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马秀芹(河北省唐县石门中学,河北唐县072358)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3-0000-01

摘要:语文教育重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那如何培养学生情感呢?笔者认为,依据情感的生成、发展过程,教师要做到以下四点:教师在教学时要用语言去感染学生;要设置情景引学生入境生情;要采取多种朗读方法让学生去体会文中情感;要升华、拓展课文内容使学生内化情感。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入境生情;情感升华

语文教育重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可是现在有些教师在讲授语文课的时候比较重视作品的字、词、句、篇的分析,重视知识的传授,往往把一些用得好的词或重要的知识拎出来板书,反复强调;可是对“情感陶冶”则重视不够,未能充分阐发文章所表达的情和意,未能打开学生内心世界。

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是情感性较强的学科,因为一篇篇美文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精粹,课文本身都饱含着丰富的感情,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在语文教学中,把握文中泻泄奔腾的感情急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丰富的思想感情了。

教学时只有利用情感感染学生,才会打开他们的心扉。情感是语文的魅力,对缺少情感的语文教学,学生缺乏兴趣,听着不过瘾,看着不解渴。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有情感、有激情,始终是想学生所想,和学生一起共享着生活的快乐与幸福。学生情感的生成过程需要教师点燃和引导、需要自己体会和内化。

一、教师语言点燃学生情感

“言为心声”,有声语言的传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语言也是最利于表达情感的媒介。一些语文课缺少激情,主要是由于教师语言平淡。课上总是一个腔调,一个语速,没有节奏,没有重音,没有起伏。学生听着很容易恹恹欲睡。这类老师应该从基本功练起,从朗诵入手,提高口头语言表达的感染力,从而做到有声有色地进行教学。试想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那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朗读声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能不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情感,能不产生销魂摄魄的效果吗?

二、教师情景设置,学生入境生情

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他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教师就抓住本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情景,引带入境。情景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激情,才能扣击心灵。那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语言、动作,会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会激活学生思维,会让学生产生期待。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比如我在教《故乡》一课就设置了这样一个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我们都深爱自己的故乡,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写故乡、思故乡。赞美故乡风土人情的有之……抒发对故乡离情别绪的有之……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激动和欣喜的有之……鲁迅也是凡人,他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感受又是如何呢,我们来跟随《故乡》中的“我”的足迹一起去感同身受一下吧……这样就激起学生带着情感去体会“我”回故乡的喜乐悲愁了。又如教《敕勒川》一文时,我是这样做的:用幻灯展现大草原的美丽风光,通过阅读、欣赏、思索,不知不觉地让学生陶醉在作者笔下所描绘的美丽大草原上,从而激起他们对和平、愉悦、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三、教师指导朗读方法,学生体会文中感情

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而是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充分体会到课文的情感因素,并在动情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体会到的感情。学生对于那种反复多次重复性的训练是排斥和不接纳的。那么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走进文中,入情入境呢?

1.抑扬顿挫,感情流露。《沁园春雪》上阕要读的豪情万丈、下阕要读的居高临下、最后三句要读的意气轩昂才能体现作者伟大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心。《周总理,你在哪里》以沉缓的声音(只在倒数第二段语势稍高昂)、深切的语调来朗读才能体味人民对总理的无限深情。

2.配乐朗读,利用多媒体直观生动的画面、悠扬舒缓的音乐,唤起学生无穷的乐趣。如《开国大典》教学时,教师说:“孩子们,假如你是中央电视台首席播音员,请向全国人民宣读开国大典的盛况,你准备怎么读?”孩子们放胆自读,一个个专注投入,之后组织齐读。在激情豪迈的诵读中,响起了雄浑激荡的《红旗颂》,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充溢心胸,热血沸腾,当读到“天上是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是万万千千的灯火一片红。”不少孩子眼中噙着泪花,乐声停,而心潮还在澎湃。

3.课堂上,师生共同体验了语文震撼人心的魅力。变换学生的角色,让学生身临其境,以不同的身份来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色彩。

4.利用赛读,朗读时他把赛读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调动学生激情。

教学中,教师要依据课文内容不断的更换朗读方法。使学生从情入手,绘声绘色、绘形绘情地诵读,这样,学生就会读得有情,听得入迷,想得入理,得到美的享受,他们的道德情操也就会得以深深地陶冶。从而使阅读教学摆脱低效、走出困境,进入一个较高的层次。

四、教师升华课文,学生内化情感。

课文的升华就是师生双方对课程的再创造。对情感的升华要根据课文内容,根据学情。一篇课文,一个片断,怎么裁剪取舍,都凭师生的情感和灵性。升华部分,学生可写作、可体会、可想象、可讨论等。正所谓文已断,情未了,好的语文课余音绕梁,情韵无限。例如学完《故乡》,感受了鲁迅先生与故乡、与人民血浓于水的深厚感情,我们对自己的家乡呢?同学们动起了笔,写下了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介绍了自己的家乡。有的写风土人情,有的写离情别绪等等。学生写得情趣盎然,非常生动,文至真,情至浓。

“语文的外延即是生活的外延”,所以我们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不仅要立足于课内,还要伸展到课外。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召开朗诵会、故事会、演课本剧及作文比赛等,培养学生领会作品的内容,把握人物细腻感情;举办文学讲座等,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组织参观游览,开阔学生的生活视野等。

情感不是表层的张扬,也不是肤浅的铺陈;不是声嘶力竭的叫喊,也不是矫揉造作的表演。它是内心真情实感的流露,它是具备切入、生成、发展、高潮、内化的一个过程。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情感教育来发展学生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最终形成独立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在教学中让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手势、每一个眼神,都象高明的琴师一样,在每个学生的心弦上弹拨出悦耳、动人的乐章。

标签:;  ;  ;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