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早期现代女作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传性,自我,文体,他者
早期现代女作家论文文献综述
吴黄君[1](2015)在《论现代中国早期女作家的自传性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现代中国早期女作家的自传性小说,首先必须把“自传性小说”和“自传”区分开来,其次要把自传性小说和中国早期女作家其他类型的小说相对比,从而发现其特殊的内涵。提倡个性解放的五四时期,是一个西学东渐的变革时代,大量西方传记翻译作品被介绍到中国来,改变了中国传统的传记写作观念。中国早期女作家却没有选择直接写自传,而是选择了虚构与真实并存的自传性小说。女作家用自己的笔,记录下“五四”之后女性知识分子眼中的中国社会和女性真实生存环境。小说叙述中的自我认定从家庭、社会属性方面出发,并与体认中的“他者”互相印证文体的特征。(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5-06-03)
毕艳[2](2007)在《觉醒·迷惘与抗争——中国早期现代女作家自我书写的叁重奏》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的自我书写,是文学中不可或缺的审美构成,早期中国现代女作家的自我书写作为自觉的话语实践,从根本上终结了中国文学史上男性话语一贯绝对的主体优势,从而成功重构了中国文学的审美图景。以陈衡哲、石评梅、苏雪林、庐隐、凌叔华、冯沅君、白薇、冰心和丁玲等为代表的早期中国现代女作家的自我书写有如一段完整的乐章,其间交织着觉醒、迷惘与抗争的叁重奏。(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学研究》期刊2007年02期)
毕艳[3](2004)在《觉醒·迷惘与抗争》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的自我书写,是文学中不可或缺的审美构成。早期中国现代女作家的自我书写作为自觉的话语实践,从根本上终结了中国文学史上男性话语一贯绝对的主体优势,从而成功重构了中国文学的审美图景。以陈衡哲、石评梅、苏雪林、庐隐、凌叔华、冯沅君、白薇、冰心和丁玲等为代表的早期中国现代女作家的自我书写有如一段完整的乐章,其间交织着觉醒、迷惘与抗争的叁重奏。“五四“运动的发生最终促使她们在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困境中开始了艰难而可贵的觉醒,在昏睡和梦魇之后,她们终于睁开眼睛审视着自己的历史与现实。但是,她们自身的过于弱小与延续了数千年的男权中心传统的依然强大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她们仍然面临着以男权为中心的宗法伦理秩序和性别统治的双重压制的历史困境,也面临着宗法制度的可怕传承、对女性苦难的无可奈何、时代风气和社会观念的相对滞后、男女平等的难以实现等现实困境。这一切必然使她们的自我书写充溢着沉重而浓郁的迷惘情绪。伴随着觉醒与迷惘的,是她们坚韧不拔的自我抗争。她们在书写自身苦难中激发起自我追求之志;在书写大自然的美中涤荡着男权中心社会的污浊;在书写母爱主题中凸显着女性的伟大与圣洁;在书写对婚恋的自由追求中实现着自我的主体意识;在书写女性自身的美和躯体欲望中挑战和抗击着粗暴的男权传统;在书写同性情恋中以极端的方式张扬着女性的个性解放。觉醒的节拍、迷惘的音符和抗争的旋律,并不是各自单一的呈现,而是以叁重奏的方式相互交织地演绎于她们的自我书写之中。抗争,作为心灵激荡的旋律,是响彻这一叁重奏乐章的主体。早期中国现代女作家的自我书写以话语实践的自觉方式,谱写了中国文学史上崭新的乐章,也开启了中国现代女性走向解放的漫漫长路。(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04-04-01)
叶继群[4](1998)在《女性意识的互补和深化──早期中国现代文学中男、女作家笔下女性形象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男女两性的关系是人类最基本的关系,无论是男性意识抑或是女性意识都不是只由单方的男性或女性构成。男性主权意识的产生,女性附庸地位的形成,都是人在同自然、环境和社会的斗争中所产生、形成、积淀下来的。在女性主义、女权运动被炒作得纷纷扬扬的今天,一部分激进的女权(本文来源于《喀什师范学院学报》期刊1998年03期)
李小江[5](1986)在《觉醒中的困惑——早期现代女作家与莎菲女士》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九○七年秋瑾慷慨就义。从秋瑾去世到“五·四运动”的十余年间,由于辛亥革命失败,文坛上一度逆流泛滥,尊孔复古思潮成为主流,妇女的创作出现了自明清以来的空前的沉寂局面。 五·四运动以后,现代文坛上蓦地出现一支女作家队伍。从二十年代到叁十年代初,女作家的作品之多、质量之高、影响之大,又是一个空前,成为现代文学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现代妇女创作高潮,是“五·四”思想文化革命的直接产物。它的诱因,不是觉醒了的妇女自己去寻求解放。而是反封建的历史使命将妇女问题推上了社会的议事日程,造就了一批觉醒的女性。(本文来源于《文艺评论》期刊1986年06期)
早期现代女作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女性的自我书写,是文学中不可或缺的审美构成,早期中国现代女作家的自我书写作为自觉的话语实践,从根本上终结了中国文学史上男性话语一贯绝对的主体优势,从而成功重构了中国文学的审美图景。以陈衡哲、石评梅、苏雪林、庐隐、凌叔华、冯沅君、白薇、冰心和丁玲等为代表的早期中国现代女作家的自我书写有如一段完整的乐章,其间交织着觉醒、迷惘与抗争的叁重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早期现代女作家论文参考文献
[1].吴黄君.论现代中国早期女作家的自传性小说[D].福建师范大学.2015
[2].毕艳.觉醒·迷惘与抗争——中国早期现代女作家自我书写的叁重奏[J].中国文学研究.2007
[3].毕艳.觉醒·迷惘与抗争[D].湖南师范大学.2004
[4].叶继群.女性意识的互补和深化──早期中国现代文学中男、女作家笔下女性形象之比较[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8
[5].李小江.觉醒中的困惑——早期现代女作家与莎菲女士[J].文艺评论.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