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县退耕还林效益动态研究与综合评价

洪雅县退耕还林效益动态研究与综合评价

论文摘要

退耕还林工程自1999年开始试点示范以来,工程总体进展顺利,成效显著。随着工程建设的继续推进,如何科学合理地反映退耕还林的效益动态,已成为政府部门、学术界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研究从还林模式和县域两个尺度对退耕还林效益进行了动态分析和综合评价,揭示了退耕还林综合效益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为科学评价退耕还林建设成效和第二期工程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以苦竹-扁穗牛鞭草、光皮桦-扁穗牛鞭草两种复合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动态进行了分析。随还林年限的延长,两种模式的总生物量、土壤入渗性、林地蓄水量、总孔隙度和O2释放量逐渐增大,地表径流、泥沙流失量和土壤容重不断减少,苦竹-牛鞭草复合模式在林分郁闭后变化不明显;植被总固碳量和土壤有机碳和全氮量在林竹草复合期急剧下降,而后随着植被郁闭度的提高逐渐回升;苦竹-牛鞭草复合模式每年都可获得高于农耕地的经济收入,光皮桦-牛鞭草复合模式由经营利用周期较长,只有在林草复合期才能获得牧草收入。构建了退耕还林模式尺度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2个项目层,水土保持、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等6个因素层,生物量、物种多样性和地表径流量等12个具体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系统模型对两种还林模式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动态评价与预测。两种模式的系统稳定性、水土保持和固碳制氧等生态效益都在不断提高,苦竹林在林分郁闭后变化不明显;土壤改良效果目前不明显,但表现为恢复和提高趋势;苦竹林创造的经济效益高于光皮桦;随着还林年限的延长,两种复合模式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逐渐增大,整个生态经济系统正朝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作为生态经济兼用林的苦竹,其综合效益高于光皮桦,且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耦合度高,值得在当地进行推广发展。分析了洪雅县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变化。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洪雅县在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到2007年为止,已累计增加林地生物量90.62万t,减少径流量0.36亿m3,蓄水量增加866.88万t,泥沙量减少37.3万t,固碳CO2212.37万t,释放O2116.24万t,还林地直接创造经济收入为6.96亿元。退耕还林工程对农业产值、畜牧业产值、农民人均收入、劳动力转移和农业产业结构等方面有着较大影响。构建了县域尺度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项目层、7个因素层和12个具体指标,主要包括林草面积、林地蓄水量、泥沙流失减少量、林草直接收入、农民人均收入、畜产值和农村就业率等指标。对洪雅县退耕还林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动态评价与预测。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进行,生态、经济、社会和综合效益整体上呈上升态势,现阶段综合效益主要体现在生态效益上,社会经济效益滞后于生态效益,但它们之间的协调耦合关系正朝着合理方向发展。提出了优化树种结构、优化调控还林模式、促进地方产业发展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方面的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对策。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国内外退耕还林工程概况
  • 1.1.1 国外退耕还林工程进展
  • 1.1.2 中国退耕还林工程概况
  • 1.2 退耕还林系统演变规律
  • 1.2.1 退耕还林生态系统演变规律
  • 1.2.2 退耕还林经济系统演变规律
  • 1.2.3 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规律
  • 1.3 国内外退耕还林综合效益评价研究进展
  • 1.3.1 国外退耕还林综合效益评价
  • 1.3.2 国内退耕还林综合效益评价
  • 1.3.3 退耕还林综合效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 2 研究方案
  • 2.1 研究目标
  • 2.2 研究思路
  • 2.3 技术路线
  • 2.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2.4.1 还林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动态分析
  • 2.4.2 还林模式的综合效益动态评价与预测
  • 2.4.3 县域退耕还林工程的效益动态分析
  • 2.4.4 县域退耕还林工程的综合效益动态评价与预测
  • 2.4.5 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对策
  • 3 研究区概况
  • 3.1 洪雅县基本概况
  • 3.1.1 自然社会经济情况
  • 3.1.2 林业与退耕还林情况
  • 3.2 还林模式的试验地基本情况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林(竹)-草复合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动态
  • 4.1.1 林(竹)-草复合模式的构建
  • 4.1.2 植被动态
  • 4.1.2.1 植被群落结构动态
  • 4.1.2.2 主要树种生长特性
  • 4.1.2.3 生物量动态
  • 4.1.2.4 物种多样性动态
  • 4.1.3 水土保持效益动态
  • 4.1.3.1 径流量与产沙量
  • 4.1.3.2 林地蓄水量
  • 4.1.3.3 土壤入渗性
  • 4.1.4 土壤理化性质动态
  • 4.1.4.1 土壤物理性质
  • 4.1.4.2 土壤养分
  • 4.1.5 固碳制氧效益动态
  • 2固定量'>4.1.5.1 CO2固定量
  • 2释放量'>4.1.5.2 O2释放量
  • 4.1.6 经济效益动态
  • 4.1.6.1 苦竹-牛鞭草复合模式的经济效益
  • 4.1.6.2 光皮桦-牛鞭草复合模式的经济效益
  • 4.1.6.3 不同林竹草复合模式的经济效益比较
  • 4.1.7 小结
  • 4.2 林(竹)-草复合模式综合效益评价
  • 4.2.1 综合效益评价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4.2.1.1 退耕还林综合效益的概念
  • 4.2.1.2 退耕还林综合效益的特点
  • 4.2.1.3 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的概念
  • 4.2.1.4 退耕还林综合效益评价的特点
  • 4.2.1.5 综合效益评价的理论基础
  • 4.2.1.6 评价指标筛选原则
  • 4.2.2 林竹草复合模式生态效益综合评价
  • 4.2.2.1 模式生态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2.2.2 林竹草复合模式的生态效益综合评价
  • 4.2.3 林竹草复合模式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 4.2.4 林竹草复合模式的综合效益评价
  • 4.2.4.1 综合效益评价
  • 4.2.4.2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间的耦合关系
  • 4.2.5 林竹草复合模式的综合效益预测
  • 4.2.5.1 灰色系统预测方法
  • 4.2.5.2 生态综合效益预测
  • 4.2.6 小结
  • 4.3 县域退耕还林工程效益分析
  • 4.3.1 退耕还林基本情况
  • 4.3.1.1 林地资源变化
  • 4.3.1.2 退耕还林地分布
  • 4.3.1.3 退耕还林树种
  • 4.3.2 生态效益分析
  • 4.3.2.1 生物量
  • 4.3.2.2 水土保持效益
  • 4.3.2.3 固碳制氧效益
  • 4.3.3 经济效益分析
  • 4.3.3.1 还林地直接创造的经济收入
  • 4.3.3.2 国内生产总值和产业结构变化
  • 4.3.3.3 农业产值和农业产业结构变化
  • 4.3.3.4 农民人均收入变化
  • 4.3.4 社会效益分析
  • 4.3.4.1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 4.3.4.2 农村劳动力变化
  • 4.3.4.3 其它社会效益
  • 4.3.5 小结
  • 4.4 县域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动态评价
  • 4.4.1 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4.1.1 评价指标的筛选
  • 4.4.1.2 县域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4.1.3 评价指标的内涵
  • 4.4.2 洪雅县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
  • 4.4.2.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4.4.2.2 洪雅县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动态评价
  • 4.4.2.3 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的耦合
  • 4.4.3 洪雅县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预测
  • 4.4.4 小结
  • 4.5 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 4.5.1 优化退耕还林树种结构
  • 4.5.2 优化退耕还林模式,加强林地生态系统管理
  • 4.5.3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各产业均衡发展
  • 4.5.4 加强职业化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 4.5.5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 5 讨论与结论
  • 5.1 讨论
  • 5.1.1 林竹草复合模式的生态效益动态
  • 5.1.2 林竹草复合模式的综合效益动态
  • 5.1.3 县域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动态
  • 5.1.4 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5.1.5 综合效益动态评价
  • 5.2 结论
  • 6 研究特色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 6.1 研究特色
  • 6.2 进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关于临夏州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思考[J]. 甘肃林业 2019(06)
    • [2].农户对退耕还林工程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基于云南省鹤庆县和贵州省织金县的调查数据[J]. 林业科学 2019(12)
    • [3].关于临夏州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思考[J]. 农村实用技术 2019(12)
    • [4].毛乌素沙地退耕还林工程灌木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J].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9(04)
    • [5].退耕还林工程区鼠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01)
    • [6].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建设的影响[J]. 低碳世界 2019(11)
    • [7].农民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满意度分析——基于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1980—2017年)典型示范区农户调查数据[J]. 社会科学 2020(03)
    • [8].贵州省黔西南州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研讨[J]. 南方农机 2020(09)
    • [9].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及对策探究[J]. 南方农业 2020(03)
    • [10].驿马图乡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J]. 南方农业 2020(05)
    • [11].退耕还林工程对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发展建议[J].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0(06)
    • [12].凤凰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问题与对策[J]. 绿色科技 2020(07)
    • [13].基层林业站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作用探讨——以宣威市为例[J]. 绿色科技 2020(07)
    • [14].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问题与对策建议——以永平县为例[J]. 绿色科技 2020(07)
    • [15].营造林技术在开远市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 绿色科技 2020(11)
    • [16].浅析退耕还林工程中的问题及建议[J]. 农村实用技术 2020(05)
    • [17].云南省2014年度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存在问题分析[J]. 林业建设 2020(03)
    • [18].陵川县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山西林业 2020(03)
    • [19].退耕还林工程中森林抚育措施[J]. 乡村科技 2020(17)
    • [20].内蒙古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果评价及对策研究[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0(06)
    • [21].延安市安塞区退耕还林工作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17)
    • [22].退耕还林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性及开展措施探究[J]. 种子科技 2020(18)
    • [23].新疆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困境及策略思考[J]. 农家参谋 2020(19)
    • [24].退耕还林工程森林抚育措施创新研究[J]. 农家参谋 2020(20)
    • [25].退耕林地病虫害发生原因与防控措施[J]. 现代农村科技 2020(09)
    • [26].浅谈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及建议[J]. 农村实用技术 2020(09)
    • [27].山西省退耕还林经验及相关问题探讨[J]. 山西林业 2020(05)
    • [28].浅议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农家参谋 2018(24)
    • [29].退耕还林工作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J]. 农村实用技术 2019(03)
    • [30].分析档案信息化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J]. 农村实用技术 2019(02)

    标签:;  ;  ;  ;  ;  

    洪雅县退耕还林效益动态研究与综合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