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成像论文-赵艳华,李岩,晋利兵,李永强,王浩

高精度成像论文-赵艳华,李岩,晋利兵,李永强,王浩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精度成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学遥感,全谱段,辐射定标,定量化

高精度成像论文文献综述

赵艳华,李岩,晋利兵,李永强,王浩[1](2019)在《全谱段光谱成像仪高精度辐射定标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分五号卫星作为国内首颗明确提出定量化应用的卫星,定标精度要求达到了目前发射型号的最高水平。全谱段光谱成像仪作为其主要载荷,是国内高分辨率全谱段多光谱遥感器中光谱范围最宽(0.45~12.5μm)、谱段最多(12个)的载荷。它采用叁反离轴光学系统分视场成像、在汇聚光路中使用分色片、红外探测器焦面前放置微型组合滤光片等光谱细分措施,实现3个探测器焦面上12个谱段的同时对地成像,1台载荷获得地物温度反演所需数据,提高数据匹配和实效性。它通过2个定标机构分别实现可见短波谱段全光路全口径漫反射板定标和中长波谱段半光路全口径黑体定标,经实验室定标、场地定标、星上定标获得星上定标系数,为用户定量应用提供了良好保障,经验证,可见短波谱段定标精度为2.6%、中长波红外谱段定标精度为0.9K。(本文来源于《上海航天》期刊2019年S2期)

李春红,杨帆,张世斌,张锐,何建华[2](2019)在《塔东古城地区特低信噪比地震资料高精度成像技术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塔东古城地区地表为巨厚沙漠所覆盖,地下地质构造复杂、目的层埋深较大、有效反射能量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该区地震资料信噪比极低,成像较为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处理环节的精细静校正、提高信噪比及高精度速度分析是该区地震资料高精度成像的关键技术。本文经过研究实践形成了一套针对塔东古城地区特低信噪比地震资料高精度成像的技术流程,最终处理成果数据体成像精度较高,波组特征清楚,地质目标成像聚焦、归位准确,与合成地震记录相关系数达85%以上。(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9-09)

王瑞,刘波,张春涛,刘韬[3](2019)在《碳酸盐岩高精度成像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塔里木盆地发育大型走滑断层控制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钻井资料表明,生产井总是沿着断层展布。因此,寻找断层的正确位置对地球物理学家来说至关重要。二迭系火成岩在4000m—5000m深度发育较广。由于火成岩强烈的速度非均质性,影响目的层奥陶系储层精确成像,甚至形成假构造。本文结合地质背景和测井资料,采用一种精细速度模型方法来解决非均质火成岩成像问题,并应用高精度成像数据进行断层解释。文中将首先介绍速度模型构建的工作流程,然后应用高精度成像数据体,从地震剖面和属性分析两方面进行比较,高精度成像数据体上进行的断裂分析也从井上动态数据得到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9-09)

肖明图,苏勤,余国祥,蒋永祥,李斐[4](2019)在《“双复杂”介质高精度地震成像方法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玉门窟窿山地区是典型的双复杂介质探区,其地表起伏剧烈、近地表横向变速严重,地下冲断构造复杂,现行的成像方法不能满足逆掩推覆体下盘构造准确成像。主要原因有以下叁方面:1)以常速替换计算静校正方法不能彻底解决近地表高速层不一致性的静校正问题;2)大平滑面不适应地表高差剧烈的问题,在此面上进行迭前深度偏移难以得到理想结果;3)浅层速度模型精度较低,容易造成累积误差,影响中深层准确成像。本文利用保持起伏地表地震波传播运动学特征的表层静校正与深度域成像一体化处理思路,优化了常规成像处理技术,首先通过真地表小平滑面的双变速静校正思路提高表层高波数校正精度,采用近似真地表迭前深度偏移和近地表与深层反射一体化建模方法,提高整体速度模型精度和复杂冲断构造成像的准确性。应用以上针对性处理技术后有效改善了山地双复杂地区地震资料成像品质。(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9-09)

陈勇,董清源,刘小民,林正良[5](2019)在《页岩气高精度地震成像及“甜点”预测技术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石化物探院作为油田企业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技术支撑单位,在J、JN、N、D、W、Y等地区对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均给予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成果支撑。在长期的技术和成果支撑过程中,研究人员有效的面向页岩气分布区"双复杂"地质特征,分析问题、寻找思路、解决问题,明确了页岩气分布区地表复杂、构造复杂问题给地震资料处理解释造成了严重的静校正问题、去噪问题、速度建模问题、偏移成像问题、构造解释问题、甜点参数预测问题、地应力预测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中确定有效开展静校正处理、去噪处理、速度建模、高精度偏移成像、构造精细解释、"双甜点"参数预测、地应力预测等是有效提高研究成果精度和有效性的重要步骤。围绕这些重要步骤,通过研究形成了地震处理、解释两大技术系列,主要技术包括融合静校正技术、空间定位多域去噪技术、网格层析速度建模技术、TTI-RTM偏移成像技术、多参数拟合地质甜点预测技术、基于CPS模型的地层压力预测技术、基于迭前AVAZ反演的地应力预测技术等,取得的地震成果成像效果好、构造误差小、页岩气"甜点"预测精度高,有效支撑了J、W、Y等地区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9-09)

陈晨,魏中浩,徐志林,张冰尘[6](2019)在《基于高斯字典原子稀疏表示的高精度宽角SAR成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从宽角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中提取目标后向散射各向异性特性的性能,在宽角SAR字典稀疏表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高斯字典原子的高精度宽角SAR成像方法。在字典构造上,采用不同中心位置、相同方差的高斯函数。在求解稀疏表示系数上,采用广义最小最大凹惩罚稀疏重构算法求解。最后,根据稀疏表示系数的重构结果以及构造的字典得到目标的后向散射各向异性特性。通过仿真实验和Backhoe数据对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高精度地提取目标的后向散射各向异性特性。(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路保平,倪卫宁[7](2019)在《高精度随钻成像测井关键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随钻地质导向系统距离钻头远、检测信息少和检测精度低的问题,基于随钻扇区扫描原理,结合MEMS动态工具面检测技术、近钻头伽马旋转累计计数成像采集算法和随钻电阻率动态PID调节发射驱动成像采集算法,研制了高精度近钻头伽马成像测井仪和高精度随钻电阻率成像测井仪,实现了近钻头伽马16扇区测量与随钻电阻率128扇区测量。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随钻采集到的近钻头伽马成像测井数据可为复杂油气藏地质导向钻进提供技术支持;随钻电阻率成像测井数据与电缆测井数据吻合,可为随钻地层评价提供可靠数据。研究表明,利用近钻头伽马成像测井仪和高精度随钻电阻率测井仪可以获得高精度的测井数据,为地质导向和地层评价提供支持。(本文来源于《石油钻探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张爱丽[8](2019)在《L波段一维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系统高精度成像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盐度和土壤湿度是研究全球水循环变化的关键参数,为了实现对这两参数的精确测量,星载L波段微波辐射计的研制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相比其他的微波频段,地物目标在L波段的辐射亮温对土壤湿度和海洋盐度的敏感度更高,所以L波段被普遍应用于对这两目标参数的星载辐射测量。目前已经完成在轨工作的L波段辐射计系统有:综合孔径体制的微波辐射计(欧空局的SMOS/MIRAS)和真实孔径体制的微波辐射计(美国的Aquarius卫星,SMAP卫星)。结合已有的研制经验和教训可知:二维综合孔径辐射计MIRAS虽然易于满足星载探测所要求的空间分辨率,但是存在系统复杂度高、成像稳定度和精度低的问题。而对于真实孔径辐射计,受限于大口径天线的使用,瓶颈技术则在于空间分辨率和刈幅指标。综合前面两者,L波段一维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系统逐渐成为对地遥测海洋盐度和土壤湿度的有效工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随着L波段辐射计的不断发展,在技术上,利用L波段辐射计进行星载观测海洋盐度和土壤湿度所面临的挑战主要在如何满足两个关键指标:空间分辨率和辐射测量精度。为了在星载观测条件下满足应用需求的空间分辨率和刈幅指标,一维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在交轨方向上通过采用稀疏排布的天线阵列来代替传统辐射计中的大口径真实孔径天线,从而在空间分辨率上取得更好的拓展空间。但是对于辐射测量精度,一维综合孔径辐射计系统仍存在严峻的挑战。由于载荷发射和在轨扫描技术难度会限制辐射计天线装置的设计尺寸,所以在实际应用中,星载一维辐射计系统中的馈源天线数会较少,这会导致辐射计系统对目标图像在空间频率域的采样产生明显截断,从而影响系统的亮温图像重建精度。此外,辐射计系统天线的方向图数据也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不确定性误差、旁瓣恶化,以及系统内定标链路上存在的随机误差,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辐射测量精度的降低。因此,为了达到盐度探测任务所要求的辐射测量精度,本文对一维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高精度成像方法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所完成的主要研究及成果如下:1、从系统角度全面分析了基线数有限的一维干涉式体制综合孔径辐射计系统实现超高精度测量所面临的理论误差限制因素,并针对吉布斯现象、成像混迭、以及天线旁瓣恶化所带来的成像误差项进行了误差分析与校正方法研究。定义辐射计系统的成像误差:经过仪器定标后重建的亮温数据大体上能够满足应用需求,但是与目标真实亮温仍然存在的非零差值,即为本文研究的成像误差,被用来定量化评估辐射计系统的成像精度。分析研究发现一维综合孔径辐射计成像误差的影响因子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系统天线阵的基线设计参数和天线方向图数据。对于单元数较少的一维综合孔径辐射计,由于系统的采样基线有限,使得辐射计在空间频率域上出现截断采样,导致成像结果中存在明显的吉布斯误差。针对该问题,本文首次提出和验证了基于基线优化和基于CLEAN算法的吉布斯误差抑制方法。此外,在L波段综合孔径辐射计系统实际设计中,受馈源天线尺寸的限制,通常系统最短基线会大于奈奎斯特采样限制条件,使得辐射计成像存在混迭现象,视场混迭也会给成像结果带来误差。针对一维辐射计系统中混迭引入的成像误差,本文研究了误差的抑制算法,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相应算法的有效性。影响辐射计成像质量的另一个因素为天线误差。由于天线装置加工和安装精度的限制,以及辐射计在发射和在轨运行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天线方向图数据不可避免的存在不确定性误差。在一维辐射计天线阵中,馈源单元的位置不同,相对于反射面中心的距离不同,以及馈源尺寸大小不同,都会引起单元方向图的不一致性。天线的不确定性误差和不一致性都会导致辐射计成像误差。本文系统性的评估了天线误差对成像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可用于对辐射计天线阵的优化选择,还可用于反馈优化天线单元的设计指标。针对天线方向图旁瓣恶化所引起的系统成像误差,本文首次提出了G矩阵修正法,并对其校正效果进行了仿真验证。2、针对辐射计系统的天线误差,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整体定标算法。天线误差是目前辐射计亮温数据产品的主要污染因子之一,且天线误差项处于辐射计系统的内定标链路之外,不能通过自定标完成。因此,本文开展了针对天线引入成像误差的校正算法研究,即对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系统外定标算法的研究。基于平坦目标转换算法(FTT)的思想,结合目前应用FTT算法在亮温数据级上仍然会残留碗状成像误差的问题,提出了参考目标转换算法(RTT)。通过对海洋目标场景成像仿真实验,验证了RTT定标算法的正确性,对比分析了FTT与RTT的校正效果,研究了RTT定标精度的影响因子:参考场景的选取和参考场景亮温建模的准确度,定量化评估了其具体的影响规律。3、搭建和完善了一维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仿真系统。仿真辐射计观测成像的过程主要包括叁大模块:前向亮温生成模块,辐射计系统测量模块和亮温图像重建模块,实现了由海表面盐度、海表面温度、风速、水汽含量和液水含量等气象数据到观测场景建模亮温,到辐射计系统测量得到的可见度函数采样值,再到重建亮温图像,这样一个端到端的仿真过程。仿真系统主要功能包括计算星载辐射计运行轨道、评估辐射计成像或定标算法、分析外部误差源对仪器成像精度的影响规律、优化一维综合孔径辐射计天线馈源的排布等等。目前,该仿真系统已经服务于全球水循环任务微波干涉仪(WCOM/IMI)和海洋盐度计任务主被动联合探测微波成像仪(MICAP)的预研设计。(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期刊2019-06-01)

郭浩[9](2019)在《板块边界断层区高精度地震定位和层析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是活动断层快速运动的产物,世界上绝大多数地震发生于主要的板块边界断层内。在大陆和海洋地壳内,断层可以处于震间闭锁状态从而不断地累积应力并最终产生大地震,也可以发生持续性的蠕滑并伴随小地震,或者间断性的滑动并伴随低频震颤事件。在俯冲带区域,不同深度的俯冲板块界面可能会发生地震、幕式震颤与慢滑移、无震蠕滑等不同断层行为。理解控制这些断层行为的断层区物理状态和力学性质对于理解常规地震和慢地震的物理机制以及地震灾害评估非常重要。本论文首先发展了叁种先进的地震定位和层析成像新方法用于提高地震和震颤事件的定位精度以及断层区的速度模型分辨率,然后将新方法应用到叁个不同的板块边界断层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断层区的物性结构变化与不同断层行为之间的关系。本论文发展了叁种基于地震体波走时的地震定位和地震层析成像新算法。(1)我们发展了一种叁重差定位方法,可以提高地震和震颤事件定位精度。该方法通过联合使用台站对到时差(同一地震事件到两个台站的到时差)和双对到时差(两个地震事件到两个台站的到时差)数据可以同时提高事件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2)我们将叁重差定位方法进一步发展为叁重差层析成像方法来联合反演事件位置和速度模型,从而可以进一步改善事件位置精度,并同时确定高精度的地震源区的深部速度结构和源区以外的浅层速度结构。(3)我们发展了Vp/Vs模型一致性约束的双差层析成像方法。该方法通过利用S-P数据以及Vp/Vs模型一致性约束可以得到更可靠更高分辨率的Vp/Vs模型。我们使用合成和实际数据验证了这叁种新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美国和加拿大西海岸地震危险性评估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是我们对Cascadia大型逆冲断层上未来将会发生的大地震的破裂范围缺乏直接的观测或者物理约束。测地学模型显示,该俯冲板块的界面在大约20千米深度以内处于震间闭锁状态,30-50千米深度为幕式震颤和慢滑移事件(ETS)的发生区域,在闭锁区和ETS区之间存在一个过渡带。闭锁区累积的弹性应变能将会通过大地震的形式释放,但大地震破裂能否通过下方的过渡带还不清楚。我们通过分析布设在Cascadia最南端Gorda板块上的海底地震仪和陆地上的地震仪所记录到的地震数据,利用新发展的叁重差地震定位和层析成像算法,得到了俯冲板块界面附近高精度的地震位置以及地震波速比模型。结果显示,从闭锁区到过渡带,板块界面附近的波速比存在明显变化。我们推测这种变化很可能与孔隙率和流体含量的变化有关。将我们的结果与一个最新的电阻率模型相结合分析,我们认为,闭锁区和ETS区具有高孔隙率和高流体含量,而过渡带的孔隙率要低一个量级。结合断层力学模拟的结果,我们认为板块界面附近的孔隙率和流体含量随着深度的变化反映了断层流变性的变化,浅部的孕震区和深部的ETS区之间的过渡带很可能是塑性变形区,因此未来大地震的破裂可能很难穿过过渡带,从而大大降低了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位于东太平洋海隆的Gofar转换断层,在一些特定的区域能够每5-6年准周期地发生6级左右的地震,而这些大震的破裂总是不能穿过另外一些特定区域(称为破裂边界区)。与此同时,断层上小地震的分布也有明显的时空变化。为了更好地理解该断层上的地震行为,我们利用布设了一年的海底地震仪数据和新发展的波速比模型一致性约束的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得到了沿着断层走向的高精度速度模型。结果显示,断层区内不同尺度的物性结构变化可能控制了该断层上大震的孕育和破裂传播,以及小震的分布。6级主震发生在一个8千米长的凹凸体上,该凹凸体很可能是由较为完整的岩石组成,因此具有较高的强度。在该凹凸体的两侧存在着不同尺度的破碎区,这些破碎区可能富集流体,强度较弱,但这些破碎区能否停止主震的传播可能与它们的大小有关。此外,小地震的分布与断层结构的变化也存在一些明显关系。结合前人的研究,我们认为,沿着Gofar转换断层走向强烈的物性结构变化很可能控制着断层的力学性质和地震行为。近十多年来,在美国加州圣安德列斯断层深部广泛观测到了一种低频震颤事件。研究认为这种震颤事件的产生代表了断层深部的脆性滑动,很可能与较高的孔隙流体压有关。然而,流体的来源以及断层区中流体的分布情况尚不清楚。与此同时,许多震颤事件特征沿着和垂直断层走向方向存在明显变化,但其控制机制也不清楚。我们通过叁重差定位和层析成像方法联合反演Parkfield地区的地震和震颤事件的地震数据,得到了 SAF中段在整个地壳内精细的地震剪切波速度结构,并同时改善了震颤事件的位置。我们的结果显示,震颤事件源区具有超低的速度异常,表明存在高孔隙流体压。我们的结果揭露了从上地幔顶部延伸到上地壳的流体通道,这些流体很可能源于断层东北侧下方的蛇纹石化的地幔楔物质的脱水。断层区孔隙流体压的变化可能控制了中下地壳内震颤事件和低频地震的各种特征以及上地壳断层的地震耦合分段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骆迪,蔡峰,吴志强,闫桂京,杜润林[10](2019)在《海洋短排列高分辨率多道地震高精度成像关键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高频震源的海洋短排列、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探测方法,具有主频高、频带宽的特点,是海底浅层地质研究,特别是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等方面的重要手段.针对这种地震探测方法不能有效控制电缆沉放深度、虚反射干扰严重且规律性差以及速度分析精度低带来的成像效果差等问题,研究了基于虚反射走时识别与模拟计算的电缆沉放深度计算方法,获得了检波点的准确沉放深度,为虚反射的有效压制提供了保障;采用基于相似性原理的排列长度放大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排列长度较短引起的速度谱能量团不聚焦的问题,提高了速度分析灵敏度,确保了地震资料成像处理精度.实际资料的最终成像处理结果表明,地震波组的信噪比和分辨率高,速度结构合理,BSR特征清晰,为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识别和研究提供了高品质资料.(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高精度成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塔东古城地区地表为巨厚沙漠所覆盖,地下地质构造复杂、目的层埋深较大、有效反射能量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该区地震资料信噪比极低,成像较为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处理环节的精细静校正、提高信噪比及高精度速度分析是该区地震资料高精度成像的关键技术。本文经过研究实践形成了一套针对塔东古城地区特低信噪比地震资料高精度成像的技术流程,最终处理成果数据体成像精度较高,波组特征清楚,地质目标成像聚焦、归位准确,与合成地震记录相关系数达85%以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精度成像论文参考文献

[1].赵艳华,李岩,晋利兵,李永强,王浩.全谱段光谱成像仪高精度辐射定标技术[J].上海航天.2019

[2].李春红,杨帆,张世斌,张锐,何建华.塔东古城地区特低信噪比地震资料高精度成像技术及应用[C].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3].王瑞,刘波,张春涛,刘韬.碳酸盐岩高精度成像及应用[C].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4].肖明图,苏勤,余国祥,蒋永祥,李斐.“双复杂”介质高精度地震成像方法研究与应用[C].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5].陈勇,董清源,刘小民,林正良.页岩气高精度地震成像及“甜点”预测技术进展[C].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6].陈晨,魏中浩,徐志林,张冰尘.基于高斯字典原子稀疏表示的高精度宽角SAR成像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9

[7].路保平,倪卫宁.高精度随钻成像测井关键技术[J].石油钻探技术.2019

[8].张爱丽.L波段一维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系统高精度成像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2019

[9].郭浩.板块边界断层区高精度地震定位和层析成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10].骆迪,蔡峰,吴志强,闫桂京,杜润林.海洋短排列高分辨率多道地震高精度成像关键技术[J].地球物理学报.2019

标签:;  ;  ;  ;  

高精度成像论文-赵艳华,李岩,晋利兵,李永强,王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