具有率先尝试丰富蒙古族小学低年级诗歌教学方法的理论意义,也有改善低年级诗歌教学现状、提升蒙古族小学诗歌教学质量、促进蒙古族学生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实践意义。笔者希望本研究能帮助解决蒙古族小学低年级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让蒙古族小学低年级诗歌教学在培养蒙汉双语人才方面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本论文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全文的绪论部分,简述了蒙古族小学低年级诗歌教学面临的新情境与诗歌在培养学生方面体现的教育价值。第二部分,概要梳理了诗歌与儿童成长的相关理论,包括中国古代“诗教”理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作为蒙古族小学低年级诗歌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加深了对学习主体的认识后,对其所使用教材的诗歌选编情况进行了梳理概括,为下一步探索有效策略奠定了基础。第四部分,通过蒙古族小学低年级诗歌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教师访谈,概括总结出当下蒙古族小学低年级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五部分,从教师教学方面提供了策略,为诗歌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致力。第六部分,以《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为例,设计一篇蒙古族小学低年级诗歌教学案例,将总结出的教学策略运用于具体实际教学中,以进行检验和评估。教科书中选录的诗歌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诗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被理解和接受,诗歌教学能逐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加强文化认同感,能促进蒙古族学生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笔者希望本研究能有效促进蒙古族小学低年级诗歌教学水平的提高,为蒙古族学生蒙汉兼通打好基础。
张华[8](2021)在《小学语文课堂简笔画辅助教学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简笔画作为教师基本技能和教学辅助手段之一,不仅展现了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教学技艺,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声图并茂、视觉冲击力强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其独特的优点受到教师青睐,致使许多教师忽略了传统教学辅助手段,简笔画在教学中的使用率越来越低。但无论多媒体如何发展和先进,简笔画依旧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和价值。为了解小学语文简笔画辅助教学的现状,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观察法等方法为调查方法,深入分析小学语文课堂简笔画辅助教学的存在问题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笔者在搜集梳理国内外有关于简笔画、教学简笔画以及简笔画辅助语文教学的相关研究基础上,确定本文简笔画、小学语文简笔画辅助教学等相关核心概念。以直观教学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理论依据,并结合实例论述简笔画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在借鉴前人研究和本研究实际需要的基础上,从教师对简笔画的认知情况、实际运用、课堂效果反馈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教师访谈和课堂观察案例分析,深入了解当前小学语文课堂简笔画辅助教学的运用现状。通过调查发现小学语文教师在态度认知层面肯定简笔画辅助教学的作用并希望能提高运用其辅助教学的能力,但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简笔画辅助教学的重视程度低;简笔画绘制技能的掌握程度低;简笔画课堂运用的形式较单一;简笔画课堂绘制的布局不合理;简笔画课堂呈现的内容简单化;简笔画课堂指导的语言不丰富。造成上述问题的外部原因主要是:缺少开展系统培训和应用的教学氛围;缺乏简笔画与教学结合的研究和资源;教师提升简笔画专业技能的精力不足;内部原因主要是: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依赖程度高;教师对简笔画辅助教学的认识有偏差;缺少自主练习和钻研简笔画的积极性;缺乏简笔画辅助教学经验与教学反思。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分析,本文分别从就职学校与教师自身角度出发,提出以下具体运用建议。就职学校方面:组织相关培训,提高教师简笔画技能;鼓励教师示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创新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应用积极性;教师自身方面:加强简笔画辅助教学的理论认识;增强简笔画技能的基本功训练;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案例;优化简笔画课堂绘制的布局构图;丰富简笔画课堂呈现的图文内容;加强简笔画课堂呈现的语言指导;统合多种运用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胡桂鑫[9](2021)在《小学语文书法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成都远郊县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经千年亘古不变的优秀文化精粹。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书法的重视程度远不如从前。现如今,虽然很多学校在课表上安排了书法课,却并未将这项教学活动落到实处。语文学科与文字书写的接触最为密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也将“书法”和“语文”紧密结合,研究“书法”并将其与“语文教学”紧密联系,是作为语文教师肩负的重要任务。成都远郊县市的小学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经济、师资力量方面的缺乏,在书法教学方面开展并不是很顺利。该地区的书法教学大多是由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进行,书法教学在这一地区的开展主要依托于语文课堂,故本论文以“成都远郊县市小学语文书法教学现状”为主题,寻找其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阐述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国内“书法教学”的研究进行述评,并对“小学语文书法教学”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研究的方向进行梳理和明确。第二章:阐述“书法教学”和“语文教学”的关系,对“书法教学”的历史进行简要概述,同时阐述将“书法”和“语文”融合在一起的依据,明确“识字写字教学”与“书法教学”的关系。第三章:从教学、教师、教材、活动四个方面,对成都远郊县市小学语文书法教学现状进行介绍,概括整理出成都远郊县市小学书法教学存在的问题。第四章:针对成都远郊县市小学语文书法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学校、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五个方面分析小学语文书法教学实施困难的原因。第五章:针对成都远郊县市小学语文课堂书法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学校、教师、家长、社会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
周慧[10](2021)在《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习作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N小学5-6年级为例》文中认为核心素养作为近些年的热点话题备受教育学界的关注,它不仅赋予了我国基础教育新的时代内涵,同时也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习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了基础性作用,本研究立足于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核心素养”,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入手,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作品分析法进行调查研究,希望探寻到更为高效、可操作的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5-6年级习作教学对策。全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引言介绍了作者选择研究“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5-6年级习作教学问题与对策”的选题缘由、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且结合前人对国内外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小学习作教学对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评价。正文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5-6年级习作教学研究基础,包括对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习作教学目标的分析、语文核心素养维度构成的分析。第二部分为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5-6年级习作教学问题调查,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进行调查及分析,包括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访谈内容及结果分析、习作作品分析及数据统计三个方面的内容,旨在发现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5-6年级习作教学存在的习作态度不积极,习作目的功利化;语感和语用知识缺乏,阅读与素材积累不足;习作思路浅显混乱,迁移能力不足;审美素养有待提升,真实情感难以表达;文化感受力及理解能力有待提高等五个问题。第三部分为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5-6年级习作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四部分为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5-6年级习作教学对策,提出了通过强化语言感知促进语言整合;通过多种思维活动培养思维能力;把握个体审美特点唤醒审美情趣;汲取优秀文化精髓提高文化修养等四个方面的教学对策。结语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成果及结论,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未解决的问题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强化语文文字训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强化语文文字训练(论文提纲范文)
(2)部编版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论 |
(一)选题缘由 |
1.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 |
(1)助读系统体现课标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
(2)助读系统反映课标中教科书的编写要求 |
2.助读系统在语文教科书中的重要地位 |
3.助读系统在实际教学中的使用需要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1.语文教科书 |
2.助读系统 |
(四)文献综述 |
1.关于助读系统的整体研究 |
2.关于助读系统的局部研究 |
3.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五)论文研究设计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方法 |
3.研究思路 |
4.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
一、小学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的概述 |
(一)小学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的内容分析 |
(二)小学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的结构分析 |
(三)小学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的功能分析 |
1.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
2.提升教师教学质量 |
3.促进语文教学改革 |
(四)小学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的学理分析 |
1.先行组织者 |
2.支架教学模式 |
二、两版教科书提示类助读系统的比较 |
(一)随文泡泡语的比较 |
1.数量的比较 |
2.类型的比较 |
(二)单元导语的比较 |
1.主题范围的比较 |
2.表述方式的比较 |
3.修辞手法的比较 |
(三)课前提示语的比较 |
(四)旁批的比较 |
三、两版教科书图像类助读系统的比较 |
(一)封面的比较 |
1.封面色彩的比较 |
2.封面插图主题内容的比较 |
(二)随文插图的比较 |
1.插图数量的比较 |
2.插图类型的比较 |
3.插图与文本内容契合度的比较 |
4.插图排版形式的比较 |
四、两版教科书注释类助读系统的比较 |
(一)注释形式的比较 |
(二)注释内容的比较 |
五、两版教科书资料类助读系统的比较 |
(一)课文后附加资料的比较 |
1.人教版“我知道”模块的分析 |
2.人教版“宽带网”模块的分析 |
3.两版教科书“资料袋”模块的比较 |
4.两版教科书“阅读链接”模块的比较 |
(二)教科书后附加资料的比较 |
六、对两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比较的反思 |
(一)对助读系统编排的反思 |
1.对两版教科书提示类助读系统比较的反思 |
2.对两版教科书图像类助读系统比较的反思 |
3.对两版教科书注释类助读系统比较的反思 |
4.对两版教科书资料类助读系统比较的反思 |
(二)对助读系统使用的反思 |
1.教师使用助读系统存在的问题 |
2.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七、小学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的编写与使用的建议 |
(一)完善助读系统的编写建议 |
1.巧设提示内容,训练学生思维 |
2.图文内容契合,丰富插图类型 |
3.适度增加注释,注重启发学生 |
4.充实附加资料,提升语文素养 |
(二)教师使用助读系统的建议 |
1.增强对助读系统的把握与认识 |
2.优化使用助读系统的教学策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二:有关小学语文教师使用助读系统的案例分析 |
案例一:《少年中国说(节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案例及分析 |
案例二:《秋天的雨》(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案例及分析 |
案例三:《jqx》(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案例及分析 |
案例四:《在牛肚子里旅行》(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案例及分析 |
致谢 |
(3)小学高年级写字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写字教学相关问题概述 |
第一节 写字与写字教学 |
一、写字 |
二、写字教学 |
第二节 小学高年级加强写字教学的实施依据 |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 |
二、语文教材的全新编排 |
第三节 加强写字教学的价值与意义 |
一、引导学生认识汉字源流,继承弘扬传统文化 |
二、增强写字教学育人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第四节 理论基础 |
一、动作技能形成发展的阶段理论 |
二、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特点 |
三、学习动机理论 |
第二章 小学高年级写字教学现状及分析 |
第一节 调查基本情况说明 |
一、调查目的及对象 |
二、调查内容设计 |
第二节 小学高年级写字教学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
一、学生写字情况 |
二、教师写字教学情况 |
三、学校写字教学管理情况 |
第三节 小学高年级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学生书写习惯未养成,书写态度不端正 |
二、学生整体书写水平不容乐观 |
三、写字教学内容片面,教学重难点不突出 |
四、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示范不足 |
五、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相对滞后 |
六、写字教学时间与写字训练量不足 |
七、毛笔字教学实施情况不理想 |
第四节 小学高年级写字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学生自身 |
二、教师方面 |
三、学校管理方面 |
第三章 小学高年级写字教学的改进策略 |
第一节 转变教学观念,明确写字教学价值 |
一、教师树立正确写字教学观念 |
二、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书写意义 |
第二节 洞悉课标要求,把握写字教学目标 |
一、整体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内容 |
二、重点掌握第三学段教学目标 |
第三节 整合教学资源,合理优化教学内容 |
一、仔细研读教材内容,灵活利用课本 |
二、延伸课外教学内容,拓宽学习范围 |
第四节 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写字教学效率 |
一、做好课前准备,了解多样教学方法 |
二、立足课堂需要,创新写字教学方法 |
第五节 实施多元评价,健全写字评价体系 |
一、评价内容全面,关注写字过程 |
二、评价标准细化,提供评价依据 |
三、评价方式多样,发挥驱动作用 |
四、评价主体开放,构建互动格局 |
第六节 学校加强管理,强化写字教学规范 |
一、落实常规,提供教学保障 |
二、牢固根基,优化师资队伍 |
三、创设环境,营造写字氛围 |
四、协调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指向学段的部编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的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综述 |
(五)创新点及写作思路 |
一、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
(一)理论基础 |
1.阅读能力结构论 |
2.建构主义理论 |
3.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
(二)概念界定 |
1.小学学段差异 |
2.部编本教材 |
3.阅读教学体系 |
二、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阅读模块分析 |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阶段的阅读目标及分析 |
1.第一学段阅读目标及分析 |
2.第二学段阅读目标及分析 |
3.第三学段阅读目标及分析 |
(二)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阅读模块的内容构成 |
1.课内范文系统 |
2.课外必读书目 |
3.阅读策略单元 |
(三)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阅读模块的编排特点 |
1.双线组织单元,技能素养兼顾 |
2.三位一体布局,打通阅读环节 |
3.突出单元策略,注重方法训练 |
4.读写相辅相成,加强阅读实践 |
三、指向学段差异的部编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的建构意义 |
(一)有利于明确各学段差异及教学重点 |
(二)有利于对学段进行整体规划与建构 |
(三)有利于促进阅读习惯及能力的养成 |
(四)有利于实现语文核心素养一以贯之 |
四、部编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及归因 |
(一)调查问卷及结果分析 |
(二)指向学段的部编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 |
1.学段差异性不明晰 |
2.学段衔接性不紧密 |
3.内容系统性不明确 |
4.主体自主性不强 |
(三)指向学段的部编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的归因 |
1.忽略学生认知发展特点 |
2.新课标教材解读层次浅 |
3.缺少阅读体系建构意识 |
4.阅读主体的内动力不足 |
五、不同学段的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分析 |
(一)第一学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
1.受兴趣支配较明显 |
2.感知觉敏感性增强 |
3.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
(二)第二学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
1.有意记忆比重增加 |
2.联想想象能力发展 |
3.抽象逻辑思维显现 |
(三)第三学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
1.独立分析能力提高 |
2.自我关注倾向明显 |
3.抽象逻辑思维提升 |
六、指向学段的部编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的建构策略 |
(一)基于学段差异,突出学段重点 |
1.第一学段——激发阅读兴趣,形成阅读感知力 |
(1)结合认知心理,激发阅读兴趣 |
(2)常态阅读行为,培养阅读习惯 |
(3)调动多重感官,培养阅读感知力 |
2.第二学段——掌握阅读策略,强化阅读理解力 |
(1)合理“预测”,发展想象能力 |
(2)积极“提问”,促进思维碰撞 |
(3)主动“批注”,加强阅读理解力 |
3.第三学段——加强读写结合,提高阅读创造力 |
(1)深挖课内阅读,阅读观照写作 |
(2)广涉课外阅读,阅读促进写作 |
(3)读写常态结合,阅读融于写作 |
(二)关注学段衔接,促进学段融合 |
1.细析课标教材,教学内容前后关联 |
(1)深入研究课标教材,加强教学顶层设计 |
(2)学段后期适时拓展,实现教学内容瞻前 |
(3)学段前期注重温习,做好教学内容顾后 |
2.整体教学设计,阅读方法交叉融合 |
(1)全段实施群文阅读教学,全面领会阅读方法 |
(2)全段强化课外阅读指导,深度融合阅读方法 |
(3)准确落实各学段衔接点,梯度训练阅读方法 |
3.指向能力提升,核心素养一以贯之 |
(1)持续夯实基础知识,养成语用能力 |
(2)长期强化阅读品悟,促进审美鉴赏 |
(3)坚持培育阅读思辩,提升思维发展 |
(4)不断渗透文化内涵,加强文化传承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5)部编小学中段语文教材“习作系统”的教学使用现状研究 ——以昆明市W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第二章 部编小学中段语文教材习作系统的选编分析 |
第一节 选编内容分析 |
第二节 选编形式分析 |
第三章 部编小学中段语文教材习作系统的认知及教学实施情况调查 |
第一节 调查背景说明 |
第二节 调查数据分析 |
第三节 调查结果总结 |
第四节 问题原因探讨 |
第四章 部编小学中段语文教材习作系统的教学促进建议 |
第一节 提升文化素养,积累教学经验 |
第二节 树立研究意识,深入研读教材 |
第三节 探索资源方法,促进教学实施 |
第四节 完善指导评价,增设体系标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A W小学教师调查问卷 |
附B W小学学生调查问卷 |
附C 教师访谈提纲 |
附D 学生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成果 |
致谢 |
(6)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析出与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1.国家出台系列美育政策重视其重要作用 |
2.当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 |
3.审美教育与语文教育的融合是应然走向 |
(二)文献综述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3.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简要评价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五)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1.研究重点 |
2.研究难点 |
3.研究创新点 |
一、语文审美教育的理论概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统编小学语文教材 |
2.审美教育 |
3.语文审美教育 |
4.审美教育内容 |
(二)语文审美教育的特征 |
1.形象性 |
2.情感性 |
3.愉悦性 |
(三)语文审美教育的功能 |
1.内在审美功能: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
2.外在工具功能: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
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析出与分析 |
(一)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整体文体概况 |
(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具体析出与描述 |
1.文学美的析出与描述 |
2.文章美的析出与描述 |
(三)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特点分析 |
1.文体丰富多样,不同文体凸显出不同的审美特质 |
2.顺序编排合理,契合小学生审美心理的特点 |
3.内容凸显立德树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三、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析出利用存在的问题与辨析 |
(一)审美教育内容析出利用存在的问题 |
1.审美教育内容较为隐晦,缺乏直接感知性 |
2.突出强调语文要素,审美教育目标相对模糊 |
3.审美教育内容分布杂糅零散,缺乏系统性 |
(二)审美教育内容析出利用存在问题的原因辨析 |
1.教材呈现方式的局限导致审美教育内容缺乏直接感知性 |
2.本体性教学思潮声起造成审美非本体性教学内容淡化 |
3.审美内容类别的复杂多元致使分布零散且交融并存 |
四、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组织与运用建议 |
(一)关注审美主体,增强师生自身的审美素养 |
1.提升教师的审美素养,加强审美感受能力 |
2.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动性 |
(二)立足语文学科特性,强化语文美育教学的目标管理 |
1.基于核心素养,把握语文美育教学方向 |
2.研习课程标准,明确语文美育课程目标 |
(三)遵循教材审美内容特点,灵活运用教材美育资源 |
1.根据不同文体审美特质,提取教材美育因子 |
2.把握学生审美心理特点,促进教学过程审美化 |
3.瞄准立德树人主风向标,培育学生审美能力 |
(四)依托校本教学研究,构建系统化实施保障机制 |
1.拟定研究主题,开展理论学习 |
2.观摩名师课例,走向专业评课 |
3.深钻语文教材,实施协同备课 |
4.借助集体智慧,完善评价体系 |
五、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类 |
(二)期刊类 |
(三)学位论文类 |
(四)标准类 |
(五)其他类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蒙古族小学低段诗歌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缘起与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诗歌与儿童成长的相关理论支撑 |
(一)中国古代“诗教”理论 |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
(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
二、蒙古族小学低年级儿童学情与教材分析 |
(一)蒙古族小学低年级儿童心理发展特征 |
1.想象力发展的黄金期 |
2.掌握书面语言的过渡期 |
3.健康人格美的形成期 |
(二)蒙古族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诗歌接受水平综述 |
1.汉语学习情况 |
2.听与说的情况 |
3.读与写的情况 |
(三)蒙古族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诗歌分析 |
1.教材诗歌编排情况 |
2.模块相辅相成情况 |
3.统编教材使用情况 |
三、蒙古族小学低年级诗歌教学问卷调查及数据统计 |
(一)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
1.调查的实施 |
2.问卷的设计 |
3.数据的分析 |
(二)低年级儿童学习诗歌存在的问题 |
1.新语言学习较困难 |
2.语言环境相对欠缺 |
3.知识储备不够充足 |
(三)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
1.教学目标制定偏重识字 |
2.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 |
3.自身诗歌素养有待提高 |
(四)学校与家庭存在的问题 |
1.相关诗歌教学资源的缺乏 |
2.教学设备使用情况不理想 |
3.考试评价体系问题 |
四、蒙古族小学低年级诗歌教学策略 |
(一)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
1.启发式教学模式 |
2.开放式教学模式 |
3.新媒体教学模式 |
(二)丰富诗歌教学方法 |
1.诵读教学法 |
2.体验式教学 |
3.游戏教学法 |
(三)拓展诗歌教学维度 |
1.拓展诗歌教学广度 |
2.拓展诗歌教学长度 |
3.拓展诗歌教学效度 |
(四)提高教师诗歌素养 |
1.强化专业本领 |
2.提高反思意识 |
3.教科研一体化 |
五、蒙古族小学低年级诗歌教学案例——以《雪地里的小画家》为例 |
(一)课前准备 |
1.备“材”——教材 |
2.备“人”——学生 |
3.备“书”——板书 |
4.备“具”——教具 |
(二)课中实施 |
1.动“口”——诵读 |
2.创“境”——情境 |
3.动“手”——仿写 |
(三)课后巩固 |
1.练——作业 |
2.观——格物 |
3.思——提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 1-2 年级选诗辑录 |
附录二 蒙古族小学低年级诗歌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三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8)小学语文课堂简笔画辅助教学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及基本素养的诉求 |
二、凸显语文学科特征及师生沟通的需要 |
三、培养学生感知能力及视觉思维的要求 |
四、符合学生心理发展及年龄阶段的特征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评述 |
第二章 小学语文课堂简笔画辅助教学的相关概述 |
第一节 简笔画辅助教学及相关概念界定 |
一、简笔画 |
二、教学简笔画 |
三、小学语文简笔画辅助教学 |
第二节 小学语文简笔画辅助教学的相关理论基础 |
一、直观教学理论 |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
三、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第三节 小学语文简笔画辅助教学的意义及作用 |
一、小学语文简笔画辅助教学的意义 |
二、小学语文简笔画辅助教学的作用 |
第三章 小学语文课堂简笔画辅助教学的运用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方案设计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工具 |
第二节 调查数据处理 |
第三节 调查结果分析 |
一、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二、教师访谈结果整理 |
三、课堂观察案例分析 |
第四章 小学语文课堂简笔画辅助教学的运用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小学语文课堂简笔画辅助教学的运用现状 |
一、简笔画辅助教学的认可度较高 |
二、简笔画辅助教学的重视程度低 |
三、简笔画绘制技能的掌握程度低 |
四、简笔画课堂运用的形式较单一 |
五、简笔画课堂绘制的布局不合理 |
六、简笔画课堂呈现的内容简单化 |
七、简笔画课堂指导的语言不丰富 |
第二节 小学语文课堂简笔画辅助教学运用现状的原因分析 |
一、缺少开展系统培训和应用的教学氛围 |
二、缺乏简笔画与教学结合的研究和资源 |
三、教师提升简笔画专业技能的精力不足 |
四、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依赖程度高 |
五、教师对简笔画辅助教学的认识有偏差 |
六、缺少自主练习和钻研简笔画的积极性 |
七、缺乏简笔画辅助教学经验与教学反思 |
第五章 小学语文课堂简笔画辅助教学的运用建议 |
第一节 提高就职学校简笔画辅助教学的重视程度 |
一、组织相关培训,提高教师简笔画技能 |
二、鼓励教师示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
三、创新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应用积极性 |
第二节 提升教师运用简笔画辅助教学的专业素养 |
一、加强简笔画辅助教学的理论认识 |
二、增强简笔技能的教学基本功训练 |
三、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案例 |
四、优化简笔画课堂绘制的布局构图 |
五、丰富简笔画课堂呈现的图文内容 |
六、加强简笔画课堂呈现的语言指导 |
七、统合多种运用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小学语文书法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成都远郊县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述评 |
1.2.1 研究现状 |
1.2.2 研究述评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5.1 研究创新 |
1.5.2 研究不足 |
2 书法教学与语文教学关系概述 |
2.1 书法教学历史渊源概述 |
2.1.1 古代书法教学 |
2.1.2 近现代书法教学 |
2.1.3 当代书法教学 |
2.2 语文教学中的书法依据 |
2.2.1 教育政策引领 |
2.2.2 教材体现融合 |
2.3 语文书法教学相辅相成 |
2.3.1 识字写字中书法教学的开展 |
2.3.2 文学经典中书法教学的渗透 |
3 成都远郊县市小学语文书法教学现状调查情况 |
3.1 调查方式 |
3.2 调查对象 |
3.3 调查内容 |
3.3.1 校内书法课程情况调查 |
3.3.2 校外书法课程情况调查 |
3.4 调查结果概述 |
3.4.1 书法教学情况概述 |
3.4.2 书法教师情况概述 |
3.4.3 书法教材情况概述 |
3.4.4 书法教学评价概述 |
4 书法教学实施困难成因分析 |
4.1 学校方面 |
4.1.1 缺乏书法意识 |
4.1.2 缺少课程安排 |
4.1.3 师资力量匮乏 |
4.1.4 书法氛围淡薄 |
4.1.5 教材使用不当 |
4.2 教师方面 |
4.2.1 教学观念陈旧 |
4.2.2 教师能力有限 |
4.2.3 教学方式枯燥 |
4.2.4 评价模式单一 |
4.2.5 忽略课后反馈 |
4.3 学生方面 |
4.3.1 缺乏学习兴趣 |
4.3.2 自我要求不高 |
4.4 家长方面 |
4.4.1 缺乏正确认识 |
4.4.2 忽视长期练习 |
4.5 社会方面 |
4.5.1 缺少书法宣传 |
4.5.2 缺乏书法活动 |
5 书法教学问题解决策略 |
5.1 学校方面 |
5.1.1 增强书法意识,注重书法宣传 |
5.1.2 增设书法课程,合理利用课时 |
5.1.3 改革招聘制度,培训教师能力 |
5.1.4 营造校园氛围,提高学生兴趣 |
5.1.5 选编规范教材,增添地方特色 |
5.2 教师方面 |
5.2.1 转变教学观念,制定教学计划 |
5.2.2 密切联系语文,提高自身水平 |
5.2.3 打造趣味课堂,吸引学生注意 |
5.2.4 改变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进步 |
5.2.5 注重课堂反馈,配合课后练习 |
5.3 家长方面 |
5.3.1 提高书法认识,支持书法教学 |
5.3.2 家长陪同练习,营造书法氛围 |
5.4 社会方面 |
5.4.1 加大宣传力度,增设书法活动 |
5.4.2 整顿书写风气,规范字体使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习作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N小学5-6年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缘由 |
1.核心素养赋予我国基础教育以新的时代内涵 |
2.习作教学对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至关重要 |
3.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习作教学亟待优化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3.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
(四)概念界定 |
1.语文核心素养 |
2.习作教学 |
(五)研究方法 |
1.文献法 |
2.问卷调查法 |
3.访谈法 |
4.作品分析法 |
一、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5-6 年级习作教学研究基础 |
(一)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习作教学目标分析 |
1.初建文体意识,培养习作素养 |
2.珍视学生感受,学会传意交流 |
3.训练习作速度,增强表达能力 |
(二)小学阶段语文核心素养维度构成分析 |
1.语言建构与运用 |
2.思维发展与提升 |
3.审美鉴赏与创造 |
4.文化传承与理解 |
二、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5-6 年级习作教学问题调查 |
(一)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5-6 年级习作教学问题调查 |
1.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
2.访谈内容及结果分析 |
3.习作作品分析及数据统计 |
(二)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5-6 年级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
1.习作态度不积极,习作目的功利化 |
2.语感和语用知识缺乏,阅读与素材积累不足 |
3.习作思路浅显混乱,方法迁移能力不足 |
4.审美素养有待提升,真实情感难以表达 |
5.文化感受力及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
三、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5-6 年级习作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对习作素养的作用 |
(二)语言交流情境缺乏合理设计 |
(三)思维目标定向局限,指导与评价过程分离 |
(四)情境创设缺少与学生生活的深度联系 |
(五)教师忽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关注 |
四、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5-6 年级习作教学对策 |
(一)通过强化语言感知促进语言整合 |
1.在语言积累建构中夯实语言基础 |
2.在交流语境中学习言语活动经验 |
(二)通过多种思维活动培养思维能力 |
1.以单元习作主题促进方法迁移 |
2.以协作思维导图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
3.以批判意识提高思维品质 |
4.以习作讲评促进思维提升 |
(三)把握个体审美特点唤醒审美情趣 |
1.培养审美感知,增进体验与感悟 |
2.倡导多文体创作,鼓励表现与创新 |
3.创设生活情境,丰富直观感受 |
(四)汲取优秀文化精髓提升文化修养 |
1.扎根传统优秀文化,提升文化底蕴 |
2.积极“内承外纳”,树立文化自觉与自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5-6年级习作教学问题调查 |
附录2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5-6年级习作教学访谈提纲 |
致谢 |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强化语文文字训练(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情境创设研究[D]. 田琴. 西南大学, 2021
- [2]部编版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的比较研究[D]. 邓鑫悦.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小学高年级写字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D]. 耿齐苑.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4]指向学段的部编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的建构研究[D]. 朱佩佩.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5]部编小学中段语文教材“习作系统”的教学使用现状研究 ——以昆明市W小学为例[D]. 林静.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6]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析出与利用研究[D]. 林艳萍.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7]蒙古族小学低段诗歌教学研究[D]. 柴拉干.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8]小学语文课堂简笔画辅助教学运用研究[D]. 张华. 闽南师范大学, 2021(02)
- [9]小学语文书法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成都远郊县市为例[D]. 胡桂鑫.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10]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习作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N小学5-6年级为例[D]. 周慧.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