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模拟自然环境因子条件下,噬藻体PP对野生宿主藻的吸附率,及感染野生宿主藻后的潜伏期及释放量。通过分析不同光照条件下,噬藻体PP对野生宿主藻的吸附率,感染野生宿主藻后的潜伏期及释放量,推测了夏季富营养水平的淡水水体中噬藻体PP效价日变化的原因。本文在日光光照条件下,以自然水体中存在的丝状蓝藻作为噬藻体PP的野生宿主,用离心法测定了噬藻体PP对野生宿主藻的吸附率,用一步生长曲线法获得了噬藻体PP对野生宿主藻的裂解周期及释放量。结果表明:噬藻体PP对野生宿主藻在30min时能够达到的吸附率为1.13‰,吸附系数为8.09%,噬藻体PP感染野生宿主藻的潜伏期介于45min~75min之间,平均释放量为34.32PFU·Cell-1。上述结果一方面说明,噬藻体PP感染野生宿主藻的吸附系数和潜伏期均远小于以实验室培养的鲍氏织线藻作为宿主所得到的数据;另一方面也说明,噬藻体PP具有较强的吸附和裂解野生宿主的能力,这将有助于解释噬藻体PP在淡水富营养化水体中具有广泛分布的现象。通过对不同光照条件下,噬藻体PP对野生宿主藻的吸附率,感染野生宿主藻后的潜伏期及释放量的研究,我们发现日光照射对噬藻体PP的增殖有重要的意义。光照不是噬藻体吸附到宿主上的必要条件,但是却能够提高噬藻体PP对野生宿主藻的吸附率;光照是子代噬藻体PP释放的必须条件,而在黑暗条件下,尽管噬藻体PP能够与宿主细胞发生吸附,甚至完成复制的部分过程,但却不能完成子代噬藻体PP的释放;此外,光照也可以影响到噬藻体PP感染宿主后的释放量,高光强下噬藻体PP的释放量较大。上述结果有助于解释自然水体中PP类噬藻体的效价在昼夜波动明显,但夜间波动不明显的现象。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庆湿地可培养噬藻体的分离及其相关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J]. 微生物学报 2016(05)
- [2].合成生命之探索——人造噬藻体[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1(02)
- [3].水华蓝藻噬藻体对不同条件培养的宿主细胞感染性分析[J]. 水生生物学报 2012(03)
- [4].测试卷三 细胞的结构基础(1)[J]. 高中生学习(高三版) 2014(06)
- [5].一株淡水长尾噬藻体Mic1衣壳的三维结构[J]. 科学新闻 2020(02)
- [6].噬藻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8)
- [7].云南高原异龙湖噬藻体psbA基因遗传多样性研究[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10)
- [8].武汉东湖PP类噬藻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 [9].噬藻体PaV-LD主要衣壳蛋白、穿孔素和内肽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 水生生物学报 2013(02)
- [10].不同光照条件下噬藻体PP感染野生藻的吸附率、裂解周期及释放量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9(01)
- [11].我国东北稻田发现3个新g20基因类群[J]. 生物学教学 2014(10)
- [12].噬藻体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09(05)
- [13].纳帕海高原湿地噬藻体psbA遗传多样性[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01)
- [14].噬藻体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子生态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 生态科学 2016(02)
- [15].模拟酸雨对噬藻体PP失活率、野生藻的吸附率、裂解周期及释放量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09(01)
- [16].噬藻体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动态[J]. 微生物学通报 2014(03)
- [17].一株太湖水域蓝藻噬藻体的分离与鉴定[J]. 水生生物学报 2012(02)
- [18].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浮游病毒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J]. 生物技术通报 2014(02)
- [19].浮游病毒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6)
- [20].也西湖噬藻体的分离与鉴定[J]. 微生物学通报 2020(10)
- [21].溶藻微生物的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11(11)
- [22].噬藻体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 2009(06)
- [2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J]. 环境科学文摘 2009(05)
- [24].太湖及湖州市河流中噬藻体分离与鉴定[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25)
- [25].噬藻体和蓝藻间的基因转移及协同进化作用[J]. 生物技术通报 2011(07)
- [26].不同光、温条件下野生宿主对噬藻体PP的光修复率[J]. 生态学报 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