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从一个新的维度阅读和思考张爱玲的作品,文字本身没有风格,风格就从作者汲取的养分中来。文学是要求营养比较充分的一个专业,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了一个立体化的文化视野,才能虚拟出一个立体的空间。现代文明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有着充分的体现,现代化的教育帮助张爱玲表达思想。在她那里,各种学习和经验的价值都被运用起来,演化成文字全部赋予到她的作品中,让读者见识了一种从未曾目睹的电影效果。本文从五个方面来解读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养分:音乐、绘画、生活、逻辑、诗心。第一章主要分析了音乐这一最接近人类灵魂的艺术形式如何转移到文学书写中。音乐本身包括乐句的搭建、形成的乐感和升华的情绪,这些与文字辐射的空间基本一致。第二章详细解析了绘画这样形象的艺术形式怎样被写作所借鉴,在张爱玲的生花妙笔下,自如地勾勒出人物线条,涂抹纷繁的色彩以及依赖光还原时空。第三章重点剖析了生活可以平行移植到杜撰的世界里去的原因和结果。生活就是包罗万象的,一切都从生活中来,习俗文化、社会身份、历史时代都是培育文学的土壤。第四章详细解析了逻辑思维在张爱玲创作中的显现,如同求解一道证明题,追随一个既定命题,开始让情节环环相扣的展开,最终回到那个需要被证明的意志上。第五章主要分析了诗不会因为起过了作用而丧失生命,可以在形式中重生,这种重生的基因便是诗心。张爱玲虽然绝少写诗,可是诗心随处可见,放大这些句式的呼吸和想象力,成为唯一的真正的言语经验。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张爱玲作品解读及特点分析——评《张爱玲晚期写作研究》[J]. 炭素技术 2019(06)
- [2].张爱玲的香港印记[J]. 同舟共进 2020(03)
- [3].张爱玲与张欣:不同叙事方式的都市写作[J]. 南方文坛 2020(04)
- [4].海内外对张爱玲的翻译的研究——现状、问题和思考[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2)
- [5].在“异乡”阐释“中国”——张爱玲《异乡记》再解读[J].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9(01)
- [6].张爱玲晚年的朋友圈[J]. 同舟共进 2019(08)
- [7].《张爱玲传》中的身份认同问题[J]. 创作评谭 2019(05)
- [8].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思维[J]. 文学教育(上) 2019(10)
- [9].“蓝天下的小红房子”变奏曲——张爱玲的异域书写[J]. 职大学报 2019(05)
- [10].异乡如梦:张爱玲《异乡记》中的多重“风景”[J]. 现代中文学刊 2019(05)
- [11].“服饰”的叙事艺术——评《人与衣:张爱玲〈传奇〉的服饰描写研究》[J]. 纺织导报 2018(02)
- [12].张爱玲笔下的酒里情事[J]. 中国酒 2018(01)
- [13].肉身的救赎:张爱玲的身体诗学[J]. 南方文坛 2018(03)
- [14].“场域-惯习”视角下张爱玲的翻译及其译作接受[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 [15].从张爱玲的书信集内观其生命信仰[J]. 韶关学院学报 2018(04)
- [16].张爱玲在美国的生活与写作[J]. 档案与建设 2018(06)
- [17].凝视异域:张爱玲的南洋书写及其意义[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7)
- [18].精致而苍凉——张爱玲的肖像插图研究[J]. 文艺研究 2018(08)
- [19].风流茶说合——张爱玲笔下的如茶人生[J]. 博览群书 2018(06)
- [20].张爱玲与赖雅情感揭秘[J]. 档案时空 2018(07)
- [21].从上海到香港:张爱玲编剧电影的风格延续与演变[J]. 电视指南 2018(05)
- [22].张爱玲文学世界中的俗与雅[J]. 河南农业 2018(27)
- [23].浅析张爱玲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J]. 教育现代化 2018(34)
- [24].时空错位中的心理变迁——张爱玲及香港女作家笔下的爱情书写[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8(09)
- [25].张爱玲后期创作中的“真实”观念[J].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8(03)
- [26].浅析张爱玲及其作品中的焦虑因素[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11)
- [27].回忆不能承受之重——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角度解读张爱玲《怨女》[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05)
- [28].张爱玲的“爱憎表”[J]. 档案春秋 2017(02)
- [29].朝语夕答:张氏叙事的敏锐与日常——评张爱玲散文《爱憎表》[J]. 阴山学刊 2017(02)
- [30].张爱玲未公开书信中的蚤患书写考察[J]. 鲁迅研究月刊 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