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油酸和亚麻酸的遗传分析及油酸与部分农艺和品质性状的通径分析

甘蓝型油菜油酸和亚麻酸的遗传分析及油酸与部分农艺和品质性状的通径分析

论文摘要

油酸,即十八碳-9-烯酸,是最为重要的单不饱和脂肪酸。高油酸(>75%)特性的菜籽油在食用油和工业上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目前,在低芥酸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油酸含量、降低亚麻酸含量已成为油菜育种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在低芥酸背景下油菜种子油酸、亚麻酸的遗传规律以及高油酸性状对农艺产量性状的影响还缺乏系统研究。为此,本文开展了如下两个方面的研究:1、本研究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双低甘蓝型油菜高油酸品系Y520与中油酸品系08T15组合的P1、P2、F1、B1、B2、F2六个世代单粒种子油酸、亚麻酸含量,并应用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多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法对种子油酸、亚麻酸的遗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E模型(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为Y520x08T15组合油酸的最优遗传模型;控制油酸含量的2对主基因效应主要为加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近似相等;2对主基因的低油酸含量对高油酸含量均有部分显性;2对主基因所控制的油酸含量是不相等的,第2对主基因所控制的油酸含量明显高于第1对主基因;油酸的遗传率较高。2)D模型(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为Y520×08T15组合亚麻酸的最优遗传模型;该主基因以加性效应为主;多基因遗传率明显大于主基因遗传率。2、有研究表明高油酸性状会伴随着一些不利的农艺学性状,且油菜种子的油酸含量与种子产量呈负相关等等。为了进一步弄清油菜种子油酸含量与种子农艺性状、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以指导高油酸、低亚麻酸油菜的育种,进行本研究。以208个油酸含量>65%的甘蓝型中高油酸六世代单株材料为样本,进行株高、有效分枝数、含油量、亚油酸、亚麻酸等8个农艺、品质性状与高油酸性状的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株高、有效分枝数、分枝起点、每果平均粒数直接或间接地对高油酸性状有轻微的负向接作用,千粒重、含油量对高油酸性状有较小的正向作用,但这六个因素的作用都很小,即高油酸性状对油菜主要农艺产量性状没有明显的不利影响!亚油酸是影响高油酸性状最重要的因素,通径系数为-0.8444;亚麻酸是影响高油酸性状的另一重要因素,通径系数为-0.4483。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油菜品质育种
  • 1.1.1 国内外油菜品质育种进程
  • 1.1.2 油菜品质育种目标
  • 1.1.3 油菜籽中主要脂肪酸组分及其含量对菜籽油品质的影响
  • 1.2 油菜高油酸性状的研究现状
  • 1.2.1 油菜高油酸育种
  • 1.2.2 油酸、亚麻酸的遗传规律
  • 1.2.3 栽培因子对油酸含量的影响
  • 1.2.4 高油酸性状与品质、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关系
  • 1.3 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
  • 1.3.1 关于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的认识
  • 1.3.2 数量性状遗传体系检测方法的探究
  • 1.3.3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
  • 1.4 通径分析
  • 1.4.1 通径分析的基本原理
  • 1.4.2 对相关性状进行通径分析的步骤
  • 2 绪论
  • 2.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1.1 甘蓝型油菜油酸、亚麻酸遗传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1.2 高油酸性状与部分农艺性状、品质性状通径分析的目的与意义
  • 2.2 创新点
  • 2.3 预期目标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材料
  • 3.1.1 油酸、亚麻酸遗传分析
  • 3.1.2 通径分析
  • 3.2 田间种植与性状考察
  • 3.2.1 田间种植
  • 3.2.2 农艺性状考察
  • 3.2.3 含油量的测定
  • 3.2.4 单粒法测定油菜种子脂肪酸组分
  • 3.2.5 家系平均数法测定油菜种子脂肪酸组分
  • 3.3 数据分析
  • 3.3.1 油酸、亚麻酸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多世代联合分析法
  • 3.3.2 高油酸性状与部分农艺性状、品质性状间的通径分析
  • 4 油酸、亚麻酸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多世代联合分析法
  • 4.1 油酸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多世代联合分析法
  • 4.1.1 油酸的次数分布
  • 4.1.2 最优遗传模型的选择
  • 4.1.3 参数的估计
  • 4.1.4 结果分析
  • 4.2 亚麻酸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多世代联合分析法
  • 4.2.1 亚麻酸的次数分布
  • 4.2.2 最优遗传模型的选择
  • 4.2.3 遗传参数的估计
  • 4.2.4 结果分析
  • 5 高油酸性状与部分农艺性状、品质性状间的通径分析
  • 5.1 简单相关分析
  • 5.2 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分析
  • 5.3 结果分析
  • 6 讨论
  • 6.1 甘蓝型油菜油酸、亚麻酸遗传研究
  • 6.2 高油酸性状与部分农艺性状、品质性状间的通径分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残余法测定油菜种子含油量的程序方法
  • 附录二:气相色谱法测定油菜脂肪酸的程序方法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研究项目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油酸玉米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 现代食品 2018(18)
    • [2].花生高油酸育种研究进展[J]. 花生学报 2014(04)
    • [3].花生高油酸种质的研究与利用[J]. 江西农业学报 2012(09)
    • [4].高油酸油菜研究进展及其前景展望[J]. 作物杂志 2009(05)
    • [5].高油酸油菜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J]. 作物研究 2016(04)
    • [6].柱层析法提取油酸的过程研究[J]. 化学工程 2015(01)
    • [7].油酸功能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在聚乙烯中的应用[J]. 工程塑料应用 2013(05)
    • [8].甘蓝型油菜高油酸材料的遗传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01)
    • [9].高油酸花生品系材料比较试验[J]. 花生学报 2012(01)
    • [10].油酸酰胺的选择性加氢工艺研究[J]. 辽宁化工 2010(08)
    • [11].高油酸花生对大白鼠血脂水平影响的研究[J]. 花生学报 2009(03)
    • [12].油酸酰胺去除蓝藻水华的野外围隔原位试验[J]. 湖南农业科学 2014(18)
    • [13].甘蓝型油菜高油酸性状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12(02)
    • [14].代综方对油酸诱导的HepG2细胞内脂质堆积的影响[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03)
    • [15].高油酸花生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1(02)
    • [16].高油酸葵花籽油与普通葵花籽油的比较研究[J]. 粮食与油脂 2015(07)
    • [17].我国高油酸花生育种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 2011(01)
    • [18].油酸酰胺甜菜碱转化率的液相色谱分析及产物表征[J]. 精细石油化工 2015(01)
    • [19].N-油酸酰基丝氨酸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J]. 日用化学工业 2010(02)
    • [20].高油酸花生遗传选育的研究进展[J]. 贵州农业科学 2019(11)
    • [21].气相色谱法直接测定工业油酸中脂肪酸[J]. 分析试验室 2020(04)
    • [22].油酸和亚油酸异构体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J]. 中国食品学报 2017(10)
    • [23].7个高油酸花生新品种的丰产性和脂肪酸成分评价[J]. 山东农业科学 2016(05)
    • [24].高油酸系列花生新品种的选育及特性[J]. 花生学报 2015(01)
    • [25].油酸低温浮选技术综述[J]. 现代矿业 2010(01)
    • [26].经胃灌入高氧液对油酸型急性肺损伤家兔的治疗效果[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9(02)
    • [27].瑞芬太尼对油酸致家兔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J]. 现代医学 2014(11)
    • [28].油酸异辛酯的合成新方法[J].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13(02)
    • [29].高油酸新品种花育917在花生主产区的展示试验[J]. 花生学报 2019(01)
    • [30].中国高油酸花生育种现状与展望[J]. 山东农业科学 2018(06)

    标签:;  ;  ;  ;  ;  ;  

    甘蓝型油菜油酸和亚麻酸的遗传分析及油酸与部分农艺和品质性状的通径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