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史记》为“二十四史”之首,是中国历代正史的奠基之作。自西汉后期开始,就出现了对它的诠释研究,这一工作一直持续到今天。在两千多年的研究过程中,产生了浩如烟海的各种体式类型的相关诠释文献。历代《史记》诠释研究者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就保存在这些文献中。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其中部分文献已经亡佚。但是保存下来的,仍然数量庞大。对这些《史记》诠释文献和成果,历代众多的研究者分别从各自的角度进行过程度不一的研究。但是,据笔者所掌握的情况,从文献学的角度按照体式类型对现存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研究的不多。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关文献资料太多,想要一一予以收集、整理、研究,难度很大。但是考虑到这项研究对于深入、全面地把握历代《史记》诠释研究的成果很有必要,所以笔者决心先做一下“元前《史记》诠释文献研究”的工作,从而为将来撰写《中国古代<史记>诠释文献研究》打下基础。除《绪言》外,本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是《两汉时期<史记>诠释文献研究》,第二章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史记>诠释文献研究》,第三章是《隋唐时期<史记>诠释文献研究》,第四章是《宋、金时期<史记>诠释文献研究》,第五章是《本时段<史记>诠释有关问题考论》。前四章的第一节介绍该时期《史记》诠释的社会文化背景及文献概况,然后以专节形式对该时期出现的各种体式类型的《史记》诠释文献进行全面的研究。在这些专节内,首先介绍相关研究者生平,接着梳理文献资料状况,然后分析、归纳这些文献资料涉及的研究内容和具体观点,最后总结其学术贡献等。第五章讨论元前各时期《史记》诠释中涉及的一些热点问题,如“太史公”是否为官职、《史记》正本可能不藏于太史处、《史记》早期的流传情况、隋前《史记》诠释中班马优劣观的变化、唐代《史记》诠释中的文学取向、宋学对《史记》诠释的影响等,这些问题,或者是进行《史记》诠释研究的基础,或者是其研究的重要内容,所以做一下专题讨论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本论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1)从古典文献学的角度,对现存元前《史记》诠释文献的诠释体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对进一步扩展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门类、丰富《史记》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2)本文在前人资料收集的基础上,结合笔者个人同常阅览、收集所得,对前人资料汇编的成果(如《历代名家评<史记>》、《史记研究资料索引和论文专著提要》、《史记索隐引书考实》、《史记版本和三家注研究》等)作出进一步的补充和考订,从而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文献蒐集工作中的疏漏。(3)将诠释者的生平、治学特点,文献出处的著述特点和具体的诠释文献的研究情况相结合,揭示其中的必然关系,以求达到知人论世等研究效果。(4)对具体的《史记》诠释文献的各方面情况加以尽可能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尽量充分地挖掘和吸收其研究成果。(5)本着将历史线索与逻辑线索相结合的原则,不仅总结了各历史阶段《史记》诠释研究的总体特征,而且在梳理一种具体体式类型的发展脉络的时候,揭示出二者之间错岐差异的表象背后所隐含的逻辑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