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苑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实施综合心理护理干预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科收治的50例强迫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药物治疗)、试验组(药物治疗+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各25例,观察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21例(84.0%),高于对照组的14例(56.0%);治疗后患者的Y-BOC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降低更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强迫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综合心理护理干预疗效更佳,有利于改善强迫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强迫症;综合心理干预;强迫症状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3-176-01
强迫症是常见的神经障碍性疾病,患者的症状表现为强迫观念、强迫行为等,具有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的特点,影响自身健康和生活质量[1]。本文对我科收治的50例患者进行研究,在药物治疗期间,实施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强迫症门诊病例,共计患者50例。依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2],患者年龄在18-65岁之间,满足强迫症诊断标准。按照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在对照组中,男性12例(48.0%),女性13例(52.0%);年龄位于20—62岁阶段内,平均年龄为(38.5±2.4)岁。在试验组中,男性10例(40.0%),女性15例(60.0%);年龄位于19—64岁阶段内,平均年龄为(40.6±3.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且自愿参与。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单纯实施药物治疗,用药选择氟西汀,每日1次、剂量为20mg,于早饭后服用,共计治疗时间为12周。
1.2.2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个体化干预。采用开放式管理模式,患者治疗期间可以自由活动,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向患者介绍强迫症的发病原因、影响因素、治疗方法和预后,纠正错误的疾病认知,增强自我保健意识。针对心理负担重、担心药物副作用的患者,给予耐心解释说明,解除患者的顾虑;也可以介绍治愈案例,帮助患者坚定治疗信心。(2)团体化干预。定期组织患者开展集体心理干预,让患者互相交流治疗感受、分享治疗体会,从而拉近患者之间的距离,解决共性问题。还要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加强健康宣教,确保家属多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3)生活指导。综合分析患者的性格、兴趣爱好,由护士引导患者看视频、听音乐、书画、下棋等,可以定期举办篮球、乒乓球比赛,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1.3观察指标[3](1)采用强迫症状量表(Y-BOC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包括强迫思维、强迫行为两大项目,分值越高代表症状越严重。(2)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以Y-BOCS减分率为标准:显著进步:减分率≥50%;进步:减分率在25%-49%之间;无效:减分率不足25%。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版本为18.0),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P<0.05说明差异显著。
2结果
2.1强迫症状评分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Y-BOC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两组在治疗前后强迫症状评分上的比较(分,`x±s)
2.2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显著进步8例(32.0%)、进步13例(52.0%)、无效4例(16.0%),共计有效率为84.0%;对照组显著进步6例(24.0%)、进步8例(32.0%)、无效11例(44.0%),共计有效率为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7,P=0.031)。
3讨论
强迫症属于焦虑障碍的类型,数据统计显示近年来发病率不断提高,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约为1%-2%,其中多数患者年龄在25岁以内,降低了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4]。在发病原因上,除了遗传因素以外,还和心理、社会、个性、神经-内分泌等因素具有密切关联。
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综合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有效率达到84.0%,高于对照组的56.0%,且患者Y-BOCS评分降低更明显,差异显著。分析认为,积极主动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放松身心,缓解心理和精神压力,有效疏导焦虑情绪,从而改善强迫症状。另外,患者往往沉溺于强迫思维或行为中,通过转移注意力,能够将患者从强迫状态中解脱出来,最终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强迫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综合心理护理干预疗效更佳,有利于改善强迫症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徐朝英,韩宏云.综合护理干预对强迫症患者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05):532-535.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M].济南:山东科学出版社,2001,05(13):60-61.
[3]罗群.综合心理护理在改善强迫症患者症状的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01):79-80.
[4]张海霞.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护理对改善强迫症患者症状的疗效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48):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