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反应器论文-李冬,郭跃洲,劳会妹,曹美忠,张杰

缺氧反应器论文-李冬,郭跃洲,劳会妹,曹美忠,张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缺氧反应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亚硝化颗粒污泥,缺氧-好氧,亚硝态氮积累率(NAR),溶解氧(DO)

缺氧反应器论文文献综述

李冬,郭跃洲,劳会妹,曹美忠,张杰[1](2019)在《缺氧-好氧连续流亚硝化颗粒污泥反应器的启动及稳定运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室温下(17~19℃),通过接种成熟的亚硝化颗粒污泥于缺氧-好氧连续流反应器中,研究连续流亚硝化颗粒污泥的启动及稳定运行.结果表明,在启动阶段,颗粒污泥系统的亚硝态氮积累率(NAR)平均超过95%,成功启动了缺氧-好氧连续流亚硝化颗粒污泥系统.将好氧区溶解氧(DO)由(3±0.2) mg·L~(-1)提高到(4.5±0.2) mg·L~(-1),探究DO对于该连续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高DO下,缺氧-好氧连续流亚硝化颗粒污泥系统仍能保持良好的亚硝化性能,平均NAR大于95%.另外,通过改变进水的水力停留时间(HRT),探究HRT对于该连续流系统的影响.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8.4 h)会加快污泥颗粒在系统中的循环,使破碎的颗粒污泥不能及时重组,致使污泥颗粒沉淀性变差,造成污泥颗粒的流失.HRT增加到12.2h时,颗粒污泥系统得到了恢复,并且可以稳定运行.在运行末(166 d),氨氮去除率和NAR分别为86.7%和96.2%.(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刘盼,王玉兰,苏馈足[2](2018)在《Fe~(3+)除磷对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工艺运行性能及生物除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膜生物反应器(MBR)较长的污泥龄导致磷的处理效果差的问题,采用铁盐强化除磷,向反应器中投加n(Fe)/n(P)=2.0的Fe Cl3·6H2O,系统考察膜生物反应器对氮、有机物及磷的去除效果,重点考察膜生物反应器投加铁盐前后运行性能、活性污泥菌群及膜污染速率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氮、有机物去除方面,投加前后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去除率始终保持在90%左右.在磷去除方面,投加前磷的平均去除率为52%,投加后去除率提高了近40%,去除效果显着提升.实验进一步研究了加入叁价铁盐前后对活性污泥优势菌群和生物除磷的影响.铁盐的投加降低了活性污泥菌群多样性及部分已知聚磷菌的相对丰度,对生物除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膜污染方面,通过跨膜压差(TMP)记录分析此浓度的铁盐并没有导致膜生物反应器膜组件膜污染的加剧.本研究表明,该浓度(n(Fe)/n(P)=2.0)的铁盐进入膜生物反应器会对体系内活性污泥聚磷菌的相对丰度及生物除磷效率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降低,但对膜污染没有明显影响,可以使出水各项指标尤其是磷的尾水排放浓度达标.(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王亮,董慧峪,王建民,强志民[3](2018)在《连续流间隙曝气前缺氧生物反应器处理分散污水的生产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一种用于小流量分散型污水处理的连续流间隙曝气前缺氧生物反应器进行生产性试验.在持续近1年的运行监测和工况优化过程中,考察了不同曝气时间比、混合液回流比、水力停留时间(HRT)等组合工况下该生物反应器去除COD、氮、磷的效果.结果表明,反应器可以维持高的污泥浓度,进而高效去除污水中的COD.脱氮效率可通过调节工艺运行参数来提高:在进水流量一定时,减少曝气时间比(即增加停曝时长);在曝气强度一定时,调低混合液回流比;当进水流量升高时,同时增加曝气时间比与循环时长.当反应器达到稳态运行后,在水温17.4~28.6℃、曝气时间比0.5、曝气阶段平均溶氧浓度约1.0 mg·L~(-1)、总HRT 16.6 h、混合液回流比1.5条件下,COD、氨氮(NH_4~+-N)、总氮(TN)、总磷(TP)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0%、>90%、70%~80%、>80%,出水COD、NH_4~+-N、TN指标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出水TP指标满足一级B排放标准.(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赵文涛,隋倩[4](2017)在《厌氧/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对焦化废水中萘的去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考察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对焦化废水中萘的去除特性,采用小试规模厌氧/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A_1/A_2/O-MBR)系统处理实际焦化废水,研究了萘在A_1/A_2/O-MBR处理系统中的存在特性与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A_1/A_2/O-MBR系统能有效去除焦化废水中的萘,当进水的质量浓度为(265.5±119.0)μg/L时,去除率为(99.4±0.5)%,出水的平均质量浓度为(0.95±0.59)μg/L。生物处理是A_1/A_2/O-MBR系统水相中萘去除的主要途径,膜的截留对萘没有强化去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期刊2017年21期)

胡国威,黄瑞敏,张碗林,陈磊[5](2017)在《缺氧/叁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对印染废水的脱氮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缺氧/叁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处理印染废水,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和混合液回流比对脱氮效果的影响,并对沿程好氧生物膜的硝化菌群落和氮形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最佳水力停留时间10h、最适混合液回流比200%的条件下,出水氨氮、总氮浓度均能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2012)中对新建企业的直接排放标准限值要求。在叁级MBBR的好氧1区,生物膜上以异养菌为主,主要进行有机物的氧化降解;在好氧2区和好氧3区,氨氧化细菌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增多,硝化作用增强,氨氮主要在这两个阶段得到去除。(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17年10期)

胡国威[6](2017)在《缺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的脱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印染废水具有水质水量变化大、色度高、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等特点,属于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从2013年开始实施的《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2012)对印染废水的脱氮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表2中氨氮直接排放限值提标至10 mg/L,并增设总氮直接排放限值为15 mg/L。而含有印花工艺的印染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尿素助剂,使得印染废水中总氮浓度偏高;同时由于废水水质C/N偏低,采用传统生物脱氮法处理时脱氮效率差。本文采用缺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对印染废水进行脱氮处理,充分利用进水中碳源同时实现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强化脱氮。当缺氧、好氧区悬浮填料填充率分别为50%、30%时,反应器启动时间为31 d,COD、NH4+-N、TN平均去除率分别稳定维持在74.4%、92.0%、58.1%以上。启动后期,生物膜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高弥补了低填充率引起的总生物量不足;同时好氧生物膜厚使反应器具有较强的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能力。COD、NH4+-N、TN去除率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减少呈现下降的趋势,为保持反应器高效硝化及反硝化,水力停留时间应控制在12 h以上;不同硝化液回流比下反应器均保持良好的COD及NH4+-N去除效果,而增大硝化液回流比有利于提高TN去除率,最佳硝化液回流比为200%;温度的变化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并不显着,NH4+-N、TN去除率则随着温度的下降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进水COD/TN对反应器脱氮性能影响较大,当进水COD/TN在10.7时,TN平均去除率最高;在DO浓度为1.0~1.5 mg/L,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效果最好。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硝化液回流比为200%的条件下,调节叁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于不同DO浓度(1.0~1.5、2.0~2.5、3.0~3.5 mg/L)后,反应器脱氮效果得到了强化,出水NH4+-N、TN平均浓度分别为2.6、11.2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0%、76.3%,出水均稳定达到GB 4287-2012中表2直接排放标准。其中缺氧反硝化脱氮率、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率、剩余污泥排放脱氮率分别为40.7%、32.5%、3.1%,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很大程度上强化了TN去除效果。稳定运行期间,反应器中生物量沿程逐渐下降,微生物主要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好氧生物膜硝化活性沿程逐渐上升,好氧3生物膜较高的硝化活性保证了反应器高效硝化;好氧生物膜均具有反硝化活性,可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强化脱氮。(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7-06-09)

贺亮[7](2017)在《新型好氧/缺氧/好氧/延长闲置序批式反应器除磷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厌氧/好氧生物除磷技术得到学者的普遍关注,然而该工艺存在对碳源的依赖程度高、脱氮效率低等弊端。报道1种新型除磷工艺,即好氧/缺氧/好氧/延长闲置序批式运行反应器,同时还研究初始pH值对该新型运行工艺除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pH值为8时,该工艺具有最佳除磷性能,且除磷量为(4.01±0.15)mg/g[以单位质量挥发性悬浮固体(VSS)中的含磷量计];进一步研究其机制表明,当pH值为8.0时,该运行工艺中聚磷菌(PAO)对聚磷的依赖程度较高,典型周期内游离亚硝酸的积累量少是该工艺展现出较好除磷效果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02期)

闫凯丽,郑君健,王志伟,吴志超[8](2016)在《缺氧/好氧电化学膜-生物反应器强化脱氮效果及抗污染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外加电压下电化学A/O-MBR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和抗污染性能,分析了抗污染性能提高的原因.结果显示,外加2V电压时系统对COD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9.4%、92.2%,不加电压时COD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7.6%、77.3%,表明外加电压能够显着提高A/O-MBR的脱氮处理效果;研究同时发现,外加2V电压时,导电膜的平均运行周期为38d,相比不加电压时(平均26d),运行周期有所延长.污染物与导电膜之间的静电排斥作用和H_2O_2的原位清洗作用是系统抗污染性能提升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6年11期)

邓冬梅,李晴,黄永春,万美玲,韦烽[9](2016)在《缺氧-平板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缺氧(A)-平板膜生物反应器(A-MBR)中试设备于不同负荷下连续运行处理实际焦化废水,并与柳钢缺氧-好氧(A-O)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的去除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运行期间A-MBR工艺的处理效果优于A-O工艺。随着运行负荷的不断提高,A-MBR工艺对COD去除率基本高于A-O工艺。A-MBR工艺对NH3-N、酚类和氰化物均有较高的去除率,化学在线清洗可有效缓解平板MBR膜污染。(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16年07期)

庄海峰,韩洪军,单胜道,薛向东[10](2016)在《缺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短程脱氮工艺深度处理煤化工废水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煤化工废水生化处理出水仍含有大量有毒和难降解污染物,对环境具有严重的危害,采用缺/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ANMBBR-MBBR)复合生物短程脱氮技术对煤化工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生物组合工艺有效缓解了废水有毒抑制物和低碳氮比对生物脱氮工艺的负面作用,最佳运行条件为水力停留时间12 h,硝态氮/亚硝态氮混合液回流比200%,该工艺对COD、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68.1%、84.0%和74.7%,相应的出水浓度分别为48.0、4.8和13.9 mg·L~(-1),均达到了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一级A标准;高有毒负荷下,与传统的A~2O生物脱氮工艺相比,该组合工艺具有更加稳定和高效的脱氮效能;而且ANMBBR有效地提高了废水生物降解性(BOD_5/COD值增加至0.3),有利于短程硝化的高效运行,MBBR处理后出水有毒抑制物的数量和种类分别减少了84.4%和54.5%。因此,该组合工艺具有性能高效稳定和经济节约的技术优势,适于煤化工废水深度处理的工程化应用。(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缺氧反应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膜生物反应器(MBR)较长的污泥龄导致磷的处理效果差的问题,采用铁盐强化除磷,向反应器中投加n(Fe)/n(P)=2.0的Fe Cl3·6H2O,系统考察膜生物反应器对氮、有机物及磷的去除效果,重点考察膜生物反应器投加铁盐前后运行性能、活性污泥菌群及膜污染速率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氮、有机物去除方面,投加前后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去除率始终保持在90%左右.在磷去除方面,投加前磷的平均去除率为52%,投加后去除率提高了近40%,去除效果显着提升.实验进一步研究了加入叁价铁盐前后对活性污泥优势菌群和生物除磷的影响.铁盐的投加降低了活性污泥菌群多样性及部分已知聚磷菌的相对丰度,对生物除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膜污染方面,通过跨膜压差(TMP)记录分析此浓度的铁盐并没有导致膜生物反应器膜组件膜污染的加剧.本研究表明,该浓度(n(Fe)/n(P)=2.0)的铁盐进入膜生物反应器会对体系内活性污泥聚磷菌的相对丰度及生物除磷效率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降低,但对膜污染没有明显影响,可以使出水各项指标尤其是磷的尾水排放浓度达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缺氧反应器论文参考文献

[1].李冬,郭跃洲,劳会妹,曹美忠,张杰.缺氧-好氧连续流亚硝化颗粒污泥反应器的启动及稳定运行[J].环境科学.2019

[2].刘盼,王玉兰,苏馈足.Fe~(3+)除磷对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工艺运行性能及生物除磷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8

[3].王亮,董慧峪,王建民,强志民.连续流间隙曝气前缺氧生物反应器处理分散污水的生产性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8

[4].赵文涛,隋倩.厌氧/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对焦化废水中萘的去除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2017

[5].胡国威,黄瑞敏,张碗林,陈磊.缺氧/叁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对印染废水的脱氮效果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7

[6].胡国威.缺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的脱氮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

[7].贺亮.新型好氧/缺氧/好氧/延长闲置序批式反应器除磷性能[J].江苏农业科学.2017

[8].闫凯丽,郑君健,王志伟,吴志超.缺氧/好氧电化学膜-生物反应器强化脱氮效果及抗污染性能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6

[9].邓冬梅,李晴,黄永春,万美玲,韦烽.缺氧-平板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6

[10].庄海峰,韩洪军,单胜道,薛向东.缺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短程脱氮工艺深度处理煤化工废水性能[J].化工学报.2016

标签:;  ;  ;  ;  

缺氧反应器论文-李冬,郭跃洲,劳会妹,曹美忠,张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