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对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内皮素含量的影响

缬沙坦对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内皮素含量的影响

论文摘要

目的体外培养成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研究缬沙坦(valsartan)和/或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体外培养的成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内皮素(endothelin)含量的影响。方法对急死病人的前降支采用胶原酶消化法结合机械法获得内皮细胞,用含胎牛血清(FBS)的Dulbecco的改良的Eagle培养液(DMEM)培养细胞并传代,将第二代传代细胞冻存备用。复苏上述冻存的细胞,并将其接种于6孔细胞培养板中,待第三代传代细胞生长达培养板表面60%时加入药物,药物分为对照组、缬沙坦组(浓度为10μmol/l)组、AngⅡ(浓度为10μmol/l)组和AngⅡ(浓度为10gmol/l)加3种不同浓度(0.1、1.0、10μmol/l)缬沙坦组,先加入缬沙坦预作用半小时,再加入AngⅡ,培养36小时后检测内皮素的含量。结果细胞培养结果:原代培养的细胞24小时贴壁率为30~40%,培养两天后镜下见内皮细胞生长,培养5天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可达培养表面的40%左右,突起缩短,胞体连接紧密,培养7天,镜下可见细胞呈大片克隆状,细胞间界限不清。10天后血管内皮细胞基本呈单层状,紧密排列。传代细胞多为多角形,边界清楚,生长活跃,符合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特性。药物试验结果:AngⅡ组的内皮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在缬沙坦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ngⅡ组的内皮素含量高于AngⅡ+0.1μmol/l缬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AngⅡ组的内皮素含量高于AngⅡ+1μmol/l缬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AngⅡ组的内皮素含量高于AngⅡ+10μmol/l缬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AngⅡ+0.1 gmol/l缬沙坦组的内皮素含量高于AngⅡ+1.0μmol/l缬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AngⅡ+1μmol/l缬沙坦组的内皮素含量高于AngⅡ+10μmol/l缬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结论AngⅡ能提高体外培养的成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内皮素含量,合用缬沙坦时能逆转AngⅡ的上述作用,单独应用缬沙坦对成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内皮素含量无影响;提示缬沙坦可逆转AngⅡ对成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功能的损伤,并能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图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的综述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缬沙坦对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内皮素含量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