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轭聚合物的新型荧光传感薄膜的创制及相关检测仪器的研制

基于共轭聚合物的新型荧光传感薄膜的创制及相关检测仪器的研制

论文摘要

近年来,随着反恐、反化学生物武器、非金属地雷探测、环境质量监测等需求的增加,世界各国对各类高性能薄膜传感器的研究愈来愈重视。相对于均相(溶液)传感器,薄膜传感器具有可重复使用、基本不污染待测体系、易于器件化等优点,因此,备受人们重视。而共轭聚合物作为一种新的传感元素因以下原因受到特别的关注:(1)摩尔消光系数可达106M-1cm-1,具有很强的集光能力;(2)因整个分子主链为共轭结构,允许光激发电子在链上迅速流动,具有所谓的“分子导线效应”(Molecular Wire Effect),对被测量分子表现为“一点接触、多点响应”,呈现出显著的信号放大效应;(3)共轭荧光聚合物的光诱导电子转移或者能量转移是一个超快过程,一般可在数百飞秒内完成,较之正常的辐射衰变快4个数量级,因此与猝灭剂作用时,可表现为“超级猝灭”(Super-Quenching)。就目前的研究现状而言,基于共轭聚合物的薄膜传感器已经表现出巨大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就硝基芳烃类爆炸物检测而言,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工作集中在通过聚合物结构改造或者设计制备新的共轭聚合物来提高这类材料的传感性能。事实上,这并不是提高荧光传感器检测性能的唯一方法。通过对荧光薄膜传感器制备方法的改进,也可以提高传感器对硝基芳烃类爆炸物的检测性能。本论文在硝基芳烃类爆炸物检测用聚合物传感器研究综述的基础上,结合本实验室在硝基芳烃类爆炸物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利用超分子化学原理,探索了薄膜制备方式对薄膜传感器性能的影响,以共轭荧光聚合物为传感元素,设计、制备了多种对硝基芳烃类爆炸物,特别是对某种特定爆炸物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荧光传感薄膜。同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以本实验开发的高性能薄膜传感器为核心部件的便携式爆炸物探测仪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工作。具体来讲,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将六苯基环戊二烯硅烷的纳米颗粒作为传感元素掺杂于壳聚糖,通过旋涂技术将其固定于基质表面,得到了一种新型的荧光薄膜。对其传感性能的研究发现,此薄膜可以对苦味酸实现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检测,检出限达到2.1×10-8mol/L。并且三硝基甲苯(TNT)、二硝基甲苯(DNT)、硝基苯(NB)、苯酚、苯、甲苯、乙醇、甲醇和硝酸锌的引入对传感薄膜的荧光发射影响很小。传感机理研究发现,苦味酸阴离子与壳聚糖表面胺基阳离子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是此薄膜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主要原因。同时,壳聚糖的网络结构还有助于六苯基环戊二烯硅烷纳米粒子的稳定,阻止了其进一步的聚集。此外,此薄膜对于苦味酸的检测完全可逆。由于该薄膜制备工艺简单,传感性能优异,有望在实践中获得应用。(2)设计、合成了两种含芘的苯乙炔类共轭聚合物(PyPE-1和PyPE-2)。将这两种聚合物分别旋涂到玻璃基质上制备得薄膜1和薄膜2,并对其传感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相中,这两种薄膜对2,4,6-三硝基甲苯(TNT)的存在都非常敏感。相对于不含芘的类似物聚苯乙炔撑(PPE)所制备的薄膜3,薄膜1和2对于水相中TNT的检测不仅具有更高的灵敏度,而且还表现出了较好的选择性。这主要归结为两个原因:第一,芘的引入增强了聚合物和TNT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第二,芘的引入使得聚合物与TNT分子轨道能量更加匹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薄膜1对TNT的传感过程是可逆的。荧光寿命的测定表明该荧光猝灭过程是一种静态猝灭。该薄膜性能优越、制备简单,有望发展成为对地下水和海水中TNT具有高灵敏和高选择性的传感器。(3)首次提出了将单分子层化学的优点与共轭聚合物检测时所具有的信号放大效应相结合来制备荧光传感薄膜。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将寡聚二苯基硅烷化学键合于玻璃基质表面,制备了一种性能优越的气相硝基芳烃类爆炸物检测用荧光传感薄膜。正是兼具两者的优势,所制备的薄膜实现了对于气相中微痕量的硝基芳烃类爆炸物超灵敏、高选择性检测。同时,此薄膜可多次、重复使用。荧光寿命的测定结果表明,TNT对传感薄膜的猝灭过程为静态猝灭。由于该薄膜对硝基芳烃类爆炸物的超灵敏响应、高选择性和可逆性使得其极有希望发展成为一类对硝基芳烃类爆炸物敏感的荧光薄膜传感器。(4)将聚苯乙炔撑衍生物(M-PPEs)化学键合于玻璃基质表面,制备了一种荧光行为可控的共轭荧光聚合物荧光薄膜。研究发现,薄膜的荧光行为对其所处的介质极性极为敏感。这主要是由于不同极性溶剂中,固定化于基质表面的聚合物长而柔性的烷基侧链构象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聚合物主链相互作用的改变。在“不良”溶剂或者其蒸气中,侧链以压缩构象存在,导致聚合物主链之间聚集,使得薄膜的荧光强度降低,表现出明显的聚集荧光猝灭现象。然而在“良”溶剂或者其蒸气中,侧链趋向于伸展状态,采取一种松散的或者伸展的线圈构象,有效阻止聚合物之间的聚集,因此薄膜的荧光强度增强。有意思的是,这种聚集一解聚集的过程完全可逆,而且可在一分钟以内达到平衡。静态和时间分辨荧光技术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研究都证明了聚合物侧链是薄膜能够接受外界刺激响应的决定性因素。另外,基于此薄膜丰富的荧光行为,发展了两种两输入的INH和OR逻辑门。毫无疑问,利用聚合物侧链构象的改变来实现薄膜荧光行为的调控将是设计基于共轭聚合物单分子层荧光传感薄膜一种新的策略,不仅会大大拓展基于共轭聚合物荧光薄膜的设计思路,也必为此类薄膜的器件化奠定坚实的基础。(5)将强络合能力的喹啉基团引入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中来,制备了三种含8-羟基喹啉的共轭聚合物(P1,P2和P3)。由于聚合物络合位点的差异,聚合物对铜离子的响应有比较大的差异。含有羟基和咪唑的聚合物P2和P3对铜离子表现出了较好的响应,聚合物的荧光被有效的猝灭。而P1对铜离子几乎不响应。更为有趣的是,P2与铜离子的相互作用是可逆的。加入与铜离子相互作用更强的氨基酸,会使铜离子与聚合物远离,P2的荧光恢复。而由于P3与铜离子相互作用太强,氨基酸,甚至EDTA都不能使荧光恢复。利用这一现象,可以实现对溶液中氨基酸的灵敏检测。(6)高灵敏、便携式硝基芳烃类爆炸物探测仪由于其特殊的应用价值已经成为此类研究工作发展趋势之一。在本论文的附录工作中,以第二、三部分制备的传感薄膜为核心器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设计并加工出硝基芳烃类爆炸物检测用便携式探测仪。重点介绍了仪器相关的器件、电路、及相应的检测性能。毋庸置疑,高灵敏、便携式硝基芳烃类爆炸物探测仪的成功研发必将在环境污染监测、反恐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本论文的创新点在于:(1)改进了传统荧光薄膜的制备方法,发现了基质组成和结构对薄膜检测性能的重要作用,为同类薄膜的设计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2)设计、制备了多种新型共轭荧光聚合物,得到了综合性能优异,在旋涂成膜条件下对硝基芳烃类爆炸物高度敏感的传感薄膜材料。(3)首次提出将单分子层化学组装与共轭荧光聚合物结合创制液、气两相通用高性能荧光敏感薄膜的思路,由此制备了一系列可对硝基芳烃类爆炸物超灵敏、高选择性检测的传感薄膜。与此同时,发现在不改变基质类型和传感元素主体结构的条件下,仅仅通过改变聚合物侧链结构就可以得到性能完全不同的荧光薄膜材料,极大地拓展了此类薄膜的创新空间。(4)基于实验室创制的传感薄膜,参与设计并加工出了高灵敏、便携式硝基芳烃类爆炸物探测仪,目前,其市场化的工作也正在进行中。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第一章 硝基芳烃类爆炸物检测用聚合物传感器
  • 1.1 引言
  • 1.2 共轭聚合物对爆炸物的检测
  • 1.2.1 荧光有机聚合物
  • 1.2.1.1 聚乙炔
  • 1.2.1.2 聚苯乙烯撑
  • 1.2.1.3 聚苯乙炔撑
  • 1.2.1.4 聚芴类
  • 1.2.1.5 超支化共轭聚合物
  • 1.2.2 荧光无机聚合物
  • 1.2.2.1 聚硅烷
  • 1.2.2.2 聚环戊二烯硅烷及其共聚物
  • 1.3 非导电聚合物的爆炸物阻抗传感器
  • 1.4 聚合物涂覆表面声波传感器
  • 1.4.1 无机硅氧烷聚合物
  • 1.4.2 聚乙二醇和聚乙二醇-硅混合物
  • 1.4.3 环糊精
  • 1.5 聚合物纳米颗粒传感器
  • 1.6 固体硝基芳烃类爆炸物的可视化检测
  • 1.6.1 比色法检测
  • 1.6.2 荧光法检测
  • 1.7 展望
  • 第二章 本实验室基于多环芳烃的爆炸物荧光敏感薄膜研究进展
  • 2.1 引言
  • 2.2 以壳聚糖为基质的荧光传感薄膜
  • 2.3 以玻璃为基质的荧光传感薄膜
  • 2.4 结语
  • 论文研究思路
  • 第二部分 物理掺杂共轭荧光寡聚物荧光薄膜的制备及液相应用
  • 第三章 苦味酸液相荧光传感薄膜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试剂和仪器
  • 3.2.2 六苯基环戊二烯硅烷的合成
  • 3.2.3 纳米粒子的制备
  • 3.2.4 纳米粒子掺杂壳聚糖薄膜的制备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薄膜静态光谱的研究
  • 3.3.2 薄膜荧光寿命的研究
  • 3.3.3 薄膜对苦味酸的传感
  • 3.3.4 薄膜对苦味酸的检测选择性
  • 3.3.5 薄膜对苦味酸传感的pH效应
  • 3.3.6 薄膜对苦味酸的传感响应时间
  • 3.3.7 猝灭机理研究
  • 3.3.8 可逆性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爆炸物液相荧光传感薄膜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试剂和仪器
  • 4.2.2 共轭聚合物的合成
  • 4.2.3 共轭聚合物薄膜的制备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薄膜厚度及形貌表征
  • 4.3.2 薄膜静态光谱研究
  • 4.3.3 薄膜稳定性研究
  • 4.3.4 薄膜在液相对硝基芳烃类爆炸物的传感
  • 4.3.5 薄膜对硝基芳烃类爆炸物的检测选择性
  • 4.3.6 薄膜在海水中对TNT的检测
  • 4.3.7 猝灭机理研究
  • 4.3.8 可逆性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第三部分 化学单层组装共轭荧光聚合物荧光薄膜的制备及应用
  • 第五章 爆炸物气相荧光传感薄膜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试剂和仪器
  • 5.2.2 聚二苯基硅烷的合成
  • 5.2.3 玻璃基片的活化和硅烷化
  • 5.2.4 聚二苯基硅烷在玻璃基片表面的化学键合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聚合物的表征
  • 5.3.2 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
  • 5.3.3 薄膜的表征
  • 5.3.4 薄膜静态激发-发射光谱研究
  • 5.3.5 薄膜对硝基芳烃类爆炸物的气相传感
  • 5.3.6 薄膜对硝基芳烃类爆炸物检测选择性
  • 5.3.7 猝灭机理研究
  • 5.3.8 可逆性研究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易挥发有机物荧光敏感薄膜
  • 6.1 引言
  • 6.2 实验部分
  • 6.2.1 试剂和仪器
  • 6.2.2 玻璃基片的活化与硅烷化
  • 6.2.3 M-PPEs在玻片表面的化学键合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功能薄膜的表征
  • 6.3.2 静态荧光激发与发射光谱
  • 6.3.3 M-PPEs在不同混合溶剂中的聚集行为研究
  • 6.3.4 荧光寿命测定
  • 6.3.5 时间分辨荧光光谱(TRES)的测定
  • 6.3.6 薄膜1对苯蒸气的响应
  • 6.3.7 薄膜1对混合溶剂的响应
  • 6.3.8 聚合物聚集行为的理论模拟
  • 6.3.9 薄膜1在干态和湿态的构象行为
  • 6.3.10 逻辑门的研究
  • 6.4 本章小结
  • 第四部分 新型含8-羟基喹啉共轭荧光聚合物的设计及应用
  • 第七章 氨基酸均相荧光传感
  • 7.1 引言
  • 7.2 实验部分
  • 7.2.1 试剂和仪器
  • 7.2.2 单体的合成
  • 7.2.3 聚合物的合成
  • 7.3 结果与讨论
  • 7.3.1 聚合物的吸收和发射光谱
  • 7.3.2 聚合物对铜离子的传感
  • 7.3.3 聚合物对α-氨基酸的传感
  • 7.3.4 荧光各向异性和吸收光谱的测定
  • 7.4 本章小结
  • 附录 硝基芳烃类爆炸物专用荧光检测仪的研制
  • 8.1 引言
  • 8.2 仪器基本结构及组件
  • 8.2.1 仪器外观技术指标
  • 8.2.2 仪器相关器件
  • 8.2.2.1 激发光源(LED)
  • 8.2.2.2 光电倍增管(PMT)
  • 8.2.2.3 显示屏(OLED)
  • 8.2.2.4 其他器件
  • 8.2.3 硬件电路介绍
  • 8.2.4 软件介绍
  • 8.2.5 无线传感网络
  • 8.2.5.1 传感器节点的设计与实现
  • 8.2.5.2 协调器的设计与星型组网功能的实现
  • 8.2.5.3 计算机接口与无线数据采集软件
  • 8.2.6 界面图
  • 8.2.6.1 开机界面
  • 8.2.6.2 运行界面
  • 8.2.6.3 停止界面
  • 8.3 仪器检验报告
  • 8.4 仪器检测性能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圆形薄膜预应力测量[J]. 工程塑料应用 2020(03)
    • [2].低光泽度热隐身光子晶体薄膜[J].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2019(11)
    • [3].铁酸铋薄膜的电学特性及掺杂影响分析[J]. 化工新型材料 2017(03)
    • [4].有限尺寸硬薄膜/软基底的屈曲分析[J]. 力学季刊 2017(02)
    • [5].国际薄膜大会Thin Films 2016 新加坡2016.07.12-15[J]. 真空 2015(06)
    • [6].国际薄膜大会Thin Films 2016 新加坡2016.07.12-15[J]. 真空 2016(01)
    • [7].国际薄膜大会Thin Films 2016 新加坡2016.07.12-15[J]. 真空 2016(02)
    • [8].国际薄膜大会Thin Films 2016[J]. 真空 2016(03)
    • [9].可怜的小鸭子[J]. 意林(少年版) 2013(11)
    • [10].大棚薄膜破损咋修补[J]. 农业知识 2009(29)
    • [11].基于电化学聚合方法制备荧光薄膜及其在爆炸物检测中的研究[J]. 化学与粘合 2020(01)
    • [12].欧洲开发抗菌薄膜[J]. 绿色包装 2020(07)
    • [13].谈一谈薄膜数字印刷的优势和成本考量[J]. 印刷技术 2019(03)
    • [14].薄膜传输系统导向辊牵引特性研究[J].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16(04)
    • [15].铁酸铋薄膜退火工艺研究进展[J]. 表面技术 2017(02)
    • [16].电沉积制备镍-铁薄膜及其性能的研究[J]. 电镀与环保 2017(04)
    • [17].原子层沉积二硫化钼薄膜的机理及生长薄膜的质量[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 [18].2014年全球特种薄膜销售额将达到297.7亿美元[J]. 印刷技术 2010(02)
    • [19].中国进口薄膜级HDPE供应将趋紧[J]. 塑料工业 2010(07)
    • [20].一种Sb_2S_3热电薄膜的制备方法[J]. 电镀与精饰 2009(07)
    • [21].管状弹簧介电薄膜作动器粘弹性变形研究[J]. 甘肃科学学报 2019(06)
    • [22].薄膜基荧光传感检测的研究进展[J]. 中国科学:化学 2020(01)
    • [23].烧结氛围对铜锌锡硫硒薄膜性质的影响[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20(03)
    • [24].少层二硫化钼薄膜的制备及其光谱特性[J]. 半导体技术 2020(09)
    • [25].薄膜生产中防止薄膜粘连应用研究[J]. 中国设备工程 2020(18)
    • [26].“长寿薄膜”问世 寿命高达25年[J].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17(04)
    • [27].基于动力学标度法的a-C:H薄膜表面微观形貌的演变机理研究[J].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7(04)
    • [28].欧盟创新型中小企业研制成功过滤薄膜自清洁技术[J]. 化工管理 2014(34)
    • [29].欧盟创新型中小企业研制成功过滤薄膜自清洁技术[J]. 分析测试学报 2014(12)
    • [30].欧盟创新型中小企业研制成功过滤薄膜自清洁技术[J]. 企业技术开发 2014(34)

    标签:;  ;  ;  ;  ;  

    基于共轭聚合物的新型荧光传感薄膜的创制及相关检测仪器的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