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钼热阴极材料研究进展

钨钼热阴极材料研究进展

一、钨钼热阴极材料的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王瑞虎[1](2021)在《难熔金属钨与钼的微波烧结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难熔金属钨与钼及其合金材料作为重要的战略高温结构材料,在电光源、电力、冶金、化工、兵器以及核工业中约束等离子体的第一壁材料以及偏滤器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由于钨与钼极高的熔点,常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在较高的烧结温度、较长保温时间下进行制备,易导致烧结试样的晶粒尺寸过粗、显微组织结构紊乱,最终使烧结后试样的综合性能较差。烧结工艺作为粉末冶金流程最为核心的一节,对材料性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而选用合适的烧结工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微波烧结技术因其本身所具有的整体性加热、选择性加热和非热效应而表现出了独特的特性。相较于传统烧结工艺能够显着降低温度、提升加热速率,在制备细小颗粒、结构均匀、力学性质卓越的烧结试样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力。本论文以热等离子合成法制备的准球形纳米钼粉末与钨粉末分别作为前驱体,研究烧结温度、升温速率、压制压力与保温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微波烧结难熔金属钨与钼试样显微组织结构演变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对钨及钼试样在微波烧结过程中的动力学及机制进行分析,并同常规烧结工艺后的试样进行对比。利用有限元模拟法对微波烧结纳米钨粉压坯过程中的腔内及试样切面的电磁场强度分布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本研究得到以下成果:通过对钼的微波烧结工艺研究发现,烧结温度与升温速率对钼试样的组织结构与硬度值有着较大的影响,而保温时间的影响相对较小。在1250℃较低的烧结温度下保温30min可制备出具有最高显微硬度359.5 HV0.2的钼试样。在最佳工艺参数即1450℃温度下、保温区间为20 min、加热速率为20℃/min的工艺条件下可制备出致密度为99.2%、晶粒尺寸仅为2.07μm且组织结构均匀、硬度值为324.1HV的微波烧结试样,优于同一烧结温度下、保温1 h、最高升温速率为10℃/min传统烧结工艺下制备得到的致密度达99.1%、晶粒尺寸为7μm、硬度值为241 HV0.2的钼试样。难熔金属钨的微波烧结工艺研究发现,烧结温度、升温速率与压制压力对试样的组织结构与综合性能有着较大的影响,而保温时长的影响相对较小。在最佳工艺参数即1500℃较低的烧结温度下、保温区间为30 min、加热速率为20℃/min、压力为400 MPa的条件下可获得致密度为95.8%、晶粒尺寸为1.3μm、显微硬度值为508.6 HV0.2的试样,优于相同烧结温度下、保温1 h、最高升温速率为10℃/min的传统工艺下可获得的致密度为85.1%、颗粒大小为1.98μm、显微硬度值为450.1HV0.2的试样。当粉体的压制压力达到450 MPa时,在钨试样内部产生了分层现象,对最终试样的显微组织结构与综合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动力学及机制分析表明,钨与钼试样在微波烧结中的扩散机制均由体积扩散与晶界扩散机制共同控制,并且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体积扩散机制逐渐成为核心的扩散机制。微波烧结纳米钼粉压坯的烧结活化能为186.53 k J/mol,明显低于传统烧结下钼试样的烧结活化能254 k J/mol,这表明微波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钼试样内的原子扩散以及烧结致密化过程。对纳米钨粉压坯微波烧结过程的有限元分析发现,保温装置(氧化铝纤维与碳化硅)的设置有利于在试样周围形成均匀稳定分布的电磁场,从而保证钨试样内部温度的均匀分布。通过数值模拟,钨粉压坯上下表面的电磁场强度高于其内部,其原因是由于金属材料趋肤效应的影响,在电弧放电损耗与磁损耗机制驱动力的作用下,试样内部的细微结构与电磁场相互耦合,对微波的大量吸收从而使得试样内部的电磁场强度降低,最终有利于试样的整体性均匀加热。

夏乾旭[2](2021)在《325MHz微波栅控热阴极高压型电子枪的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高平均流强、高重复频率的电子枪具有广泛的应用,在用于医学和辐射的粒子加速器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设计了一种325MHz工作于CW模式的微波栅控高压型电子枪,该电子枪放置于-300kV高压平台,产生的高频束流经进一步调制后注入超导电子直线加速器。该加速器能够产生高平均流强、高平均功率的电子束流用于生产高原子序数的医用同位素。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完成了该电子枪的结构设计、电路系统设计、高频微波传输器件设计、束流动力学计算以及10kV微波栅控电子枪实验平台的介绍。利用电子枪仿真计算软件EGUN,首先完成了该电子枪结构的设计,在设计直流电子枪时通过调整聚焦极长度和倾角的大小、阳极形状与阳极孔宽度、真空室半径、栅阳极间距等来调整束流品质。利用电磁场仿真计算软件Poisson(Poisson Superfish)计算该电子枪内部电场分布,从而对电子枪结构设计提供优化方案,避免了因表面峰值场强过高引发的电击穿。利用束流动力学仿真计算软件GPT(General Particle Tracer)完成该电子枪的束流动力学计算,验证该电子枪产生的束流在325MHz射频微波与栅控负偏压的混合调制下,由栅极出射后经静电场加速产生的电子束团其横向发射度与能散等参数满足设计要求。论文的另一个重要工作是完成了该类型微波栅控电子枪工程设计,包括该电子枪的供电系统设计与供电器件设计。针对该类型电子枪微波-直流双供电模式,以及该同轴阴极特殊的阻抗系数,利用史密斯圆图验证了阻抗匹配结果,设计了可调谐的部分,保证微波能以较高的传输效率由325MHz射频功率源馈入阴栅极之间。该同轴器件的设计是文章的主要创新点,是该类型电子枪能够产生325MHz高频束团的重要保障。文章在工程上详细阐述了该同轴器件的设计过程与使用方法,经网络分析仪测试满足设计需要,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为验证该类型电子枪系统的设计可用性,搭建了放置在10kV高压平台上的325MHz微波栅控电子枪实验平台。利用栅控电源、稳态高压电源进行供电调制束流,利用FCT和示波器进行了实验测试,获取截止电压与束团长度等数据,为后续的300kV高压型325MHz微波栅控电子枪的工程设计提供了经验。

黄政虎[3](2021)在《高温固相法制备Ba2ScAlO5及其热阴极发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真空电子器件不仅用于预警雷达、精确制导、导弹防御等国防军事领域,在卫星通信和导航、深空探测等民用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真空电子器件正向高频率、大功率方向发展,从而要求扩散热阴极具备高发射的电流密度。本课题组使用液相共沉淀法已经制备出(Ba,Ca)2ScAlO5化合物,并在浸渍型阴极上取得成功应用,但是(Ba,Ca)2ScAlO5浸渍阴极实现大发射电流密度的工作机制仍不明确。为准确控制前驱体成分比例和提高合成效率,本文选择使用高温固相法合成Ba2ScAlO5化合物,系统研究了 Ba2ScAlO5的制备工艺、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并通过引入Ca2+代替一部分Ba2+来降低Ba2ScAlO5的熔点。成功验证了高温固相法制备的含钙Ba2ScAlO5浸渍阴极同样具备优异的电子发射能力。在此基础上,本文将Ba2ScAlO5和钨粉混合烧结,探索Ba2ScAlO5浸渍阴极实现大发射电流的工作机制。主要研究结果概括如下:1.液相共沉淀法可在1200℃附近将前驱体烧结为β-Ba2ScAlO5,而高温固相法合成所需化合物的烧结温度需要达到1500℃。2.液相共沉淀法合成Ba2ScAlO5的化学反应过程是:(Ba,Ca)3Al2O6+Sc2O3+(Ba,Ca)CO3→2(Ba,Ca)2ScAlO5+CO2↑(~1200℃)而高温固相法需要经历BaAl2O4、Ba3Al206与Ba2Sc205三种中间化合物才能合成Ba2ScAlO5,化学反应式为:BaAl2O4+Ba3Al2O6+2Ba2Sc2O5-→4Ba2ScAlO5(~1500℃)3.通过调节BaO-Sc2O3-Al2O3三种成分的比例获得了室温下能稳定存在的α-Ba2ScAlO5,对应的成分为Ba2.2Sc0.7Al1.3O5.2。在空气烧结气氛下,烧结样品中除主相外,还有少量BaAl2O4化合物。4.本文所制备的含钙B a2ScAlO5浸渍型试验阴极同样具有良好的电子发射特性。对于Ba2.1Ca0.5ScAlO5.6(β相)浸渍阴极,工作温度为1130、1100、1050和 1000℃B 时,Jmax分别为 13.40、12.99、12.24 和 11.22 A/cm2。当工作温度为 950 和 900℃B 时,Jdiv为8.62 和 6.79 A/cm2;对于 Ba2.125Ca0.3cAlO5.125(α相)阴极,工作温度为1130、1100、1050℃B时,Jmax分别为12.45、11.59、10.50 A/cm2,当工作温度为 1000、950 和 900℃B 时,Jdiv分别为7.10、4.50、2.08 A/cm2。上述数据说明,含钙Ba2ScAlO5浸渍阴极可以在低工作温度下支取较高且稳定的发射电流密度。并且阴极具有较宽的空间电荷限制区域,可以预测该化合物在热阴极活性物质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5.对于普通浸渍型热阴极的发射机制,Ba2CaWO6是其主要的有效物质。而含钙Ba2ScAlO5浸渍阴极实现低温大发射的根本原因是阴极钨基体形成了以Ba3Sc2WO9化合物为主的低逸出功层。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充分理解液相法、固相法等工艺制备的含钪铝酸盐的物相结构和该类阴极具备低温大发射电流密度特性在工程应用和理论分析上都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单国雷[4](2021)在《高温合金废料中稀贵金属的浸出工艺及过程优化研究》文中提出高温合金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核能等尖端领域,是这些领域中的必须材料。随着尖端科技的迅速发展,高温合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但是高温合金加工过程中成品率低,产生大量废料。废料一般处理措施是堆存或被以基体材料价格出售,而这两种方式都不是高温合金废料的合理处理方式:因为高温合金中含有大量稀贵金属元素,上述处理方式均不利于其中的稀贵金属元素的回收。因此,亟需开发一种高效、绿色的工艺技术,从高温合金废料分离回收稀贵金属并进行循环利用,以缓解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和能源环境危机。要实现高温合金废料中稀贵金属元素回收和循环利用,首要克服的困难是其溶解,本论文以探索一种环保、安全、高效的高温合金废料溶解方法为目标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以下成果:(1)以镍基单晶高温合金(DD5)磨削废料为研究对象,选用氯化锌与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磨削废料混合焙烧后,再用稀盐酸溶液中浸出基体元素镍及其他活泼元素,优化了工艺条件并研究了浸出液和渣中元素类型及赋存状态,结果表明:当氯化锌和废料的质量比、焙烧时间、焙烧温度、盐酸用量、浸出时间、液固比、浸出温度分别为m(Zn Cl2)/m(高温合金)=6:1、tb=4 h、Tb=650℃、V(HCl)/V(H2O)=0.06、ts=3 h、液固比=10:1、Ts=80℃时,浸出液中含有Ni、Co、Cr和Al,浸出率分别为为95.63%、38.4%、16.52%、45.23%。浸出液中Ni、Co、Cr和Al主要以MxCly的形式存在,浸出渣主要由Al2O3、Cr2O3、Co3O4、Re、ReO2、W、WO3、MoO3、Ta和Ta2O5组成。(2)选取镍基单晶高温合金(DD5)磨削废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步溶解浸出法,分别浸出活泼金属和难熔金属。第一步选用常压无机酸溶解体系,优化了HCl用量、浸出时间、液固比和浸出温度。结果表明,当V(HCl)/V(H2O)=2、ts=4 h、液固比为8:1、Ts=80℃时,Ni、Co、Cr、Al和Re的浸出率分别为98.13%、95.42%、96.54%、97.52%、9.6%,并研究了该体系的浸出动力学和浸出元素的赋存状态。研究发现Ni、Co、Cr、Al和Re的浸出动力学均符合未反应收缩核模型,总的浸出速率受化学反应速率控制,在浸出液中,Ni、Co、Cr、Al主要以MxCly的形式存在。第二步选用常压二元强氧化体系,优化了HCl用量、H2O2用量、浸出时间浸出温度。结果表明,当V(HCl)/V(H2O)=0.5、V(H2O2)/V(H2O)=1、ts=50 min、液固比为10:1、Ts=20℃时,Re的浸出率为89.74%,并进一步研究了Re在该体系中的赋存状态和浸出渣的主要组成。浸出液中Re主要以Re Cl4和H2ReO4的形式存在,浸出渣主要由W、WO3、Ta、Ta O、Mo和MoO3组成。(3)基于(2)的研究结果,第一步选用常压有机酸溶解体系,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磨削废料溶解浸出,优化了HCl用量、柠檬酸用量、浸出时间、液固比、浸出温度。结果表明,当V(HCl)/V(H2O)=0.43、柠檬酸用量为8 g、ts=6 h、液固比为10:1、Ts=80℃时,Ni、Co、Cr、Al、W、Mo、Re的浸出率分别为95.59%、91.75%、84.82%、86.08%、71.59%、74.67%、9.07%。并研究了该体系的浸出动力学和浸出元素的赋存状态。研究发现Ni、Co、Cr、Al、W、Mo和Re的浸出动力学均符合未反应收缩核模型,总的浸出速率受化学反应速率控制,在浸出液中,Ni、Co、Cr、Al、W、Mo和Re主要以MxCly和柠檬酸盐的形式存在。第二步选用常压强氧化碱浸体系。优化了NH3·H2O用量、H2O2用量、浸出时间、液固比、浸出温度,结果表明,当V(NH3·H2O)/V(H2O)=3、V(H2O2)/V(H2O)=2、ts=60 min、液固比为16:1、Ts=30℃时,Re、Mo、W的浸出率分别为91.08%、19.21%、20.56%。并进一步研究了Re、Mo、W在该体系中的赋存状态和浸出渣的主要组成,浸出液中Re、Mo、W主要以铵盐的形式存在,浸出渣主要由Ta、TaO、Ni3Ta和CoTa3组成。

杜航[5](2020)在《石墨烯覆膜阴极热-光电子发射试验与仿真研究》文中指出阴极作为真空微电子器件的电子源,其发射能力直接影响器件性能指标。热阴极拥有发射电流大、工作寿命长等显着优点,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真空电子系统与装备中。为了探究利用热-光综合发射改善阴极的发射性能、稳定性的方法,并完善相应的真空器件的仿真和设计能力,本文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石墨烯覆膜钡钨阴极二极管以提升阴极发射性能、研究具有更高稳定性和精度的热-光发射性能检测方法、及相应电子枪的快速时域仿真技术,内容包括:首先对热-光发射相关理论与相关研究进展、石墨烯真空电子器件及相关技术、及电子枪时域仿真技术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石墨烯覆膜钡钨阴极结构,探索了钨基底表面的石墨烯覆膜工艺,在此基础上制备了石墨烯覆膜钡钨阴极二极管样管;提出并设计了一种石墨烯覆膜钡钨阴极三极管结构,使用MATLAB建模分析了其发射调节特性。仿真结果显示,该石墨烯覆膜钡钨阴极三极管通过施加栅压可提升或调节阴极发射性能。针对现有热-光发射性能检测系统和时域测试方法测得热-光发射电流噪声较大的问题,对测试系统进行了改进,并设计了基于谱域测试的新方案用来检测光致热发射增强分量;研究了不同实验因素(阳极电压、温度、光照波长)对M型阴极二极管热-光发射的影响,并和两种理论计算结果做了对照。结果表明,阳极电压越大,光致热发射增强电流越大且随温度增加越快;随着温度上升,光致热发射增强电流先增大后减小,在900K处达到最大值;入射光波长为380nm时热-光发射电流增量最大。阳极电压与温度的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对制得的石墨烯覆膜阴极二极管进行了初步性能测试,温度在800℃下的发射电流密度可达0.235A/cm2以上,保守估计阴极的功函数小于2e V。在课题组原有的电子枪时域仿真程序EGunSim的基础上进行了功能完善和加速,包括:增加了热-光发射电流计算及调节模块;通过将软件程序整体移植至C语言平台,并使用CUDA并行算法对电子注仿真模块进行了加速处理;完善了用户界面。加速前后的仿真时长显示,相比原有的串行计算程序,CUDA并行计算在低精度和高精度仿真条件下分别获得了最大3.3倍和14.2倍的加速效果,验证了该加速方案的可行性。本文工作对高效可调型石墨烯覆膜钡钨阴极热-光发射器件制备、性能测试、仿真分析与设计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方健[6](2019)在《室温固相法制备铝酸盐研究》文中指出真空器件不仅在雷达成像、导弹防御和电子对抗等国防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还在卫星通讯和导航、深空探测等民用和大科学研究领域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阴极作为微波真空电子器件的核心部分,其性能直接决定了真空器件的性能和寿命。目前,真空电子器件广泛采用浸渍式扩散热阴极作为电子发射源,而铝酸盐作为制备浸渍式扩散阴极的核心材料,其制备工艺和材料学特性还缺乏充分的研究。传统铝酸盐前驱体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机械混合法、液相共沉淀法等。本文通过室温固相化学反应法来制备铝酸盐的前驱体,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采用平板二极管装置测量了实验阴极发射性能,得到的结论主要如下:(1)室温固相法制备的铝酸盐前驱体的物相结构主要包含α-(Ba,Ca)CO3晶体相和非晶(或结晶性很差)γ-AlOOH相。场发射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前驱体中的颗粒尺寸分别为亚微米和纳米量级。(2)在室温固相法制备612(BaO:CaO:Al2O3=6:1:2,数字代表摩尔比)铝酸盐的过程中,随着BaO含量的增加,Ba5CaAl4O12相会逐渐过渡到Ba3CaAl2O7相;一定范围内CaO含量的增加有利于Ba3CaAl2O7相的形成,但若含量过高,铝酸盐主要呈现为Ba5CaAl4O12结构。形貌分析结果表明,形成的铝酸盐的颗粒在亚微米尺度范围内,且形貌一致性较好。(3)平板二极管测试结果表明,室温固相法制备的612铝酸盐随着BaO含量的增加,对应的阴极发射电流密度会随之增大,在x BaO:1CaO:2Al2O3系列铝酸盐中,当BaO含量为x=6.8时,在1130℃时电流发射最大可以达到7.1 A/cm2;此外,在6BaO:x CaO:2Al2O3系列铝酸盐中,随着CaO含量的增加,对应的阴极发射电流密度会先增大后减小,当CaO含量为x=1.3时,在1130℃时最大电流发射为7.2 A/cm2。总之,室温固相反应法制备的铝酸盐无论是前驱体还是烧结产物,都形貌结构均匀,采用该方法制备的实验阴极发射性能与液相法制备的实验阴极相当。该方法不需要溶剂,环境污染小,操作简单、易于工业化,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推广价值。

王强[7](2018)在《BESs阴极回收典型双金属与原位催化降解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文中提出生物电化学系统(Bioelectrochemical systems,BESs)是近年兴起的、以微生物为催化剂,将阳极有机废水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用于阴极生产氢气或有价化学产品的装置,包括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s)和微生物电解池(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s,MECs)。由于氧化性金属离子被BESs阴极还原回收的同时可产生电能,回收金属的BESs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BESs阴极回收金属较多地关注于单一金属,对混合金属如双金属的回收还不多见。同时,沉积在阴极电极上金属的进一步收集与使用也是BESs回收金属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鉴于此,本论文结合电镀冶金和酸矿废水中常见的典型双组分金属,实现了 BES阴极回收典型双金属过程,借助金属间Cu(Ⅱ)对Cd(Ⅱ)的催化作用、Fe(Ⅲ)对Cr(Ⅳ)的促进作用、以及非金属组分02原位生成的H202对W(Ⅳ)和Mo(Ⅳ)的强化作用,进一步提高BESs阴极回收双金属的性能。通过原位利用沉积在阴极电极上的混合金属钨钼,考察其催化降解和矿化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甲硝唑和甲基橙性能。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钛片、碳布或泡沫镍阴极BESs先在MFCs模式回收混合Cu(Ⅱ)和Cd(Ⅱ)中的Cu(Ⅱ),后在MECs模式回收Cd(Ⅱ)同时产氢,并考察MFCs模式沉积于阴极电极上的铜对MECs模式Cd(Ⅱ)回收和产氢的影响。发现MFCs模式下三种材料回收Cu(Ⅱ)的性能相近,约为4.79-4.88mg/L/h,但在MECs模式下,碳布回收Cd(Ⅱ)的回收速率最大(5.86 ± 0.25 mg/L/h),泡沫镍最小(4.96 ± 0.48 mg/L/h)。与未沉积铜的空白电极相比,MFCs模式下沉积的铜能促进MECs模式下Cd(Ⅱ)的回收和产氢,分别提高80-320%和100-600%。阴极电极上沉积的铜可降低Cd(Ⅱ)还原和析氢的过电势。(2)探究MFCs阴极Fe(Ⅲ)存在对Cr(Ⅵ)还原的促进作用。当Fe(Ⅲ)为150mg/L时,Cr(Ⅵ)的去除率达65.6 ± 2.2%,是无Fe(Ⅲ)对照的1.6倍。Fe(Ⅲ)的存在能够降低Cr(Ⅵ)还原的过电势和扩散电阻;Fe(Ⅲ)在Cr(Ⅵ)还原过程中起到电子介体的作用。(3)通过MFCs阴极原位生成的H202,高效回收混合W(Ⅵ)和Mo(Ⅵ)。该系统W(Ⅵ)和Mo(Ⅵ)的回收率分别为67.2 士 3.1%和86.4 ± 1.9%,是无H202对照的2.4和1.3倍,且W(Ⅵ)和Mo(Ⅵ)的回收率随着原位H202生成量的增加而增加。光照可进一步提高W(Ⅵ)和Mo(Ⅵ)的回收率:MECs阴极的光照与原位生成的H202协同提高W(Ⅵ)和Mo(Ⅵ)的回收率至 98.1 ± 0.7%(W)和 100 ± 0.4%(Mo)。(4)原位利用MFCs阴极沉积的钼钨构建光-电-芬顿体系,催化降解和矿化典型抗生素甲硝唑和偶氮染料甲基橙。在厌氧或好氧条件,考察降解和矿化甲硝唑时不同钼/钨沉积量和比例的影响,得到厌氧时钼/钨的最佳沉积量为0.24 mg/cm2、好氧时为0.18 mg/cm2,二者的最佳钼/钨比均为0.17:1.0。在光照和Fe(Ⅲ)浓度为10mg/L的好氧条件下,甲硝唑的降解和矿化分别为94.5 ± 1.4%和89.5 ± 1.1%,是无光、无芬顿对照的1.2、1.1倍和1.3、1.2倍。考察降解和矿化甲基橙时的厌氧和好氧效应,发现厌氧利于甲基橙的脱色而不利于矿化,好氧与Fe(Ⅲ)共存利于甲基橙矿化但不利于脱色。光照下,先厌氧(20 min)后好氧(10 mg/L Fe(Ⅲ)、100 min)可使甲基橙完全脱色,矿化率达96.8±3.5%(9.7mg/L/h),分别是完全厌氧、完全好氧、完全好氧与Fe(Ⅲ)共存对照的2.9、1.9和1.3倍。本论文研究结果为混合金属在BESs阴极的回收提供了清洁有效的新方法,丰富了BESs回收金属的阴极作用理论,拓展了 BESs回收金属的应用领域和使用范围,为回收金属的BESs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余艺平[8](2018)在《LaB6多晶阴极材料的制备及掺杂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推进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性能、长寿命的阴极材料提出了极为迫切的需求。LaB6多晶材料由于具有电子逸出功低、蒸发速率小及化学性能稳定等特点,被认为是电推进极佳候选阴极材料。但当前商业级LaB6多晶材料由于原料粉体粒径粗大、易团聚及杂质多等不足,材料面临致密度低、晶粒粗大及热发射电流密度小等问题,限制了其在电推进空心阴极上的应用。基于此,本课题先采用熔盐法合成获得了粒径均一、高分散及高纯度的La B6纳米粉体,然后再经烧结制备得到了高致密、细晶粒及具有(100)择优取向的LaB6多晶材料,最后还采用其他稀土金属元素(Re)对LaB6进行掺杂改性,进一步提高了LaB6多晶材料的热电子发射性能。主要内容如下:创新了制备LaB6纳米粉体的熔盐法新工艺。首先,设计了以La Cl3为镧源,以NaBH4为硼源,以LiCl-KCl共晶盐为熔盐介质的熔盐反应体系,并从理论热力学方面论证了反应的可行性;其次,探究了熔盐法工艺条件对LaB6纳米粉体的影响,发现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LaB6粉体粒径增大,其形貌会由球形向立方体形、多面体形逐渐转变;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LaB6粉体粒径会增大,但超过一定时间后,LaB6粉体会发生沉降团聚,甚至溶解;随着熔盐含量的增多,LaB6粉体更易结晶长大,其分散性也更高;随着反应物中硼源含量的增加,La B6粉体的粒径会变小,形貌由立方体状向球形状转变。最后,总结出熔盐法制备LaB6纳米粉体的较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800℃,反应时间为1 h,反应物体系与熔盐介质体系的质量比为1:10,镧源与硼源的摩尔比为1:6。系统分析了LaB6纳米粉体的物理特性和合成机理。在物理特性方面,LaB6纳米粉体形貌规则,为立方体状,粒径细小均一,平均粒径仅为90 nm,分散性好,单个LaB6颗粒为单晶,杂质少,纯度达到99.60 wt.%,克服了目前商业级La B6微米粉体存在的形貌不规则、粒径粗大、易团聚及含杂质等不足。在合成机理方面,熔盐法合成La B6纳米粉体的反应机制为NaBH4先热分解形成Na、B和H2,然后Na、B再与La Cl3反应生成LaB6;其形成机制为“溶解-析出”机制,具体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形核和生长,形核过程主要受液态熔融盐中生成的LaB6过饱和度影响,而生长过程主要受LaB6自身的晶体结构特征和外部生长条件影响。突破了高致密、细晶粒及(100)择优取向的LaB6多晶材料的烧结制备。首先,以LaB6纳米粉体为原料,经热压烧结制备得到了相对密度和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96.56%、5.30μm的HN-La B6多晶材料,比现有宇航商用级HM-LaB6多晶材料分别提高了近9%和减小了近3.5倍,而且HN-LaB6在平行于烧结压力的方向上,还形成了具有低电子逸出功的(100)择优取向。性能研究表明,HN-LaB6的电阻率、显微硬度、弹性模量及电子逸出功分别为22.23±0.05μΩ·cm、30.96±1.92 GPa、358.93±20.45 GPa及2.80 eV,比HM-La B6分别提高近2倍、4倍、2倍及降低11%。其次,为进一步减小材料的晶粒尺寸,以La B6纳米粉体为原料,经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得到了SN-LaB6多晶材料,其相对密度为95.75%,与HN-LaB6基本相当,还具有(100)择优取向,而且其平均晶粒尺寸仅为2.83μm,比HN-La B6减小了近1/2。性能研究表明,SN-La B6的电阻率和电子逸出功分别为31.63±0.10μΩ·cm和2.73 eV,比HN-LaB6分别提高近1.4倍和降低近3%。最后,分析认为相对密度的提高、晶粒尺寸的减小及晶粒的择优取向是改善LaB6多晶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探索了Ce、Sm元素对LaB6多晶材料的掺杂改性。首先,采用熔盐法制备得到了三元La1-xRexB6单相固溶纳米粉体,其为近球状或近立方体状,粒径均一,平均粒径在50 nm~80 nm之间,粉体的晶格常数随着Ce/Sm含量的增多而减小。其次,以La1-xRexB6纳米粉体为原料,经热压烧结制备得到了单相固溶La1-xRexB6多晶材料,其相对密度介于97.05%~98.89%,与HN-LaB6基本相当,而且La1-xCexB6多晶材料均具有较强的(100)择优取向,而La1-xSmxB6多晶材料的(100)择优取向趋势则会随Sm含量的增加而减弱。最后,研究了不同掺杂元素对LaB6多晶材料的性能影响,发现固溶掺杂Ce、Sm元素均提高了LaB6的电阻率和降低了LaB6的显微硬度、弹性模量,但不同的是掺杂Ce元素能够有效改善LaB6的热电子发射性能,且最佳Ce元素掺杂含量的材料体系为La0.6Ce0.4B6多晶材料,其电子逸出功仅为1.85 eV,比HN-LaB6的电子逸出功降低了约34%,而固溶掺杂Sm元素则会造成LaB6的电子逸出功增大。

庄尊超[9](2018)在《混改背景下换股收购案例研究 ——以安泰科技为例》文中指出当前,国企改革不断深入,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成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鼓励非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国有企业,鼓励国有企业通过投资入股、联合投资、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与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融合、战略合作、资源整合,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并购重组是国企改革的主要方式之一,随着改革的深入,已有很多国企通过与民企的兼并重组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但是其中不乏存在并购资金不足、营运压力过大、国有资产流失等现象,导致最后的实施效果并不显着,甚至适得其反。通过换股收购进行兼并重组的优势逐渐显现,国企换股收购民企,实现与民营企业相互融合,注入优质资产和有活力的民企团队,引入民营资本多元化股权结构,这些措施能否有效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将对深化国企改革产生重大意义。正是在此背景下,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选取央企系统混合所有制改革示范项目和深化国企改革后首例通过换股收购民企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案例:安泰科技换股收购天龙钨钼案例为研究对象,剖析其实施过程及带来的效果,总结混改经验。首先,本文对换股收购的相关文献和理论基础分别进行了研究,概述了换股收购的概念、三种换股模式、混合所有制相关概念以及换股收购的相关理论。其次,论文的主体部分,安泰科技换股收购计划的案例研究。第一,介绍了交易双方的概况以及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现状;第二,分析了本次交易的实施方案、实施动因、影响因素和实施效果,尤其突出了财务效应和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影响。最后,总结了“安泰模式”的经验与启示,给出了日后国企通过换股收购计划进行混改的相关建议。通过本文的分析,认为通过换股收购民企进行混改尝试的“安泰模式”是成功和有效的,该模式对公司提升企业价值、提高企业绩效、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业务板块化等方面有积极帮助;对推动公司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有积极影响,引入民营资本形成多元化股权结构、引入民企团队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为国企改革提供启示与参考,包括通过换股收购计划推动混改、混改过程中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措施、混改后充分释放民企经营管理活力等。

张保红,牛山廷,王玲[10](2017)在《特种钨合金电极材料制备工艺及组织性能研究》文中认为制备了W–Ni–Ca、W–Ni–Sr、W–Ni–Ba三种钨合金电极材料,研究了三种钨合金电极材料的组织性能。结果表明:W–Ni–Ca电极材料难烧结,组织不均匀,性能较差;W–Ni–Ba在烧结过程中生成的钨酸钡熔点较低,对电极抗烧蚀性能不利;通过对三种电极材料进行比较分析,认为W–Ni–Sr具有最佳的组织和性能。

二、钨钼热阴极材料的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钨钼热阴极材料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难熔金属钨与钼的微波烧结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难熔金属材料的研究现状
        1.1.1 难熔金属的发展历程
        1.1.2 难熔金属制备技术
    1.2 金属材料的微波烧结
        1.2.1 微波的基本特征
        1.2.2 微波烧结技术的发展
        1.2.3 微波烧结技术的特点
        1.2.4 微波烧结金属粉末材料的原理
        1.2.5 微波烧结金属粉末材料的设备
        1.2.6 金属粉末材料微波烧结的研究进展
        1.2.7 微波烧结存在的问题
    1.3 课题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2 实验方案与研究方法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2.1.1 主要实验试剂及实验设备
        2.1.2 粉末的制备
        2.1.3 粉体压制及微波烧结
    2.2 微观组织表征
        2.2.1 X射线衍射分析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2.2.4 粉体及试样粒径的分析
    2.3 物理性能测试
        2.3.1 致密度的测定
        2.3.2 线性收缩率的测定
        2.3.3 显微硬度的测定
3 难熔金属钼微波烧结工艺研究
    3.1 纳米钼粉的表征
    3.2 微波烧结纳米钼粉压坯的升温特性
    3.3 烧结温度对钼试样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3.3.1 烧结温度对钼试样密度的影响
        3.3.2 烧结温度对钼试样显微组织结构的影响
        3.3.3 烧结温度对钼试样显微硬度的影响
    3.4 升温速率对钼试样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3.4.1 升温速率对钼试样致密度与线性收缩率的影响
        3.4.2 升温速率对钼试样显微组织结构的影响
        3.4.3 升温速率对钼试样显微硬度的影响
    3.5 保温时间对钼试样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3.5.1 保温时间对钼试样致密度的影响
        3.5.2 保温时间对钼试样显微组织结构的影响
        3.5.3 保温时间对钼试样显微硬度的影响
    3.6 微波烧结钼试样的动力学及机制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难熔金属钨微波烧结工艺研究
    4.1 纳米钨粉的表征
    4.2 烧结温度对钨试样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4.2.1 烧结温度对钨试样致密度的影响
        4.2.2 烧结温度对钨试样显微组织结构的影响
        4.2.3 烧结温度对钨试样显微硬度的影响
    4.3 升温速率对钨试样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4.3.1 升温速率对钨试样致密度与收缩率的影响
        4.3.2 升温速率对钨试样显微组织结构的影响
        4.3.3 升温速率对钨试样硬度的影响
    4.4 压制压力对钨试样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4.4.1 压制压力对钨试样致密度与收缩率的影响
        4.4.2 压制压力对钨试样显微组织结构的影响
        4.4.3 压制压力对钨试样显微硬度的影响
    4.5 保温时间对钨试样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4.5.1 保温时间对钨试样致密度的影响
        4.5.2 保温时间对钨试样显微组织结构的影响
        4.5.3 保温时间对钨试样显微硬度的影响
    4.6 微波烧结钨粉压坯的动力学机制分析
    4.7 微波烧结钨粉压坯的有限元模拟
        4.7.1 数学模型的建立
        4.7.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8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2)325MHz微波栅控热阴极高压型电子枪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医用同位素介绍
        1.1.2 超导电子直线加速器介绍
    1.2 阴极介绍
        1.2.1 光阴极介绍
        1.2.2 场致发射阴极介绍
        1.2.3 热阴极介绍
    1.3 热阴极电子枪介绍
        1.3.1 热阴极微波电子枪介绍
        1.3.2 直流栅控热阴极电子枪
        1.3.3 微波栅控热阴极电子枪介绍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微波栅控电子枪结构设计
    2.1 电子枪束流光学计算
    2.2 电子枪电场分布计算
    2.3 电子枪束流动力学计算
    2.4 本章总结
第3章 微波栅控电子枪电路系统设计
    3.1 直流-微波电路系统设计
    3.2 微波栅控电子枪阻抗匹配设计
    3.3 双模式供电器件工程设计
    3.4 同轴微波传输器件实验测试
    3.5 本章总结
第4章 微波栅控电子枪实验设计
    4.1 10kV高压平台介绍
    4.2 控制系统介绍
    4.3 10kV微波栅控电子枪实验过程
    4.4 实验数据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高温固相法制备Ba2ScAlO5及其热阴极发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热阴极的发展史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纯金属阴极
        1.2.2 氧化物阴极
        1.2.3 扩散式阴极
        1.2.4 钪酸盐阴极
    1.3 热阴极电子发射机制的研究
    1.4 本课题组关于Ba_2ScAlO_5已有的研究
        1.4.1 含钪铝酸盐中的Ba_2ScAlO_5相
        1.4.2 液相法所制Ba_2ScAlO_5的物相结构及其浸渍阴极的发射性能
    1.5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1.6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Ba_2ScAlO_5的制备和表征以及浸渍阴极的测试方法
    2.1 Ba_2ScAlO_5的制备
        2.1.1 原材料及设备
        2.1.2 Ba_2ScAlO_5前驱体粉末的制备
        2.1.3 高温烧结
    2.2 Ba_2ScAlO_5材料表征方法
        2.2.1 结构表征
        2.2.2 热稳定性表征
        2.2.3 微观形貌和成分表征
    2.3 浸渍型扩散阴极电子发射性能的测试
        2.3.1 试验阴极的制备
        2.3.2 含钙Ba_2ScAlO_5浸渍试验阴极的制备
        2.3.3 试验阴极电子发射性能的测试
第三章 高温固相法制备Ba_2ScAlO_5
    3.1 引言
    3.2 Beta-Ba_2ScAlO_5的合成、TG-DSC分析和形貌表征
        3.2.1 β-Ba_2ScAlO_5的XRD物相分析
        3.2.2 β-Ba_2ScAlO_5的TG-DSC热学特性分析
        3.2.3 β-Ba_2ScAlO_5的SEM形貌表征
    3.3 Alpha-Ba_2ScAlO_5的合成与XRD物相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Ba_2ScAlO_5阴极的电子发射性能
    4.1 引言
    4.2 含钙Ba_2ScAlO_5的合成
        4.2.1 含钙β-Ba_2ScAlO_5的合成
        4.2.2 含钙α-Ba_2ScAlO_5的合成
    4.3 含钙Ba_2ScAlO_5浸盐后的物相变化和电子发射特性
        4.3.1 含钙Ba_2ScAlO_5“浸盐”后的物相变化
        4.3.2 浸渍阴极的电子发射特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Ba_2ScAlO_5浸渍阴极工作机制的探索
    5.1 引言
    5.2 普通钡-钙-铝酸盐与钨粉混合烧结的物相分析
    5.3 含钙Ba_2ScAlO_5与钨粉混合烧结的物相分析
    5.4 Ba_2ScAlO_5与钨粉混合烧结的物相分析
    5.5 浸有Ba_(2.125)Ca_(0.3)ScAlO_(5.425)的大直径多孔钨基体的XRD物相分析
    5.6 含钙Ba_2ScAlO_5大直径钨基体的形貌表征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科研工作中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4)高温合金废料中稀贵金属的浸出工艺及过程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高温合金概况
        1.2.1 高温合金的分类
        1.2.2 高温合金的成分
        1.2.3 高温合金的发展
    1.3 高温合金废料的资源概况
    1.4 高温合金中稀贵金属元素的回收方法
        1.4.1 湿法工艺
        1.4.2 火法-湿法联合工艺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1.5.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1.5.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氯化锌焙烧-盐酸浸出高温合金的行为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焙烧后主要金属的赋存状态
        2.3.2 ZnCl_2用量对浸出率的影响
        2.3.3 焙烧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2.3.4 焙烧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
        2.3.5 浸出液中金属的赋存状态
        2.3.6 浸出渣的组成成分
        2.3.7 盐酸用量对浸出率的影响
        2.3.8 浸出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
        2.3.9 浸出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2.3.10 液固比对浸出率的影响
        2.3.11 不同时间下浸出渣的形貌变化及EDS能谱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盐酸-双氧水分步浸出高温合金的行为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及方法
        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方法
    3.3 高温合金废料中关键金属的E-pH图研究
    3.4 盐酸直接浸出高温合金废料
        3.4.1 浸出液中金属的赋存状态
        3.4.2 盐酸浓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3.4.3 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
        3.4.4 温度对浸出率的影
        3.4.5 液固比对浸出率的影响
        3.4.6 不同时间下浸出渣的形貌变化及EDS能谱
    3.5 含铼富集渣的浸出
        3.5.1 浸出液中金属的赋存状态
        3.5.2 浸出渣的组成成分
        3.5.3 盐酸浓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3.5.4 双氧水用量对浸出率的影响
        3.5.5 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3.5.6 反应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
        3.5.7 不同时间下浸出渣的形貌变化及EDS能谱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柠檬酸酸浸-氨水氧化分步浸出高温合金的行为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4.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方法
    4.3 柠檬酸-盐酸直接浸出高温合金废料
        4.3.1 浸出液中金属的赋存状态
        4.3.2 盐酸用量对浸出率的影响
        4.3.3 柠檬酸用量对浸出率的影响
        4.3.4 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4.3.5 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
        4.3.6 液固比对浸出率的影响
        4.3.7 搅拌速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4.3.8 不同时间下浸出渣的SEM和 EDS图
    4.4 氨水-双氧水超声浸出含铼浸出渣
        4.4.1 浸出液中金属的赋存状态
        4.4.2 浸出渣的成分组成
        4.4.3 氨水用量对浸出率的影响
        4.4.4 双氧水用量对浸出率的影响
        4.4.5 浸出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4.4.6 浸出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
        4.4.7 液固比对浸出率的影响
        4.4.8 搅拌速率对浸出率的影响
        4.4.9 不同时间浸出渣的SEM和 EDS图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石墨烯覆膜阴极热-光电子发射试验与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传统阴极类型和特点
    1.2 热光电子发射相关理论基础
        1.2.1 热发射
        1.2.2 光电发射
        1.2.3 广义热-场-光发射模型
        1.2.4 修正的热-光电子发射模型
    1.3 热-光电子发射相关研究
    1.4 石墨烯材料特性及相关器件研究现状
        1.4.1 石墨烯能带结构和物理特性
        1.4.2 石墨烯制备、转移及表征方法
        1.4.3 石墨烯在真空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1.5 电子枪时域仿真技术
        1.5.1 商用软件
        1.5.2 FDTD并行算法研究现状
    1.6 论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石墨烯覆膜钡钨阴极二极管制备及热-光发射分析
    2.1 石墨烯覆膜阴极二极管方案及制备流程
    2.2 钡钨阴极覆石墨烯膜实验
        2.2.1 基于聚氯乙烯薄膜的石墨烯转移阴极覆膜实验
        2.2.2 基于热释放胶带的转移石墨烯实验
    2.3 二极管制备实验
        2.3.1 焊接装管
        2.3.2 预处理
    2.4 石墨烯覆膜阴极三极管热-光电子发射性能分析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热-光电子发射实验
    3.1 热-光电子发射性能检测方案
        3.1.1 实验平台
        3.1.2 实验流程
        3.1.3 实验电路性能仿真
    3.2 热-光发射特性检测结果及分析
        3.2.1 阴极光照响应时域特性
        3.2.2 阴极光照响应频域特性
        3.2.3 热-光发射性能影响因素测试分析
        3.2.4 覆石墨烯膜钡钨阴极二极管性能测试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子枪的快速时域仿真技术
    4.1 电子枪时域仿真软件EGunSim总体框架
    4.2 电子注时域仿真加速技术
        4.2.1 基于GPU的 CUDA并行加速处理方案
        4.2.2 软件仿真加速效果分析
    4.3 用户界面设计
        4.3.1 软件界面
        4.3.2 仿真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室温固相法制备铝酸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热阴极的发展历史和实用阴极
        1.2.1 热阴极的发展史
        1.2.2 几种典型的实用扩散型热阴极
    1.3 阴极活性物质的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实验方案设计
第二章 室温固相法制备铝酸盐工艺及其结构与性能表征方法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仪器
    2.3 室温固相法对铝酸盐的制备
        2.3.1 室温固相法制备铝酸盐前驱体
        2.3.2 室温固相反应法制备铝酸盐的高温烧结工艺
    2.4 浸渍型扩散阴极的制备
    2.5 材料表征分析方法
        2.5.1 室温固相法制备铝酸盐的物相组成分析
        2.5.2 室温固相反应法制备铝酸盐的微观形貌表征
        2.5.3 阴极的电子发射性能测试
        2.5.4 阴极发射的测量方法
        2.5.5 阴极寿命的评估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室温固相法制备铝酸盐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
    3.1 612铝酸盐前驱体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
    3.2 612铝酸盐烧结产物的物相组成和形貌分析
    3.3 成分和制备工艺对室温固相法制备的612 铝酸盐的物相组成的影响
        3.3.1 BaO成分变化的影响
        3.3.2 CaO成分变化的影响
        3.3.3 研磨时间的影响
        3.3.4 烧结温度的影响
        3.3.5 烧结时间的影响
    3.4 室温固相法制备的其它类型的铝酸盐
        3.4.1 室温固相法制备411 铝酸盐
        3.4.2 室温固相法制备512 铝酸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阴极的发射性能
    4.1 室温固相法制备的612 铝酸盐阴极的电子发射性能
        4.1.1 612铝酸盐的电子发射性能
        4.1.2 成分变化对612 铝酸盐阴极发射的影响
    4.2 室温固相法制备512及411 铝酸盐阴极的电流发射
        4.2.1 512铝酸盐阴极的电流发射
        4.2.2 411铝酸盐阴极的电流发射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的研究成果

(7)BESs阴极回收典型双金属与原位催化降解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名词缩写对照表
主要符号对照表
1 绪论
    1.1 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传统回收方法
        1.1.1 重金属污染现状
        1.1.2 重金属回收的传统方法
    1.2 生物电化学系统阴极回收重金属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1.2.1 生物电化学系统阴极回收重金属的原理
        1.2.2 生物电化学系统阴极回收金属的影响因素
    1.3 生物电化学系统担载金属阴极的催化作用
        1.3.1 电催化剂
        1.3.2 光催化剂
        1.3.3 介体
    1.4 本文研究思路
        1.4.1 存在的问题
        1.4.2 研究内容
2 BESs阴极Cu(Ⅱ)催化Cd(Ⅱ)回收
    2.1 引言
    2.2 材料方法
        2.2.1 反应器安装和生物阳极驯化
        2.2.2 实验过程
        2.2.3 测量与表征
        2.2.4 计算
    2.3 结果与讨论
        2.3.1 MFCs模式下的Cu(Ⅱ)沉积
        2.3.2 MECs模式下的Cd(Ⅱ)还原和产氢
        2.3.3 BESs的能量效率评价
        2.3.4 电极形态和产物分析
        2.3.5 CV分析
        2.3.6 阴离子对Cd(Ⅱ)还原的影响
        2.3.7 外加电压的影响
        2.3.8 沉积铜电极的运行稳定性评价
    2.4 本章小结
3 BESs阴极Fe(Ⅲ)促进Cr(Ⅵ)还原
    3.1 引言
    3.2 材料方法
        3.2.1 反应器构建
        3.2.2 接种与运行
        3.2.3 测量与计算
    3.3 结果讨论
        3.3.1 系统性能
        3.3.2 LSV分析
        3.3.3 塔菲尔曲线分析
        3.3.4 CV分析
        3.3.5 外阻对Cr(Ⅵ)还原的影响
        3.3.6 Cr(Ⅵ)还原的动力学模型
        3.3.7 Fe(Ⅲ)促进Cr(Ⅵ)还原的稳定性评价
    3.4 本章小结
4 BESs阴极原位生成的H_2O_2促进W(Ⅵ)和Mo(Ⅵ)沉积
    4.1 引言
    4.2 材料方法
        4.2.1 反应器构建
        4.2.2 接种与运行
        4.2.3 测量与分析
    4.3 结果讨论
        4.3.1 系统性能
        4.3.2 一次和分批多次外加H_2O_2对钨钼沉积的影响
        4.3.3 外阻对钨钼沉积的影响
        4.3.4 pH对钨钼沉积的影响
        4.3.5 系统稳定性评价
        4.3.6 钨钼沉积物的XPS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BESs阴极原位生成的H202和光照协同强化W(Ⅵ)和Mo(Ⅵ)沉积
    5.1 引言
    5.2 材料方法
        5.2.1 反应器构建
        5.2.2 接种与运行
        5.2.3 测量与分析
    5.3 结果讨论
        5.3.1 系统性能
        5.3.2 EIS、LSV和塔菲尔分析
        5.3.3 产物形貌和价态分析
        5.3.4 外加电压的影响
        5.3.5 曝空气与氮气的优化
        5.3.6 系统稳定性评价
    5.4 本章小结
6 原位利用BESs阴极沉积的钨钼催化甲硝唑降解和矿化
    6.1 引言
    6.2 材料方法
        6.2.1 反应器构建
        6.2.2 接种与制备沉积钨钼碳毡
        6.2.3 实验内容
        6.2.4 测量与分析
    6.3 结果讨论
        6.3.1 阴极上沉积钨钼的形貌和光响应
        6.3.2 钼钨沉积量的影响
        6.3.3 钼/钨比例的影响
        6.3.4 好氧条件下Fe(Ⅲ)强化系统性能
        6.3.5 降解MNZ的活性自由基和MNZ降解中间产物的分析
        6.3.6 沉积钨钼电极的稳定性评价
    6.4 本章小结
7 原位利用BESs阴极沉积的钨钼催化甲基橙脱色和矿化
    7.1 引言
    7.2 材料方法
        7.2.1 反应器构建
        7.2.2 接种与运行
        7.2.3 测量与分析
        7.2.4 计算
    7.3 结果讨论
        7.3.1 完全厌氧条件下MO的脱色和矿化
        7.3.2 氧气与Fe(Ⅱ)共存时MO的脱色和矿化
        7.3.3 CV和EIS分析
        7.3.4 MO脱色和矿化过程中的活性自由基
        7.3.5 先厌氧后好氧与Fe(Ⅱ)共存条件下的MO脱色和矿化
        7.3.6 MO脱色和矿化中间产物分析
        7.3.7 pH对系统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8)LaB6多晶阴极材料的制备及掺杂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空心阴极用热阴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1.2.1 热阴极材料的工作原理
        1.2.2 难熔金属材料
        1.2.3 钡钨阴极材料
        1.2.4 六硼化镧材料
    1.3 六硼化镧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 LaB_6材料制备工艺的研究现状
        1.3.2 LaB_6多晶材料的最新发展趋势
    1.4 熔盐法制备纳米粉体的研究进展
        1.4.1 熔盐法制备纳米粉体的基本原理
        1.4.2 熔盐法制备纳米粉体的研究现状
    1.5 论文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与研究方法
    2.1 实验原材料与实验设备
    2.2 实验过程
        2.2.1 镧基稀土六硼化物纳米粉体的制备
        2.2.2 镧基稀土六硼化物多晶材料的烧结制备
    2.3 材料组成与结构分析
        2.3.1 元素组成分析
        2.3.2 物相组成与晶体结构分析
        2.3.3 微观组织结构分析
        2.3.4 热重-差热分析
        2.3.5 密度与孔隙率分析
    2.4 材料性能测试
        2.4.1 物理性能测试
        2.4.2 力学性能测试
        2.4.3 热电子发射性能测试
第三章 LaB_6纳米粉体的熔盐合成工艺设计与优化
    3.1 反应物体系的设计与选择
        3.1.1 反应物体系的筛选
        3.1.2 反应热力学分析
    3.2 熔盐介质体系的设计与选择
    3.3 熔盐法制备LaB_6纳米粉体的工艺研究
        3.3.1 反应温度对熔盐法制备LaB_6纳米粉体的影响
        3.3.2 反应时间对熔盐法制备LaB_6纳米粉体的影响
        3.3.3 熔盐含量对熔盐法制备LaB_6纳米粉体的影响
        3.3.4 反应物配比对熔盐法制备LaB_6纳米粉体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熔盐法LaB_6纳米粉体的物理特性与合成机理研究
    4.1 熔盐法LaB_6纳米粉体的物理特性研究
        4.1.1 LaB_6纳米粉体的形貌与微观结构分析
        4.1.2 LaB_6纳米粉体的组成分析
        4.1.3 LaB_6纳米粉体的表面特性
        4.1.4 LaB_6纳米粉体的高温稳定性
    4.2 熔盐法LaB_6纳米粉体的合成机理研究
        4.2.1 La Cl3与Na BH4 在熔盐介质中的反应机理分析
        4.2.2 熔盐法LaB_6纳米粉体的形成机制分析
        4.2.3 熔盐法LaB_6纳米粉体的形核与生长机理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LaB_6多晶材料的烧结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
    5.1 热压烧结制备LaB_6多晶材料的研究
        5.1.1 LaB_6纳米粉体的热压烧结过程分析
        5.1.2 热压烧结制备LaB_6多晶材料的工艺优化研究
        5.1.3 热压烧结制备LaB_6多晶材料的组成与微观结构特征
    5.2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LaB_6多晶材料的研究
        5.2.1 LaB_6纳米粉体的放电等离子烧结过程分析
        5.2.2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LaB_6多晶材料的工艺优化研究
        5.2.3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LaB_6多晶材料的组成与微观结构特征
    5.3 LaB_6多晶材料的性能研究
        5.3.1 LaB_6多晶材料的物理性能
        5.3.2 LaB_6多晶材料的力学性能
        5.3.3 LaB_6多晶材料的热电子发射性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Ce、Sm对 La B_6多晶材料的固溶掺杂改性研究
    6.1 Ce、Sm对 La B_6多晶材料的固溶掺杂改性工艺设计
        6.1.1 工艺方案设计
        6.1.2 热力学分析
    6.2 Ce对LaB_6多晶材料的固溶掺杂改性研究
        6.2.1 熔盐法La(1-x)Ce_xB_6纳米粉体的组成与结构
        6.2.2 热压烧结La(1-x)Ce_xB_6多晶材料的组成与结构
        6.2.3 La(1-x)Ce_xB_6多晶材料的性能
    6.3 Sm对LaB_6多晶材料的固溶掺杂改性研究
        6.3.1 熔盐法La_(1-x)Sm_xB_6纳米粉体的组成与结构
        6.3.2 热压烧结La_(1-x)Sm_xB_6多晶材料的组成与结构
        6.3.3 La_(1-x)Sm_xB_6多晶材料的性能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9)混改背景下换股收购案例研究 ——以安泰科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与框架
2.相关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换股收购的概念
        2.1.2 换股收购的模式
        2.1.3 混合所有制的概念
    2.2 相关理论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市场势力假说
        2.2.3 协同效应理论
        2.2.4 混合经济理论
3.安泰科技换股收购混改模式的案例介绍
    3.1 案例选取原因
    3.2 双方公司概况
        3.2.1 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3.2.2 北京天龙钨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3.3 安泰科技换股收购混改模式的案例描述
        3.3.1 安泰科技换股收购天龙钨钼的混改方案
        3.3.2 安泰科技换股收购天龙钨钼的混改过程
4.安泰科技换股收购混改模式的案例分析
    4.1 安泰科技实施换股收购混改的动因
        4.1.1 发展混合所有制以深化改革
        4.1.2 扩充主业创造更多经济利益
        4.1.3 产业重组以推进业务板块化
        4.1.4 提高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4.2 安泰科技换股收购混改模式的效果影响因素
        4.2.1 支付方式的合理选择
        4.2.2 股权性质和持股方式
        4.2.3 配套资金的充分募集
        4.2.4 约束机制的有效保障
    4.3 安泰科技换股收购混改模式的财务效应分析
        4.3.1 对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
        4.3.2 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
        4.3.3 对公司股东财富的影响
    4.4 安泰科技换股收购混改模式的混改效果分析
        4.4.1 引入民营资本形成多元化的股权结构
        4.4.2 引入民企团队优化国有企业治理结构
        4.4.3 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5.基于“安泰版”混改模式的结论与启示
    5.1 “安泰模式”混改的特色与创新
    5.2 “安泰模式”混改的不足与建议
    5.3 本文分析结论
    5.4 “安泰模式”混改的启示
        5.4.1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兼并重组方式
        5.4.2 混改过程中实行完善的约束机制
        5.4.3 混改过程中对目标公司合理估值
        5.4.4 混改后充分释放民企团队的活力
参考文献
致谢

(10)特种钨合金电极材料制备工艺及组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方法
    1.1 试样制备
    1.2 分析测试
2 结果与分析
    2.1 烧结工艺对电极材料密度的影响
    2.2 物相分析
    2.3 微观组织分析
    2.4 电极材料的性能分析
    2.5 寿命试验
3 讨论
4 结论

四、钨钼热阴极材料的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难熔金属钨与钼的微波烧结工艺研究[D]. 王瑞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325MHz微波栅控热阴极高压型电子枪的设计研究[D]. 夏乾旭.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2021(01)
  • [3]高温固相法制备Ba2ScAlO5及其热阴极发射机制研究[D]. 黄政虎.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4]高温合金废料中稀贵金属的浸出工艺及过程优化研究[D]. 单国雷.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5]石墨烯覆膜阴极热-光电子发射试验与仿真研究[D]. 杜航. 东南大学, 2020(01)
  • [6]室温固相法制备铝酸盐研究[D]. 方健.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7]BESs阴极回收典型双金属与原位催化降解难降解有机污染物[D]. 王强. 大连理工大学, 2018(08)
  • [8]LaB6多晶阴极材料的制备及掺杂改性研究[D]. 余艺平.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1)
  • [9]混改背景下换股收购案例研究 ——以安泰科技为例[D]. 庄尊超. 新疆财经大学, 2018(07)
  • [10]特种钨合金电极材料制备工艺及组织性能研究[J]. 张保红,牛山廷,王玲. 粉末冶金技术, 2017(04)

标签:;  ;  ;  ;  ;  

钨钼热阴极材料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