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岁儿童空间参照系发展特点的研究

5-9岁儿童空间参照系发展特点的研究

论文摘要

自Piaget和Inhelder开始,对儿童的空间认知研究一直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研究者们运用不同的实验范式和研究方法对儿童自我中心和客体中心的空间编码进行探讨。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多是研究儿童由自我中心编码向客体中心编码转化的年龄趋势,而并未对客体中心编码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因此研究得出的结论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本研究结合已有文献研究结果,采用个体施测的方法,研究5-9岁儿童空间参照系发展特点,并对客体中心参照系发展特点进行了更为详尽的研究和探讨。本研究共包括三个实验任务,三个实验任务均是通过向儿童呈现图片,让儿童从给定的图片中完成空间参照系选择的任务。实验1考察5-8岁儿童在旋转模型任务中,自我中心参照系和客体中心参照系发展特点、趋势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实验2考察5-9岁儿童在水平概念任务中客体中心参照系发展的特点,即固定参照系和绝对参照系发展特点、趋势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实验3考察5-9岁儿童在垂直概念任务中客体中心参照系发展的特点,即固定参照系和绝对参照系发展特点、趋势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通过以上三个实验任务的研究,本研究最终得出以下的几个主要结论:(1)在完成空间参照系任务中,年龄对儿童空间参照系选择有显著影响。在相对参照系和固定参照系任务中,5-8岁四个年龄组儿童均表现出从相对参照系向固定参照系转化的发展趋势,即不同年龄组儿童表现出从自我中心参照系向客体中心参照系转化的发展趋势。(2)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空间参照系任务中,越来越多的儿童使用以客体为中心的固定参照系。(3)在不能使用自我中心参照系的水平概念和垂直概念任务中(即只能使用客体中心参照系任务中),儿童空间参照系选择表现出由固定参照系选择向绝对参照系选择转化的发展趋势。根据任务的需要,高年龄组有越来越多的儿童能够正确地选择使用绝对参照系。(4)在客体中心参照系选择任务中,9岁是儿童由固定参照系向绝对参照系转化的快速发展期。(5)实验情境影响了儿童空间参照系的选择。(6)在空间参照系任务中,不同性别的儿童没有表现出参照系选择差异。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空间参照系的界定
  • 2.1.1 早期研究者对空间参照系的分类
  • 2.1.2 Levinson的空间参照系分类
  • 2.1.3 本研究中对空间参照系的界定
  • 2.2 不同研究者对儿童空间参照系发展特点的研究
  • 2.2.1 Piaget对儿童空间参照系发展特点的研究
  • 2.2.2 Piaget之后的研究者对儿童空间参照系发展特点的研究
  • 2.2.3 空间参照系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3章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思路
  • 3.1 以往研究中的不足和本研究问题的提出
  • 3.2 研究目标
  • 3.3 研究内容
  • 3.4 研究假设
  • 3.5 实验设计与被试取样
  • 第4章 实验研究
  • 4.1 实验1 旋转模型任务中,不同年龄儿童相对参照系和固定参照系选择发展特点
  • 4.1.1 实验目的
  • 4.1.2 实验方法
  • 4.1.3 研究设计
  • 4.1.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5 结论
  • 4.2 实验2 水平概念任务中,不同年龄儿童固定参照系和绝对参照系选择发展特点
  • 4.2.1 实验目的
  • 4.2.2 实验方法
  • 4.2.3 研究设计
  • 4.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2.5 研究结论
  • 4.3 实验3 垂直概念任务中,不同年龄儿童固定参照系和绝对参照系选择发展特点
  • 4.3.1 实验目的
  • 4.3.2 实验方法
  • 4.3.3 研究设计
  • 4.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3.5 研究结论
  • 第5章 综合讨论
  • 5.1 不同年龄儿童在空间参照系任务中不同空间参照系的发展特点
  • 5.2 不同的实验条件对不同年龄儿童空间参照系发展的影响
  • 第6章 总结论
  • 第7章 本研究的创新、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 7.1 研究的创新
  • 7.2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摆脱狭隘的“自我”——对学生自我中心不良行为的矫治[J]. 江苏教育 2017(48)
    • [2].讨论自我中心范围理论的存在性及可能性(续)[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37)
    • [3].语言活动:大蝌蚪[J]. 儿童与健康 2016(12)
    • [4].引导学生摆脱“自我中心”[J]. 大众心理学 2017(05)
    • [5].自我中心范围理论的存在性与可能性[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26)
    • [6].他们,陷入了自我中心的世界[J]. 班主任 2015(01)
    • [7].让孩子从关心别人中得到快乐[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 2013(01)
    • [8].由危机到契机——正确看待儿童自我中心[J]. 艺术科技 2015(06)
    • [9].引导宝宝摆脱“自我中心”[J]. 启蒙(3-7岁) 2008(04)
    • [10].大学生自我中心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9(04)
    • [11].教育要引导学生走出“自我中心”的藩篱[J]. 班主任 2015(01)
    • [12].大学生自我中心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J]. 考试周刊 2012(42)
    • [13].抛弃自我中心[J]. 大科技(百科新说) 2008(12)
    • [14].内隐自我中心的概念、机制及研究方法[J]. 知识经济 2008(07)
    • [15].直面学生过度自我中心[J]. 教育革新 2016(12)
    • [16].帮助孩子走出“自我中心”[J]. 早期教育(家教版) 2018(02)
    • [17].冲破狭隘的“自我”牢笼——如何克服学生的自我中心意识[J]. 科普童话 2014(26)
    • [18].抛弃自我中心[J]. 创新作文(初中版) 2009(05)
    • [19].自动化早已不是那个自动化了[J]. 今日制造与升级 2019(03)
    • [20].超常儿童的自我中心问题浅析[J]. 文教资料 2009(20)
    • [21].让宝宝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J]. 幼儿教育 2010(29)
    • [22].大学生自我中心的危害及其解除策略[J].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3)
    • [23].基于自我中心理论的幼儿教育思考[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11)
    • [24].下期话题 个性[J]. 杂文选刊(下旬版) 2009(01)
    • [25].浅谈孩子的自我中心行为[J]. 青年文学家 2016(11)
    • [26].如何克服学生的自我中心意识[J]. 科技信息 2012(05)
    • [27].企业自我中心网络的创新效应与最优结构特征[J]. 技术经济 2019(07)
    • [28].走出“自我中心”,悦纳家庭新成员[J]. 家长 2015(12)
    • [29].分析大学生理性思维的养成[J]. 智库时代 2019(31)
    • [30].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缺陷的成因及对策[J]. 考试周刊 2013(71)

    标签:;  ;  ;  ;  

    5-9岁儿童空间参照系发展特点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