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不可超越生态系统所规定的“界限”以维护“人类--自然系统”及其可持续性,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区域发展必须在自然条件和生态承载力约束下。生态可持续既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共性特征,也因区域系统差异而具有特殊性。衡量区域生态阈值和可持续水平,并以此为前提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区域发展规划和调控等尤为重要。同时,人是可持续发展中最关键的因素,客观分析人类需求的差异性和行为关系的复杂性,为解析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论文创新性地提出将生态安全和人类行为关系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硬约束条件和软约束条件,即硬阈值和软阈值,分析区域发展与软硬约束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构建对应的函数模型,并以此逻辑分两部分对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区域发展进行系统研究。第一部分(第三章至第五章),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第三章描述区域复合系统的运行和演化机理,辨识可持续发展的多维临界和阈值约束,对区域复合系统在生态承载力约束下的阶段性演替和可持续发展机制进行系统分析;第四章着重探讨生态阈值的定量分析方法,以黄河三角洲区域为算例,选取生态系统能值分析、生态足迹法和CVORS综合指数法等3种方法,对区域生态安全与可持续能力进行了评价;第五章确定包括功能维、要素维和域幅维的区域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三维结构,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黄河三角洲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第二部分(第六章),将人类需求划分为经济需求、社会需求和生态需求3个层次,需求的差异性形成了5种人类行为关系。运用博弈理论,分别建立了不同行为关系的博弈均衡模型,着重就外部性问题、公有地悲剧和生态功能区等生态矛盾的产生原因和解决途径进行了博弈均衡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补偿、污染收费制度和加强执行力等经济策略。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导论1.1 引言1.1.1 发展与可持续发展1.1.2 发展与生态环境问题1.2 文献综述1.2.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理论与评价研究进展1.2.2 区域发展的理论研究1.2.3 生态可持续的理论研究1.2.4 博弈论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1.3 本文主要工作1.3.1 提出问题1.3.2 研究内容1.3.3 方法路线1.3.4 研究意义第二章 研究理论与方法及其发展2.1 可持续发展理论2.1.1 人地系统理论2.1.2 从人类中心论到生态中心论2.1.3 生态承载力理论2.1.4 深化的人类需求理论2.2 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式与方法2.2.1 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2.2.2 货币评价模式2.2.3 非货币评价模式2.2.4 生物物理量衡量2.3 区域复合系统与博弈理论2.3.1 复合系统2.3.2 区域复合系统2.3.3 博弈论第三章 区域发展的系统演化与多维临界3.1 区域发展的软硬约束系统作用模型3.2 区域发展的机理3.2.1 区域复合系统的运行机制3.2.2 区域发展的数学表达3.3 区域发展的多维临界与阈值区间3.3.1 多维临界集3.3.2 生态阈值与生态承载力3.4 区域发展的演替机制分析第四章 生态安全与可持续能力评价4.1 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基础4.1.1 生态系统脆性分析4.1.2 黄河中下游自然灾害4.2 生态系统能值分析4.2.1 能值分析的方法论基础4.2.2 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能值评估4.2.3 国家和地区间比较分析4.3 EFFA方法与生态安全评价4.3.1 EFFA评价方法4.3.2 评价标准4.3.3 黄河三角洲生态足迹的计算4.3.4 黄河三角洲生态安全分析4.4 区域生态可持续CVORS综合评价4.4.1 CVORS综合评价指标体系4.4.2 评价方法4.4.3 黄河三角洲CVORS评价第五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认识与评价5.1 可持续发展评价的认识论5.1.1 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5.1.2 可持续发展的相对性5.1.3 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5.2 区域复合系统结构模式分析和可持续发展概念模型5.2.1 区域复合系统圈层结构5.2.2 区域复合系统功能分析5.2.3 可持续发展概念模型5.3 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评价5.3.1 区域复合系统功能团与截面选择5.3.2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指标体系5.3.3 评价方法—修正的主成分性和独立性分析5.3.4 评价的时间尺度5.3.5 可持续发展的判据5.4 黄河三角洲区域发展基础5.4.1 自然资源5.4.2 社会发展5.4.3 产业优势分析与选择5.5 算例—黄河三角洲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第六章 人类行为关系与可持续发展6.1 人类需求与行为关系6.1.1 “囚徒困境”式的人类行为关系6.1.2 Pareto改进式的人类行为关系6.1.3 “智猪博弈”式的人类行为关系6.1.4 “合作博弈”式的人类行为关系(联合利益最大化)6.1.5 整体利益协同的人类行为关系6.2 行为者-承受者关系与可持续发展问题6.2.1 行为者-承受者关系与不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形成6.2.2 外部性问题6.2.3 公有地悲剧问题6.2.4 生态功能区问题与生态补偿机制6.3 解决区域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的经济策略6.3.1 实施生态环境管理经济手段的优势分析6.3.2 生态环境管理的主要经济策略6.4 黄河三角洲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第七章 结语7.1 结论7.2 讨论附录致谢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获奖情况参考文献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生态可持续论文; 区域发展论文; 生态安全阈值论文; 人类行为关系论文; 博弈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