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中华红叶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 Zhonghuahongye)为杨柳科杨属落叶乔木,是从中林2025杨的一个芽变培育而得,它不仅保持了中林2025杨的速生特性,而且其叶色随季节呈现不同的变化,很具观赏性,是集观赏与用材于一身的优良树种。但由于发展晚,苗木数量少,用常规繁殖方法很难满足市场需求。组织培养是实现快速繁殖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已应用于多种苗木,但中华红叶杨的组织培养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对中华红叶杨无菌繁殖体系建立过程中外植体消毒方式及导致褐变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选用0.15%的氯化汞、2%的次氯酸钠、30mg/L的抗生素溶液分别对中华红叶杨的茎段和叶片进行消毒,在消毒过程中,三种消毒剂又分别设置了不同的消毒时间,然后都接种于同种培养基上,统计其污染率并观察其生长状况。结果表明:茎段用0.15%的氯化汞消毒10分钟,污染率少,生长状况良好;用2%的次氯酸钠消毒20分钟,污染率很高,外植体前期生长状况优于用氯化汞消毒的外植体;抗生素在30分钟内起不到消毒的效果。叶片用0.15%的氯化汞消毒8分钟,污染率小,生长状况良好;用2%的次氯酸钠消毒12分钟,污染率高,但生长状况较好;抗生素在20分钟内达不到对叶片消毒的效果。对影响外植体褐化的不同因素做了研究。在预处理对外植体褐化的影响中,外植体低温预处理并与简单培养基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外植体的褐化率低,抑制褐化效果好;外植体表面消毒前用PVP和Vc混合液分别振荡处理,也能明显地降低褐化率,但以Vc混合液振荡处理效果好。在培养基对褐化的影响中,pH值对褐化率有明显影响,其影响趋势是:在一定pH值范围(5.0~6.5)内,pH值越低,褐化率越低;无机盐浓度影响外植体的褐化率,表现为:无机盐浓度低,褐化率低;在琼脂浓度5.0~6.5g/L范围内,琼脂浓度越大,培养基越硬,褐化率越低;低蔗糖浓度有利于降低褐化率,本试验中以2%蔗糖浓度培养下的外植体褐化率最低;活性炭对褐化率有明显影响,但其浓度要适宜,以每升培养基中加入0.3%活性炭的外植体褐化率最低。在培养条件对褐化的影响中,培养初期进行暗培养能有效地降低褐化率,以暗培养10天为宜;温度对褐化率也有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褐化越严重,低温可较好地减轻褐化;在1000lx~3000lx范围内,不同光照强度对褐化率的影响不大。转瓶时间不仅影响褐化率,还影响褐化的程度,短时间内多次转瓶可有效的降低褐化率和褐化程度。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外源激素在诱导愈伤过程中对油棕叶片褐化率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33)
- [2].蒜头果组培褐化控制技术研究[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8(01)
- [3].核桃楸腋芽再生体系研究[J]. 植物研究 2015(01)
- [4].不同品种牡丹几个生理参数的比较及其与组培中褐化的关系[J]. 西北农业学报 2008(01)
- [5].芍药组织培养及褐化研究[J]. 生物技术世界 2016(02)
- [6].不同防褐化措施对芒果茎段培养抗褐化效果的研究初探[J]. 园艺与种苗 2017(08)
- [7].培养基中不同因素对中华红叶杨外植体褐变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4(01)
- [8].滇黄精组培褐化影响因素研究[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9(02)
- [9].藏药柳茶愈伤组织诱导及褐化抑制探究[J]. 分子植物育种 2018(21)
- [10].不同糖源及蔗糖质量浓度对牡丹愈伤组织褐化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3(03)
- [11].菊花对潮霉素敏感性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10)
- [12].变异冬红果组织培养中褐化控制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17)
- [13].激素配比及无机盐浓度对阿月浑子组培的影响[J]. 中国园艺文摘 2011(01)
- [14].黄精叶钩吻组培中褐化控制的探讨[J]. 浙江农业科学 2012(04)
- [15].不同激素水平下橡胶树品种云研77-2脱分化培养及污染褐化情况研究[J]. 热带农业科技 2018(04)
- [16].白芨愈伤组织诱导研究[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 [17].小型西瓜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及防褐化研究[J]. 北方园艺 2018(10)
- [18].五种抗褐化剂对杜鹃兰原球茎增殖培养的作用效果[J]. 植物生理学报 2018(06)
- [19].高山杜鹃组织培养中褐化控制的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15(24)
- [20].黄连木茎段启动与增殖培养中防褐化技术研究[J]. 河北林果研究 2011(03)
- [21].梨外植体组培褐变的影响因子及预防措施[J]. 果树学报 2008(05)
- [22].淮山组织培养抑制褐变的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14(06)
- [23].十里香茶离体培养及再生体系研究[J]. 种子 2020(04)
- [24].川贝母鳞茎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化的控制初探[J]. 浙江农业科学 2019(07)
- [25].绿香椿组织培养外植体褐变现象的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15(22)
- [26].降低茶树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化程度的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2009(05)
- [27].不同消毒方法对组织培养中大岩桐叶片生长状况的影响[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20(04)
- [28].影响玉米幼胚组织培养褐化因素的研究[J]. 种子 2014(01)
- [29].温度及光照条件对中华红叶杨外植体褐变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4(04)
- [30].黄淮麦区部分普通小麦品种(系)高频再生基因型的筛选[J]. 西北农业学报 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