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和翻转课堂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和翻转课堂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江苏苏州215123)

【摘要】微课、翻转课堂是近年来教育领域出现的新型教育模式,为医学教学改革提供一个崭新的思路,尤其是在涉及知识面广的解剖学课程教学中灵活应用,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丰富解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实现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有机融合,提升解剖学课程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解剖学;微课;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5-0388-02

解剖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医学各学科不可动摇的基石,它一直以知识点呈零散化、碎片化、专有名词众多,学习者难记易忘成为该学科的教学难题。因此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减弱,通常导致教学效果并不佳,从而影响后续临床专业课知识点的理解掌握,也和目前国家倡导精准医疗及高素质医疗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方针相违背[1]。随着网络技术和各种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学信息化改革全面推进,近来高等教育领域谈的最多的莫过于微课(Micro-lesson/Micro-course)和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Model,FCM)等[2],这些新型教学方式和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学者将其特点归纳为“短小精悍”四字,即时间短、主题小巧明确、内容精炼精彩及网络交流便捷易于共享,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随需的“泛在学习”需求,这样避免了大脑学习认知新知识时的困倦,从而能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深受年轻人推崇[3]。因此,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从事人体解剖教学的年轻教师,更需要合理地利用好这些新时代“利器”来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有效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

1.解剖学传统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鉴于目前解剖学传统教学现状,可归纳有以下几方面不足:

(1)上课课时因招生规模大而明显压缩,导致课堂教学内容相对大,书上有些重、难点教师无法在课堂完全讲解透彻而造成学生理解困难;

(2)由于尸源紧张以及实验室相对开课班级不足等客观因素,很多重点医学院校除“5+3”本硕连读临床医学班开展实际标本操作(如局部解剖学课程),其他类型班级学生动手机会少,导致临床相关解剖结构及操作技能掌握不充分;

(3)解剖学课程作为人体形态学课程,教学要求的知识点琐碎且较死板,可用联想记忆的情况较少,尤其是系统解剖学所教授对象为刚入学一年级医学生,无法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如临床案例PBL)等方法进行培养。

(4)正规医学出版社开发的解剖学教学视频资料,因其内容繁琐、主次不分明且播放时间太长,使得学生容易有学习记忆疲劳感,教学效果并不会理想;

(5)课后可供学生温习所教知识点的资料匮乏,教科书和市面上出版的各种习题集都较枯燥、不生动,而临床解剖专业资料因更接近临床应用,结构复杂而晦涩难懂。

(6)对于已毕业医学生,由于自身身处临床一线工作繁忙,既没时间也没条件去补习解剖学知识存在的漏洞,提升诊疗水平。

2.微课、翻转课堂在解剖学教学中的优势

2.1微课解剖学设计的特点

微课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可以将知识点讲述、图片和相关视频或动画设计有机结合,高效地帮助学习者完成消化理解知识点,有效弥补实验资源不足或学习时间等条件的限制,为医学生或医疗从业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解剖专业知识的学习平台,可为目前解剖学传统教学的有效补充[4]。

解剖学微课教学具有传统教学不具备的优势,具体体现在:(1)微课设计的原则是在凝炼的小专题式的讲解中充分调动学习者积极性,这样可以使得教学主题更为明确突出,便于学生抓住学习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理解消化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2)微课的优势在于巧妙借助PPT图像、声音、动画、网络自主学习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使得解剖学课程的学习不再那么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有趣,教学形式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可灵活机动的变化,从而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传统解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常出现的心理畏惧感。比如我们在讲解眼球解剖时,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物体颜色表象和其本质差别的小动画测试引起学生兴趣,从而顺其自然开始有关正课的讲解。(3)微课作品常结合授课专题,精心制作长度为10~15分钟左右视频教学资源,放在网络学习平台,便于各层次医学生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电脑进行远程登录共享学习,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无法做到的。(4)同时,对于教师而言,也可通过微课设计有效融入到随堂教学当中,比如在课堂讲授时,可微课设计后面讲解解剖结构相关的临床案例为导引抛出系列微习题,而且这些问题可与后面正式课程讲解的知识点一一对应、层层推进,然后在讲解具体解剖结构或相关病变时穿插相关临床患者的症状体征的微视频,这样设计可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有趣,有利于更好地打开学生思路来理解所学内容。比如在讲解眼球壁角膜构造时,结合临床诊治手段设计微视频或放映图片(角膜反射检查,隐形眼镜的使用及并发症,激光治疗近视眼的利弊,角膜溃疡,角膜移植);讲解虹膜瞳孔时插入放映真实瞳孔随光线的变化而变化的微视频,以及临床标准实践检查瞳孔对光反射(直接、间接)的操作微视频,解析其神经传导通路机制;讲解中层睫状肌的构造时,设计近、远视物的调节反射的原理的动画;讲解内层视网膜时,插入临床视网膜剥脱病变及全身性血管病的眼底改变真实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发病机制。当然设计者需注意的是,微课作品需要能将视频、音频、动画等元素合理有效地设计组合,若在随堂教学中应用更需要考虑其是否能和整体教学“无缝对接”,否则就失去其亮点而变得累赘。

2.2翻转课堂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主要是课前让学生预先在家或课外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甚至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根据问题进行答辩讨论答疑解惑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5]。比如在讲阑尾局部解剖时,可在课前布置学生在课外时间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查阅有关阑尾炎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让一学生扮演阑尾炎患者,老师在“患者”腹部演示体格检查,讲述病例中的有关临床知识点,如“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压痛”、“反跳痛”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病例;然后就演示的症状及体格检查情况,可采用讨论交流式形式进行简短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然后教师进行讲解专业基础知识,点评学生提出的见解。课后给予PBL案例分析加深理解。再比如在讲解上、下行神经传导通路时,可根据各传导通路预先设计多个相关PBL案例,分组布置给学生查阅资料,课堂上请每组代表上台通过PPT展示对案例的理解,剖析相关神经损伤病变的症状体征的解剖学病因,然后进行简短的讨论,老师最后点评给予正解,协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分析思路和鉴别诊断方法,使得原本复杂的神经通路机制更易被消化理解,为以后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因此,翻转课堂的运用得当关键在于授课教师要尽快实现传统教育角色的积极转变,要由知识的讲授者、传授者尽快的向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转变;同时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更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要求学生在该全新教学模式下必须增强解剖学课程学习的自主意识,实现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积极转变。

3.小结

综上所述,目前解剖学课程的教学虽然仍以传统教学为主,但是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新教学手段可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很多不足,使解剖学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激发老师教学创作的激情和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海旺.解剖教学中的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技术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7):120-121.

[2]刘锐,王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5):27-32.

[3]胡铁生,黄晓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15-18.

[4]柯荔宁,张海,黄文华.基于网络资源的现代解剖学教学模式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2):136-138.

[5]陈禹,郝嘉南,许冬明,牛松青.“翻转课堂”引入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3:83-84.

标签:;  ;  ;  

微课和翻转课堂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